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有學者評論說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無論朝代怎樣更迭,龍文化的傳承始終如一,中國的龍文化可以說是延續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文化現象之一。中國古人曾經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古代帝王則被說成是神龍的化身,神聖不可侵犯。而到了今天一首“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的歌詞被海內外華人廣為傳唱。龍已然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徵,那麼從圖騰崇拜到成為國家的象徵,中國龍文化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從遠古走到了今天的呢?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中國古代龍圖騰

凡是中國人可能對龍都是非常熟悉的,乃至海外的四千萬炎黃兒女鬥魚應該說對龍非常熟悉。在最重要的建築當中,我們看到的也是龍。比如我們國家的象徵,一提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前有時候照的照片一定會有一個華表配著天安門城樓的主城樓,華表上有一個非常顯眼的高浮雕的龍,我想這個龍應該是多民族國家的一個共同的精神信仰和精神象徵,這個象徵和信仰有著久遠的歷史,我們在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在內蒙古赤峰就出現了龍,在那麼早的一個時代,在離我們祖國內地很遠的一個地方遼寧的阜新也出現過龍。至於在南方,在魚米之鄉的杭州,我們的良渚文化也有過龍。應該說龍從我們跨入了文明門檻之前,就已經在我們中國這一片土地上已經紮下根。

大家知道龍在世界上或者動物世界裡頭,只聽說過滅絕的恐龍。作為中國文化象徵的龍近年來在考古中不斷地被發現,而它的地域社稷東南西北,越來越廣。在談到考古發現之前,我想說一下中國在世界上來說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獻。其實龍在中國的古文獻中早有記載。比如我們的祖先一般都說是伏羲,女媧,但是在古代的文獻中是怎麼描述我們的祖先的呢?說我們的祖先是蛇的身子,而蛇是什麼?就是小龍。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伏羲女媧是從龍變來的,也就是說龍是我們的祖先,因此有一首歌《龍的傳人》,我想這首歌和我們的文獻是不謀而合的,也可能是我們把這種文獻上的記載用新的語言,新的形式表達出來。

至於考古發現出現的龍就更多了。在中國的考古發現中,龍的含義不是一種,比如龍是代表天象的,代表星座的。比如在在河南的濮陽一個地方發現了六千年錢的一個墓葬,可能這個墓葬的主人是個巫師,也許是個部落領袖。墓葬出土的時候,墓主人在中間,東邊是一條龍,西邊是一隻虎,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腳底下踩個北斗,顯然這代表著天象。當然這種案例不是一個,比如在湖北的隨縣,現在叫隨州,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掘了一個墓,叫做擂鼓臺。這個大墓是戰國時期的,墓的棺材上畫著一個 左青龍,右白虎,實際上也是天文圖。中國向來把天和人的關係聯繫得非常緊密,所謂天地人,天有各種代表性的東西,比如說青龍白虎就是天上的兩個星座的代表,這是古代的一種信仰。

第二個更多的意義是禮儀。中國是禮儀之邦,用龍象徵一些禮儀,有的是用玉雕刻的龍,或者用其他東西製作的龍。比如把龍的一種紋飾放在一些器物上,不管是銅器還是陶器上。這些東西有的發現在墓葬中,有的是在祭祀遺址裡面,顯然這些東西不畫其他圖案,把一條龍畫在上面,不做其它的造型,用玉雕成一個龍。顯然是寄託一種禮儀,這種禮儀其實被後代遺址延續著。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還有一種在古代,尤其在秦漢時期,龍是代表方位的。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南方為前,北為後。這就是代表方位,這種在兩千年前一些皇帝的宗廟裡頭,在西漢時期,漢長安城的南郊有一個非常大的宗廟,裡面的建築物的瓦當上,南邊建築物是朱雀紋瓦當,北邊是玄武紋瓦當,東邊是一條青龍紋瓦當,西邊是白虎紋瓦當。還有一種代表方位的是臺階上,現在的臺階用石頭做,古代是用空心磚上面有圖案,東邊的臺階上頭繪的青龍,西邊就是白虎,南邊是朱雀,北邊是玄武。因此在那個時代,龍還不像我們現在想象的這樣神聖。比如秦始皇的宮殿,宮殿的北邊上臺階的磚1米3長,一個空心磚做的臺階,上面有兩條大龍,非常漂亮。這個就不是方位了,因為這個已經在臺階的北邊了,如果是方位就應該是在東邊了。也就是說形成對龍的崇拜在歷史上有個過程,而且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含義。

登上“大雅之堂”的龍

大約七十年代,當時在明代的西安城的南邊有個村子叫何家村。這個地方在挖土的時候突然挖出個罈子,罈子裡出的都是金銀器還有各種寶石,各種名貴藥材。後來經過研究這是唐代的,其中出了12條金龍。這樣直接用黃金做的12條金龍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可能就是當時道教的一種法器,因為在有的文獻中記載道教用金龍做法器,然後做些法事活動。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到了唐代的時候,那些知識階層已經開始意識到龍的重要性了。因為在陵墓中,尤其是皇帝陵墓,比如武則天的乾陵,乾陵上有一個有名的碑,就是無字碑。大家知道石碑就是用來歌功頌德,就是寫墓主人的豐功偉績的,但是在這裡卻沒有字。碑在東漢時期就有了,到唐代的時候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一直沒有無字碑。武則天就立了個無字碑,有一種解釋說武則天謙虛,這碑是她當年當皇上立的,意思就是我的功德我不自己說,然後人評說,我想這種說法也許是正確的歷史評價,也許是為武則天歌功頌德。我們不討論著無字碑為什麼沒有字,我們要說的這無字碑正面和背面都沒有刻字,因為這碑是朝南立著的,南北向的,側面東西向,東西向刻著龍。在這麼一個重要的碑上面,兩邊刻著龍。這就可能以為這在初唐時期已經開始意識到龍的重要性了。

而且這種影響不但在帝陵裡頭可以看到,在一些宗教活動裡頭也經常出現,比如大家知道有個有名的寺院叫法門寺。提起法門寺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出名是在1987年法門寺地宮被發現了。當時在地宮的中間,擱的是一層一層的銀的,金的各種棺材,中間放著一個佛指舍利。但是大家沒有注意其中有個器物,是個銀器,底兒底下刻一條龍紋。當然能把龍紋刻進去,而且放在法門寺的地宮裡去,就說明當時龍紋在社會上的影響度。而且這批東西根據後來的研究,法門寺出土的那批東西,相當一部分東西都是皇室贈送給寺院的。當然這一件銀器是不是皇家贈送的,如果是皇家對龍的重視,如果不是皇家贈送的,是達官顯貴社會名流贈送的,說明社會對它的重視,如果不是社會贈送的,是寺院自己有的,說明作為一個域外的宗教佛教對傳統的中國文化的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唐代對龍的一種文化的重視滲透了很多方面。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前面何家村那批金銀器裡頭,我們談到了皇家的陵墓,談到了一些當時的最有名的佛教大寺院都和龍,龍紋有關。其實在那批何家村的金銀器裡,這批金銀器窖藏絕不是一般老百姓埋的,也絕不是一般的有錢人埋的。龍紋在唐代不像後代一樣,儘管它已經登上了大雅之堂,已經被國家上層,被社會的上層所重視,但是畢竟沒有到了權威的地位。唐代有個皇帝叫唐睿宗,唐睿宗的太子因為政治變故不能當皇帝,去世被他的父親唐睿宗以皇帝的規格埋葬了。如今這個墓在陝西的蒲城縣被髮掘了叫橋陵,其中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墓門上面刻著個鳳紋,底下的門框上雕個龍紋。在有些器物裡頭也出現這種情況,有人就以為是不是跟方位,跟使用人的有關,當然這這是一些推測, 不管誰在上,誰在上,至少龍紋在唐代已經登入了大雅之堂。

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關於龍的原型,著名學者聞一多在20世紀40年代進行了探討,據其考證,龍圖騰的最初原型是蛇圖騰,在消滅了牛圖騰,鹿圖騰的氏族之後,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後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者馬的頭,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花的尾巴經過長期的發展,眾多圖騰的集合,就行成了中華圖騰的形象。有學者評論認為,龍作為一種多種動物集合的形象,就是一種和合團結的象徵,表現了中華民族遠古祖先的一種極其寶貴的和合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源頭。那麼龍究竟是在何時開始成為中華民族最精髓,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呢?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到了宋代,龍紋開始真正形成,在所有以動物為圖騰作為一個民族的象徵,文化的一個象徵,或者最精髓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基因的形成在宋代。怎麼證明呢?在現在河南的鞏義,鞏義是北宋時期皇帝的陵墓區。現在在那個地方還保存著學學多多北宋時期的皇帝陵墓。皇帝陵墓繼承了以前的唐代陵墓的特點,陵墓有很多石刻。只要把唐十八陵從唐高祖李淵到唐僖宗靖陵這個陵墓前的石刻的華表對比一下來看,唐代的華表就是用石頭做一個十米左右高的一個柱子,地下有個底座,底座有的地方刻蓮花瓣,有的刻著各種花紋,刻一些植物花,叫蔓草,就是和佛教有關的一些圖案花。到了宋代就變了,宋代就變成龍紋了,是線雕的,不是浮雕的。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龍開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

龍文化走向頂峰

龍紋什麼時候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達到了極致呢?這不得不談到金,女真人的金,包括元和清。金當時的老家在現在的黑龍江一帶,當時的首都是金上京,然後後來為了統一中國南下,最後把遼滅了,南下到了北京,在北京建立叫中都,中是個方位,都是都城。金代建都北京以後,改名為中都,成為首都。將祖先的陵墓遷到周口店,叫金陵。在金陵發現了石龍和銅龍,龍是用石頭或者銅做的。這個在以前很少發現,放在門最前的這兩個石刻,應該就是最尊貴的東西,就跟石獅子一樣。

唐高祖李淵的墓放的不是石獅,是老虎,四個門八個老虎。放獅子是從武則天,當然也許更早,皇帝陵墓能夠見到石獅的武則天,然後一直延續沒變,但是沒有見過放龍的。但是突然在這個金陵發現了石頭做的,銅做的坐龍。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龍的地位在這裡得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提升,如果這個還不能證明它的話,金陵其中有個皇帝的陵被破壞了,清理之後出現四具石槨。皇后的石槨上是鳳紋,皇帝的上面刻著是龍紋,有的還塗金,這從來沒見過。在一個陵墓上最核心的地方是墓室,墓室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它的棺槨,而棺槨上出現龍紋在金代。如果說是金從黑龍江的金上京遷都到北京,不管在陵墓出現了坐龍,在宣武區那個地方都城遺址裡頭也出現了坐龍。在北京出現了,在他們來北京之前在黑龍江也出現了坐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揭示了龍在中國這樣廣袤的大地上被各個民族,尤其各個民族的在它文化的上層或者文化的核心這些領域被越來越認同,越來越給予崇高的地位。

到了明清時期,明十三陵有一個神道叫做總神道。神道上石人石馬,最前頭就是華表,這個華表也出現龍,但是這個龍已經和宋代帝陵裡頭華表的那個龍不一樣了,已經從線刻變成高浮雕了。

中國龍文化是如何起源的?是如何從圖騰成為文化象徵的?

講到對龍的認同,尤其從墓葬,當然也包括生活的其他方面,古代最後發展成皇帝就是龍的化身,因此叫真龍天子。龍也是國家的代表,不管你是哪個民族,只要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成員,龍都是至高無上的。之所以至高無上,在古代中國因為是以農立國的國家,我們不是遊牧民族為主,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是國家主要產業,而農業必須靠水,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其實古人已經認識到了這個道理,但是古人沒有徵服自然的能力和機械,只能想象有一個東西可以管水,沒有水的時候讓老天爺下雨,水多的時候讓老天爺不要下雨,讓龍王廟的龍王發揮作用。這就是龍在中國古人心目當中至高無上的原因,在中國的老百姓以至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大到皇帝,小到一般庶民,都希望龍來保佑風調雨順,這樣國家才能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