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男,碩士畢業一年,在事業單位工作,每月到手3000,感覺日子沒法過,怎麼辦?

qzuser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公務員、事業單位都是比較穩定的職業,這種體制內的新人一開始的薪酬都是不高的,既然你選擇了安穩,那你就應該對這個薪酬有所認知。

你有著比較不錯的學歷,也還很年輕,未來還是有非常多的機會和可能性的,既然覺得月入3000日子沒法過,那你就該考慮清楚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堅持還是跳槽,要好好想清楚。接下來給你幾點建議:

一、試著去了解事業單位的未來發展趨勢、你所處單位得發展潛力?

事業單位主要是為了填補行政空白,比如科研、環保、學校、醫院等等。

近年來,一些省市全面開展了政企脫鉤、事企分開、事轉企改革工作。事業單位的改革大潮已經形成,行政職能突出的事業單位向行政單位靠攏,經營型的事業單位轉製成為國有企業或者流向市場,公益性質如學校、醫院等等向無編制、按崗位需求聘用的管理方向發展。

事轉企很可能成為未來很多事業單位改革和轉型的一種方向!

在這種大方向下,你可以根據自己單位的性質瞭解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看看這個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同時,評估自己的技能、性格是否能夠適應未來本單位的發展需求。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你要去評估你單位未來的發展潛力。比方你單位現在主要是依靠政府壟斷性資源去拿一些項目做經營,如果在未來改革,全面流入市場競爭中之後,是否還能有這種競爭力,如果沒有,那可以考慮提前跳槽。

二、評估你現有的工作內容能否讓你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否積累你的資源和人脈?

因為你剛畢業一年,所以說起的薪酬低可以理解,但如果說這份工作沒有辦法在未來給你帶來發展,或者帶來能力的提升,帶來更好的一個收入,那你應該考慮跳槽。

在事業單位,如果是偏向行政輔助類型的單位,你平時又都是很基礎的工作,待久了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逐步的散失市場競爭力。

很多人在事業單位看重的是它背後的人脈資源。我曾經的一個下屬小磊,從公司離職後跳槽去了一個事業單位,主做市政項目。前陣子剛好遇見閒聊了一下,他也遇到了跟題主一樣的煩惱,每個月到手的工資就3000多,扣除房租就剛好吃飯了。不過他想得比較明白,希望自己熬幾年能夠做個科長,積累些人脈資源,為自己發展副業做一些積累和準備。

如果你現在的崗位能給你帶來一些人脈和資源,這些資源在未來可以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收穫,那你也可以堅持看看,但如果這份工作對你的能力也沒有很好的鍛鍊,也不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資源,那你還是趁早跳槽。

三、不要怕跳槽,畢業的前3年是你尋找自己理想職場的過渡期。

日子都自己沒法過了,你還在問大家怎麼辦?證明你害怕改變,害怕跳槽!

跳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工作一直都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你有很好的底子,更應該滿懷信心。我的職業生涯也有多次的跳槽,跳槽不一定會更好,但它有更多的可能性,只要你夠努力,結果往往都是更好的。

但在跳槽之前,你還是需要充分去認知自己職場的優劣勢,去思考自己擅長且富有熱情的工作領域、儘量想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不要盲目跳槽,要有針對性的跳槽。

四、找到自己的職場優勢是你能夠實現逆襲的關鍵!

你的優勢存在於那些你能保持“持久且接近完美的工作表現”的各項事物中;存在於那些你能處理好並且強烈渴望的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之中;是你擅長且喜歡的事情。

職場優勢由三大基本元素構成:才能、技能、知識!

才能,比如:執著、果斷、有競爭力等。哪些才能是你與生俱來,並一直尾隨著你的?

技能,比如:知道如何寫一份產品定位報告,或者如何運營一個頭條號等。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知識,比如:在市場上有哪些類似產品的成功/失敗的案例,又或者在頭條號上什麼樣的標題和文章閱讀量高?很明顯,知識也是後天習得的。

舉個栗子,如果把這三種元素放在一起,也就是,能力(有競爭力)、技能(寫一份定位報告)和知識(大量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把這三者結合起來就創造出了“在激烈競爭中仍能做出好的產品定位”這一優勢。

優勢的四大標誌—SIGN,S代表成功(Success),I代表直覺(Instinct),G代表成長(Growth),N代表需求(Needs)

自身優勢的真實感覺就是:

S-在做的過程中,你會感到很充實、很高效

I-在做之前,你對此事已充滿了期待

G-在做的過程中,你的求知慾很強,非常專注

N-做完之後,你會感覺很有成就感和真實感

總結起來,你的優勢是指那些讓你感到自己很強大的事。找到了你的職場優勢,你才能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而實現有針對性的跳槽,實現職場逆襲。

我是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培訓師,《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寫作專欄、職場力提升專欄火爆銷售中。

廈九九


我17年碩士畢業,考入事業單位,第一年實習期工資3000左右,轉正後好點,扣完五險一金剛過4000,但幾乎存不下錢。我也有過徘徊,跟你分享一下:前段時間去石油大學培訓,看到校園裡努力的他們,加上單位的不如意,我萌生了辭職回校讀博的想法,鬥爭了一段時間,慢慢被現實逼回了原形。

1.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更多的是體現年輕人在崗位上的內心想法,有時工作很枯燥、機械式重複,有時又會遇到工作、人事上的煩惱。事業單位的屬性處於中游,相對於公務員,薪資和晉升要弱一些;但相較於企業,無論國企央企私企還是個人創業,更多體現的是穩,每週工作五天(不包括鄉鎮基層和業務口),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可支配彈性很大,每天做完安排的工作,還會有一部分時間用來學習,這樣穩定的一份工作,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2.吞舟之鯨,不行支流。當初選擇事業單位,不管是父母的遊說,還是現實的壓力,既然選擇了,就該去接納,去包容,不要因為工作的繁重、人事的複雜而放棄了自己。社會不是象牙塔,是江湖,需要我們學習很多。堅持做下去,工資會慢慢漲;堅持走下去,收貨的不僅是工作經驗,還會有晉升機會、人際關係,機關事業單位的人際關係,對你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力是無限的;把握機會,提升工作能力與素養,可以通過遴選,去更高的平臺。

3.有舍有得,柳暗花明。如果真的不喜歡,不在乎,可以放棄,去更開放的平臺發展自己。身邊有個同事,家庭與單位相聚千里,加上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工作幾乎是條平行線,毫無交集,在糾結了一個月後,怡然選擇了辭職,現在在廈大讀博。我堅信他博士畢業後會有更多的選擇,選擇他中意的領域和工作。

無論去或留,捫心自問,我想要的是什麼,思想不同,選擇不同,不同的人給予你的是不同的建議,機關事業、高校科研亦或企業平臺,總會有適合我們的。


張討厭喜歡吃葡萄


我是24歲研究生畢業,原本已經簽了一個國企,但後來有了留校的機會就選擇了留校,事業編制。留校前,本科畢業已留校的同學就告訴我,在學校做行政工作收入不高,屬於撐不著餓不死的職業。不過,當時剛進校,每月那些1000出頭的工資,還是感覺清貧了一點。看到其他年長的同事買車買房,感覺距離自己好遙遠。

工作一年後,我也考慮過跳槽,都已經收到一外企的offer,扣除五險一金月薪4000,是我當時收入的4倍,一個月工資能買一平的房子。不過,當時父母強烈反對,鬧得非常不愉快,後來就作罷了。現在我在高校行政管理崗工作10來年了,也到點快上副處了,每月到手1萬出頭,而我之前面試的那家外企已經撤出中國市場了。想想有些事真是難以預測。

題主的情況和我當年有相似之處,但具體處理也要分情況。

第一,要看看題主的身份

如果題主是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即事業編制人員,那辭職的風險就比較大,可能會得不償失,現在是事業單位改革階段,編制控制得很緊,能獲得事業編很不容易了。題主可以看看自己的老領導、老同事的情況,他們的現在就是你的將來。但如果題主只是編外人員,即人事代理人員,那拿這個工資就很沒意思了,趕緊辭了再找吧。

第二,要看看單位的情況

我個人當年沒有選擇辭職,現在過得也還可以,不是因為我能力多強,而且因為所在單位還不錯。中國高等教育這十來年發展迅猛,高校員工收入提升也很快,目前學校新招的碩士每月也有5、6K,比之題主的單位,肯定是要好不少。如果題主是事業編還只拿這麼多,要麼是因為題主單位不太好,要麼就是因為單位所在城市不太好。這都預示著題主將來的發展可能不太理想,收入提升空間不太大,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題主選擇辭職也是有必要的。

第三,要問問自己內心的想法

題主要問問自己,想辭職完全是因為錢?還是有其他原因?比如有其他愛好專長。如果只是為了錢,那可以參考上面兩條,而如果是因為精神層面的因素,那題主就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喜歡現在這份工作,如果不喜歡,那是否有更喜歡或者非常喜歡的工作。其實辭職本身並沒有風險,其最大的風險在於辭職後不知道做什麼,甚至找了一個還不如現在的單位。題主現在剛工作一年,要說工作經驗,跟應屆生沒有多少區別,題主怎麼確定自己就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呢?怎麼確定找到的工作自己就喜歡呢?要麼就只有犧牲事業編的身份,去一二線城市的企業工作,掙一些辛苦錢,選一個風口行業,再圖發展。

總得來說,對於換工作這種人生大事,我個人不好給出具體建議,題主可根據上面說的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最後的決定還是要題主自己來做。如果要辭職,那就儘快,趁自己還沒被溫水煮透,如果不辭職了,就踏踏實實好好幹,爭取走得高一點遠一點。


高校人才真經


感同身受

我,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性質屬於事業單位,但實質是編外人員,在學校下屬部門做辦公室行政工作。

雖沒見過豬跑,但吃過豬肉。(沒有編制,但工作一年下來對體制內的事多多少少有些瞭解)我屬於合同工,試用期是一年,一年到期後簽訂聘用合同,而我還沒等到籤合同就辭職不幹了,原因是,體制外和體制內差別還是有點大,不患貧而患不均。

如果你是屬於編制內,研究生學歷是你獨特的敲門磚,只要能熬過前三年,以後的發展(工資待遇)還是很好的,前兩年一般是幹事,工資也就三千多,五險一金買過拿到手也就兩千多,三年會轉為副科級,然後再到正科……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五年後一般會聘用到主任崗,這就又多了一份崗位工資,一般都會有三千多。年終還有績效獎,多少沒有定數,但6000元是肯定有的。

事業單位工作還是很悠哉的,平時不是很忙,像我們單位,最忙的算是領導,還有辦公室人員。(大會小會太多,芝麻大的事也要開會,都怕承擔責任)

雙休正常休息,幾乎從不加班,除非舉報慶典活動,排練節目啥的。

如果時間允許你再熬兩年,不妨一遍學習進步,一遍好好工作,如果不允許那就趕緊跳出來,事業單位說實話,大部分崗位都很適合養老,與外界接觸較少,時間久了,一個年輕人基本就廢了。我就屬於第二種,現在在一家國企上班,工作也不是很忙,所有節假日正常休息,平時兼職家教、寫手等工作,因為我沒時間蹉跎,農村戶口,沒錢沒背景,只能靠自己。

希望我這麼多的廢話可以幫助到你,有時候堅持就是勝利,而有時候選擇大於堅持,重要的是聽從己心,別問東西,怎麼活的都是人生,但求問心無愧。





亂世山城


我兒子今年研究生畢業,就職醫院,事業編制。

我問他工資拿了沒有?他告訴我9000元。

我說,工資挺高啊。

他靦腆的說,三個月的工資。

我問他,如何提高收入。

他告訴我,轉正、考試後獎金比工資高。

我告訴他,在職場上,不要把收入放在首位,踏踏實實的工作,愛崗敬業,做一名優秀的員工。



顧小兵1


我跟你一樣,12年研究生畢業,進入了縣裡的事業單位,一個月工資還不到3千,剛開始幾年,每天都在鬱悶。身邊同事,朋友,都在說你研究生畢業幹這幹啥??無數個夜晚睡不著。當時已經結婚,如果辭職本地有沒啥好的單位,只能出去外面找工作。

後來一個同事一席話開導了我,他說我們這種單位就是一個平臺,你上班八小時保溫飽,下班八小時謀發展,通過這幾年的經營,自己的收入達到理想水平。也不用拋妻棄子,兩地分居,在家鄉過著安逸生活,假期帶著老婆孩子四處旅遊。生活無比愜意。

所以結論就是,年輕人,踏踏實實做事,你是金子在任何崗位都會發光,任何地方都會很亮。


薛大偉2


題主碩士畢業,27歲,正是青春大好時光。對於工作來說,要看自己的夢想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如果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到手三千也無妨,人都是會進步的,我不信你們單位所有的人都是到手三千。如果說這不是自己喜歡的,在這個單位只是穩定,所謂的鐵飯碗,那就真的沒必要留了。

父母的選擇

可以理解,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的父母,還是很信豐鐵飯碗一說的,比如說我,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的期望就是當老師,或者考個公務員,進入事業單位,一輩子不愁吃穿。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所以我也受不了那樣的工作,最終還是沒有按照父母期望的路線走。

如果題主也是因為父母的選擇而選擇的話,我建議放棄現在的工作,你值的擁有更好的。你碩士畢業,在學業上付出了很多,你想好了要在剩下的幾十年中過著食之無味的生活了麼?捨得,有舍才有得,捨棄現在的,或許你能收穫更多。現在正是該拼搏的年紀,學業有成,自己再努力點,事業會更好。

自己迷茫之下的抉擇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畢業的時候不知道幹什麼,就選擇了考事業單位。結果就考上了,工作之後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丟了又覺得可惜,在這又很枯燥。這是每個人生活中必然遇到的選擇,你做了,選擇了,嘗試了,有了不合適的結果,不如果斷放棄,或許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需要不斷的嘗試

生活就是在嘗試中探索,在探索中選擇和放棄。我是本科畢業,畢業之後就從事專業相關工作,有著在別人眼中相當不錯的薪酬。但我現在正在探索我的第二職業,我現在的副業兩三份,有時候覺都不夠睡,但我並不覺得自己辛苦,反而覺得很充實,因為我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凡事都需要嘗試,嘗試之後才知道合不合適,不合適及時放棄,更好的在等著你!

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生活

題主碩士畢業,到手三千,不知道該怎麼生活。是的,現在三千的工資解決溫飽都是問題了,如何養家養孩子?所以說有些工作看似好但未必適合。工作的首要目的是生活,如果一份工作連生活問題都解決不了,哪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呢?!所以,如果是我,我會果斷離開,尋求更大的舞臺!


職場小辣椒


我是農業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初中畢業,十六歲八四年上班每個月二十四加補助三十二。學習印刷機學徒,學習上鉛字板排書,學習對開機印刷,每天吃飯一毛五到兩毛錢,半年出師計件工資六十多元一個月開心死了,終於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第一桶金。你碩士生又怎麼樣你理論知識有,你沒有實際操作經驗,你都不知道哪個是什麼東西。人家平什麼給你高工資呀,那些高管他們也是不斷的學習實踐才到這個位置,你知道生命的潛能嗎,是高級管理的必修課程。你以為你是人才。閒錢少那你就拿出點本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庸才學歷在高也是廢物。


zjyoyr


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題主27歲,男碩士畢業,多麼好的資歷,擱在哪家企業都是很好應聘入職的,現在卻在事業單位每月3000元,講真的我認為有些屈才了。

5年前我本科剛畢業就進入企業工作了,每月到手4500,算不上什麼高薪,但當時我很知足的,一個小小的本科學歷,專業知識也不是特別懂,我覺得單位能給我一個機會我就很感謝了,但是我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雖然暫時給我4500,但我覺得我能發揮的價值遠遠不止4500元,隨後利用工作之餘摸索學習,看書等,5年下來橫衝直撞,跌跌撞撞,算是一路狂奔而來,薪資也是翻了幾倍,但我覺得自己可能還能再好一點,真不是盲目的自信。

而對於題主這種事業單位的底薪工作,我個人有三點建議供參考:

一、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很雞肋

對於事業單位的編制來說可能人人嚮往,有了這個編制,那麼是底薪也是個鐵飯碗端到老,雖然不能發家致富,但也餓不死,處於窮不死富不起來的邊緣,因為當初為了考取這個編制,幾百上千人搶一個職位,終於考上了結果才發現月薪3000元,一路王者級的殺來結果拿著青銅級別的待遇,著實雞肋,所以題主如果只圖個安生,也可以繼續幹到老,微薄的收入堅持到老就行,如果心懷夢想,也可以捨棄編制出去闖蕩,27歲不是一個很小的年紀了,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畢竟現在00後都開始當老闆了。


二、社會即是江湖,你也可以做個俠客

事業單位不是象牙塔,社會也不是,非常重的江湖氣,如果你是遵從父母之命考取的編制,如果不是內心真實想幹的可以和父母協商,在事業單位的這段時間絕對對你來說是一件很寶貴的歷練時間,無論是人情世故還是待人接物,拿到社會這套遊戲規則裡面依然有用,在很多不懂江湖規則的年輕人面前你也是一個老司機,所以職場的玩法你一定遊刃有餘。

而對於具備高學歷的人群來說,進入企業一般不是特別難,進入後待遇和本科生也不在一個檔次,即便是從基層做起,工資也遠遠比事業的3000元高。

三、有舍才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業單位是穩穩當當一輩子,但是待遇低,企業裡面是高薪,但是有不穩定的因素,高薪和穩定好比魚和熊掌,企業的高薪是憑藉能力拿到的,事業的高薪是憑熬年限拿到的,如果在企業裡面想要熬年限獲得高薪遲早是要被淘汰的,所以想要圖穩定就安心待在事業單位,想要持續奮鬥進入企業拿高薪,那麼就選擇企業,必須做出取捨,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前牽後掛時,幹工作一定沒那麼順心。


所以做選擇還是得看自己,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我自己獨自在外的這幾年,我並沒有發現職場有多麼的可怕,我覺得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就是職場求生的硬核,能力過硬時,前行的路絕對無人能阻攔,所以年輕人該闖就得闖,不要畏首畏尾,人生只有一次,闖一闖成敗就出來了,成了就成了,敗了就越挫越勇,成功是遲早的事。


筆記簿杏豆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跟你的情況類似。她是在銀行上班,才開始的一兩年工資也非常低。但是過兩年之後,大幅度的漲了一次工資,生活就寬裕了很多。

現在不是都流行斜槓嗎?很多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副業,有的人甚至副業的,收入比主業還多。

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不管是寫文章,發音頻,拍視頻都有你的生存空間。你可以發掘一下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看看有哪些可以發展成被掙錢的副業。

比如說我認識的人,一個在軟件公司裡面做視覺設計的男生,他也是覺得工資不夠花,然後就在自媒體平臺上面教人畫畫,過了幾個月之後,慢慢的就開始有收入了。

然後我認識了另外一個男生,他工資也不是很高。開視頻發音頻那些他也沒有興趣,所以就專注在寫這一塊。

因為他自己平時喜歡讀書嘛,所以就經常在豆瓣,微信讀書,網易蝸牛上面寫書評,慢慢的就有人找他約稿了,一篇書評大概有兩三百塊錢呢,一個月如果你寫個三四篇的話,也有1000多塊錢的。

或者你可以在今日頭條上面做兼職,今日頭條方面的原創文章可以參加青雲計劃,當然獲獎有一難度。你可以專注在悟空問答這一塊,悟空問答,門檻相對比較低,你專注做兩三個月,找到方法每個月就會有一兩千的收入了。

關鍵是你要有耐心啊,所有這些東西一開始都不會像上班一樣立刻就有錢的,需要把握一下自己的技能,瞭解遊戲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