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王?

汪汪讀史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一些君王在開始的時候,手中掌握的條件可不是非常的差,但是卻經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做出了豐功偉績,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功業。


首先,我覺得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雖然是大漢的時候的時候也屬於是漢室宗親,但是到了他這一代,距離事實上的皇室貴胄實在是差的太遠。這一代的時候,劉秀只能勉強算得上是一個縣裡的有點頭面的人物。本來劉秀一生不會有太大的能耐,但是王莽篡漢之後,由於施政不當導致天下民怨沸騰。最後劉秀率領起義軍揭竿而起,在昆陽一戰中大敗王莽派來的鎮壓的軍隊。後來劉秀又率領軍隊南征北戰,掃平各路反王諸侯,最後在洛陽稱帝,史稱是東漢,可謂是為漢朝江山又延續了200年的命運。



其次我覺得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



劉備雖然也是漢氏宗親,但是以曹操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織蓆小兒,安敢忘稱皇叔。劉備作為漢室宗親,家道中落比劉秀還要厲害的多。劉秀好歹在地方上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啊,而劉備只能夠賣席子賣草鞋為生。在三國這個大亂世裡,各路諸侯風起雲湧,劉備也勇敢的擔起了興復漢室江山的重任,在三國的爭霸中屢次戰敗但是屢敗屢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等人的輔佐下,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漢江山,雖然沒能完全興復漢室江山,但也為漢室的江山保留了一點點星火。



還有我覺得在唐朝後期一代英主唐憲宗。



在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就由盛轉衰,再也不是人們心目中那個強盛的唐朝了。在唐憲宗之前,唐朝的幾任皇帝過得都非常的悲催。那個時候,在關東節度使藩鎮遍地,普遍都不聽皇帝的號令,皇帝甚至幾度被趕出京城。唐憲宗登基之後,勵精圖治,在武元衡,裴度,李塑等人的輔佐下,消滅了幾個節度使,各大藩鎮諸侯莫敢不服,當時整個唐朝煥然一新,一度出現了中興的跡象。可惜唐憲宗在43歲的時候英年早逝,所以導致功敗垂成。

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君主,也做出過同樣傑出的功業,只不過這三個我覺得是其中比較有名的。


平安讀歷史


結仇教宗

公元1500年左右,意大利北部小國威尼斯干了件很牛的事情,他們得罪了教宗大人,而且是往死裡得罪那種。事情的起因是教宗大人拼了老命武力佔領了意大利中部的羅馬涅地區,把當地統治者驅逐,拓展了一塊不小的地盤。

然後死不要臉的威尼斯跑出來摘桃子,趁著老教宗死去的動盪期支持流亡當地統治者復辟了。之後羅馬涅地區的裡米尼和拉文納直接加盟了威尼斯,跟他們在一個鍋裡混飯吃,威尼斯沒費一兵一卒就完成了擴張。

新登基的教宗儒略二世擺平內部事宜後對這個事情自然是非常不爽的,派人送信表示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而威尼斯總督(翻譯問題,其實威尼斯總督當時的權利等同國王)萊昂納多·洛雷丹回信要錢給錢,要地不給,要命一條!兩邊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黑雲壓城

教宗大人收到回信後冷笑一聲,那就取你狗命!你還真當自己還是當年買盡天下的威尼斯?奧斯曼那群異教徒把你們折騰的淒涼落魄,現在又得罪了老夫,兩教之間還哪有你們容身之地?等死吧!孫子!

要說教宗大人真是狠角色,自己動手還怕不保險,利用教廷在基督世界的地位組團去抽威尼斯。他的盟友包括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費拉拉公國,這麼說吧,西地中海天主教國家凡是夠得著威尼斯的全來了。

這個陣容對威尼斯來說就是碾壓級的,還沒開戰教宗大人和盟友們就開始討論土地分配了,壯懷激烈的教宗把這個同盟定名康佈雷同盟!洛雷丹是吧?!老子這次讓你知道什麼叫榮耀審判!

滅國在即

1509年4月法國率先發難,阿尼亞德洛一戰3小時內殲滅威尼斯主力1萬餘人,全境佔領倫巴第地區。其他盟友還沒出手威尼斯就已經是吃棗藥丸的景象,同時代的佛羅倫薩外交官馬基雅維利感嘆“威尼斯人一天內就失去了八百年的努力擴張”。

當年7月,神羅帝國入侵帕多瓦,威尼斯拼死抵抗也只能打成拉鋸戰。12月威尼斯波河艦隊被費拉拉公國徹底擊敗,主力艦船幾乎全扔進河裡了。最強大的水上力量覆沒後,威尼斯的覆沒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比起軍事上的失敗,一直以財富著稱的威尼斯資金短缺和男子數量不足似乎更加致命,牌面已經爛到不能再爛。山窮水盡的時刻,威尼斯總督洛雷丹開始了自己的神級操作,他將是改變歐洲歷史的那個人。

縱橫捭闔

1510年2月洛雷丹向教宗儒略二世派出了外交官,具體外交官怎麼交涉的我查不到資料,但是大抵上逃不開一個局勢分析的套路。彼時神羅帝國幾次受挫後偃旗息鼓,教宗國在羅馬涅進度緩慢,西班牙明顯在隔岸觀火,唯一進度神速的只有法國。

那麼戰爭結束後你們談的瓜分方案還能執行嗎與強大的法國接壤是教宗陛下樂於見到的嗎?教宗陛下要的不就是羅馬涅地區的領土嗎?我們雙手奉上就是,不費您一兵一卒可好?另外我們保留800餘年自任主教的權利也不要了,都交給教宗大人您來處置,試想800餘年“法外之地”重歸教廷,陛下登頂封聖也不在話下啊!

吐槽機為自己腦補的說辭鼓掌三下表示欣賞,總之教宗最後同意了威尼斯的議和,退出康佈雷同盟,威尼斯和教宗國開始聯手對抗法國。

縱橫捭闔2

這次成功的外交其實並沒有讓威尼斯局面好到哪去,即使和教宗聯手他們依然不是法國人的對手,戰場局勢持續惡化。這時候教廷巨大的威望發揮了作用,教宗又拉來了幾個盟友,除了傳統的神羅和西班牙,英格蘭也加入“神聖聯盟”。

有了三條黃金大腿的鼎力支持,威尼斯終於穩定住岌岌可危的防線,滅國的危機算是熬過去了。如果只是這種程度的操作雖然算是把牌打活了,但離神操作的距離似乎有點遠,畢竟喪權辱國的條約還在,威尼斯不可避免的會淪為教宗國的附庸。

1513年3月23日,洛雷丹又一次派出了外交官,這次的對象是法國。法國當時正一腦袋包的被人圍毆,威尼斯的佔領區丟了大半,連傳統跟班米蘭都被教宗國攻陷,威尼斯的聯盟請求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他們感恩戴德的答應了。

縱橫捭闔3

其實威尼斯主動與法國結盟也有幾分無奈,戰爭還沒結束西班牙和神羅就開始對他們提出領土要求,為了保全自己他們只能另外找盟友。可是威尼斯和新盟友的局面其實不咋地。

法國北邊被英格蘭揍、西邊被西班牙揍、東邊被教皇國和神羅揍,幾乎就是被包圍著打;威尼斯更慘,本來就屁大點個地方,擠進10來個國家大亂鬥,城市打的稀碎不說,連海運生意都沒得做。

於是1515年洛雷丹和新任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聯合第三次派出了外交官,這次目標是英格蘭之王亨利八世,對!就是殺媳婦上癮那兄弟。讓亨利八世明白自己討不到便宜,只能給神羅和教宗做嫁衣後,英法簽訂和平條約,英格蘭退出了戰爭。

戰爭結局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終於親自率軍來到意大利,一番狂飆突進後法軍在馬利尼亞諾和神聖聯盟打的旗鼓相當。在雙方都精疲力盡的時候,威尼斯的軍隊終於趕到戰場,法國-威尼斯聯盟取得決定性勝利。

從此神聖聯盟再無心戀戰,當然他們也確實沒能力再戰,法國-威尼斯聯盟同樣無力追擊,雙方於1516年簽訂合約,戰爭徹底結束。

回到起點

歐洲戰爭的逗逼在於很多事情都莫名其妙,各國清點一下得失才發現。西班牙還是那個西班牙,打了一圈毛也沒撈著;神羅也還是那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的逗逼,同樣毛也沒撈到;英格蘭打了一圈醬油也是毛都沒撈上.....

法國打破了反法同盟,但這不是第一次,也同樣不是最後一次反法同盟,他們唯一得到的東西是在戰爭中失去的米蘭又在談判中收了回來。換句話說,他們從頭打到尾也是毛都沒撈著。

教宗國倒是拿到了羅馬涅地區,問題在於之前那地方就是他們的,而且作為組織者退出康佈雷同盟讓他們信用降到谷底,又因為持續戰爭搞的經濟危機。腦子活泛的教廷決定超量發售貨幣,哦!他們叫贖罪券來著。後果嘛!這世界多了一個叫新教的玩意。

威尼斯把吞進去的羅馬涅吐了出去,話說之前那也不屬於他們,他們其實同樣毛都沒撈到。只是在幾大列強的交相夾攻之下,他們依靠靈活的外交保全了核心區域,對這個沒有廣闊領土和強悍軍隊的小國來說已經算最好的結局。這把爛牌真的被他們打活了。


總結起來吧,歐洲最強的幾大國家圍繞這威尼斯這麼屁大的地方互毆了7年,結果是所有國家領土都沒任何變化。吐槽機只能表示這幫孫子真的是閒的蛋疼,這到底是何苦來哉啊?


歷史吐槽機


導讀:歷史上稱帝王的大約有四百多位,如果說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主可以稱得上是中興之主了。這類帝王也有不少,由於篇幅的原因就不再一樣敘述了。況且看不少大咖們已經寫了不少,我也來選擇兩位帝王來說一說。我介紹的分別是西遼德宗耶律大石和前秦前秦宣昭帝苻堅。這兩位各有特點:耶律大石在遼瀕臨滅亡的時候西行,在遼國餘脈的支持下西征中亞恢復大遼國祚建立起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西遼帝國;苻堅通過政變上臺,勵精圖治把侷限在關中的區域政權利用十多年的時間擴充至西跨蔥嶺、東達大海、北到漠北、南抵巴蜀的瀕臨統一的前秦帝國。


西遼開創者-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契丹皇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在遼代末年女真建立的金政權狂暴崛起,在完顏阿骨打的指揮下迅速擊潰了遼帝國的主力軍隊。遼帝國末代君王天祚帝耶律延禧被徹底嚇破了膽子逃入夾山不知所終,這哪裡有人家明朝帝王哪種君王死社稷的氣概?

這帝王都逃遁了咋整?國不可一日無主,耶律大石與眾大臣擁立秦晉王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政權。耶律淳繼位後,降封天祚帝為湘陰王。在宋遼邊境的幾個州縣苟延殘喘(如下圖所示)。妄圖通過向金國稱臣的方式把遼國的國祚延續下來。看到沒形式比人強,當年的大遼要給金國稱臣了,消息傳到天祚帝耳朵裡把他給恨的牙根兒癢癢。他到不是說生氣向金國稱臣,而是生氣耶律淳篡位。可他也不想想你自己逃走了,大臣們根本聯繫不上,不立新君等著亡國嗎?

然並卵,耶律淳不久病逝後金兵攻破燕京,耶律大石逃跑到夾山。天祚帝耶律延禧原本還打算問罪耶律大石,嫌棄他反叛擁立耶律淳為帝。況且由於打了幾個小勝仗,天祚帝衝動之下打算把手中的這點家底和金國拼了。這和耶律大石的避敵鋒芒,西去招兵待到實力雄厚後再和金國決戰的策略完全不同。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耶律大石連夜逃走輾轉向北來到依然終於大遼的西北招討司的朱棣可敦城。(如下圖所示,為耶律大石西遷建立)


在可敦城,耶律大石召集部落長老們談話。核心意思就是借兵借糧要興復大遼。很快耶律大石就在可敦城拿到了數萬精銳,經過幾年的訓練以及兵器甲冑的打造人數突破二十萬。於是耶律大石帶領大家繼續西征尋找建國的機會。

關於為何一定要西征,這裡解釋一下:

第一、草原上的部族屬於原來遼帝國的西北招討司,作為同樣是草原民族的契丹通過草原的方式恩威並施才讓各部族臣服。隨著遼帝國的崩潰西北招討司遲早要歇菜,所以耶律大石的可敦城收兵就是撈一把就走。否則隨著遼勢力的削弱,難免草原上出現不和諧的聲音還是早點離開大家都好。

所以當西遼建國後,草原上的乃蠻部、克烈部、汪古部、塔塔爾部很快瓜分了草原。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強勢存在,出生漁獵民族的女真始終沒有能像契丹一樣佔領這片草原。所以耶律大石還是很明智的。


第二、在這裡距離金國勢力範圍太近,在沒有徹底恢復元氣的情況下不宜和風頭正勁的女真鐵騎硬碰硬。


耶律大石和他的大軍開始了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從草原、沙漠、雪山、風沙終於來到西北的葉密立。行程萬里的遠征終於告一段落。1132年,耶律大石正式稱帝,國號遼。西遼帝國如同旭日東昇,在大地上冉冉升起。西遼政權平等對待各族的人民,尊重他們的信仰和風俗習慣。所以西遼迅速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

逐漸強大後,耶律大石就急不可待的發動針對女真金政權的東征。但是由於路途相當漫長,況且由於後勤補給的問題效果並不明顯。雖然西遼找到了最佳的建國位置,但是似乎迴歸祖地似乎成為了不太可能的問題。既然不能迴歸祖地,那麼就在這中亞打下一片天空延續大遼的國祚吧。

為爭奪中亞霸權,西遼和塞爾柱王朝的聯軍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卡特萬會戰。塞爾柱戰敗後被驅逐出了河中地區。在擊敗花喇子漠後,西遼版圖達到鼎盛。疆域面積達到350多萬平方公里,大大超越西夏和南宋。一個以契丹人為主,同根同源的大遼在中亞的大地上崛起。遼帝國重生的願望終於在這片土地上得以實現。


從地方割據政權到北國一統的巔峰王朝的前秦君主-宣昭帝苻堅

前秦原來就是氐族人在關中建立的一個割據政權,而且苻堅也是通過政變殺死暴君苻生後被擁立為王的。


苻堅從繼位到去世也不過短短二十幾年。但就是這短短的二十年,這個氐人建立的小國在苻堅的帶領下如同驚雷炸裂般以狂飆急進的速度迅速統一北方龐大的國土。版圖範圍從西方的薩珊波斯邊界到東方的高句麗邊界,從北方的大漠到南方的巴蜀處處飄揚著前秦的戰旗。

這些都是苻堅的功勞,意味年輕帝王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下打下了這龐大的國土。雖然前秦國祚不長,但是前秦在這二十幾年中如同透支自己一般綻放出了最絢爛的生命之花。縱觀五胡十六國到北朝時期,再沒有一個少數民族的政權的疆域如此之龐大。

苻堅繼位時期的景象是混亂:首先關中平原胡漢雜居,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其次不知律法是何物的氐族豪強橫行不法;綿延的大旱災,民不聊生。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采取了措施才得以迅速恢復了社會秩序,有效緩解了民族矛盾。前秦經濟開始逐步恢復和發展。打擊頑固分子,整頓社會風氣;提升官員素質,依法治國;經濟上倡導勤儉,發展生產。

前秦順利度過了旱災。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前秦內政逐漸穩固,經濟開始復甦。前秦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開始自己的對外部政權的統一征程:平燕、定蜀、滅代、吞涼。都說時也運也命也,這段歷史時期確實是上天賜予前秦和苻堅的絕佳良機。周邊政權先後出現了內部問題導致衰落,前秦趁機一一平定終於成為北方的霸主。

如果不是在王猛死後,苻堅剛愎自用沒準這個前秦帝國還能夠延續。我倒不是為哪個政權張目,這就和北魏一樣雖然是外族建立的政權只要長久的和平至少北方的老百姓免受戰火波及。


小結:

這次小編就推薦兩位帝王,感謝大家的支持。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我認為把最好的牌打出最爛的結果的崇禎皇帝,明本不該滅亡,明是最不該亡國而亡國的封建王朝,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下

歷代王朝滅亡大多數是皇權落榜,比如兩漢 唐 清 只有宋明是例外,宋是武備鬆弛一點點被蒙古消滅了,但明朝直到滅亡皇帝依舊大權在握,兵力遠超滿清和農民起義軍,那麼明是如何被崇禎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1不會玩弄權術,不懂制衡各方勢力

崇禎上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魏忠賢,這直接導致滿朝皆東林黨,東林黨失去制約,東林黨只代表江南大地主階級利益,雖然有人說殺了魏忠賢明就滅亡了,這只是事後諸葛亮,在當時看來魏忠賢殺不殺都沒多大影響,只是崇禎錯在不應該徹底剷除宦官集團,如果單單殺了魏忠賢在立一個自己親信宦官那麼東林黨人也不會肆無忌憚,到了最後東林黨人完全可以駁回崇禎命令,甚至拒不執行各種措施,

2性格多疑濫殺武將

崇禎殺了袁崇煥導致面對後金失去了優勢,雖然有人說袁崇煥該殺,但非常之期當行非常手段,劉邦打天下時韓信多次讓他痛心殺心但是都忍了,打了天下立馬殺了韓信,崇禎也應該這樣殺了袁崇煥沒有人能抵禦的了後金。

3性格懦弱,缺少鐵腕手段

崇禎上位沒多久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寒冷,南方乾旱,北方很多莊稼顆粒無收,北方農民很多暴亂,此時如果崇禎從南方運糧救濟北方,農民有了吃的自然不會起義,但是東林黨人自私自利面對百姓生死存亡卻不肯解囊相助,崇禎也徵求南方地主捐錢捐糧,遭到拒絕,崇禎沒武力也沒魄力,導致李自成領導農民軍發動起義

李自成農民軍起義了,兵力並不多隻有十幾萬人,明境內有正規軍七八十萬,崇禎曾請求左良玉出兵鎮壓,但要求提供軍餉,崇禎拿不出想著讓京城百官捐款,但是百官無一人捐款,崇禎也是無可奈何,崇禎難道就不會找幾個貪官抄家?真是一點皇帝權威都沒有

4好謀無斷,被東林黨人士左右決定

一開始李自成一路往北京方向打北京,曾派人秘密給崇禎和談,要求崇禎給自己封王,他就可以歸順朝廷,然後可以為朝廷效力攻打後金努爾哈赤,(這是當時李自成的真實想法,後來崇禎拒絕了他才被迫造反)崇禎把這事告訴了大臣,崇禎當時也有意放下內部矛盾專心攻打後金,畢竟農民軍都是吃不飽肚子被逼的才造反,而後金兵強馬壯是為了奪取大明江山的,孰輕孰重崇禎還是掂量的清楚的,但是這事一說就遭到東林黨人士反對,崇禎竟然拗不過東林黨人士,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最終李自成帶領農民軍一路打到北京,崇禎上吊自殺,

5遷都南京是最後一個可行方案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完全可以遷都南京,重振軍威,力圖收復江山,但他卻來個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一鼓作氣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性命


月影青霜


康熙皇帝玄燁,完全可以說是一位把爛牌打活了的君王。

康熙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其實康熙小時候並沒受到到父親順治帝的重視,因為父親最喜歡的妃子是董鄂妃,對其他嬪妃是不理不睬。當董鄂妃的兒子出生後,順治帝更說這是我的第一個兒子,顯然順治帝是把董鄂妃當皇后對待的,而她的兒子就是將來的儲君。但是不巧的是,這個天命所歸的小皇子不久就夭折了,董鄂妃大病一場也去世了,順治帝悲痛欲絕,也跟著去了。當然這是官方的說法,民間也有說順治帝是出家當了和尚的。

但不管怎樣,玄燁僅僅8歲就接過了這沉重的擔子,改元康熙,是為康熙帝。

當了皇帝的康熙接過了一手爛牌。外部邊疆未靖,內部三藩未平,甚至父親留給自己的輔政大臣也是潛在的政敵。因為康熙過於年幼,主少國疑,大臣們都把康熙當做一個人形印章,以顧命大臣鰲拜為首的朝臣們沒人重視康熙的意見。

然而我們看看康熙的一生,十四歲就設計擒下了權臣鰲拜,而後更是平定三藩,在東北方向擊退了企圖入侵的沙俄,西北方向平定了藏區的叛亂。可以說是內修外王,千古一帝了。康乾盛世,正是由他而起,把一手爛牌,盤活打順,康熙帝可以說是個中典範。


胖哥侃歷史


歷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王?

歷史上把爛牌打活的君主有很多,這些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能夠力攬狂瀾,扶大廈於將傾。

本篇飛魚要說的這個人物雖不能稱其為王,但卻是一國之主,他就是魏文侯。

三家分晉後魏氏面臨的僵局。

公元前453年,被智氏、韓氏、魏氏三家已圍困三年趙氏,面臨滅族的危險(《戰國策》記載:圍晉陽三年, 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但上天再次庇護了趙氏,就如曾經的範氏、中行氏圍攻趙氏一樣,趙氏又一次在最危急的時刻來了一次大翻身。

因為強大韓、魏兩家看到了智氏要代晉的野心,於是在趙氏家臣張孟談的勸說下,這兩家反水了,趁著夜色掘開了灌向晉陽的水,而把水引入了智瑤的營地,結果智氏大敗,智瑤被殺,三家分晉的格局就此形成。

三家分晉的過程中,趙氏獲得土地最多,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趙氏要了晉國的北部大片土地,韓氏被分在了最南端,而魏氏則被分在了中間,按理來說,中間的土地是晉國的核心,是最為肥沃的,難道不好嗎,其實還真不好。

因為魏氏的地理位置處於四戰之地,魏國的西部是秦國,北部是趙國,東部是齊國,南部是韓國,越過中條山便是楚國,這樣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制約魏國發展的尷尬之地,當然也面臨著難以向外擴張的僵局。

魏斯橫空出世而始稱諸侯。

魏文侯,名叫魏斯,他是魏國第一位正兒八經的君主(以前只能算家族老大),《資治通鑑》就是以“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開篇的,足見這件事在歷史上,是相當有分量的。

魏斯從魏桓子手中接過了班,深感驚慌,因為魏國所處的位置,讓他明白了,四周列強林立,只有先自強才能圖存,最後才能向外發展。

於是,他選賢任能,手下聚集了一大批響噹噹的人才,文有翟璜、李悝,武有樂羊、吳起,讓人驚歎的是,這些人才全被魏文侯收入麾下,並且各自發揮著光與熱,更為難得的是,這些人才在魏文侯在位時期鮮有不和,可以說魏文侯是一個相當出色的老闆。

魏文侯啟用李悝在魏國率先開啟了變法,這是魏國強大的基礎,國力強大之後,魏文侯重用吳起向西征戰秦國,任用樂羊向東攻打中山,進而又打敗了強齊,魏國的霸主地位自此鞏固,且在接下來百餘年裡,無諸侯可以撼動。

魏文侯把一手爛牌打活了。

魏文侯繼位之初,可以說是拿了一手爛牌,但是他卻憑藉自己的文韜武略把這手牌打的相當漂亮,這也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的真正原因。

關於魏文侯的賢,飛魚就其中兩則小故事進行具體敘說,其中一則是魏文侯與手下約定了去打獵,這一天魏文侯喝酒喝得多了,正值高興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和虞人(一種官職)的這個約定,不巧的是,天氣正好下雨。

於是魏文侯急忙起身要去赴約,手下的大臣紛紛勸說魏文侯不要去了,但是魏文侯卻說,君主既然答應了臣子,那就要做到,君主不守信國家怎麼會強大呢,於是冒著雨親自前去中止了這次打獵的約定(《戰國策》記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第二件事是魏文侯沒事的時候喜歡聽音樂,當然對於樂律也是很精通,一天他和田子方一起喝酒,聽到了其中的聲調不對,於是就想在田子方面前顯擺一把,結果卻遭到了田子方“審於聲而聾於官”的指責,魏文侯聽後立即虛心受教(《戰國策》記載:君明則樂官,不明則樂音)。

魏文侯能知人善任而又用人不疑、能信守約定而又虛心納諫,這可以說是一個明君必備的品質,正是因為魏文侯的“賢”,他在位時期,魏國才會人才濟濟,愈發強盛,把一手爛牌打得相當出色。


飛魚說史


1、北周武帝宇文邕;

要說<strong>“把一把爛牌打活”的皇帝,小編覺得,北周武帝宇文邕應該說是最當仁不讓的。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夠繼位為帝,全靠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扶持。而這位宇文護可不得了,他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出名的權臣之一,在北周初年權傾朝野,專橫獨權。其專權到什麼地步?宇文護可是在短短三年時間之內,便接連殺死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實現“三連殺”的權臣。

公元560年,宇文護在毒死周明帝宇文毓後,便改立宇文邕為皇帝,那一年宇文邕才17歲。

可以說,年輕即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當時所面臨的可是一副絕對的爛牌。同為權臣,宇文護可比西漢的霍光要狠得多。當年,漢廢帝劉賀不服從霍光,頂多也就被廢掉而已。可如果得罪了宇文護,那宇文邕的結局恐怕就是之前被殺掉的三帝一樣了。

一方面是內政被權臣把持,另一方面是周邊的外敵環伺。當時的中國也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北周之外,還有雄踞華北的北齊和坐擁江南的南陳。北齊雖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禽獸皇朝,但北齊的國力基礎一開始其實是要被北周要強大的。而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之初,北齊尚有蘭陵王高長恭和斛律光兩位當世名將壓陣,實力強悍,多次挫敗北周的進攻。

除了要應付漢地的這兩股勢力,北周還需要面對強大的突厥。宇文邕在位時,突厥已經相當強大,時常威脅北周的邊境,以至於宇文邕自己也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為後。

然而,宇文邕卻憑藉自己的韜光養晦之策,成功的剷除了權傾朝野的宇文護。之後,他又通過一系列的軍政改革,實現了北周國力和軍力的提振。尤其是府兵體制的推行,使北周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而一舉消滅北齊,一統北方,併為日後隋朝的統一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從被權臣扶立的傀儡皇帝,到一統北方的英主,宇文邕可是成功的將自己手中的一手爛牌成功的給打活了!可惜,宇文邕最後卻在北征突厥的途中,英年早逝。

2、後周世宗柴榮;

同樣將一手爛牌打活的皇帝,還有後周世宗柴榮。實際上,不僅同樣是以“周“為國號,柴榮與宇文邕本身也同樣有不少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柴榮即位之初,政權不穩之際,北漢勾結契丹南犯。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大軍,柴榮決定御駕親征,抵禦外敵。結果後周朝堂上,卻是一片的反對之聲,其中當時的宰相馮道更是極力阻止。於是,柴榮便說:“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誰知馮道卻很不給面,直接就說柴榮無法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相比,氣得柴榮直接罷免了他的相位。而柴榮的此次親征,也就在這種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開始了。

然而,禍不單行的是,正當柴榮率軍日夜兼程抵達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的樊愛能、何徽部居然不戰自潰。在此危難關頭,柴榮不畏敵軍矢石,冒死督戰,最終將北漢驍將張元徽擊殺,進而一舉擊潰契丹軍。

經此一戰,柴榮的帝位得到鞏固,聲勢如日中天。而在這一戰中,柴榮也是成功的將一手爛牌給打活了。



這些歷史要讀


賈誼《過秦論》有云: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其中的六世之第一世便是秦孝公,可以這樣說,正是秦孝公重用商鞅,進行變法,奠定了秦國稱雄稱霸稱霸的基礎,進而一掃六合,實現大一統。


可以這樣說,秦孝公繼位時秦國算得上是個真真正正的爛攤子,此時的秦國國力大不如前,沒有往日穆公、獻公時的輝煌,秦國的狀況並不樂觀,國力並不強盛,軍事實力更是羸弱不已,比起日後威震天下的大秦大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秦孝公繼位的時候只有21歲,年輕氣盛的秦孝公廣佈招賢令,來尋找經世治國的賢人以圖恢復秦穆公時期的榮耀。同時秦孝公先是平定的西方的禍患,斬殺了西戎王,解除了後顧之憂。後來商鞅聽說了秦國正在招賢納士,就帶著自己的學說去拜訪秦孝公,商鞅見到秦孝公之後,兩人相談甚歡,連續數日都不感到疲倦。在得到商鞅的理論支持之後,年富力強的秦孝公就開始了改變當時格局的商鞅變法,經過一次變法之後,秦國的國力大增,對外軍事能力大大增強,對內穩定了國內的局勢,增強了農業經濟的生產力。在第一次變法成功之後,秦孝公大受激勵,實施了第二次的大變法,這樣的兩次變法之後,秦國國內的老百姓安居樂業,士兵驍勇善戰,一下子從即位之初的戰國七雄中的弱者成為了一大霸者。


小余讀史


歷史上把一副爛牌打活的君王,只有康熙大帝,此人的文治武功,堪稱在歷代君王中第一。


康熙帝八歲登基,沒有一點實權,繼位之初,內憂外患!權臣鰲拜欺凌皇上,連孝莊太后也禮讓三分!吳三桂擁兵自重,稱雄於南方,蒙古則有葛爾丹大軍,對朝延也虎視耽耽!沙俄越過西伯利亞,直逼東三省。


康熙大帝以自己的職明智慧,重用周培公,除鰲拜,定三藩!發動了雅克薩之戰!又收復臺灣,建立了一盛世王朝,統一中華。不愧為是一個英明的君主,萬古流芳!


兵哥129472092


歷史上把死牌打活的君王,那我說西遼德宗耶律大石吧。


一,耶律大石簡介

耶律大石,字重德。 契丹族,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 1087年或1094年出生(有爭議), 通契丹,漢文字,善騎射 , 於公元1134年建遼, 後世稱西遼, 年號延慶、康國。 尊號 :天佑皇帝, 於公元1143年去世,廟號德宗。


二,早年經歷

耶律大石時期正值遼國末年,公元1122年,金兵進犯遼朝,攻克遼首都中京,遼朝天祚帝倉皇而逃。為安定人心,耶律大石立耶律淳為帝,當時金兵與北宋聯軍共同對付遼朝,耶律大石與北宋交戰中取得勝利,但與金兵交戰中在聖州失敗被俘,後逃脫。



然天祚帝對於他另立皇帝心懷不滿 ,遲遲不能原諒他,耶律大石也怕天祚帝加害自己,於是殺死蕭乙薛,坡裡括二將,率領親兵200餘人向西逃離。

三,出逃

無奈的出逃是何等的艱難,不知道自己將落於何方,對未來更是撲朔迷離。

最後耶律大石到達可郭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於1132年登基稱帝,最後將都城遷至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四,西征

在鞏固政權之後,耶律大石決定向西發展,擴大領域。西政軍到達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時,這裡已是喀喇汗王朝境內,後來憑藉自身的強大,西方許多部落、王朝,都是西遼附屬國。


在西征程中最大的勁敵就是稱霸中亞的塞爾柱帝國,賽爾柱是十一世紀塞爾柱突厥人在中亞,西亞建立的伊斯蘭帝國。但是耶律大石憑藉超常的智慧擊敗了這個對手, 從此塞爾柱退出中亞,取而代之的是西遼王朝 ,至此西遼王朝勢力範圍為今新疆,中亞地區 ,(四周有許多附屬國)


五,融合發展

由於耶律大石是一個漢文化修養極高的契丹人,所以漢文化在他的國家 有著廣泛的傳播,在治國理念上也有儒家思想的身影。官方語言為契丹語,漢語,波斯語,各民族相互交流,促進了文化的融合。

一個落荒而逃的皇室成員,憑著超常過人的智慧卻建立了一個空前莫大的帝國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真正的將爛牌打活了。小夥伴們,你們認為還有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