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大魚,搓餌的這些細節不可忽視,用好了上魚至少翻一倍

一、開好魚餌是搓好餌的前提

一般用來搓的鯽魚餌料,要根據自己釣棚的深淺,嚴格控制兌水量和掌握粘散度,不宜過稀、過硬,軟硬度就象自己耳墜一樣柔軟並富有彈性,水分吸收均勻,手感好,不粘手,一搓成形,搓道鉤上的餌團表面光滑。

釣大魚,搓餌的這些細節不可忽視,用好了上魚至少翻一倍

二、搓餌的步驟和方法

一般用左手(左撇子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來搓餌。左手(左撇子用右手)拇、食、中三指自然內屈相鉗抓餌(見圖1),一般一次抓餌基本上就是抓出雙餌的量。稍加揉搓後,使餌成為園柱體(不宜搓得過細長、見圖2)。

然後把餌輕夾在食、中兩指之間的指縫面上,準備隨時搓附在鉤上(這樣既加快搓餌速度,雙不影響手指引線卸魚)。魚入護後,右手(左撇子是左手)手掌自然內屈握竿的同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鉛皮座或座以下的子線上.

釣大魚,搓餌的這些細節不可忽視,用好了上魚至少翻一倍

手搓子線,使雙子線自然分開的同時,左手(右撇子是右手)拇指內屈,用指甲掐在夾在指縫裡的餌柱中段上,拇指順勢上翹,使餌柱一分為二,一個仍留指縫間,另一個已在拇指甲蓋上

接著把一子線上的鉤放置夾在指縫裡的餌上,右手(或左手)一帶子線,使鉤陷入餌中,左手(或右手)拇、食、中三指再迅速配合揉搓,把魚餌搓在鉤當中。搓的過程,有意內收三個手指尖,搓出的餌結果自然就成了上小下大而園的水滴形狀。

一餌搓完後,左手(或右手)拇指又內屈,用中、食二指把另一餌團從拇指甲上迅速撥到中、食指縫中,把另一子線的鉤置於餌團上,重複上次搓餌動作,雙餌搓成(見圖7),整個搓餌的過程結束。

三、釣鯽魚餌團搓的形狀

如果休閒垂釣,或者是釣較為生口或魚口好的鯽魚,餌團搓成什麼形狀,不一定太講究,根據自己習慣隨便搓餌就行。但如果想釣快釣好或講究速度和重量的競技比賽,餌團的形狀也是不可忽視的。

1、釣高背鯽或大一點的鯽魚,要把餌搓成水滴狀,而且餌團需略大點(黃豆或花生米一樣大小),這是有道理的。搓成水滴狀(上小下大而園)的餌團至少有三個優點:一是這種下大上小的餌形,重心在下,正好與地心引力作用相吻合,有利於下沉。二是上小下大而園的餌形也正好符合魚鉤形狀(鉤門與鉤柄夠成下寬上小的△形),水滴狀的餌料團正好把整個寬鉤門和鉤柄包住,使魚見餌不見鉤,隱弊性好,魚能大膽吸食。三是要搓成下大上小的形狀,餌的上部要有意加力多搓,就是這麼一個小小舉動(經過有意微收指尖,多搓),使餌團性質發生變化(餌團上部分的霧化性減弱,附鉤性增強)。而大而園的餌團的下部分,由於用力更輕,揉搓度更少,其附鉤性卻相應減弱,霧化性相對更強。也就是說,同是一個餌,但餌的上下位子因手指用力程度、揉搓度不同,在下沉到位的過程中霧化性、附鉤性就不同。餌團底部大而園的部份因更鬆散,先剝落、霧化,誘惑力大,促使鯽魚從餌的下部分把餌吸入,子線擋嘴幾率減少,提竿刺魚更加自然和直接。假設把餌搓成倒水滴形狀,那魚就餌易從鉤柄處細餌,結果子線就成了魚吸餌進嘴的障礙物,不利於刺魚。

釣大魚,搓餌的這些細節不可忽視,用好了上魚至少翻一倍

2、釣體形較小鯽魚或釣猾口、輕口魚時,就應該把餌團搓成圓而小,有的時候甚至小到半粒米那麼大小,附在鉤尖上即可。在今年“讀者杯”全國釣魚比賽第二場釣大鯽魚,魚數量較少,受驚,對拉餌、大餌極為警覺的情況下,我搓小餌釣底取得較好的成績,釣獲了大鯽魚23條,和從傑老師並列得2.5分。

3、釣浮釣底,釣深釣淺,釣快釣慢,釣大釣小等等,餌團形狀大小都要依魚情而變化。魚大、餌團相應搓大,大餌目標大,誘魚力強,由於包住整個鉤門甚至整個鉤體,大大降低了魚就餌的警覺性;魚小、餌團也應搓小,小餌下沉的阻力小,雖目標較小,但集中,使魚錯把鉤餌當碎梢,除了利於魚吸口以外,一樣能降低某種魚的警覺性。再比如,誘魚型的搓餌,為了達到目的,我們經常把餌團搓大,或搓成稜角等其他形狀。小雜魚多的水域為了增加粘性和減弱霧化,就會有意思地把餌團多揉搓幾下。總之,搓餌應該做到,魚變我變,靈活應用。

在垂釣中,還要避免一個很壞的搓餌習慣。在搓餌的過程中,手指常情不自禁,有意無意地反覆抓餌揉搓,這是一個很壞的習慣。餌團經過反覆揉搓,容易返水,其霧化性也隨之減弱,直接影響上魚效果。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搓餌誰都會,但要搓得又快又好,實在又不是一件易事。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練習和實踐,習慣成自然。

釣大魚,搓餌的這些細節不可忽視,用好了上魚至少翻一倍

搓餌方法一:揉搓變粘法

粉餌一般會越揉搓越粘。本來入水即化的餌料,如果揉搓十來下,恐怕到底也不溶化不開,因此,揉搓可以控制霧化層。如果水皮有小魚攔截,可以多揉搓幾下,讓餌料入水到中下層或者到底才開始霧化。如果風變大了,拋竿餌料容易脫落時也多揉搓。

注意,不要把整團餌一起揉搓,要隨用隨搓。在剛剛投竿入水觀察浮標的同時,左手順手捏起能夠裝兩個鉤的餌料,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個手指間揉搓,不影響看浮,保持整團餌料原有的狀態。揉搓過的餌料軟硬度基本沒改變,但更粘,可以延長了霧化時間。

搓餌方法二:輕搓變滑法

即把餌料包住鉤子後,用手指來來回回輕輕揉搓餌球表層,搓的次數越多,餌球就會越光滑。光滑的流線型餌球入水後,由於受到水的阻力變小,中途霧化就很少。這是克服中層小魚,專門攻底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軟硬度、輕重、粘散性都沒有改變,能夠保持原有餌料的適口性。

釣大魚,搓餌的這些細節不可忽視,用好了上魚至少翻一倍

搓餌方法三:擠捏變散法

每個釣者對於“搓餌”的理解可能不盡相同。依個人理解,正常情況下的搓餌應該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鉤餌後,一個半來回即可完成,餌球為花生米狀,霧化性一般。

若覺得引魚不夠,或餌料過於粘稠,需要加強霧化或散化時,可以使用“捏”的辦法,拇、食、中三個手指用力擠捏在鉤上,這時的餌就成了三稜形,有邊稜餌的粘性雖然基本沒改變,但它更容易在中途散化、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