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当学徒开出租,起步这么低为啥他能赚500亿

他,有时低调的不像话,但有时,又高调的令人看不懂;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根,但更是一个传奇;他,出生平凡,但一生注定又不平凡。

初中辍学,在一个20平米的小作坊里做过皮匠,也曾做过出租车司机,如今成为上海富豪榜排名第四身家到500亿的资本大鳄。这样的人生轨迹,确实令人吃惊。如今,他不是什么小皮匠,也不是什么出租车司机了,取而代之的标签是“法人股大王”、“定增王”、“收藏家”等等,甚至还有人称他是“中国巴菲特”。

他,到底是谁呢?

没错,他就是那个用价值2.8亿鸡缸杯喝茶的刘益谦!!

初中辍学,什么赚钱干什么

少年时期的刘益谦,并不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1963年,刘益谦出生于上海贫民区,与父母、俩兄弟一家人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老弄堂里的小房子。他从小非常调皮,也不爱上课,初二就主动辍学。后来据他自己所说,没读完初中是为了赚钱。

告别学校的刘益谦,在母亲的坚持下,去了舅舅开的皮具店学习皮具手艺。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刘益谦却非常有生意头脑。当时,刘益谦建议舅舅,多少活都可以接,揽到活后外包给邻居做就行。凭着这一招,舅舅的店每天能净赚一百多元。

学徒工的工作,一干就是6年,刘益谦慢慢地积攒了些钱。不过,刘益谦并不愿意一直给舅舅打下手,他是想赚大钱的人。于是,他向舅舅辞了职,买了辆富康车跑出租。至于跑出租这个念头是怎么来的?因为那时刘益谦常去南方进货,坐火车到上海后,却怎么也打不到出租车,于是有了跑出租的想法。

1984年,考一个驾照学费高达6000多元,敢做这样的决定确实需要勇气。4个月后,他买了两辆车,和哥哥做起了出租车生意。他说:“那时候做出租车完全是暴利,满街都是找车的,从十六铺到码头,3公里要收人家50-60块,比现在还贵呢。”

开出租车,虽说让刘益谦赚到了部分钱,但还没有到彻底改变人生的地步。不过,他之所以能逆袭,与开出租车也撇不开关系。

1988年,偶然听到乘客在嘀咕倒腾国库券赚钱的事,刘益谦顿时眼前发光。仔细打听过后,刘益谦立马放弃跑出租,开始倒腾起国劵来了,自此,刘益谦开挂的人生也随之而来。

天生资本运作的高手?

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国债发行困难、流通性低,虽然利率高达10%,但是没人愿意买。银行只好打折促销,最低时打到七折。

精明的刘益谦算了一笔账,一张100元的国债,利息加折扣一年下来就变成了140元,能获得40%的收益。这笔账让他开了窍,大笔买入国库券的同时,刘益谦也懂了资本市场钱生钱的道理,相较以前的辛苦钱,资本市场才是他大展拳脚的真正战场。

靠着七八万的本金来回折腾,不到两年,刘益谦手里的钱变成了20万。

之后股市开张之后,刘益谦又涉足股票市场。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1990年单纯靠豫园商城这一只股票,就让他迈入百万级俱乐部。100元的买入价,最高竟涨至1万元。股市的疯狂,彻底打开了刘益谦的视野,而炒股票认购证则成为他迈向亿级俱乐部的关键一役。

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因股票供不应求,形成了粥少僧多、有价无市的局面。针对此,人民银行决定发行股票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1992年,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后,很快就出现了炒卖认购证的狂潮,刘益谦也加入了炒卖的行列。

据华商韬略描述,当时,大多数参与者只希望通过炒作赚取差价,但刘益谦经过市场调研和计算后发现,还是申购认购证然后把中签的再卖出比较划算。

于是,刘益谦选择在摇号前两天以每百张20050元的高价大量收购,并与卖家约定在摇号日交款。最终,每张中签的认购炒到了3万元,刘益谦花20万元买的1000张认购证,至少中了100张,价值300万元。

依靠着这种零风险的“空麻袋背米”做法,刘益谦赚钱与“捡钱”没有什么区别。但,这条路也不是“零风险”的。

1993年底,新疆某公司发行了一种认购证,凭此可以认购该公司次年发行的新股,刘益谦一下子投入了300多万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4年认购证发行制度被取消,刘益谦损失了98%。

光是倒手认购证、炒股,刘益谦也称不上“资本猎豹”。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的他,又发现“中国股市的另一座金矿”—— 未流通的法人股。刘益谦的基本套路是低成本介入、大手笔投资,然后静待升值,等流通之后高位卖出。

初中毕业当学徒开出租,起步这么低为啥他能赚500亿

不过,未流通法人股在当时对个人投资者并不开放,于是,刘益谦的公司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资。为何取名“新理益”?初中都没上完的刘益谦,却有一番道道:运用新的投资理念获取收益。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之后几年,新理益很快就成为囤积法人股的大玩家,甚至“玩”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其中,2002年12月,“新理益”以1.4亿元的价格,收购湖北“百科药业”约20%的国有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他也第一次尝到了当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滋味。

随后刘益谦更是一发不可收,从2009年7月到12月,已先后参与保利地产、首开股份、金地集团、浦发银行、中体产业、华电国际、东方电气等公司的定向增发,且每次的出资额都在3亿元以上,合计动用资金高达68.96亿元。

据说,2016时刘益谦的身价已经达到500亿,位列大陆富豪榜第14位。不过,运气再好,实力再强的人,一声也不可能风调雨顺。最近几年,刘益谦在A股市场连续踩雷。

一是斥资100亿元投资长江证券损失过半;二是遇上国民技术黑天鹅事件,17.95元入股如今只剩8块钱,不过投入的资金并不多。

上上下下才是人生,笔直向上、笔直向下或者一条横线,虽说顺畅,总显得不那么完美。

收藏之路

单说刘益谦,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但一提花了2.8亿买了个古董杯子喝茶这件事,估计都不陌生,没错,就是这位大佬。

2014年7月,刘益谦以2.8亿的天价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那也算是刘益谦的高光时刻。他说交接鸡缸杯时光刷银行卡就刷了24次!不过,等拿到那只当年皇帝都用过的鸡缸杯后,他却悠闲地装了一杯茶,吸一口仙气一口喝光,并说了一番感受:“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温和,语言都无法形容”。好吧,拿着2.8亿的杯子喝茶,也不怕自己手抖掉到地上摔碎。

初中毕业当学徒开出租,起步这么低为啥他能赚500亿

刘益谦的收藏品投资之路,据称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

那年,他前往北京收购内部职工股,时逢北京嘉德拍卖行成立后举行首次艺术品拍卖会,与最早买股票一样,刘益谦又一次稀里糊涂地跨入了另一个暴富的领域——艺术品投资。

在这个普通人视为高雅、玩家视为暴利的行当里,他的叛逆心理依旧:“我其实弄不清楚这个行业,甚至看不起这个行业。我是从什么心态去买的?占有,就是从人的欲望去买。”

“拍卖前我从来不看预展,最多是现场看图册,看哪个贵。现场抢的人多,我也抢,我感觉这就是一种发泄。你们有钱,我也举(牌)。我买不到,也不让你买便宜的,我就是这个心态。”

作为收藏大鳄,刘益谦有自己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里面的藏品除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还有3.48亿港元的“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3.08亿元的王羲之《平安帖》、10.84亿元莫迪利亚尼的《侧卧的裸女》、2.25亿元竞拍成功张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等一系列重量级藏品。

2017年10月2日,他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以9300万港币竞得傅抱石《西山夜渡图》。

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皮具学徒工,到出租车司机,到倒腾国库券,到股票认购证,再到倒腾法人股,再到上市公司大股东,中间还穿插着收藏品,刘益谦完成了从一个无名小卒到顶级富豪的逆袭。他的一生,有人说他运气不错,什么“好事”都让他赶上了;也有人心悦诚服地说:“他是上海人中的人精”。

读完他的故事,我们能从身上看到很多鲜明的特点:

1、目标明确——什么赚钱干什么;

2、敢于尝鲜——对新兴事物不拒绝并敢于尝试;

3、精明计算——能快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规律;

4、执行能力强——想到立刻去做,绝不拖泥带水。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他的责任感。2015年,中国股市出现极度恐慌行情,刘益谦高调参与入场救市,后续投入10亿资金。对于这一举动,刘益谦的说法是:“自己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既得利益者,时隔十多年再回二级市场,是想为稳定市场做贡献。”

刘益谦很少直接谈及股市,更不要说什么技术分析。他说:“我从来不看K线图,K线图有什么用?所有的K线图都是对过去的总结,它无法代表将来。”至于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起伏涨跌,在刘益谦看来牛市只是个过程,熊市才是结果,如果人人都赚钱,赚得是谁的钱?

真正大的获利,都是在熊市中兑现的。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初中毕业当学徒开出租,起步这么低为啥他能赚50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