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昨晚,《故事裡的中國》第二期,如約而至。這一期圍繞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展開,其中郭濤和杜淳重新演繹了故事中的人物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又是狠狠賺人一波眼淚。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當然,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上週第一期節目播出後,#胡歌劉濤演技#的話題就衝上了微博熱搜榜榜首。節目中,胡歌飾演中共地下隱蔽工作者李俠,表現出色。雖然此前,他也曾在電視劇《偽裝者》中飾演過中共地下黨潛伏工作者明臺,但在這檔節目中,胡歌的表演讓人更覺“驚豔”。

在眾聲喧譁比拼演技的當下,能夠憑藉主流敘事中的人物突圍,並不容易。過去的經典文藝作品何以吸引觀眾注意,難道只是因為胡歌、郭濤這些演員的演繹嗎?

胡歌的那滴眼淚,演得好

從第一期的劇本圍讀會開始,彈幕中就出現淚目的評論了,如若你覺得鼻頭髮酸,那麼感覺對了。

局勢危急,作為丈夫,要讓懷有身孕的妻子先走;作為隱蔽工作者,他要堅守,發完最後一封電報。兩種身份的矛盾,讓這場離別格外動人。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這三份情報,我今晚一定得發出去,你等著我。”“你不許騙我。”第一期節目,胡歌在劇本圍讀會上和導演交流,“這裡我應該避開妻子的眼神,然後抱住她。”

“因為角色已經做好赴死的準備了,但為了讓妻子安心撤離,需要讓角色有一個擁抱這樣的動作來掩飾心中的訣別。”胡歌這樣解釋。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你向肚子裡面的孩子發誓,你一定會回來找我。”“我發誓我會為上海的解放,盡全力。”在這個所答非所問的對白中,不捨與悲壯之情被放大。胡歌眼角釋出的一滴淚也更像是神來之筆。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他能直接拿出自己真實的一面,來接觸這個人物。”導演田沁鑫說胡歌的演繹“非常到位”。

從第一次相遇結為假夫妻,到組織批准兩人正式結為夫妻,再到最後的生死離別,重新演繹後的《永不消逝的電波》用三個片段濃縮人物一生之際遇。

這正是《故事裡的中國》創作理念的一部分,節目選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現實主義題材文藝作品,並將其中的經典片段重新演繹。

就像《人類群星閃耀時》抓住決定歷史命運的關鍵時刻,用特寫來重述歷史。在第二期節目《平凡的世界》的重新演繹中,也運用了同樣的方法,抓住故事的特寫來強化突出人物的表演。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置人物於“真實漩渦”中,自然有戲

始於演技,又不止於演技,故事背後的真實更加動人。第一期節目還介紹了《永不消逝的的電波》背後的故事。胡歌飾演的角色李俠,以真實歷史中的烈士李白為原型。

抗戰時期,李白被派往情報中心上海,成為一名地下工作者,以寫字先生為職業,秘密幫助中央傳遞情報。為了掩護身份他與裘慧英扮作假夫妻,而後日久生情,結為真夫妻。

人物處於“信仰的真”與“關係的假”的天然戲劇矛盾中。

以此為原型,塑造了李俠與何蘭芬假扮夫妻為組織秘密發送電報傳送消息的故事,這也是影視作品中第一次表現中共隱蔽工作者。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這也使得後來《潛伏》中餘則成與翠平,《懸崖》中周乙和顧秋妍假扮夫妻,《黎明之前》劉新傑與顧曄佳假扮情侶有了原型參照。

假扮夫妻從剛開始的不相容,通過共同的信仰磨合結成伉儷,由假變真的過程,給演員充分的發揮空間。

“找到這個人物的原型,接近他,對我們演員來說是必須做到的。”胡歌在節目中這樣說。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創作是貼近生活的,這一點是文藝創作者的共識。“故事可以虛構,生活不能虛構。”上世紀八十年代,路遙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一直堅持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路遙

為了真實,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花了六年時間蒐集資料,他翻遍了十年間的《人民日報》,甚至把手指上的指紋都磨沒了,不得不靠手掌去翻閱。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路遙傳》作者厚夫與董卿談路遙

這是用心血在黃土地上的創作,無數的個體被凝結成為小說中的典型人物,他們為命運抗爭搏鬥的精神,不斷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隨著觀眾對真實故事的瞭解不斷加深,在演員表演時,他們會不自覺地將累積的情緒投注於角色當中,產生共情。故而,胡歌們的表演更增其色。

就像庫裡肖夫實驗一樣,就連無情緒的人物臉龐,也會經觀眾所想而沾染情緒。在節目的此時此刻,真實故事是凝聚人心的關鍵力量。

打通時空的“任意門”

用“原型—經典—重新演繹”的方式,《故事裡的中國》打通了歷史、故事與當下的通道。

戲劇導演田沁鑫善於表現人性的複雜,她的《北京法源寺》《青蛇》等話劇的主角莫不是有多維矛盾心理。此外她還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響,堅持東方審美兼顧西式表達。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藉由摺疊、幕簾式的LED組合屏,田沁鑫構建三重舞臺空間:既有她擅長的戲劇表演空間,還有結合電子屏幕打造的影視化表現空間。

其中,前者在話劇和實景演出中應用較多,在晚會中也有所應用,但在綜藝節目中卻並不常見。觀眾可以看到如第一期節目中,敵後根據地收發電報的場景與裁縫鋪忙碌的工作場景同時進行。

到了最後的危急時刻,我們甚至能夠看到抓捕與發報同時進行的“一邊”與“另一邊”。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這種空間的多重建構也製造出時間的多重可能性,實現類似“最後一分鐘營救”的蒙太奇效果。

此外,節目設置多個演播室也讓敘事產生了多重可能。主舞臺的訪談空間通過電子屏幕可以看到劇本圍讀的場景: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後場準備的演員也可以看到主舞臺的訪談: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這三個空間就此相互打通。

在第一期節目中,原型人物的親人、原版電影的演員、重新演繹的演員對同一段故事的三個時間的演繹也別有意味,過去的真實空間,經典的歷史空間,重新演繹的當下空間成為互文。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而真正打通時空的,莫過於節目最後,請到當年和李白被抓捕前在電波另一頭交流的戰友,當年16歲而今已89歲的蘇小青發出了時隔70年的電報回信“李白同志,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胡歌一滴淚,郭濤搞“包乾”,這才是演技綜藝該有的樣子

此時,觀眾的情緒也到達頂點,演員們的演繹也在三個時空中得到了昇華。

經典的共同記憶,舞臺重演的時空再造,原型故事的真實基底,三者交錯為演員的表演醞釀張力,經典承載的文化基因也就此傳承。所謂“演技”本該如此服務主題,這難道不比將其單獨肢解後坐而論道,更有意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