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網紅大爺開店只收現金,而我才20歲,我已經害怕被時代拋下

在上海有一家開了30年的網紅餛飩店,叫弄堂小餛飩食府。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長隊就為了去吃一口店裡的小餛飩和蔥油麵。

60歲網紅大爺開店只收現金,而我才20歲,我已經害怕被時代拋下

而和這家店一樣有意思的是,這家店的老闆。天生跛足,幼年時被弄堂裡的鄰居們喚作“阿蹺”,後來就這麼叫下來了。

這家店的老闆已經過了60歲,卻仍然戴著鴨舌帽、耳釘,有時還戴副墨鏡!一副潮牌十足的打扮,但是和時尚的打扮相對照的是店裡的兩條規矩:外賣是不加入的,收錢是隻收現金的。

據說是因為外賣會影響食物的口感,而不用電子支付,只收現金,阿蹺說:管他什麼馬化騰,我不知道!我也不喜歡聽什麼到賬的電子提示音,都是電子的,麼撒意思。

阿蹺甚至說從來不去銀行,稱自己的錢都是現金,全都放在家的抽屜,從來沒數過,不知道有多少!

面對店長這種獨特的開店方式,有網友調侃說:這才是大佬啊!

但是也有人評價說:很煩這種老闆,社會整體都在進步,移動支付就是一種便利,現在買菜幾毛幾塊錢的攤販都移動支付了,這只是一個便民的措施罷了。

60歲網紅大爺開店只收現金,而我才20歲,我已經害怕被時代拋下

移動支付在中國走了那麼多年,代表的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好像走到哪裡使用電子支付,棄用現金已經成為了一種下意識的習慣。對年輕人來說,這毫無疑問並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利用手機來處理所有的事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們仍然要看到在微信和支付寶普及的今天,中國還有好幾億人不會使用移動支付。

這家餛飩店的老闆雖然不會用電子支付,但是卻會用大眾點評,在上面看網友的評論回覆,是他真的不會用手機嗎?不見得吧。而網友們也絕對不是第一個勸他說用移動支付的,只不過,可能這種時代的進步給他造成了一種傷害,他就像是在用這種方式表示一種反抗,怎麼了,我就是不用電子支付,我一樣可以賣的很好。

和這位大爺一樣的是我的父母,十一期間我用搶票軟件為他們購買了幾張從北京往返老家的火車票,並且囑咐他們說現在可以不用再去排隊取票了,刷身份證就能夠進站了。

他們開玩笑說:時代都進化成什麼樣子了,稍微不注意現在連一張票都買不了了。也幸虧有我在,可以幫他們搶票,要是讓他們自己來的話,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

60歲網紅大爺開店只收現金,而我才20歲,我已經害怕被時代拋下

其實每年在類似春節、國慶這種大型節日的時候,就是各類搶票軟件大顯神通的時候,馮管有沒有用,搶就完了,搶票軟件的存在給我們繁忙的交通出行又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而對於父母那一代人來說,他們經歷了通宵達旦在火車站排隊買票的年代,再到後來的互聯網購票,然後互聯網購票衍生出來的各類搶票軟件,時代在紛繁複雜日新月異的改變著,一個不留神他們好像就要被時代丟下了。

我們經常講任何新事物的推廣,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小範圍試點收集意見,再到成熟階段進行改良,最後再實現大規模使用,時代的進步總是以造福大多數人為根本目的的,只不過對於那些不能接受新興事物的小部分人我們該怎麼辦,你有想過嗎?

當年互聯網購票出來的時候,我們樂滋滋的享受著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便利,還有一波人,他們用著普通的老式手機,或者簡單地智能機,他們不會網上購票,只能比以前更早的守候在火車票的售票大廳裡面,排隊買票,要不然就搶不過用電腦的。

60歲網紅大爺開店只收現金,而我才20歲,我已經害怕被時代拋下

而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說,只不過時代發展需要付出來的代價。

時代在進步的同時,好像也在發出一個信號,我們每個人都要跟隨著時代的步伐,亦步亦趨,成為狂熱的“進步主義者”,要不然稍微不注意,你就會成為那個落伍的人。

就像現在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提倡年輕,35歲已經有職場危機了,30歲還沒嫁出去就意味著要被剩下來了。

所以我們都要變得年輕一點,而怎麼才算年輕?現在已經有了新的評判標準了,人們已經不在乎生理年齡,而是看“是否能接受新事物”。也就是說有一天,你不再能接受新事物了,你就老了。

60歲網紅大爺開店只收現金,而我才20歲,我已經害怕被時代拋下

我們總想著這是不是個圈套?為了強行推行某種新東西,我們就必須跟著他走。就像又有新的APP 出來了,我們要去下載看看,因為誰也說不定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抖音,下一個流量爆款。

哪天同事們在辦公室聊起來的時候,“什麼?某某應用你還不會用?太落伍了吧!”

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要接受的新事物那麼多,每天都有新鮮的東西不斷在更迭,我開始害怕有一天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了,是不是就要被時代拋下。

就像那些不會用手機搶票的大爺大媽們一樣,他們有錯嗎?沒有

時代確實是在不斷進步,但是一個真正進步的社會,不僅是要邁開步子往前衝,還要包容著那些可能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人,兼顧著更多人的需求,這才是一個理性社會應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