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說給他時間,他可以超越八大山人,你覺得是這樣嗎?為什麼?

書法影響力


看範曾的經歷,豐富多彩,成績斐然,國畫及國學水準都有相當的造詣。然而,不用深入的研究和比較,就知道這是他說過的最荒誕的一句話。


1,背景

範曾的原話是:“假給我三十年光陰,可超越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是誰?他的介紹很好查到。

生於南昌,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九世孫,寧惠王朱磐烒八世孫,弋陽王朱奠壏支系。他的父親朱謀鸛是一個啞巴,巧心善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剃髮為僧;後改為當道士。八大山人的山水和花鳥畫都具有強烈的個性化風格和高度的藝術成就,尤其是其簡筆寫意花鳥畫。他的書法亦與他的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風格獨特,常有出人意料的結構造型。

記得以前在關於八大山人的文章中看到過對他的解讀,經歷坎坷,心態孤傲,冷眼看世間,情緒在他的畫作中得以體現。

畫中常常是一個呆鳥,白眼朝天。看到他的作品,會發現果然如此。

這種畸形、病態的藝術感,在瞭解他的經歷和傷痛後,能夠感到理解和欣賞。

八大山人由於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怪奇奇的變形畫來表現。


2,比較

對畫本身說不出道道,但從畫家的背景,可以說一說。

沒有同樣的遭遇,怎麼能產生類似的心境。

八大山人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畫表達他的心境,

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縱觀範曾的經歷,離奇、坎坷與八大山人相比,相差甚遠,如同鴻毛泰山。

不要說再給三十年,給範曾三百年、三千年,他也沒可能複製八大山人的經歷,絕無可能經歷朱耷的痛苦與感悟。

心境的歷練差距這麼大,又豈是能夠通過技藝彌補?


3,結語

在古今中外的藝術家那裡,苦難有時會成為偉大作品的催化劑。

對於藝術家而言,個人的苦難與困頓是一種考驗,但同時也是靈感的來源。

八大山人獨有的身世背景造就了他的藝術品格。

對畫家來說,作品是內心的表達,而心境的形成由於個人的經歷密切相關。梵高的最後一封書信裡,有著這樣一句話:“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

範曾何德何能,敢談超越朱耷。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Celave


這我信,我八幾年去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在樓道內看見有海爾冰箱陳列。而旁邊有范增的幾幅畫,畫幅不大。好象有牧童吹笛,詩仙醉酒等等幾幅。都有標價,幾百元不等。雖然我不懂書畫,但這幾幅畫筆墨幹煉,沒有拖泥帶水。尤其落款范增二字筆力深厚,對我印象很深。但遺憾的是我還是從北京買了幾臺海爾冰箱。(因為海爾冰箱在北京是專供,在我們青島購買是需憑票的。)。幾十年了我一直後悔,當時買冰箱就是為顯擺,裡邊放點剩菜,剩飯的。如果當時買了幾幅范增真品畫作,後果不堪設想。又幾十年過去,大師功力精進,已然入骨入髓,爐火純青。隨意揮撒。所謂八大山人已成歷史。我本人更喜歡范增大師的幹練,內含,灑脫,豪放。


庚子秋生


一個皇室後裔,看名利如浮雲,視金錢如糞土。

一個詩人世家,追名逐利,恨不能點石成金。

一個屢薦不就,避名利而遁空門,足見傲世孤心。

一個客食友家,竟能攜人妻而約為情好。

人之為欺,欺之以甚。

就作品而然山人之畫,賤於當時而貴於後世,唯山人清貧之百種,而能至氣節孤高之正論,築文人風骨之高標。

十翼振奮,開連環畫風之高妙。營銷得宜,名利畢至。引人在畫貴之先河,譽滿東瀛,西歐共捧。聚萬捐十,功名素著;坐四望五,還思不足。

假年之說,可解為山人在日,賣一畫只堪果腹,至今朝值以億計。大師之作,人存世值過千萬,百年後價必狂飈。大師流水作業,購者宜須從速,以富後世子孫。

竊聞浮雲易散,失品賤格。假年取財之慾不絕,晚節凌替,流水自逐流水,收藏若似葬花。

連環畫冊憶猶深

童子青牛過小村

遠牽近撫多行路

老子出關少知音

似退隱,似封神

無為高處假作真

流水焉能致後富

萬貫空擲化浮雲




狼主1970


在同等科技同時代可以比,範老爺子比那個騎毛驢、點香油燈的時代略顯不妥,你在電燈、電話、圖片任下的時代應考慮怎樣在八大山人的基礎上開一代新畫風。即是新的風格成功了,大家認可了,和八大山人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老蘇93956


我認為範曾的話是對的。理由如下:一,範曾有實力,有目標,又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他超越八大山人很自然,很正常。二,有時間做保障,早晚會趕上的。範曾又沒有說用多長時間能趕上,時間無限期延長下去,總有一天能趕上。以“無涯”逐“有涯”,豈有趕不上的道理?有心人,天不負。範老先生,加油!


文人老李頭


我將八大的原作和範曾仿作一起貼上來,有眼力見的人可以比較一下,兩種不同的精神內涵。八大山人畫裡面透露的那種孤寂,出世,奇倔的東西,是範曾畫裡所沒有的。範曾的畫缺少精神內涵,顯得空洞,再給其五百年,也難以超越八大。當然人會被一種成功迷惑,事業上,物質上的成功,會讓他看世界的眼光扭曲。範曾作為國內市場最好的畫家,也一定會產生對自己估計過頭的想法。但是範曾的努力,進取,對文學的熱愛,又是其長處,值得我們學習。








微水墨


沒有可比性吧!



杜振迎墨竹


對於範曾這樣的自吹自擂,大不可理會,就當是笑話好了。

這幾十年來,範曾大師底氣一直很足,常常語出驚人,大言不慚,以至於讓聽者誤認為他是一個演講家。

範曾曾經把畫家的等級由低到高分為六品,依次是畫家、名家、大家、大師、巨匠、魔鬼。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顯然,在他自己眼裡,他是大師,並且正在向巨匠邁進。

範曾在他的著作《範曾自述》中說到:當我有了這樣的明確的發現之後,我的藝術的進步簡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全社會震驚,我的畫也以空前的速度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僅僅十年的時間,我像從激烈的地震顫動中,大地被擁起的奇峰,直插雲天。

一個人有多麼自信和狷狂,才會說出這樣的大話。

當然,範曾最狂妄的話語要數這句了:假給我三十年光陰,可超越八大山人。

如果範曾在弱冠之年說出這樣的話,聽者大多會給他豎起大拇指,誇讚他小小年紀有那麼大的志氣,敢跟過去的大師掰一下手腕,首先,這份雄心壯志值得肯定。

而在說出這句話時,範曾已經快到80歲高齡,活了大半輩子,難道還看不清自己的能耐和八大山人的實力嗎?

八大山人是繪畫史上幾百年一遇的巨人,有多少人在他腳下如飢似渴地模仿和學習,一些天賦極高的學習者,最多也只能摸到他的腰間,大多數學習者連其膝蓋都摸不到,只能在他腳面上打轉。

範大師你有那麼高大和偉岸嗎?不要說給你30年,就算給你300年,3000年,你能摸到他的膝蓋都算大功告成了。現在來看,你最多在八大的腳面打轉轉。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畫淋漓酣暢,水和墨完美交融,墨韻延綿不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是八大筆下的一隻鳥,一支蘆葦,那凝練生動的形態,鮮活張揚的神韻,範曾你能畫出來嗎?你除過用線描勾勒再填色外,還能畫出什麼?懂墨韻嗎?懂墨趣嗎?懂託物言志嗎?你好像沒有概念,只知道一張又一張的複製《老子出關圖》。

再說畫中的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國畫中最重要的特質,更是畫家標榜自我性情的風景,畫中若空洞無情,那畫畫有什麼意義呢。

範曾的每張畫中,人物表情千篇一律,如同一個模子鑄出來的一樣,難道全世界的人在範曾眼裡都是克隆出來的嗎?這肯定不正常。歸根結底還是範大師的本事不夠,沒能力把眾人的獨特性表現出來,只能用千篇一律來矇混過關罷了。

如果說起傲氣,八大身上非常鮮明,範曾身上也有一些,但在八大跟前,卻是小巫見大巫的存在。

八大看破世事了,可以放下所有一切削髮為僧,把名利拿腳踢。範曾你有這樣的魄力和境界?你恨不得自己一幅畫能拍賣到1億元,然後向滿世界的人吹噓自己的身價。

可見,不論從哪個方面跟八大比較,範曾都差了十萬八千里,怎麼能超過八大呢?一條蛇即使胃口再大,在大象面前,除過臆想一下吞象的快感,還能做什麼呢?


鴻鵠迎罡


範先生是那種採著自己頭髮可以把自己提溜起來的高人😂



琴島牧風



範曾作品

範曾已經八十多歲,再給他時間,是多少時間?一百歲應該是人的極限,就算範先生活到一百歲,也就十幾年了,來日不多,作為從藝的人來講,時間也夠了,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畫家並不是個個活到一百歲,有深厚沉澱的優秀畫家十年八年既可釋放出大能量,傅抱石才活到五十幾,徐悲鴻的壽命也是這相等的年齡。


範曾作品

我尋思範曾先生講這話的另一層含義:鞭策自己活到老學到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是正能量的體現,表現出對藝術的虔誠,對未來信心的體現。


範曾先生

做人需要有崇高的理想,需要有為理想奮鬥一輩子的精神,藝術既如此。如果範曾先生真有此話,實也好,虛也好,都是為了高標在努力,我點贊,我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