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她亲眼目睹了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的激战,旁观了决定明朝败落的浑河之战,还欣赏了后金迁都沈阳,并最终统一中国的过程。可以不夸张地说,努尔哈赤借沈阳浑河之利,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浑河: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浑河渡船

努尔哈赤借浑河航行之利克沈城

当我们翻开一部清前史,就会注意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努尔哈赤创建后金的整个过程,都同浑河流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即1619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八旗大军,在浑河上游萨尔浒地区大战明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从此,使双方攻守之势互换了位置,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努尔哈赤下一步的战略目标,首先剑指沈阳。沈阳是东北军事重镇,“城颇坚,城外浚壕,伐木为栅,埋伏火炮”,城高池深又有重兵把守,是个很难攻下的地方。努尔哈赤充分认识到攻城的困难程度。为此,他做了充分准备,决定利用浑河适于航行的便利条件进攻沈阳。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正是冰化雪消浑河水畅流的季节,后金军“自萨尔浒起程,梯楯营棚之战具,悉载舟中,沿浑河水陆并进。”善于用兵的努尔哈赤,已有浑河航行的经验,他将爬城的工具梯子、盾牌、部队帐篷等一些笨重的作战用具,装上大船顺浑河而下,很快运抵沈阳城下。这些作战用具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浑河力助努尔哈赤攻取了沈阳。

浑河: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浑河之战决定了明朝的命运

在整个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发生在沈阳城南的浑河之战极其惨烈。这场战斗将明朝的两支精锐部队消耗殆尽。同时,为后金建立大清打下了坚实基础。

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就在努尔哈赤率军围攻沈阳时,明朝守将贺世贤立即派人去辽阳请求增援,明朝政府立刻下令川浙兵一万人以及奉集堡、虎皮驿的三万辽东明军增援。其中,浙兵主要是戚继光的戚家军,一共3000多人。

当川浙兵还未赶到沈阳时,沈阳已经被努尔哈赤攻破了,这让他们原计划于沈阳明军合兵一处,前后夹击后金军的希望落空。有些不服气的川浙兵主帅董仲揆考虑到戚家军防御布置还需要一段时间,他就命令部下周敦吉、秦邦屏率先领兵渡过浑河,在浑河右岸驻扎。于是,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在城南浑河浮桥两岸与明朝精锐之师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浑河: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全边略记》和《山中闻见录》记载,四川步兵连续击退了八旗兵强劲的步骑猛攻。在四川步兵抗击下八旗劲旅“死于枪弩者数千人”,骑兵也被打得“纷纷坠马”。努尔哈赤深感川兵之利害,再三告诫八旗兵“勿轻敌”。

此时,戚金率领的戚家军已在浑河左岸布阵完毕,并与从浑河右岸后退的川兵一同抗击后金军。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恶战。八旗兵集中兵力向戚家军发起进攻。两轮进攻之后,八旗兵坠马伤亡者达三千多人。由此可见,戚家军的战斗力名不虚传。

但八旗兵仍拼命猛冲,戚家军逐渐招架不住了。战到最后,戚家军包括主将戚金、董仲揆在内只剩几十个人了。八旗兵将他们包围,万箭齐发……至此,3000多名戚家军将士全部战死。

据史书记载,戚家军自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建军后,先后参加剿灭倭寇,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但百战唯浑河一败。浑河之战后,明军精锐尽失,世间再无戚家军。

浑河一战,八旗兵阵亡者达到四千余人,其高级将领阵亡有名有姓者达九人。努尔哈赤的嫡系正黄旗、正白旗也遭到重创。这一战,努尔哈赤可谓是惨胜。但是,由于明朝的有生力量也被消耗殆尽,明朝开始走向穷途末路。到了这时,辽东已成努尔哈赤囊中之物。中国历史的进程由此开始发生重大转化……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陈凤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