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最近網上很流行一個詞彙叫“雙標”,意指面對同樣的事情,人們卻有兩個態度和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可能對待某個人是苛刻的,可是對待另一個人,明明是同樣的情況,卻是寬容大度的。這種現象其實不僅普遍出現在網絡上,也會發生在生活中,比如婆媳和母女。

“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小芸和小陳結婚四年多,有一個兩歲多的女兒,雖然她跟小陳的感情一直都挺好的,但是跟婆婆卻一直不對付。因為小陳在婚前沒有買房子,所以小芸婚後就住到了他家裡,每天面對公公婆婆和兩個叔叔讓她心生厭倦,不過其他人其實都還好,平時相處的機會不多,也不太說話,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婆婆那裡。小芸的婆婆是一個比較專制的人,總是用命令的口吻跟她說話,讓她幹這幹那,所以一開始她對婆婆的印象就不是很好。

後來因為婆婆經常催促她生孩子,所以她對婆婆更加排斥,每天下班都懶得回家,總是找藉口說要加班,一來不用那麼早回去面對討人厭的婆婆,二來不用回去做飯,明明工作那麼累了,下班還要買菜回去做那麼多人份的飯,她真心感覺身心疲憊。而她這樣的小伎倆也早就被婆婆識穿,只是婆婆並沒有明說,而是在其他各種事情上加倍刁難她。比如讓她下班回來去排長龍買東西,或者讓她在酷暑天去親戚家拿東西,挑剔她做的家務。

“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很多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婆婆都會盡全力在雞蛋裡挑骨頭,讓小芸受盡摧殘,感覺生活一天比一天難。後來小芸終於懷孕了,她也不當回事,總是讓她跑腿,還美其名曰“孕婦多走動生孩子比較容易”,小芸是知道這個理,自己也知道要做運動,但也不是這樣的做法,婆婆給她塞的這些事情已經完全過量了,可她但凡不做,就會被婆婆罵上一天,甚至下次有什麼再說她的時候還要翻出來說上好幾遍,讓人抓狂。

到孩子七個多月的時候,小芸也在小陳的多次勸說下辭職回家了,她也知道以後婆婆肯定不會幫她帶孩子,所以她早晚都得辭職,現在還有時間學習一下育兒知識,但卻因為跟婆婆相處的時間變多了,更加受到婆婆的為難。但現在小芸可不像之前肚子還小那樣唯命是從,不管婆婆讓她去做什麼,她都拒絕了,而拒絕的理由就是她現在肚子很大了,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她需要休息,讓婆婆有什麼事情自己去做。

“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但每次她這麼說,婆婆都會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嗎?又不是什麼大事,說得好像就你要生孩子一樣,我以前怎麼沒你這麼麻煩,不就是矯情嗎?”小芸雖然生氣,但也不想爭辯太多,索性回房關上門,任婆婆在外面罵罵咧咧。孩子出生後是婆婆給她坐的月子,但卻沒有好好照顧她,小陳給錢買補品她都不買,就煮個雞蛋買點豬肉什麼的敷衍了事,所以小芸出月子後身體還是很虛,還看了好幾次醫生,跟小陳抱怨婆婆,小陳也不敢說什麼。

不過之後小陳還是把媽媽說了一頓,抱怨她不應該把平時的一些小恩小怨帶到月子裡,生孩子那麼大的事,身體正是需要大補的時候,怎麼能因為過去的事情而影響到小芸的身體,雖然老人家有些不滿被兒子這樣說,但也無從反駁,只能答應兒子以後好好給兒媳婦帶孩子,少罵她一些。但小芸可沒有那麼好說話,身體是她的,她受的苦自己最清楚,攤上這樣的婆婆她只覺得倒黴至極,且婆婆嘴上說給她帶孩子,可根本不情不願,還會罵孩子。

“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所以之後小芸對婆婆也不好,不再受她的氣,只要有什麼不滿意,她就故意對婆婆大聲說話,語氣很不好,惹得老人家一肚子火,好幾次都吵了起來,要不是鄰居過來勸她們估計能吵一整天。

到孩子兩歲多時,小芸進門前就已經出嫁離家的姑姑快要生了,之前婆婆就說過等她要生的時候要過去幫忙,但小芸根本不當回事。等這天真的到來了,婆婆又跟她重複一次道:“兒媳婦,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這段時間你自己帶孩子吧!”

“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小芸還是像上次一樣不當回事,還語氣輕蔑地回道:“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還覺得我麻煩矯情,怎麼現在小姑子要生了就是大事了?還得你專門過去幫忙,這下不矯情了?”這話讓婆婆有些噎住了,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但還是照樣收拾東西要走,小芸也不攔著,只是故意在旁邊大聲說:“哎呀,不知道我小姑子身體怎麼樣,能不能熬得住月子裡只吃雞蛋和豬肉,不知道以後看醫生吃藥的時候會不會很辛苦,你覺得呢婆婆?”

婆婆一直沒有說話,只是急急忙忙收拾了東西就出門了,小芸也沒再說話了,雖然表面上是咄咄逼人的樣子,但其實她心裡特別委屈。

“你小姑子要生了,我去幫忙”“你說過的,生孩子不是什麼大事”

情感寄語: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既然一起生活,最起碼做到將心比心或相互理解,實在不願意照顧可以交給別人,故意疏忽月子引起兒媳婦身體不適實在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