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河:曾經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渾河是瀋陽的母親河,她親眼目睹了努爾哈赤攻佔瀋陽的激戰,旁觀了決定明朝敗落的渾河之戰,還欣賞了後金遷都瀋陽,並最終統一中國的過程。可以不誇張地說,努爾哈赤借瀋陽渾河之利,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渾河:曾經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渾河渡船

努爾哈赤借渾河航行之利克沈城

當我們翻開一部清前史,就會注意到,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創建後金的整個過程,都同渾河流域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即1619年),努爾哈赤率後金八旗大軍,在渾河上游薩爾滸地區大戰明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從此,使雙方攻守之勢互換了位置,軍事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於是,努爾哈赤下一步的戰略目標,首先劍指瀋陽。瀋陽是東北軍事重鎮,“城頗堅,城外浚壕,伐木為柵,埋伏火炮”,城高池深又有重兵把守,是個很難攻下的地方。努爾哈赤充分認識到攻城的困難程度。為此,他做了充分準備,決定利用渾河適於航行的便利條件進攻瀋陽。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正是冰化雪消渾河水暢流的季節,後金軍“自薩爾滸起程,梯楯營棚之戰具,悉載舟中,沿渾河水陸並進。”善於用兵的努爾哈赤,已有渾河航行的經驗,他將爬城的工具梯子、盾牌、部隊帳篷等一些笨重的作戰用具,裝上大船順渾河而下,很快運抵瀋陽城下。這些作戰用具發揮了很大作用。可以說,是渾河力助努爾哈赤攻取了瀋陽。

渾河:曾經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渾河之戰決定了明朝的命運

在整個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發生在瀋陽城南的渾河之戰極其慘烈。這場戰鬥將明朝的兩支精銳部隊消耗殆盡。同時,為後金建立大清打下了堅實基礎。

明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就在努爾哈赤率軍圍攻瀋陽時,明朝守將賀世賢立即派人去遼陽請求增援,明朝政府立刻下令川浙兵一萬人以及奉集堡、虎皮驛的三萬遼東明軍增援。其中,浙兵主要是戚繼光的戚家軍,一共3000多人。

當川浙兵還未趕到瀋陽時,瀋陽已經被努爾哈赤攻破了,這讓他們原計劃於瀋陽明軍合兵一處,前後夾擊後金軍的希望落空。有些不服氣的川浙兵主帥董仲揆考慮到戚家軍防禦佈置還需要一段時間,他就命令部下週敦吉、秦邦屏率先領兵渡過渾河,在渾河右岸駐紮。於是,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在城南渾河浮橋兩岸與明朝精銳之師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

渾河:曾經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全邊略記》和《山中聞見錄》記載,四川步兵連續擊退了八旗兵強勁的步騎猛攻。在四川步兵抗擊下八旗勁旅“死於槍弩者數千人”,騎兵也被打得“紛紛墜馬”。努爾哈赤深感川兵之利害,再三告誡八旗兵“勿輕敵”。

此時,戚金率領的戚家軍已在渾河左岸佈陣完畢,並與從渾河右岸後退的川兵一同抗擊後金軍。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惡戰。八旗兵集中兵力向戚家軍發起進攻。兩輪進攻之後,八旗兵墜馬傷亡者達三千多人。由此可見,戚家軍的戰鬥力名不虛傳。

但八旗兵仍拼命猛衝,戚家軍逐漸招架不住了。戰到最後,戚家軍包括主將戚金、董仲揆在內只剩幾十個人了。八旗兵將他們包圍,萬箭齊發……至此,3000多名戚家軍將士全部戰死。

據史書記載,戚家軍自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建軍後,先後參加剿滅倭寇,擊破蒙古鐵騎,赴朝抗倭,縱橫東亞……但百戰唯渾河一敗。渾河之戰後,明軍精銳盡失,世間再無戚家軍。

渾河一戰,八旗兵陣亡者達到四千餘人,其高級將領陣亡有名有姓者達九人。努爾哈赤的嫡系正黃旗、正白旗也遭到重創。這一戰,努爾哈赤可謂是慘勝。但是,由於明朝的有生力量也被消耗殆盡,明朝開始走向窮途末路。到了這時,遼東已成努爾哈赤囊中之物。中國歷史的進程由此開始發生重大轉化……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陳鳳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