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當學徒開出租,起步這麼低為啥他能賺500億

他,有時低調的不像話,但有時,又高調的令人看不懂;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草根,但更是一個傳奇;他,出生平凡,但一生註定又不平凡。

初中輟學,在一個20平米的小作坊裡做過皮匠,也曾做過出租車司機,如今成為上海富豪榜排名第四身家到500億的資本大鱷。這樣的人生軌跡,確實令人吃驚。如今,他不是什麼小皮匠,也不是什麼出租車司機了,取而代之的標籤是“法人股大王”、“定增王”、“收藏家”等等,甚至還有人稱他是“中國巴菲特”。

他,到底是誰呢?

沒錯,他就是那個用價值2.8億雞缸杯喝茶的劉益謙!!

初中輟學,什麼賺錢幹什麼

少年時期的劉益謙,並不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1963年,劉益謙出生於上海貧民區,與父母、倆兄弟一家人住在上海城隍廟附近老弄堂裡的小房子。他從小非常調皮,也不愛上課,初二就主動輟學。後來據他自己所說,沒讀完初中是為了賺錢。

告別學校的劉益謙,在母親的堅持下,去了舅舅開的皮具店學習皮具手藝。雖然學習不怎麼樣,但劉益謙卻非常有生意頭腦。當時,劉益謙建議舅舅,多少活都可以接,攬到活後外包給鄰居做就行。憑著這一招,舅舅的店每天能淨賺一百多元。

學徒工的工作,一干就是6年,劉益謙慢慢地積攢了些錢。不過,劉益謙並不願意一直給舅舅打下手,他是想賺大錢的人。於是,他向舅舅辭了職,買了輛富康車跑出租。至於跑出租這個念頭是怎麼來的?因為那時劉益謙常去南方進貨,坐火車到上海後,卻怎麼也打不到出租車,於是有了跑出租的想法。

1984年,考一個駕照學費高達6000多元,敢做這樣的決定確實需要勇氣。4個月後,他買了兩輛車,和哥哥做起了出租車生意。他說:“那時候做出租車完全是暴利,滿街都是找車的,從十六鋪到碼頭,3公里要收人家50-60塊,比現在還貴呢。”

開出租車,雖說讓劉益謙賺到了部分錢,但還沒有到徹底改變人生的地步。不過,他之所以能逆襲,與開出租車也撇不開關係。

1988年,偶然聽到乘客在嘀咕倒騰國庫券賺錢的事,劉益謙頓時眼前發光。仔細打聽過後,劉益謙立馬放棄跑出租,開始倒騰起國劵來了,自此,劉益謙開掛的人生也隨之而來。

天生資本運作的高手?

上世紀80年代末,那時國債發行困難、流通性低,雖然利率高達10%,但是沒人願意買。銀行只好打折促銷,最低時打到七折。

精明的劉益謙算了一筆賬,一張100元的國債,利息加折扣一年下來就變成了140元,能獲得40%的收益。這筆賬讓他開了竅,大筆買入國庫券的同時,劉益謙也懂了資本市場錢生錢的道理,相較以前的辛苦錢,資本市場才是他大展拳腳的真正戰場。

靠著七八萬的本金來回折騰,不到兩年,劉益謙手裡的錢變成了20萬。

之後股市開張之後,劉益謙又涉足股票市場。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1990年單純靠豫園商城這一隻股票,就讓他邁入百萬級俱樂部。100元的買入價,最高竟漲至1萬元。股市的瘋狂,徹底打開了劉益謙的視野,而炒股票認購證則成為他邁向億級俱樂部的關鍵一役。

90年代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剛剛成立,因股票供不應求,形成了粥少僧多、有價無市的局面。針對此,人民銀行決定發行股票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中籤認購。1992年,上海發行股票認購證後,很快就出現了炒賣認購證的狂潮,劉益謙也加入了炒賣的行列。

據華商韜略描述,當時,大多數參與者只希望通過炒作賺取差價,但劉益謙經過市場調研和計算後發現,還是申購認購證然後把中籤的再賣出比較划算。

於是,劉益謙選擇在搖號前兩天以每百張20050元的高價大量收購,並與賣家約定在搖號日交款。最終,每張中籤的認購炒到了3萬元,劉益謙花20萬元買的1000張認購證,至少中了100張,價值300萬元。

依靠著這種零風險的“空麻袋背米”做法,劉益謙賺錢與“撿錢”沒有什麼區別。但,這條路也不是“零風險”的。

1993年底,新疆某公司發行了一種認購證,憑此可以認購該公司次年發行的新股,劉益謙一下子投入了300多萬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4年認購證發行制度被取消,劉益謙損失了98%。

光是倒手認購證、炒股,劉益謙也稱不上“資本獵豹”。市場上的摸爬滾打的他,又發現“中國股市的另一座金礦”—— 未流通的法人股。劉益謙的基本套路是低成本介入、大手筆投資,然後靜待升值,等流通之後高位賣出。

初中畢業當學徒開出租,起步這麼低為啥他能賺500億

不過,未流通法人股在當時對個人投資者並不開放,於是,劉益謙的公司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為何取名“新理益”?初中都沒上完的劉益謙,卻有一番道道:運用新的投資理念獲取收益。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

之後幾年,新理益很快就成為囤積法人股的大玩家,甚至“玩”成了上市公司大股東。其中,2002年12月,“新理益”以1.4億元的價格,收購湖北“百科藥業”約20%的國有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他也第一次嚐到了當上市公司董事長的滋味。

隨後劉益謙更是一發不可收,從2009年7月到12月,已先後參與保利地產、首開股份、金地集團、浦發銀行、中體產業、華電國際、東方電氣等公司的定向增發,且每次的出資額都在3億元以上,合計動用資金高達68.96億元。

據說,2016時劉益謙的身價已經達到500億,位列大陸富豪榜第14位。不過,運氣再好,實力再強的人,一聲也不可能風調雨順。最近幾年,劉益謙在A股市場連續踩雷。

一是斥資100億元投資長江證券損失過半;二是遇上國民技術黑天鵝事件,17.95元入股如今只剩8塊錢,不過投入的資金並不多。

上上下下才是人生,筆直向上、筆直向下或者一條橫線,雖說順暢,總顯得不那麼完美。

收藏之路

單說劉益謙,很多人可能不認識。但一提花了2.8億買了個古董杯子喝茶這件事,估計都不陌生,沒錯,就是這位大佬。

2014年7月,劉益謙以2.8億的天價拍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海內外媒體爭相報道,那也算是劉益謙的高光時刻。他說交接雞缸杯時光刷銀行卡就刷了24次!不過,等拿到那隻當年皇帝都用過的雞缸杯後,他卻悠閒地裝了一杯茶,吸一口仙氣一口喝光,並說了一番感受:“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溫和,語言都無法形容”。好吧,拿著2.8億的杯子喝茶,也不怕自己手抖掉到地上摔碎。

初中畢業當學徒開出租,起步這麼低為啥他能賺500億

劉益謙的收藏品投資之路,據稱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

那年,他前往北京收購內部職工股,時逢北京嘉德拍賣行成立後舉行首次藝術品拍賣會,與最早買股票一樣,劉益謙又一次稀裡糊塗地跨入了另一個暴富的領域——藝術品投資。

在這個普通人視為高雅、玩家視為暴利的行當裡,他的叛逆心理依舊:“我其實弄不清楚這個行業,甚至看不起這個行業。我是從什麼心態去買的?佔有,就是從人的慾望去買。”

“拍賣前我從來不看預展,最多是現場看圖冊,看哪個貴。現場搶的人多,我也搶,我感覺這就是一種發洩。你們有錢,我也舉(牌)。我買不到,也不讓你買便宜的,我就是這個心態。”

作為收藏大鱷,劉益謙有自己的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裡面的藏品除2.8億港元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還有3.48億港元的“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3.08億元的王羲之《平安帖》、10.84億元莫迪利亞尼的《側臥的裸女》、2.25億元競拍成功張大千晚年鉅作《桃源圖》等一系列重量級藏品。

2017年10月2日,他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以9300萬港幣競得傅抱石《西山夜渡圖》。

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皮具學徒工,到出租車司機,到倒騰國庫券,到股票認購證,再到倒騰法人股,再到上市公司大股東,中間還穿插著收藏品,劉益謙完成了從一個無名小卒到頂級富豪的逆襲。他的一生,有人說他運氣不錯,什麼“好事”都讓他趕上了;也有人心悅誠服地說:“他是上海人中的人精”。

讀完他的故事,我們能從身上看到很多鮮明的特點:

1、目標明確——什麼賺錢幹什麼;

2、敢於嚐鮮——對新興事物不拒絕並敢於嘗試;

3、精明計算——能快速發現別人看不到的規律;

4、執行能力強——想到立刻去做,絕不拖泥帶水。

最後,還有一點不得不提,他的責任感。2015年,中國股市出現極度恐慌行情,劉益謙高調參與入場救市,後續投入10億資金。對於這一舉動,劉益謙的說法是:“自己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既得利益者,時隔十多年再回二級市場,是想為穩定市場做貢獻。”

劉益謙很少直接談及股市,更不要說什麼技術分析。他說:“我從來不看K線圖,K線圖有什麼用?所有的K線圖都是對過去的總結,它無法代表將來。”至於看似毫無規律的市場起伏漲跌,在劉益謙看來牛市只是個過程,熊市才是結果,如果人人都賺錢,賺得是誰的錢?

真正大的獲利,都是在熊市中兌現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初中畢業當學徒開出租,起步這麼低為啥他能賺50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