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送荀彧一盒子,荀彧打開後卻是空的,為何馬上服毒自盡?

jamie1987


東漢帝國的崩潰

東漢漢靈帝,算是東漢滅亡的罪魁禍首。

一般認為,導致東漢帝國崩潰的,主要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黃巾農民起義。黃金起義的根源,在於漢靈帝的統治,讓漢朝百姓走投無路。誠然,東漢末年的亂局,漢靈帝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之前東漢君主留下的負面遺產,但是,作為天子,不能有效改變民生,最起碼是不稱職的。


第二件事,則是設立州牧制度。因為農民戰爭的風起雲湧,漢靈帝不得不將各項大權下放給地方,並基於這點設立州牧制度。州牧制度,等於事實上恢復了諸侯制度。這為後來東漢的軍閥混戰,不服天子埋下了伏筆。

第三件事,則是繼承人問題。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漢少帝,一個是漢獻帝。論才能,漢獻帝略勝一籌,但是漢靈帝沒能處理好這個問題,導致漢少帝成為自己的繼承人,最終董卓之亂後,漢少帝被廢黜,而漢獻帝由於登基的法理存在缺陷,以至於在曹操時代之前,諸侯們都只承認漢少帝的皇帝地位,不承認漢獻帝——董卓死後,袁術這類大軍閥,就開始籌備自立朝廷,一定程度上,在於漢獻帝的皇位缺乏合法性。

沒有天子的東漢

董卓死後,因為一系列的戰亂,東漢朝廷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漢獻帝也一度流落民間。對於這一亂象,處於熱血沸騰的曹操和荀彧,都萌生了拯救天下蒼生的想法。


起初荀彧輔佐軍閥袁紹,但主張匡扶漢室的荀彧,發現袁紹並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勢力較小的曹操,則一心一意為匡扶漢室而奮鬥,於是,荀彧果斷選擇投奔曹操,輔佐曹操。

荀彧投奔曹操之時,曹操還只是一個小軍閥,論勢力,遠遠不敵袁紹。荀彧對曹操集團的作用,不亞於後來諸葛亮對劉備集團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曹操集團能夠壯大,荀彧功不可沒。

在荀彧的建議下,曹操迎接漢獻帝以及獻帝朝廷,表示承認漢獻帝的皇位合法性,隨後,又以朝廷的名義,擴大影響力。

之後,在曹操兼併張繡、呂布等軍閥的過程中,荀彧也為曹操制定了計劃路線,為曹操打敗袁紹,奠定了基礎。

曹荀反目

官渡之戰後,曹操集團打敗袁紹集團,曹操成為中國北方的霸主。這時候的曹操,逐漸和荀彧出現了裂痕。

作為天下最大的軍閥,曹操萌生了一些在傳統士大夫眼裡不該有的想法——比如,想被封為“魏公”,加“九錫”——而一般認為,在君主弱勢的情況下,一個大臣如果加了“九錫”,往往是要篡位的前奏。

荀彧的政治理想,是中興漢朝,在荀彧眼裡,想要加“九錫”的曹操,本質上和昔日的王莽、曹操又有什麼不同?

於是荀彧表示反對曹操加“九錫”,曹操見荀彧反對自己,於是命人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發現這食盒是空的。

在古代,朝廷給官員發放工資,大多數是發糧食。食盒裡面沒有糧食製品,意味著“不祿”。而“不祿”,在古代屬於專有名詞——如同天子去世叫駕崩一樣,大臣去世,叫“不祿”——曹操送給荀彧的空食盒,意味著告訴荀彧:你該“沒有祿米”(不祿)了。

於是,荀彧選擇服毒自殺。


藤樹先生


曹操晚年,荀彧因為與曹操政見不合,漸生嫌隙。曹操送給荀彧空的食盒,其實意思很明顯,荀彧你該走了。荀彧自殺,既是一種絕望,也是一種無奈。

關於曹操送空食盒的典故,出自《三國志.荀彧傳》引注的魏氏春秋: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後來,三國演義裡面把這個段子保留了,這裡就不多說。

荀彧和曹操,早年是一堆黃金搭檔。曹操能夠有這麼大的江山,荀彧功勞第一。荀彧之所以幫助曹操,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只有曹操算得上真英雄,因此藉助他來安定天下。但是,自從200年曹操殺董貴妃之後,曹魏集團與漢室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荀彧夾在中間,非常難受,卻也無計可施。

212年(建安十七年),董昭等建議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這個政治信號可以說非常明顯了,上一個加公晉九錫的是王莽。作為漢朝忠臣,荀彧死也不願意看到自己輔佐的曹操走上這一步,所以他據理力爭。但曹操也表明了態度。

於是,按照魏氏春秋記載,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卻是空的。這個意思,就是荀彧你這麼不知趣,該退場了。咱們君臣二十年,別鬧得最後還要逼我動刀!

荀彧到了這一步,確實走投無路。他不能看著曹魏篡漢,也無力對抗曹操。於是服毒來個眼不見為淨,大約是最乾淨的了。


巴山夜雨涮鍋


1,事情是這樣的


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曹操得了兩盒點心,覺得很好吃,於是讓自己手下大將許褚給荀彧送去一盒。許褚走到半路上,遇到了楊修,楊修問:仲康你提著食盒幹什麼去?


許褚說:丞相讓我給荀文若先生送點點心去。


楊修說:啥點心,我看看。


許褚給他打開了食盒,原來是燕地進貢給魏公曹操的酥餅,一盒兩層,整齊排列。


楊修本是吃貨,曾經吃過一次曹操的一盒酥點心,美味異常,這次又看到酥餅,頓覺舌下生津,於是攛掇許褚說:仲康,你吃過這種酥餅嗎?


許褚搖頭。


楊修說:我知道這種酥餅美味異常,不如這樣你我分吃了上面這層,把下面這層酥餅送給荀先生,反正他也不知道丞相送給他多少酥餅,這種小事事後他也不會去查問的。


許褚想了想,說好吧。


於是兩人找到一個僻靜之地,分食了一層酥餅。


楊修吃了個多半飽,滿意而去。

許褚提著食盒,越走越餓,楊修是個書生吃點東西就飽了,許褚不行啊,《三國志》上記載曰: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


吃這點點心,簡直連開胃都不夠,沒有解饞反而讓許褚更餓了。


他躲到一個無人之所,打開食盒,看著點心發呆,心中暗想:要不,我再吃一塊~


拿起一塊點心一口吞下,然後很遺憾的發現自己還沒嚐出啥味道呢。於是又拿起一塊,等許褚來到荀彧府上時,發現食盒裡已經空空如野了。


他羞愧異常,也不進府,把食盒交個荀彧府上下人手裡,只說是丞相賞給文若先生的,就腳步匆匆的逃也似的跑了。

過了幾天許褚聽說荀先生死了,小道消息說是喝藥自殺,據說荀先生看了丞相給他的一盒點心,徹夜未眠,然後就死了。


許褚很惶恐,覺得是自己害死了荀先生,他去荀彧靈前磕了三個頭,努力記住了靈位上的文字,心理暗暗說:荀先生我再不會把您的名字念成苟或了。


後來許褚還是忍不住把自己偷吃點心的事告訴了丞相,然後等著丞相的雷霆震怒,但是丞相什麼也沒說,拍拍他的肩膀說:德祖太聰明瞭,真的是太聰明瞭。


2,曹操的小情調


以上就是個故事,歷史上這個食盒確實是曹操送給荀彧的,食盒裡啥都沒裝。


荀彧看到食盒就明白了,就自殺了。

荀彧和曹操曾經是合作無間的搭檔,就像劉邦和蕭何,倆人的合作在官渡之戰時達到巔峰。


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但是荀彧和蕭何不同,荀彧是潁川大族出身,有理想有夢想,對漢朝復興還有執念,所以曹操從魏公想晉封成魏王時,荀彧反對,認為不宜如此,曹操於是不高興了,太祖心不能平。


但是如果大張旗鼓的和荀彧對著幹,或者殺了他,曹操又不想。


荀彧主持內政這麼多年,很多官員都是他舉薦任職的,如果明火執仗的和荀彧鬧翻,那必定牽扯過多,不如來點暗示,告訴荀彧我老曹不爽你了,給你兩條路,死,然後家族榮寵不減,或者咱哥倆來個魚死網破,然後你再死。


所以曹操才給他送了個空的食盒。


空食盒的意思來自《禮記》:士死曰不祿。


聰明人之間的較量往往不用說太多,曹操是聰明人荀彧也是,他一下就猜到曹操的意思,為了家族於是自殺。

他的侄子荀攸熱烈擁護曹操晉封魏王,於是被封為魏國的尚書令,一個世家往往是這樣,有人為了理想殉道,有人為了家族利益砥礪前行。


曹操玩這種小遊戲很拿手,除了給荀彧送空食盒還給東吳大將太史慈送過當歸:


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太史慈的老家是東萊人,屬於曹操治下,曹操給人家送當歸意思很明白,用一句歌詞就是:

歸來吧歸來哦,浪跡天涯的遊子


曹操還曾經撩過諸葛亮,很豪奢的給他送了五斤雞舌香:


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漢末的制度是尚書含雞舌香伏奏事,那就是告訴諸葛,來吧我這裡給你準備了高官厚祿,但是可惜曹丞相的這兩次暗送秋波,人家都沒理他,秋波都成了菠菜了。


雖然曹操這種小情調撩敵人成功率不高,但是撩個小寡婦啥的成功率蠻高的,據說他在這方面收穫頗豐。


======================


秦宜祿:我沒死,我媳婦不是小寡婦。張飛:無恥啊。


薛白袍


荀彧被曹操視為子房,也就是說,他的重要程度對於曹操來說,就像張良對於劉邦來說一樣,可見荀彧這個人在曹操心中是多麼的重要。

可以說荀彧為曹操平定天下,出謀劃策,立下了漢馬功勞,最後,曹操為何要置荀彧於死地呢?

這恐怕主要是因為政見不和吧,荀彧一直是視自己為大漢的臣子的,並且荀彧在輔佐曹操的時候也是以漢臣而自居的。

要知道當荀彧棄袁紹而去,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的力量並不大。但是,荀彧眼光十分的犀利,他看出曹操是可以成大事的人,所以,他極力的擁護曹操為漢家平定這個亂世江湖。

曹操之所以能戰勝呂布,是因為用了荀彧的謀略。

曹操早期征戰四野的時候,是荀彧用一己之力,為他守住了大本營,若是沒有荀彧的鼎力相助,曹操早就成了無家可歸的山野之人了。

曹操人生最關鍵的一戰,也是他的成名之戰,官渡之戰,還是因為荀彧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解曹操,這個仗一定要堅持打下去,並且荀彧很有把握的告訴曹操,最後的勝利終究會是你的。

雖說曹操當時對荀彧的話是半信半疑,但是,戰果果然如荀彧所料,袁紹因為內部人不團結,紛紛棄袁紹而去,導致袁紹失敗,曹操因為官渡之戰名動天下。

還有賈詡,許攸等眾多謀士全部都是許攸推薦給曹操的,把荀彧定位曹操賬下第一功臣一點都不為過。

為什麼到了後來,荀彧和曹操鬧翻了呢?

這還要從曹操平定關中之後,被漢獻帝封為魏公開始說起。

可以說在這時候,曹操在朝中的地位已經如同天子一般了。要知道曹操的這個公爵,是可以組建領導班子的,說他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一點都不為過。

曹操當然想當這個魏公了,他很想讓荀彧帶頭來擁護他稱魏公,畢竟荀彧的威望很高,影響力很大。

但是,荀彧是不同意曹操當魏公的,在他的心中曹操的這種行為和篡漢自立為王有什麼區別呢?

荀彧不但不公開的承認曹操為公,而且他還到處說曹操根本沒有想過自己被立為魏公。

若是真把曹操立為魏公,曹操肯定會被天下人所不齒的。

這些話傳到曹操的耳朵裡,曹操當然不高興了。

他沒想到跟隨他三十載的荀彧不但不成就他,反而還給他穿小鞋。

曹操徹底的怒了,他找了一個理由,把在朝中做高位的荀彧,給調離開去做監軍了。

就是在這期間曹操給荀彧送了一個盒子,荀彧打開後卻是空的,他猜想曹操可能是想讓他閉口不言了。

荀彧明白了曹操有奪取天下,篡漢家江山的決心,所以,他打算以死來明志,我荀彧即使死也不會成全你曹操的。

荀彧的死,曹操應該也感覺到了很意外,因為他並沒有說要殺荀彧呀。

曹操一直到死都沒有稱帝,這多少可能和荀彧的自殺有關吧,畢竟荀彧這個人在地下一直看著曹操呢,他好意思讓舊友死不瞑目嗎。


史學達人


歷史上有很多啞謎,引起了後人的好奇心理,樂此不疲地猜測,曹操送荀彧的空盒其實意思粗暴且明朗,曾經的首席參謀荀彧難道這點會悟不出來嗎?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曹操,絕對是文韜武略的一代霸主,其武略自不必說,他的文采也是獨具風格,如巜觀滄海》巜龜雖壽》巜短歌行》等等,縱觀其詩,直觀滄桑而霸氣側漏,作為頗有文采的曹操自然也免不了文人的酸味,打打啞謎賣弄一下自然少不了,在荀彧自殺後的第七個年頭,他碰到了恃才傲物的楊修,我們來看看曹操是怎樣打啞謎的。

1.曹操建一花園,完工後觀之,看完後不說話,提筆在門上寫了"活"字,眾人不解,揚修說"門"上加一"活"字,為"闊",丞相嫌門寬了,眾人齊叫妙哉。

2.說塞北送來美食酥一盒,曹操提筆寫下"一合酥"三字,眾人疑,揚修見到後直接拆開分吃了,後曹操問其故,揚修說丞相已寫明瞭"一合酥",拆開來就是"一人一口酥",明擺著給大家吃。曹操贊之。

3.曹操有次睡覺,被子掉地上,一侍衛撿起來給蓋上,哪知曹操起身拿斧頭直接把侍衛殺了,然後又睡下,第二天佯裝問眾人,曹操聽後說:我夢中喜歡殺人,你們不要靠近我。眾人皆信,唯揚修揭穿說:丞相非夢中也,而君在夢中也。後來有人把這話告訴曹操,曹操就埋下了殺揚修的念頭。

看了上面幾件事,大家對曹操的"文藝範"有所瞭解了,現在再來看曹操與荀彧之間的交惡在哪裡。

曹操統一北方後,想稱帝,但不明說,被董昭等人看出,於是出個主意,緩稱帝,先封王,曹操聽後高興默許,於是董昭等人找到荀彧商量籌辦,荀彧書生氣犯了,堅決拒之,還說這和王莽當年稱帝有什麼兩樣,屬亂臣賊子。

曹操起兵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稱王稱帝!這是曹操畢生的願望,荀彧此時的話直接踩了他的底線,曹操怎能不起殺心!曹操絕不會有項羽的婦人之仁!

荀彧是文人,曹操送空盒給他,古時的人頭就是用盒子裝的!就是這麼簡單粗暴!荀彧與曹操相處多年,對他的殘酷一面當然瞭解於心,何況荀彧與曹操還是兒女親家,送空盒子算是看了面子的,所以荀彧果斷自殺!


可榮188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投奔曹操後,多次為曹操制定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荀彧更為曹操舉薦了大量的人才, 曹操常說:“吾之子房也”,對其器重有加。


然而,曹操隨著勢力越來越大。慾望也越來越大,於是,很快給自己加封魏王,加九錫,乘天子龍攆,假節,帶斧鉞……如此取代之心,世人皆知。

這讓荀彧很失望,他是個保守的人,他希望自己食漢祿,匡復漢室。而對於曹操的篡位之舉,他百般進行阻攔和勸阻。

面對荀彧的“質問”和“無禮”,曹操很惱怒,於是送了樣東西給他——一隻空碗。


《魏氏春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那麼,空碗是什麼意思呢?曹操送空碗給荀彧,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是想讓他回心轉意,跟著他去享榮華富貴。另一方面是如果你心裡只有漢室,想再食漢祿,我就無法再滿足你的願望了。



荀彧是聰明人,他自然知道其中寓意。他一心只想匡扶漢室,可是又阻止不了曹操的野心,為了不和曹操同流合汙,他服毒自殺了。

為了理想而死,為了信仰不屈,如此寧死不屈,死得其所,荀彧這等骨氣著實令人感動和欽佩。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這件事發生在建安17年,也就是公元212年。此時距離“赤壁之戰”已經過去5年,曹操也平定了關中地區,北方已經基本掌控在曹操手中

這一年,司空祭酒董昭向曹操進言,要求恢復商周時期的“五等爵制”(五等爵指的是公、侯、伯、子、男,而秦漢實行的是“二十等爵”,最高只是縣侯),還奏請曹操進爵國公加九錫(最高榮譽象徵),遭到荀彧的大力反對

事後不久,太祖饋彧食, 發之乃空器也, 於是飲藥而卒”,荀彧就這樣自殺了。

就此而看,荀彧的死,似乎是因為反對曹操改漢自立

但是還有一個人也不贊同曹操自立,但他依舊被曹操器重。這個人就是夏侯惇曹操要封夏侯惇為魏國前將軍,夏侯惇拒不接受,說自己是漢官不接受魏國官職夏侯惇和荀彧二人,一個是文官之首,一個是第一武將,為何待遇如此不同?

從這就可以看出,荀彧的死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是什麼,政治傾向

荀彧是潁川集團的領袖,他是代表著潁川集團的利益的。曹操手下有兩大利益集團,一個就是以荀彧、荀攸為首的潁川集團,他們掌控著政治,

以文官為主。另一個就是夏侯惇為代表的譙沛集團,他們掌握軍隊,以武將為主

荀彧公開反對曹操自立,這背後不可能沒有潁川集團的推動。荀彧在曹操陣營中影響巨大,曹操擔心,潁川集團在荀彧的帶領下,會引起曹魏集團的分裂。

所以,曹操要先下手,扼制這種事態的發展。

引起曹操的猜忌,荀彧不得不死。

<strong>


九哥談歷史


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最喜歡動不動殺人(純屬調侃),曹操既多疑又喜歡殺人,還愛打啞謎,多才多藝真不是蓋的(純屬調侃)。


下面我們邀請幾位受害人現身說法,說說自己是如何被曹操的啞謎整死的。

楊修,東漢末年大才子,不但文才了得,腦袋瓜也特靈光,一點就透,甚至不用點就透,還時刻不忘展現自己的小聰明。

有人送給曹操一盒酥餅,曹操提筆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別人看了很懵逼,不知所云,楊修見了也不給老闆打招呼,就直接打開盒子吃了,還分給大家吃,人家將信將疑,不敢動嘴,楊修卻振振有詞地說,“一合酥”拆開就是“一人一口酥”,這是丞相的命令,大家儘管放心吃吧!


曹操聽後,把楊修表揚了一頓,其實曹操或許只是心血來潮,隨便寫了三個字,未必是讓大家分吃的意思,而且這個自作聰明的楊修也不請示彙報,僅靠自己的主觀臆斷就代替曹操做了處置,讓他心裡十分不滿。

除了“一盒酥”,楊修和曹操還聯袂為我們奉獻了“闊”字門事件、“絕妙好辭”事件、“雞肋”事件,楊修每次都妄自揣測領導意圖,自作主張,甚至散播不利軍心的消息,讓曹操忍無可忍,也不打啞謎了,直接安插一個罪名,把楊修給斬了。


“空食盒”啞謎的受害人荀彧死的比楊修還悲催,裴松之注《三國志》講過曹操和荀彧之間的唯一一個啞謎,荀彧自認為猜出了這個啞謎,然後很自覺地自殺了。

荀彧是曹操帳下數一數二的謀士,他不像楊修那樣恃才傲物,而是為人深沉,能謀善斷,堪稱曹操的左膀右臂,曹操把他稱作自己的“子房”,比喻成“漢初三傑”之一的軍事家、謀略家張良,可見荀彧的才華。

可荀彧又是一個很講原則的人,他認為曹操雖然是自己的上級卻不是大老闆,大老闆是漢獻帝,其他人都是臣子,曹操也不例外,他自己是以漢臣的身份效力曹操,目的是為了協助曹操匡扶漢室,不是讓曹操當皇帝。


可曹操的想法就複雜了,他雖然到死也堅持著沒有稱帝,但一度有過準備,比如當年曹操想要稱魏王,加九錫——這是人臣的極致,再也沒有更高的規格待遇,下一步十有八九就是搞一個禪讓儀式,把皇帝取而代之了。

曹操希望大家都支持他,配合他演一齣戲,但令人失望的是,荀彧第一個帶頭反對,還給曹操講了一番大道理,讓曹操無言以對,但曹操內心已經對荀彧產生極大反感。

對曹操而言,楊修的錯誤並不嚴重,只是積少成多,讓曹操忍不可忍才動手;但荀彧的錯誤卻是路線錯誤和政治站位問題——就算你不贊成,憋著不說話就行,明擺著跟我唱反調,你到底是神馬意思?性質太惡劣!


於是曹操決定再打一個啞謎,雖然曹操一生打過很多啞謎,但這個啞謎一定是水平最高的,因為以前的啞謎都是有字的,這回卻只有一個道具,一個食盒。

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食盒後打開一看,傻眼了:裡面空空如也,啥也沒有。

荀彧知道曹操喜歡打啞謎,但連個字都沒有,毫無線索,到底是啥意思?

楊修雖然聰明,但對這種啞謎還真不一定能破解,荀彧苦思冥想後,終於悟出了他自認為的正確答案——盒內無食,請君自採(裁)。


完了,這不但要斷了我的俸祿(食),還讓我自殺(自裁)啊!

想來想去,荀彧覺得自己無路可走,只剩死路一條,竟然橫下心來,服毒自盡了——又是一個自作主張的典型案例。

曹操打啞謎的故事是否屬實,荀彧是否誤解曹操的意思都很難說,但我認為這些故事很可能是陳壽在編《三國志》時採信的一些傳聞,畢竟正史並非100%靠譜,就像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些史學鉅著也是文學鉅著,夾雜文學色彩在所難免,並不當妨礙曹操的雄才偉略和重大貢獻。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建安十七年,這一年曹操再也不用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這個時候就有人勸曹操進爵國公、加封九錫(基本上加封九錫的人都造反了)。此時的荀彧卻勸阻曹操放棄,因此也和曹操有了隔閡。之後曹操送給了荀彧一個盒子,但是荀彧打開盒子發現是一個空盒子,於是就直接服毒自盡了。

有人說曹操的意思是“盒中無果,請君自採(裁)”;又有人說是荀彧沒有漢祿可食了;儘管這兩條說的都有道理,但是荀彧的死更應該歸咎到他信仰的崩塌。在荀彧死之前曾經和曹操說過:“(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我們是為了匡扶漢室才起的義兵,而如今你都忘記了嗎?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士,甚至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荀彧他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權勢,幫助曹操一步步的統一北方。曹操以為荀彧是他的王佐之才,而荀彧以為曹操是周公再世。但是曹操低估了荀彧的忠心,而荀彧也高看了曹操的忠心。當曹操準備稱魏公的時候,荀彧已然發現曹操不再是之前的曹操了。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自己夢想的破滅,曾經荀彧夢想著曹操可以匡扶漢室,拯救黎明百姓於水火之中。曾經曹操夢想著他能成為周公再世一樣的人物,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但是夢想破滅了,荀彧發現自己輔佐的是一個篡漢之人,曹操發現輔佐自己的人並不是忠心於他。

當曹操送給荀彧空盒子的時候,就是想讓荀彧就此閉嘴,不再去阻攔曹操。但是荀彧選擇了以死明志,他寧死也不願意同流合汙。最後的結果就是荀彧死了,而曹操之後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反而把改朝換代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下一代。曹操他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也許就是忘不掉荀彧最後和他說的那句話。他們本來是想著匡扶漢室、剷除奸賊,但是最後的他卻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個人。


江郎說史


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忠君之事,在曹操未明確與荀彧攤牌之前,荀彧尚且能夠自我麻痺欺騙自己,自己尚為漢臣,忠於漢室,留有用之軀助操興漢,然而一旦美夢幻想破滅自然唯死而已,那麼為什麼曹操只一個空盒就能使得荀彧明白的呢?

荀彧劇照


所謂空盒,空乃無物,不見容,盒乃何也,所謂既不見容,何以留你,荀彧自然是一看就明白了,而空盒還代表著,自己所食非漢室之祿,而是曹氏之祿,既承漢臣,自然食漢室之祿,而整個漢室的供奉都是曹氏的,那他這位漢室之臣自然是無祿可食,自然只有一死。

當然了若是荀彧自承曹氏之臣,肯定能夠風光依舊,但是古人的倔強,忠誠也是他們最可愛的地方之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選擇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我們終究還是更喜歡這種忠義之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