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醫學影像學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夏傑


您好,我就是一名醫學影像學畢業的學生,對於醫學影像學的學習有自己的一些淺見,希望可以和你交流一下。您說:學習醫學影像學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我想從以下幾點來告訴你一些事情。

什麼是醫學影像學?你真的瞭解它嗎?

我們先看一下百度百科對於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定義:

該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和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

我想百科已經很清楚的規定了醫學影像學需要學習哪方面的內容了,也就是說你不僅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知識,還要學習醫學影像學的知識。如果你要是認為學習這樣的輔助科室學科會很輕鬆的話,那麼我勸你還是趁早打消這樣的念頭吧,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臨床醫學學的課程你也會學到。

老百姓認為醫學影像學就是拍片子的,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它作為一門新生的學科,發展是非常迅速的。現在的醫學影像學早已經不是你們當初認為的樣子了。它包括了許多的項目,就像是我前面說的那樣。

總而言之,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年輕,發展迅速的學科。


那麼學習它,我們應該具備一下一個能力:


第一,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不光是學習臨床醫學,只要你進了醫學院的大門,就不要想著會有多麼輕鬆的日子。因為醫學真的是一門繁雜的科學,你需要學習的知識真的是太多了,雖然這其中也有側重點,但是最讓人崩潰的就是你不知道在你以後的工作中那個會是你的重點,所以還是儘可能的學好每一門。學習醫學影像學也是如此,不僅要學好專業課程,也要學好基礎課程。大學的考試絕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還記得當年為了考藥理可以通過,全班都通宵讀書的情景,這樣的場面即使高三我也沒有見過。所以,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


第二,要具備學好解剖的能力


你可能已經聽說了,解剖是一個醫學生最基本的課程,同時也是一個醫學生必須學好的一門課程,對於臨床專業的學生如此,對於影像學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

在大一的時候你會學習到《系統解剖學》,這門學科就是分各個系統來介紹人體的構造,作為一名影像學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學好這門課,因為你當時候給別人診斷的時候,連臟器在哪個位置都不知道,豈不是很丟人?

影像學的學生還要學習一門叫做《斷層解剖學》的課程,如果說系統解剖學是你的基礎,那麼斷層解剖學可就是你的祖師爺了,因為你就是靠它賞飯吃的。我們都知道無論CT還是磁共振都是將人一層一層的掃描,掃描了許多層。斷解就是將人像切羊肉卷似的,切許多片,然後讓你認每片上都是什麼器官的什麼結構。剛開始學的時候,你看著每片上都有許多的窟窿眼,但是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是不是很崩潰?

這就需要你具有抽象思維,在空間裡想象,這是什麼結構?即使想不出來,就是死記硬背也要記住。

第三,要具有臨床思維


不能因為自己是影像學的學生就放鬆自己臨床課程的學習,因為在你以後的診斷工作中,你會用到很多的臨床知識。當你診斷的時候你看到的現象只是表面的,但是在現象背後,我們要用臨床知識去分析這種現象的來龍去脈,要做到不僅知其一,還要知其二。

良好的臨床思維,是一個影像醫生的助推器。


第四,要耐得住寂寞,習慣做幕後英雄


這是每一個影像醫生都要經歷的過程。相對於臨床醫生,我們很難得到患者的認同。因為大家都認為你只是一個拍片子的,並沒有將我的病治好。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們的診斷給臨床指明瞭治療的方向。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好的影像醫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刻苦鑽研技術,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

第五,轉變思維,重新定位影像醫生

現在科技的發展很迅猛,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有一種聲音:說影像醫生將很快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也不知道這會不會變為現實?與其在那裡擔心是不是將要被取代,不如去開拓思路,尋找新的價值。

現在的影像學設備不僅僅只是診斷功能了,現在還兼備了許多治療的功能,所以我們影像醫生亦可以依賴機器開展精確的治療。這是一個趨勢,外科現在腔鏡的發展將慢慢取代開大刀,那麼我們用影像機器精確引導下治療會不會是一個新的方向?

所以歸根揭底還是要練好自己的本領,才能迎接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