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日本社會學界在上世紀80年代推出了一個新詞彙,叫“孤獨死”。

意思是,在無人照料的情況下,獨自在家中孤獨的死去。

很多時候,這個詞被認為是描述獨居老人的悲劇。但是,如今這個詞形容的主體,慢慢變成了年輕人。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1

這兩天,一則消息讓很多人痛心:上海一名女漫畫師出租屋內意外離世,年僅26歲。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這名女漫畫家的筆名叫做“回首而已”,在漫畫圈是一名冉冉升起的新星,近兩年接連出版了兩本作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鏡•朱顏》長期霸佔平臺排行版前幾位。

如此光鮮的成績背後,是長期的透支與巨大的壓力。

同事稱,漫畫行業壓力巨大,作息不規律是常態,雖然平時在家上班,不常去公司,但沒日沒夜的構思、畫畫、改稿,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拿到作品版權費時,“回首而已”曾對朋友說:“最近這一年太累了,沒日沒夜地構思、畫畫、改稿,光是結局就被平臺磨了七八遍,身心俱疲。這次要好好修整半年。”

然而,生活在大城市的巨大生活壓力,怎麼會如她所願呢?休息了一個星期左右,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崗位,繼續奮鬥。

出事的那天,同事找她交接工作卻沒有聯繫上,考慮到她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同事也沒有往心裡去。

然而,等了一天還是沒有回覆,傍晚同事上門找她,進了房間後,看到她癱倒在地上,身邊還散亂著未完成的漫畫草稿。

同事見狀趕緊撥打了120,但還是沒能挽救回。

醫生鑑定了她的死因,是因為連續48小時通宵工作導致過度疲勞,突發心源性疾病猝死!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她的最後一條微博裡寫著:安詳地沉睡吧,我最愛的魔女。

沒曾想,一語成讖。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26歲,就這麼去了……

2

類似的事情,在今年8月也曾發生。

起點中文網白金級簽約作家“格子裡的夜晚”,突發心臟病於8月13日逝世,年僅39歲。

因獨居家中,十天後才被人發現。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格子裡的夜晚”,原名劉嘉俊,上海新大眾文學繼承者之一。

1999年,劉嘉俊以一篇《物理班》獲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和他一起獲獎的,還有韓寒。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2004年起,他開始以筆名absolut在起點中文網發表作品,代表作有《數字生命》、《時光之心》、《完本之王》等。

之後劉嘉俊更名為“格子裡的夜晚”,先後供職於《萌芽》、《上海壹周》、《文學報》,為上海網絡作家協會第二屆理事。

至今,起點中文網仍記錄著他的勤奮:1816天的創作時長,完成了7部作品、近700萬字,平均每天寫下3840字。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成績的背後,是夜以繼日地玩命般的碼字。

很多人難以想象,動輒百萬字的網絡小說,是怎樣寫出來的?背後的心酸與焦慮常人真的難以想象!

互聯網的信息瞬息萬變,巨大的粉絲市場,讓網文作家們看到了前景和希望,也找到了展示自己的平臺。

但粉絲隨時會流失,帶來不安全感,如果更新速度慢、更新篇幅不夠,網文作家很容易被取代。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於是許多網文作家徹夜寫作,日更萬字。

多度勞累,生活不規律,缺乏健康的作息和日常交際,網絡作家看似是自由職業,卻承受著別人難以忍受的孤獨。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據知情者透露,劉嘉俊一個人住在上海,女友人在國外,家人也都不在本地。

意外發生整整10天后,大家才知曉悲劇的發生。

在這十天裡,沒有一個人找過他!

3

據民政部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

另有數據顯示,20歲到39歲的獨居人群數量接近2000萬。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獨居。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獨居,聽起來很酷。

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如潮湧般的孤獨。

什麼是孤獨?

網易雲音樂熱評《孤獨患者》裡說:“孤獨是什麼,你洗了個頭,吹了個很帥的髮型,穿上了最乾淨的鞋子,最帥的外套,出門一個人,吃了個飯就回家了。”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2016年,27歲的徐某猝死在廣州一出租屋中,被發現時屍體已發出臭味。

由於被拖欠了5個多月的工資,和公司打官司,雖然被判勝訴,但公司遲遲沒有給工資。

他一個人住在一居室內,沒有工作,沒有室友,沒有女朋友,家人聯繫不上他,卻也沒有在意。

沒有人知道,他獨自在外面對公司的耍賴時是有多無力。

也沒有人知道,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刻,守在空蕩蕩的不屬於自己的房間內,獨自面對死亡,是有多遺憾和恐懼。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前段時間一個女孩在網上說,自己在家裡突然頭疼欲裂、栽倒在地,身邊空無一人。

因為家人在外地,第一反應是給附近同事打電話,結果同事手機靜音沒聽到。

她又給朋友打電話,結果朋友在很遠的地方,來不及趕來。

她只能強忍著拿上醫保卡,給120打電話……

後來被120接到醫院,要立即做手術,需要掛號付款,自己哆哆嗦嗦拿出手機掃二維碼,最後一個人扛過了手術。

手術結束後,看到匆匆從外地趕過來的家人,她哭得泣不成聲。

獨自一人去做手術,想到就心酸。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網上曾有人問:“獨居空巢青年是怎樣的體驗?”

數萬人在前面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總是很晚才下班,反正回家也是一個人;一回到家,總是先將門反鎖;把屋裡燈打開,把電視聲音調大,然後玩手機……”

“突然有人敲門,若不是快遞和外賣,嚇得屏住呼吸,大氣不敢喘;從來不會自己做飯,因為電飯煲底都鋪不滿……”

“看到朋友聚會羨慕,看到家人一起逛街羨慕,看到情侶一起看電影羨慕。一直覺得獨自奮鬥是為了贏得更好的人生,但不得不在每一次羨慕中懷疑自己的選擇……”

“一個人生活,除了學會自我調節,還學會了報喜不報憂,也學會了與自己獨處。”

……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島上書店》裡說:“獨自生活的難處,在於不管弄出什麼樣的爛攤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在於沒人在乎你是否心煩意亂。”

以前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能說話聊天的人很多,而現在一個電話就能喊出來的人卻寥寥無幾。

我們用手機打字,微信上說著幾句不痛不癢的話。

慢慢的,就連這樣的寒暄都變成一種了負擔,只能用“哈哈哈哈哈”和表情包來緩解尷尬,不知道哪一句該結尾。

深度社交匱乏,親密關係付之闕如,都是獨居者面臨的嚴酷事實。

若問“獨居青年”是怎樣一種體驗,那我會這樣回答你:

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

城市獨居青年:在出租屋裡突然地死去……

人生實苦,沒有人活得容易。

只希望你在拼命奔波的路上,照顧好自己,記得按時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