《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

15、右側

"欹側"的字雖然容易給人一種不穩定安分的感覺,但只要處理好字的重心,要比那些四平八穩,幾何般橫平豎直的線條的表現更生動勢足多姿。特別是在行草書中更是如此,比如毛主席書法的線條取勢。在王羲之的書法中以險取勢的字也非常豐富,造險與破險的技法更是大膽多變。可以說無論是點畫或偏旁部首都出於險勢之中,但險而不倒,如魯廟之器,亦或如不倒翁。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嶽"字取右側勢。以豎畫的上右下左斜勢,其中唯有一豎是完全垂直於界格的左豎線的,在用筆上也較粗重,長長橫左粗右細。""嶽""字的上部取工穩勢。下部的山字取險勢。"丘"字的右豎,和下部"山"字的豎畫在傾斜角度上基本接近。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岸"字點畫疏布。整體筆畫上右下左側,橫向筆畫的左低右高之斜度也較大。整個字之所以能夠雖然右側而保持重心穩重,在於右下部的"幹"字的處理,偏右,而且豎畫在二橫中同樣偏右。雖然豎豎畫仍然取斜勢,但由於其點畫之間力量大制衡,故險而不倒,也使得整個字形顯得飛動勁實。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16、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9

"左欹"仍然屬於險勢,但方向相反,不仍然需要保持基本的原則,險而不倒,re仍然要保證重心穩正。不過,一般來說,左欹的字在造險上沒有右側的幅度大,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左右眼的視覺誤差的原因。通常情況下,左低右高,符合眼睛的視覺習慣,也就是說這樣的取勢能夠糾正視覺帶來的誤差。如果左欹的字幅度太大,可能就會使得字形的取勢不和諧或重心不穩。從理論說確實如此。不過也有專以此取勢法為主的作品處理得當,仍然不俗。另外,一個字中的欹側之勢大都不是所有的點畫或偏旁部首都採取如此之勢。多是部分取險側之勢,另一部分則取救應。如"省"和"邦"字既如此。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省"字的"少"字頭取側勢,下部的"目"則取中正勢。我們看"目"字的豎畫幾乎完全垂直於界格的豎線。"邦"字的左部豎雖然曲,但曲中見直。觀察其起筆收筆,均在一條豎直線上。左部的耳朵旁則取上左下右斜勢。

這個字還有幾個方面處理的非常巧妙,左部的雖然偏上,但三個橫畫的之間的距離卻不一樣。下兩橫距離近且偏下,上橫與下兩橫距離遠些,在運筆上也不同,包括點畫形態形態及剛柔曲直。右部的耳朵旁則有一番頂天立地的氣概。雖然重心偏上,但由於豎的下伸,收筆出的重,在沉與揚方面取得了力量的勢均力敵。特別是豎的收筆造型,取方筆,也給整個字帶來的不少精神。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17、左欹右側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這一路字較上面兩種類型的字的處理更為複雜。可謂一點一畫跌宕多姿。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不要可以誇張這種技法,仍然有穩重端莊為主,。也就是不要在技法不過純熟之時玩巧,那樣可能會弄巧成拙,或捉肘見襟。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將"字的結構處理雖然欹側但整體看還是比較穩重的,"將"中的偏旁部首的輪廓線大約如下圖。也就是左部輪廓左弓,右垂直,如將軍側立勢,八面威風。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仰"字的欹側處理非常經典。除了中宮的一筆豎直外其他點畫都取斜勢。可以說一點一畫都是筆斷意連。

在用筆上,左立人取方筆勢,點畫線條方直瘦硬,中和右方圓兼備。以圓筆為主。右部"卩"橫折豎多的折肩提筆暗過,取圓勁勢。這個字近草法,但形態的形質變化豐富的。寫的非常精彩。形散神聚,生動多姿,險中求穩,可謂精妙絕倫。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18、上欹下側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欹側的變化是多樣的,這種多樣性在《集王聖教序》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是變化技巧的多樣性。欹側帶來的不是傾倒和歪斜,而是一種屹立不倒,形散神聚的生動活潑和姿態橫逸。也表現出書法的的匠心獨運,禪精竭慮的苦心孤詣的絕妙經營。這種以自然法則為標準的佳構,即出於審美的需要,也是對自然界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物象的高度提煉概括。書法之所以能夠和美術作品一樣被劃入藝術的範疇,恐怕就在於此。我們在欣賞或閱讀了上下形式的欹側變化,不妨在欣賞一下另一種形式的欹側變化。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雪"字的上欹下側。寫好這個"雪"字需要掌握這樣幾點,橫橫線條間的距離關係,在就是幾個橫畫起筆的位置關係。如下面圖示中左側的豎紅線上有三個橫畫的起筆在一條垂直線上。我們知道,在最近學習的字形中,幾乎每一個字中都有一筆或兩筆豎向筆畫與界格的豎豎線保持垂直,如"嶽"字和"省"字的下部的"目"字。他它們都是明的一字中的重力支撐,而在這個字中,卻採取了暗的重力支撐線。實際上,在《集王聖教序》中這不是個案。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為使這個字整體上保持重心的穩固,還採取了橫線線條兩組不同處理,在下圖中1、2、3處理成左低右高並與下部形成左合右開勢。而下部的4、5、6橫向線條則取現代平行的處理方式。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在"雪"字中還有一個有特點的筆畫,就是上部"雨"字頭中的"冖"的上弓的處理。如果說其他點畫屬於陽剛的話,那麼這一筆就屬於陰柔的點畫。

"塗"字的欹側在於右部的下面的"土"字底的寫法採取了取側勢的寫法,主要在豎的斜勢。這是豎畫的斜勢和其他的左部斜向的點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聯繫。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19、上側下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崇”字結構處理,在現代書法中是比較少見的,其字形輪廓取勢如“《”,不可不謂出人意外,匠心獨運。真正就像高空雜技高手,在人們的驚呼中悠然自如的展示表演者自己的高超技能。

"業"字的結構處理採取了上欹下正的處理技法。寫這個字要注意下部的豎鉤要垂直於界格豎線。且在整個字形的中部在中部(3)的界格之內。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集王聖教序》字形結構例舉之三:右側、左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