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汪汪读史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些君王在开始的时候,手中掌握的条件可不是非常的差,但是却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做出了丰功伟绩,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功业。


首先,我觉得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虽然是大汉的时候的时候也属于是汉室宗亲,但是到了他这一代,距离事实上的皇室贵胄实在是差的太远。这一代的时候,刘秀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县里的有点头面的人物。本来刘秀一生不会有太大的能耐,但是王莽篡汉之后,由于施政不当导致天下民怨沸腾。最后刘秀率领起义军揭竿而起,在昆阳一战中大败王莽派来的镇压的军队。后来刘秀又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扫平各路反王诸侯,最后在洛阳称帝,史称是东汉,可谓是为汉朝江山又延续了200年的命运。



其次我觉得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虽然也是汉氏宗亲,但是以曹操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织席小儿,安敢忘称皇叔。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家道中落比刘秀还要厉害的多。刘秀好歹在地方上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啊,而刘备只能够卖席子卖草鞋为生。在三国这个大乱世里,各路诸侯风起云涌,刘备也勇敢的担起了兴复汉室江山的重任,在三国的争霸中屡次战败但是屡败屡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汉江山,虽然没能完全兴复汉室江山,但也为汉室的江山保留了一点点星火。



还有我觉得在唐朝后期一代英主唐宪宗。



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就由盛转衰,再也不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强盛的唐朝了。在唐宪宗之前,唐朝的几任皇帝过得都非常的悲催。那个时候,在关东节度使藩镇遍地,普遍都不听皇帝的号令,皇帝甚至几度被赶出京城。唐宪宗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在武元衡,裴度,李塑等人的辅佐下,消灭了几个节度使,各大藩镇诸侯莫敢不服,当时整个唐朝焕然一新,一度出现了中兴的迹象。可惜唐宪宗在43岁的时候英年早逝,所以导致功败垂成。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君主,也做出过同样杰出的功业,只不过这三个我觉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


平安读历史


结仇教宗

公元1500年左右,意大利北部小国威尼斯干了件很牛的事情,他们得罪了教宗大人,而且是往死里得罪那种。事情的起因是教宗大人拼了老命武力占领了意大利中部的罗马涅地区,把当地统治者驱逐,拓展了一块不小的地盘。

然后死不要脸的威尼斯跑出来摘桃子,趁着老教宗死去的动荡期支持流亡当地统治者复辟了。之后罗马涅地区的里米尼和拉文纳直接加盟了威尼斯,跟他们在一个锅里混饭吃,威尼斯没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扩张。

新登基的教宗儒略二世摆平内部事宜后对这个事情自然是非常不爽的,派人送信表示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而威尼斯总督(翻译问题,其实威尼斯总督当时的权利等同国王)莱昂纳多·洛雷丹回信要钱给钱,要地不给,要命一条!两边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黑云压城

教宗大人收到回信后冷笑一声,那就取你狗命!你还真当自己还是当年买尽天下的威尼斯?奥斯曼那群异教徒把你们折腾的凄凉落魄,现在又得罪了老夫,两教之间还哪有你们容身之地?等死吧!孙子!

要说教宗大人真是狠角色,自己动手还怕不保险,利用教廷在基督世界的地位组团去抽威尼斯。他的盟友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费拉拉公国,这么说吧,西地中海天主教国家凡是够得着威尼斯的全来了。

这个阵容对威尼斯来说就是碾压级的,还没开战教宗大人和盟友们就开始讨论土地分配了,壮怀激烈的教宗把这个同盟定名康布雷同盟!洛雷丹是吧?!老子这次让你知道什么叫荣耀审判!

灭国在即

1509年4月法国率先发难,阿尼亚德洛一战3小时内歼灭威尼斯主力1万余人,全境占领伦巴第地区。其他盟友还没出手威尼斯就已经是吃枣药丸的景象,同时代的佛罗伦萨外交官马基雅维利感叹“威尼斯人一天内就失去了八百年的努力扩张”。

当年7月,神罗帝国入侵帕多瓦,威尼斯拼死抵抗也只能打成拉锯战。12月威尼斯波河舰队被费拉拉公国彻底击败,主力舰船几乎全扔进河里了。最强大的水上力量覆没后,威尼斯的覆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比起军事上的失败,一直以财富著称的威尼斯资金短缺和男子数量不足似乎更加致命,牌面已经烂到不能再烂。山穷水尽的时刻,威尼斯总督洛雷丹开始了自己的神级操作,他将是改变欧洲历史的那个人。

纵横捭阖

1510年2月洛雷丹向教宗儒略二世派出了外交官,具体外交官怎么交涉的我查不到资料,但是大抵上逃不开一个局势分析的套路。彼时神罗帝国几次受挫后偃旗息鼓,教宗国在罗马涅进度缓慢,西班牙明显在隔岸观火,唯一进度神速的只有法国。

那么战争结束后你们谈的瓜分方案还能执行吗与强大的法国接壤是教宗陛下乐于见到的吗?教宗陛下要的不就是罗马涅地区的领土吗?我们双手奉上就是,不费您一兵一卒可好?另外我们保留800余年自任主教的权利也不要了,都交给教宗大人您来处置,试想800余年“法外之地”重归教廷,陛下登顶封圣也不在话下啊!

吐槽机为自己脑补的说辞鼓掌三下表示欣赏,总之教宗最后同意了威尼斯的议和,退出康布雷同盟,威尼斯和教宗国开始联手对抗法国。

纵横捭阖2

这次成功的外交其实并没有让威尼斯局面好到哪去,即使和教宗联手他们依然不是法国人的对手,战场局势持续恶化。这时候教廷巨大的威望发挥了作用,教宗又拉来了几个盟友,除了传统的神罗和西班牙,英格兰也加入“神圣联盟”。

有了三条黄金大腿的鼎力支持,威尼斯终于稳定住岌岌可危的防线,灭国的危机算是熬过去了。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操作虽然算是把牌打活了,但离神操作的距离似乎有点远,毕竟丧权辱国的条约还在,威尼斯不可避免的会沦为教宗国的附庸。

1513年3月23日,洛雷丹又一次派出了外交官,这次的对象是法国。法国当时正一脑袋包的被人围殴,威尼斯的占领区丢了大半,连传统跟班米兰都被教宗国攻陷,威尼斯的联盟请求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他们感恩戴德的答应了。

纵横捭阖3

其实威尼斯主动与法国结盟也有几分无奈,战争还没结束西班牙和神罗就开始对他们提出领土要求,为了保全自己他们只能另外找盟友。可是威尼斯和新盟友的局面其实不咋地。

法国北边被英格兰揍、西边被西班牙揍、东边被教皇国和神罗揍,几乎就是被包围着打;威尼斯更惨,本来就屁大点个地方,挤进10来个国家大乱斗,城市打的稀碎不说,连海运生意都没得做。

于是1515年洛雷丹和新任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联合第三次派出了外交官,这次目标是英格兰之王亨利八世,对!就是杀媳妇上瘾那兄弟。让亨利八世明白自己讨不到便宜,只能给神罗和教宗做嫁衣后,英法签订和平条约,英格兰退出了战争。

战争结局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终于亲自率军来到意大利,一番狂飙突进后法军在马利尼亚诺和神圣联盟打的旗鼓相当。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时候,威尼斯的军队终于赶到战场,法国-威尼斯联盟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此神圣联盟再无心恋战,当然他们也确实没能力再战,法国-威尼斯联盟同样无力追击,双方于1516年签订合约,战争彻底结束。

回到起点

欧洲战争的逗逼在于很多事情都莫名其妙,各国清点一下得失才发现。西班牙还是那个西班牙,打了一圈毛也没捞着;神罗也还是那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逗逼,同样毛也没捞到;英格兰打了一圈酱油也是毛都没捞上.....

法国打破了反法同盟,但这不是第一次,也同样不是最后一次反法同盟,他们唯一得到的东西是在战争中失去的米兰又在谈判中收了回来。换句话说,他们从头打到尾也是毛都没捞着。

教宗国倒是拿到了罗马涅地区,问题在于之前那地方就是他们的,而且作为组织者退出康布雷同盟让他们信用降到谷底,又因为持续战争搞的经济危机。脑子活泛的教廷决定超量发售货币,哦!他们叫赎罪券来着。后果嘛!这世界多了一个叫新教的玩意。

威尼斯把吞进去的罗马涅吐了出去,话说之前那也不属于他们,他们其实同样毛都没捞到。只是在几大列强的交相夹攻之下,他们依靠灵活的外交保全了核心区域,对这个没有广阔领土和强悍军队的小国来说已经算最好的结局。这把烂牌真的被他们打活了。


总结起来吧,欧洲最强的几大国家围绕这威尼斯这么屁大的地方互殴了7年,结果是所有国家领土都没任何变化。吐槽机只能表示这帮孙子真的是闲的蛋疼,这到底是何苦来哉啊?


历史吐槽机


导读:历史上称帝王的大约有四百多位,如果说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可以称得上是中兴之主了。这类帝王也有不少,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再一样叙述了。况且看不少大咖们已经写了不少,我也来选择两位帝王来说一说。我介绍的分别是西辽德宗耶律大石和前秦前秦宣昭帝苻坚。这两位各有特点:耶律大石在辽濒临灭亡的时候西行,在辽国余脉的支持下西征中亚恢复大辽国祚建立起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辽帝国;苻坚通过政变上台,励精图治把局限在关中的区域政权利用十多年的时间扩充至西跨葱岭、东达大海、北到漠北、南抵巴蜀的濒临统一的前秦帝国。


西辽开创者-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契丹皇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在辽代末年女真建立的金政权狂暴崛起,在完颜阿骨打的指挥下迅速击溃了辽帝国的主力军队。辽帝国末代君王天祚帝耶律延禧被彻底吓破了胆子逃入夹山不知所终,这哪里有人家明朝帝王哪种君王死社稷的气概?

这帝王都逃遁了咋整?国不可一日无主,耶律大石与众大臣拥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政权。耶律淳继位后,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在宋辽边境的几个州县苟延残喘(如下图所示)。妄图通过向金国称臣的方式把辽国的国祚延续下来。看到没形式比人强,当年的大辽要给金国称臣了,消息传到天祚帝耳朵里把他给恨的牙根儿痒痒。他到不是说生气向金国称臣,而是生气耶律淳篡位。可他也不想想你自己逃走了,大臣们根本联系不上,不立新君等着亡国吗?

然并卵,耶律淳不久病逝后金兵攻破燕京,耶律大石逃跑到夹山。天祚帝耶律延禧原本还打算问罪耶律大石,嫌弃他反叛拥立耶律淳为帝。况且由于打了几个小胜仗,天祚帝冲动之下打算把手中的这点家底和金国拼了。这和耶律大石的避敌锋芒,西去招兵待到实力雄厚后再和金国决战的策略完全不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耶律大石连夜逃走辗转向北来到依然终于大辽的西北招讨司的朱棣可敦城。(如下图所示,为耶律大石西迁建立)


在可敦城,耶律大石召集部落长老们谈话。核心意思就是借兵借粮要兴复大辽。很快耶律大石就在可敦城拿到了数万精锐,经过几年的训练以及兵器甲胄的打造人数突破二十万。于是耶律大石带领大家继续西征寻找建国的机会。

关于为何一定要西征,这里解释一下:

第一、草原上的部族属于原来辽帝国的西北招讨司,作为同样是草原民族的契丹通过草原的方式恩威并施才让各部族臣服。随着辽帝国的崩溃西北招讨司迟早要歇菜,所以耶律大石的可敦城收兵就是捞一把就走。否则随着辽势力的削弱,难免草原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还是早点离开大家都好。

所以当西辽建国后,草原上的乃蛮部、克烈部、汪古部、塔塔尔部很快瓜分了草原。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强势存在,出生渔猎民族的女真始终没有能像契丹一样占领这片草原。所以耶律大石还是很明智的。


第二、在这里距离金国势力范围太近,在没有彻底恢复元气的情况下不宜和风头正劲的女真铁骑硬碰硬。


耶律大石和他的大军开始了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从草原、沙漠、雪山、风沙终于来到西北的叶密立。行程万里的远征终于告一段落。1132年,耶律大石正式称帝,国号辽。西辽帝国如同旭日东升,在大地上冉冉升起。西辽政权平等对待各族的人民,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所以西辽迅速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

逐渐强大后,耶律大石就急不可待的发动针对女真金政权的东征。但是由于路途相当漫长,况且由于后勤补给的问题效果并不明显。虽然西辽找到了最佳的建国位置,但是似乎回归祖地似乎成为了不太可能的问题。既然不能回归祖地,那么就在这中亚打下一片天空延续大辽的国祚吧。

为争夺中亚霸权,西辽和塞尔柱王朝的联军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卡特万会战。塞尔柱战败后被驱逐出了河中地区。在击败花喇子漠后,西辽版图达到鼎盛。疆域面积达到350多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越西夏和南宋。一个以契丹人为主,同根同源的大辽在中亚的大地上崛起。辽帝国重生的愿望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实现。


从地方割据政权到北国一统的巅峰王朝的前秦君主-宣昭帝苻坚

前秦原来就是氐族人在关中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而且苻坚也是通过政变杀死暴君苻生后被拥立为王的。


苻坚从继位到去世也不过短短二十几年。但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年,这个氐人建立的小国在苻坚的带领下如同惊雷炸裂般以狂飙急进的速度迅速统一北方庞大的国土。版图范围从西方的萨珊波斯边界到东方的高句丽边界,从北方的大漠到南方的巴蜀处处飘扬着前秦的战旗。

这些都是苻坚的功劳,意味年轻帝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下打下了这庞大的国土。虽然前秦国祚不长,但是前秦在这二十几年中如同透支自己一般绽放出了最绚烂的生命之花。纵观五胡十六国到北朝时期,再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的疆域如此之庞大。

苻坚继位时期的景象是混乱:首先关中平原胡汉杂居,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其次不知律法是何物的氐族豪强横行不法;绵延的大旱灾,民不聊生。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采取了措施才得以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前秦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打击顽固分子,整顿社会风气;提升官员素质,依法治国;经济上倡导勤俭,发展生产。

前秦顺利度过了旱灾。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前秦内政逐渐稳固,经济开始复苏。前秦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开始自己的对外部政权的统一征程:平燕、定蜀、灭代、吞凉。都说时也运也命也,这段历史时期确实是上天赐予前秦和苻坚的绝佳良机。周边政权先后出现了内部问题导致衰落,前秦趁机一一平定终于成为北方的霸主。

如果不是在王猛死后,苻坚刚愎自用没准这个前秦帝国还能够延续。我倒不是为哪个政权张目,这就和北魏一样虽然是外族建立的政权只要长久的和平至少北方的老百姓免受战火波及。


小结:

这次小编就推荐两位帝王,感谢大家的支持。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我认为把最好的牌打出最烂的结果的崇祯皇帝,明本不该灭亡,明是最不该亡国而亡国的封建王朝,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下

历代王朝灭亡大多数是皇权落榜,比如两汉 唐 清 只有宋明是例外,宋是武备松弛一点点被蒙古消灭了,但明朝直到灭亡皇帝依旧大权在握,兵力远超满清和农民起义军,那么明是如何被崇祯一手好牌打烂的呢?


1不会玩弄权术,不懂制衡各方势力

崇祯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魏忠贤,这直接导致满朝皆东林党,东林党失去制约,东林党只代表江南大地主阶级利益,虽然有人说杀了魏忠贤明就灭亡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在当时看来魏忠贤杀不杀都没多大影响,只是崇祯错在不应该彻底铲除宦官集团,如果单单杀了魏忠贤在立一个自己亲信宦官那么东林党人也不会肆无忌惮,到了最后东林党人完全可以驳回崇祯命令,甚至拒不执行各种措施,

2性格多疑滥杀武将

崇祯杀了袁崇焕导致面对后金失去了优势,虽然有人说袁崇焕该杀,但非常之期当行非常手段,刘邦打天下时韩信多次让他痛心杀心但是都忍了,打了天下立马杀了韩信,崇祯也应该这样杀了袁崇焕没有人能抵御的了后金。

3性格懦弱,缺少铁腕手段

崇祯上位没多久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寒冷,南方干旱,北方很多庄稼颗粒无收,北方农民很多暴乱,此时如果崇祯从南方运粮救济北方,农民有了吃的自然不会起义,但是东林党人自私自利面对百姓生死存亡却不肯解囊相助,崇祯也征求南方地主捐钱捐粮,遭到拒绝,崇祯没武力也没魄力,导致李自成领导农民军发动起义

李自成农民军起义了,兵力并不多只有十几万人,明境内有正规军七八十万,崇祯曾请求左良玉出兵镇压,但要求提供军饷,崇祯拿不出想着让京城百官捐款,但是百官无一人捐款,崇祯也是无可奈何,崇祯难道就不会找几个贪官抄家?真是一点皇帝权威都没有

4好谋无断,被东林党人士左右决定

一开始李自成一路往北京方向打北京,曾派人秘密给崇祯和谈,要求崇祯给自己封王,他就可以归顺朝廷,然后可以为朝廷效力攻打后金努尔哈赤,(这是当时李自成的真实想法,后来崇祯拒绝了他才被迫造反)崇祯把这事告诉了大臣,崇祯当时也有意放下内部矛盾专心攻打后金,毕竟农民军都是吃不饱肚子被逼的才造反,而后金兵强马壮是为了夺取大明江山的,孰轻孰重崇祯还是掂量的清楚的,但是这事一说就遭到东林党人士反对,崇祯竟然拗不过东林党人士,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最终李自成带领农民军一路打到北京,崇祯上吊自杀,

5迁都南京是最后一个可行方案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完全可以迁都南京,重振军威,力图收复江山,但他却来个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一鼓作气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性命


月影青霜


康熙皇帝玄烨,完全可以说是一位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康熙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其实康熙小时候并没受到到父亲顺治帝的重视,因为父亲最喜欢的妃子是董鄂妃,对其他嫔妃是不理不睬。当董鄂妃的儿子出生后,顺治帝更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儿子,显然顺治帝是把董鄂妃当皇后对待的,而她的儿子就是将来的储君。但是不巧的是,这个天命所归的小皇子不久就夭折了,董鄂妃大病一场也去世了,顺治帝悲痛欲绝,也跟着去了。当然这是官方的说法,民间也有说顺治帝是出家当了和尚的。

但不管怎样,玄烨仅仅8岁就接过了这沉重的担子,改元康熙,是为康熙帝。

当了皇帝的康熙接过了一手烂牌。外部边疆未靖,内部三藩未平,甚至父亲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也是潜在的政敌。因为康熙过于年幼,主少国疑,大臣们都把康熙当做一个人形印章,以顾命大臣鳌拜为首的朝臣们没人重视康熙的意见。

然而我们看看康熙的一生,十四岁就设计擒下了权臣鳌拜,而后更是平定三藩,在东北方向击退了企图入侵的沙俄,西北方向平定了藏区的叛乱。可以说是内修外王,千古一帝了。康乾盛世,正是由他而起,把一手烂牌,盘活打顺,康熙帝可以说是个中典范。


胖哥侃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历史上把烂牌打活的君主有很多,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能够力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本篇飞鱼要说的这个人物虽不能称其为王,但却是一国之主,他就是魏文侯。

三家分晋后魏氏面临的僵局。

公元前453年,被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已围困三年赵氏,面临灭族的危险(《战国策》记载:围晋阳三年, 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但上天再次庇护了赵氏,就如曾经的范氏、中行氏围攻赵氏一样,赵氏又一次在最危急的时刻来了一次大翻身。

因为强大韩、魏两家看到了智氏要代晋的野心,于是在赵氏家臣张孟谈的劝说下,这两家反水了,趁着夜色掘开了灌向晋阳的水,而把水引入了智瑶的营地,结果智氏大败,智瑶被杀,三家分晋的格局就此形成。

三家分晋的过程中,赵氏获得土地最多,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赵氏要了晋国的北部大片土地,韩氏被分在了最南端,而魏氏则被分在了中间,按理来说,中间的土地是晋国的核心,是最为肥沃的,难道不好吗,其实还真不好。

因为魏氏的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魏国的西部是秦国,北部是赵国,东部是齐国,南部是韩国,越过中条山便是楚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制约魏国发展的尴尬之地,当然也面临着难以向外扩张的僵局。

魏斯横空出世而始称诸侯。

魏文侯,名叫魏斯,他是魏国第一位正儿八经的君主(以前只能算家族老大),《资治通鉴》就是以“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开篇的,足见这件事在历史上,是相当有分量的。

魏斯从魏桓子手中接过了班,深感惊慌,因为魏国所处的位置,让他明白了,四周列强林立,只有先自强才能图存,最后才能向外发展。

于是,他选贤任能,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响当当的人才,文有翟璜、李悝,武有乐羊、吴起,让人惊叹的是,这些人才全被魏文侯收入麾下,并且各自发挥着光与热,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人才在魏文侯在位时期鲜有不和,可以说魏文侯是一个相当出色的老板。

魏文侯启用李悝在魏国率先开启了变法,这是魏国强大的基础,国力强大之后,魏文侯重用吴起向西征战秦国,任用乐羊向东攻打中山,进而又打败了强齐,魏国的霸主地位自此巩固,且在接下来百余年里,无诸侯可以撼动。

魏文侯把一手烂牌打活了。

魏文侯继位之初,可以说是拿了一手烂牌,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把这手牌打的相当漂亮,这也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的真正原因。

关于魏文侯的贤,飞鱼就其中两则小故事进行具体叙说,其中一则是魏文侯与手下约定了去打猎,这一天魏文侯喝酒喝得多了,正值高兴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和虞人(一种官职)的这个约定,不巧的是,天气正好下雨。

于是魏文侯急忙起身要去赴约,手下的大臣纷纷劝说魏文侯不要去了,但是魏文侯却说,君主既然答应了臣子,那就要做到,君主不守信国家怎么会强大呢,于是冒着雨亲自前去中止了这次打猎的约定(《战国策》记载: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第二件事是魏文侯没事的时候喜欢听音乐,当然对于乐律也是很精通,一天他和田子方一起喝酒,听到了其中的声调不对,于是就想在田子方面前显摆一把,结果却遭到了田子方“审于声而聋于官”的指责,魏文侯听后立即虚心受教(《战国策》记载: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

魏文侯能知人善任而又用人不疑、能信守约定而又虚心纳谏,这可以说是一个明君必备的品质,正是因为魏文侯的“贤”,他在位时期,魏国才会人才济济,愈发强盛,把一手烂牌打得相当出色。


飞鱼说史


1、北周武帝宇文邕;

要说<strong>“把一把烂牌打活”的皇帝,小编觉得,北周武帝宇文邕应该说是最当仁不让的。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够继位为帝,全靠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扶持。而这位宇文护可不得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权臣之一,在北周初年权倾朝野,专横独权。其专权到什么地步?宇文护可是在短短三年时间之内,便接连杀死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实现“三连杀”的权臣。

公元560年,宇文护在毒死周明帝宇文毓后,便改立宇文邕为皇帝,那一年宇文邕才17岁。

可以说,年轻即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时所面临的可是一副绝对的烂牌。同为权臣,宇文护可比西汉的霍光要狠得多。当年,汉废帝刘贺不服从霍光,顶多也就被废掉而已。可如果得罪了宇文护,那宇文邕的结局恐怕就是之前被杀掉的三帝一样了。

一方面是内政被权臣把持,另一方面是周边的外敌环伺。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北周之外,还有雄踞华北的北齐和坐拥江南的南陈。北齐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皇朝,但北齐的国力基础一开始其实是要被北周要强大的。而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之初,北齐尚有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两位当世名将压阵,实力强悍,多次挫败北周的进攻。

除了要应付汉地的这两股势力,北周还需要面对强大的突厥。宇文邕在位时,突厥已经相当强大,时常威胁北周的边境,以至于宇文邕自己也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为后。

然而,宇文邕却凭借自己的韬光养晦之策,成功的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宇文护。之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军政改革,实现了北周国力和军力的提振。尤其是府兵体制的推行,使北周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一举消灭北齐,一统北方,并为日后隋朝的统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被权臣扶立的傀儡皇帝,到一统北方的英主,宇文邕可是成功的将自己手中的一手烂牌成功的给打活了!可惜,宇文邕最后却在北征突厥的途中,英年早逝。

2、后周世宗柴荣;

同样将一手烂牌打活的皇帝,还有后周世宗柴荣。实际上,不仅同样是以“周“为国号,柴荣与宇文邕本身也同样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柴荣即位之初,政权不稳之际,北汉勾结契丹南犯。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大军,柴荣决定御驾亲征,抵御外敌。结果后周朝堂上,却是一片的反对之声,其中当时的宰相冯道更是极力阻止。于是,柴荣便说:“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谁知冯道却很不给面,直接就说柴荣无法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相比,气得柴荣直接罢免了他的相位。而柴荣的此次亲征,也就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开始了。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正当柴荣率军日夜兼程抵达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的樊爱能、何徽部居然不战自溃。在此危难关头,柴荣不畏敌军矢石,冒死督战,最终将北汉骁将张元徽击杀,进而一举击溃契丹军。

经此一战,柴荣的帝位得到巩固,声势如日中天。而在这一战中,柴荣也是成功的将一手烂牌给打活了。



这些历史要读


贾谊《过秦论》有云: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其中的六世之第一世便是秦孝公,可以这样说,正是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奠定了秦国称雄称霸称霸的基础,进而一扫六合,实现大一统。


可以这样说,秦孝公继位时秦国算得上是个真真正正的烂摊子,此时的秦国国力大不如前,没有往日穆公、献公时的辉煌,秦国的状况并不乐观,国力并不强盛,军事实力更是羸弱不已,比起日后威震天下的大秦大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只有21岁,年轻气盛的秦孝公广布招贤令,来寻找经世治国的贤人以图恢复秦穆公时期的荣耀。同时秦孝公先是平定的西方的祸患,斩杀了西戎王,解除了后顾之忧。后来商鞅听说了秦国正在招贤纳士,就带着自己的学说去拜访秦孝公,商鞅见到秦孝公之后,两人相谈甚欢,连续数日都不感到疲倦。在得到商鞅的理论支持之后,年富力强的秦孝公就开始了改变当时格局的商鞅变法,经过一次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大增,对外军事能力大大增强,对内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增强了农业经济的生产力。在第一次变法成功之后,秦孝公大受激励,实施了第二次的大变法,这样的两次变法之后,秦国国内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士兵骁勇善战,一下子从即位之初的战国七雄中的弱者成为了一大霸者。


小余读史


历史上把一副烂牌打活的君王,只有康熙大帝,此人的文治武功,堪称在历代君王中第一。


康熙帝八岁登基,没有一点实权,继位之初,内忧外患!权臣鳌拜欺凌皇上,连孝庄太后也礼让三分!吴三桂拥兵自重,称雄于南方,蒙古则有葛尔丹大军,对朝延也虎视耽耽!沙俄越过西伯利亚,直逼东三省。


康熙大帝以自己的职明智慧,重用周培公,除鳌拜,定三藩!发动了雅克萨之战!又收复台湾,建立了一盛世王朝,统一中华。不愧为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万古流芳!


兵哥129472092


历史上把死牌打活的君王,那我说西辽德宗耶律大石吧。


一,耶律大石简介

耶律大石,字重德。 契丹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 1087年或1094年出生(有争议), 通契丹,汉文字,善骑射 , 于公元1134年建辽, 后世称西辽, 年号延庆、康国。 尊号 :天佑皇帝, 于公元1143年去世,庙号德宗。


二,早年经历

耶律大石时期正值辽国末年,公元1122年,金兵进犯辽朝,攻克辽首都中京,辽朝天祚帝仓皇而逃。为安定人心,耶律大石立耶律淳为帝,当时金兵与北宋联军共同对付辽朝,耶律大石与北宋交战中取得胜利,但与金兵交战中在圣州失败被俘,后逃脱。



然天祚帝对于他另立皇帝心怀不满 ,迟迟不能原谅他,耶律大石也怕天祚帝加害自己,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二将,率领亲兵200余人向西逃离。

三,出逃

无奈的出逃是何等的艰难,不知道自己将落于何方,对未来更是扑朔迷离。

最后耶律大石到达可郭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于1132年登基称帝,最后将都城迁至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四,西征

在巩固政权之后,耶律大石决定向西发展,扩大领域。西政军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时,这里已是喀喇汗王朝境内,后来凭借自身的强大,西方许多部落、王朝,都是西辽附属国。


在西征程中最大的劲敌就是称霸中亚的塞尔柱帝国,赛尔柱是十一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帝国。但是耶律大石凭借超常的智慧击败了这个对手, 从此塞尔柱退出中亚,取而代之的是西辽王朝 ,至此西辽王朝势力范围为今新疆,中亚地区 ,(四周有许多附属国)


五,融合发展

由于耶律大石是一个汉文化修养极高的契丹人,所以汉文化在他的国家 有着广泛的传播,在治国理念上也有儒家思想的身影。官方语言为契丹语,汉语,波斯语,各民族相互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一个落荒而逃的皇室成员,凭着超常过人的智慧却建立了一个空前莫大的帝国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真正的将烂牌打活了。小伙伴们,你们认为还有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