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為何慈禧干政卻是亡國?

劍花煙雨風情


題主把這三個人從歷史背景中摘出來做對比,完全就是在耍流氓啊。

拋開了現實背景,一個人的作為就無從談起,比如把如今一個理工科科學家放到理學思想主導的明清時代,你覺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作為?

呂雉、武則天、慈禧這三個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忽略了她們原本的歷史時空背景,客觀現實的推動,來討論她們的自身能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呂雉是開國皇后,所處的社會背景是秦末大亂,漢興的一段社會秩序剛剛恢復的時間段,在歷史的推動下,那個時代最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已經形成,政治制度也趨於構建這種生產關係。

漢朝剛剛草創,一切制度是在不秦亂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其難度要小得很多,因為天下亂了很久,民心思定,繼續恢復社會秩序,這是大勢所然,呂雉的干政成果正是建立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

當時漢朝,雖然有強敵匈奴,但匈奴的社會組織形式遠遠落後於漢王朝,對漢朝的掠奪方式還處於野蠻的武力入侵,也就是搶劫,但受制於本身綜合國力不強,他們掠奪的利益遠遠不能動搖漢王朝惡統治,所以這種外部威脅並不足以使帝國進入動亂之中。

而在反觀呂雉的臨朝稱制,站在漢室劉性的角度,呂雉當然是要被定死在恥辱柱上的人,但從整個漢朝的穩固上而言,呂雉對政局的把控,以及後來“文景之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是漢初政治思想的延續,也就是所謂的“黃老之學”,秉承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社會生產,發展經濟。而這樣的政策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為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戰禍對社會產生的巨大破壞,使得國家經濟跌入了谷底,當社會秩序恢復以後,生產就能夠很快地追趕上來,從而形成一種“強國”的效果。

武則天的稱帝,是偶然的,但其實也有跡可循,唐王朝自玄武門之變以後,一直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那就是帝國繼承人受到這種“非法奪位”行為的鼓勵,導致了唐廷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動輒政變,所以整個唐朝都處於一種無法正常完成政權過渡的狀態。

同時,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風氣最開放的一個時代,女性地位相對提高,女性參與政治在那個時期,也並不會受到輿論的攻擊,這些都是武則天能夠稱帝成功的潛在原因。

接下來再分析一下,為什麼武則天主導下的唐王朝繼續走向強盛。貞觀之治為唐王朝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自信,在這種強勢文化背景下,唐王朝走向了一條霸氣不已的擴張強盛之路。

但貞觀的二十三年並沒有將唐王朝的潛力完全發揮出來,帝國依然在蓬勃發展,只需要延續貞觀的政治理念,加強中央集權,打擊豪門大族,完善科舉制度,帝國的強盛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裡面有武則天個人的政治能力,當然也有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在種種社會現象的推動下的結果,這個舞臺,屬於武則天,是歷史選擇了她,當然也可能不選擇她唐王朝依然可走向強盛。

最後來說一說慈禧。慈禧垂簾聽政的時代,清王朝被太平天國打得只剩下半條命,首充滿洲制度趨於崩潰,漢人地主精英逐漸在地方上掌握實權,與清廷滿洲集團形成中央地方的既聯合,卻又防備的二元政治。

而外部環境也相當惡劣,殖民貿易的興起,使得歐洲列強走向了新的的時代,而還處於農業社會的清王朝,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進入了一個進退失據的局面。進一步走向西方體制的懷抱,那麼滿洲集團的利益就會損失殆盡,也是極大一部分漢族地主所不願意見到的,而退的話,只能步步捱打,最後落得滅亡的局面。

慈禧執掌清王朝最後的這五十年裡,帝國風雨飄搖,變與不變,都宣告者一個時代的終結,處於舊的社會結構下的王朝體制,必然走向崩潰,這是民族國家興起之後的必然結果,人性解放思想的蓬勃發展,不斷衝擊著舊制度的統治根基,繼續維護舊制度,帝國大廈崩塌得更快,如果在舊根基之下,搭建新大廈,那麼也會倒塌。

清朝滅亡時歷史使然,不是個人意志,個人能力所能扭轉的,將這個鍋完全甩給慈禧,不僅忽略了歷史規律,而且也有失公允。


坍塌的歷史觀


從程度上說,呂雉、武則天的干政程度上比慈禧要厲害得多。但呂雉和武則天比慈禧佔據四個有利位置。其一:當時的儒家思想是否佔據統治地位;其二:國內朝廷和地方權力對比分配;其三:外敵強大與否,也就是中國所處的位置是先進還是落後。最根本地說,還是呂雉和武則天都比慈禧有才幹、有眼光、有魄力。慈禧過於自私。

(1)西漢、中唐都是思想並未僵化時期,慈禧則處於儒家思想僵化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慈禧難以真正讓“男陽女陰”的社會輿論向自己方向轉移,無法控制朝廷的絕對權力

西漢初期,“無為之治”思想受到了劉邦地重視,而儒家思想和儒士則成為劉邦的戲耍對象。

呂雉影視形象

那麼,儒家思想無論是前秦時期,還是漢武帝時期,或是宋朝的儒家、明清的儒家,他們都是儒家。你不可能說前秦時期的儒家是真儒,宋明清儒家是假儒。他們有一慣的思想脈絡,前秦也是“等級秩序”做基礎,因為儒家是以周禮為基礎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的。

到了武則天時期,儒家同樣沒有成為絕對主體地位。因為自東漢宦官專權開始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儒家知識分子們不斷地變節,哪有什麼忠君思想。所以,武則天作為女性可以作為君主。但是,北宋以後,宋太祖、宋太宗時期,儒家就已經佔據主體地位,所以,劉太后、曹太后、高太后等雖然有權力但不敢稱帝,特別是劉太后都有人勸稱帝了,她仍然不敢。

武則天影視形象

那麼,慈禧就更不要說了。誰敢請她稱帝?開玩笑。

(2)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

慈禧在1861年成為“兩宮一王”取得權力後,慈禧地位並不穩固,直到1881年以後慈安亡故、奕訢在1883年被打倒後才徹底掌握權力。而早在1861年前,清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咸豐在位期間連雲南巡撫被稀裡糊塗地殺掉,咸豐、肅順、慈禧都在裝糊塗不敢招惹雲貴權貴人物。

呂雉、武則天則全面控制地方。

(3)西漢和唐朝都處於世界先進文化,晚清時期則處於世界落後文化,慈禧並沒有代表先進落後主體上更代表落後文化,難以獲得廣泛認同,慈禧一心維持統治,並沒有為了國家發展考慮

西漢初年和唐朝的中國毋庸置疑都比周邊國家更先進,同時對比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來說也屬於先進。

慈禧影視形象

同時,在軍事上、經濟上、科技上也比較先進。晚清則不同了,思想落後且慈禧完全是代表“保守文化”,對於西方學習、改革都是表面文章,以其主導的“新政”“假立憲”為例,完全是權力鬥爭且以滿人貴族奪權為根本目的。

慈禧亡故前,地方督撫一級的滿蒙貴族已經佔據一半位置。然而,八旗子弟在那時只會提籠架鳥哪有什麼戰鬥力。世界形勢、國家形勢早已經不是五十年前、更不是一百年前,靠老一套的“制衡”“蠶食”的權力鬥爭手段,已經不適合國情。然而,慈禧卻仍然採用。

正如梁啟超評價李鴻章“不學無術”,絲毫沒有世界知識、先進知識一樣,慈禧在“開眼看世界”方面還不如李鴻章。


坐古談今


中國古代三個攬著政權的女人,武則天、呂雉和慈禧,一樣有過垂簾聽政,但卻被後人評述前者能建國、中者強國、後者亡國,真正的原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我們就從當時她們所處女人社會地位、干政時大環境及自身能力方面分析分析。

首先,女性的社會地位不一樣。

武則天所處的唐朝,那時的唐朝胡漢融合,社會風氣與文化是相對比較開放。尤其是女性,甚至可以穿袒胸露臂裝。而且唐朝女性的地位相對於中國各個朝代是比較高的,哪怕出嫁之後,成為家庭主婦也擁有較高的地位與發言權,而且社會各階層的婦女在夫死之後改嫁也是家常便飯,二嫁、三嫁都不稀奇,甚至可以主動跟丈夫離婚,連唐朝公主改嫁的也不少,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給武則天執政提供當然是非常公平,甚至是有利的條件。

呂雉所處的秦末漢初,漢代女性相對還是比較開放的。因為儒家禮教的對女性的禁錮教條尚在初級階段,漢代女人可以協議離婚,寡婦可以再嫁、情侶可以私奔。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什麼的,算是給女性崛起提供了不錯的初始條件。

慈禧所處的清代,自然是女性地位低下,這毋庸置疑的。慈禧所處的中國的女性群體,自宋朝以來就生活在三從四德的壓迫之下,成為了大多家庭的附屬品,甚至歷史記錄中都很少有記錄女子的全名,由此可見女性的地位低下,不同前面二位一樣自由和富有進取空間。

其次,兩者干政時的大環境不一樣。<strong>

說到干涉政權,這三位都有自己的一套,也就是同樣具有野心,但她們面對的大環境又是不一樣的。

武則天算是機會給到面前,自己也樂意接受,同時也不缺助力自己的人。對於武則天來說,唐高宗可是直接把鍛鍊機會送到她面前,在唐高宗在世期間,她對政治的能力,高宗本人欣賞不已,甚至直接讓武則天摻一腳,武則天在某方面而言簡直是高宗的參謀。

高宗後期,體弱不管事,政務就直接交給武則天直接打理,這個直接的機會讓武則天從高宗的皇后,由幕後走到臺前,機會是給得足足的,直接與高宗並稱二聖,哪怕是高宗上朝時,武則天也直接在大殿上垂簾聽政。

呂雉算不上擁有特別好機會,但還是有嚐到權力的甜頭,還是有一些可以把握的便利條件在手中。漢朝創建之後,呂后是原配妻子,雖然劉邦此時對呂雉已經忘了愛,有了戚夫人,可是對於劉邦手下的一幫文臣武將來說,呂雉的主母身份,還是給了呂雉很大的便利,能夠真正和這些文臣武將打成一片。

也正是這段時期,讓呂雉體會到權力的滋味,雖然失去了愛,但她卻找到了另一件東西權力來替代,換成這樣,其實也還不錯,起碼當時給了她極大的安全感。

慈禧卻沒什麼先天條件,得到權力也是算是她給自己一步步爭取來的,並沒有前面兩位那麼順。慈禧在的的清代,滿清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地位很低,她如果過早稱帝的話,很多人都會反對她。所以她也只能垂簾聽政控制她的兒子,借她的兒子之手發號施令,至少是靠這樣掌權。但連她的兒子也不甘心受她擺佈,想謀求自己發展,慈禧也只能靠囚禁自己的親兒子,才算把權力一步步慢慢拿到手。

最後,是彼此的掌權能力不一樣。

武則天有能力有手段,她就像個有女性外表的男人。武則天之所以能夠登位成為女皇帝,靠的可是日積月累的長年樹立威信和鍛鍊管理能力,在她還是皇后的時候,就已經讓朝臣集天下人見識到她的政治手腕與能力。

高宗之後登基的兩個皇帝(中宗和睿宗),其實不過是活在武則天的光環下,相比之下,兩個皇帝體現的就是能力不足,大臣們其實一直願意信任武則天能更好治理國事,所以後來稱帝也就水到渠成了,要說創建自己時代,建國的能力當然是槓槓的。

呂雉有想法有謀略,叫女中豪傑也不為過。她以女性的身份登上高位,遊走於文臣武將之間,不上戰場,但大後方的一切都被她管在手中。

“臨朝稱制”這可是由太后呂雉而來的,指女性掌控朝政,呂雉雖未稱帝,可手中掌握權力已與帝王無二。掌權後的呂雉,處理事情起來果斷殘忍老練。

任用親族穩權力,呂雉為了鞏固權力還大肆清算劉氏子弟,不斷擴大自己權力任用自己的親族,這也是歷史上外戚的由來。

拉攏人心搞聯姻,拉攏劉邦身邊大將,呂雉想到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邦的貼身愛將樊噲,看重樊噲如日中天的地位和影響力;殺人立威嚴斬韓信,她趁劉邦在外征戰之際,與蕭何用計殺掉了韓信,從而成功震懾了其他功臣;不擇手段清門戶,呂后命人將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成為“人彘”,這樣殘忍的手段就是通過雷霆方式讓人人心驚,從此讓呂雉徹底掌握大權,強鞏固自身國家政權,自然不在話下。

而慈禧,總體來說還是能力不足,成天也就知道東躲西藏的。面對清朝當時的內憂外患,咸豐皇帝沒有能力解決,慈禧本人同樣沒有,而且清朝國力不振,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度很低,加上洋人入侵這些外憂內患都夾雜在一起,但反觀慈禧本人不僅找不出出良策來改善政局跟人民的生活,遇事也只能賠償或各種逃跑,這樣不亡國才怪。



這些歷史要讀


所處的時代不同,使得對三人評價各有不同,呂雉的時代是大漢開國之際,武則天的時代是大唐盛世,而慈禧所處的時代卻是王朝末世。更是華夏時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說,如果呂雉和武則天處於慈禧的時代,二人未必比慈禧做的更好,如果慈禧在漢初和盛唐時期也未必比她二人差。實際上,對於27歲守寡的慈禧來說,治國未必不是一種煎熬。呂后、武后、慈禧是中國封建王朝初期、盛世、末期分別產生的三個女性掌權者。十分有意思。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后,皇太后。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政治家,漢初呂雉之所以治國成功,關鍵在於儒家思想還沒有形成,戰國遺風尚存。所以造就了呂雉的政治舞臺,呂雉在位之際,剷除功勳集團。誅殺韓信,彭越;剷除劉姓宗王。這些都是劉邦要做的,只不過劉邦死的早,只不過是呂雉替劉邦做而已。不過是呂雉做的過激。 而且公然違背劉邦“非劉不王”的誓言,封孃家人呂氏為王;在權力面前徹底成為一個心狠手辣,手段毒辣的瘋狂女人,正式由於做的太絕,導致功勳集團與劉氏宗親聯手剿滅呂氏一族,重新恢復劉氏天下,但他們也得在呂雉死後才敢,呂氏一族失敗就是在於政治失敗,和呂雉個人關係不大。呂雉最巔峰時代就是臨朝稱制,第一次把女人掌權從幕後推向了前臺。成為後世女子臨朝的典範。

武則天也就是武曌,個人政治地位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步,當皇帝了,中國唯一的女皇帝。無論怎樣形容武則天都不為過,有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武則天也許是個天生的政治動物,既有才華,也有政治慾望,正好替李治分擔政務,李治過世之時,就有二聖之說。武則天殺戮天下,老李家差點給殺絕了,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十個子孫,而李世民十五個兒子武則天殺了13個。但治國能力卻也十分果敢,政績不俗。為後來半個世紀後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有唐一代,對武則天評價不低。

慈禧能當家,能執掌天下。是因為愛新覺羅家族無能,但凡有一個有能力的,也不能讓慈禧主政48年。而慈禧面對的局面卻是最差的,漢唐當時在上坡,而滿清在走下坡。但奇怪的是,慈禧對功勳集團和宗室殺戮最低,原因在於,剛剛掌權時候,慈禧勢力最低,最弱。但越往後局面越差,而慈禧的權力卻卻越來越穩固,慈禧掌權時間也最長。慈禧時代處於則是外交內困世紀,英法外敵,內有起義、甲午戰爭、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華、革命運動。而且慈禧本身是少數民族統治,慈禧相當不易。慈禧一生兩次政變,三度垂簾,兩度立皇帝。能力不遜於呂雉和武則天,大概只能說生錯了時代。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慈禧個人的能力也不如呂雉和武則天,作為國家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處於歷史最關鍵的節點上和時間點,你就有責任作好,但慈禧能力顯然不足以掌控如此大的局面。所以帶入到更大的泥沼和深淵裡。所以慈禧也是最大的罪人。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雖然慈禧太后確實沒有呂武之才,還有很隆重的婦人見識和情懷,但是放眼中國歷史上,慈禧能夠搞定八位顧命大臣,又拿下小叔子奕訢,統治大清兩代皇帝,其政治才能還是不可小覷。

一方面,慈禧確實沒有呂雉的強橫陰毒,也沒有武則天的雄才大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她們所面對的不同形勢和接手的不同攤子。

呂雉是接的開國皇帝劉邦的攤子,一般開國皇帝只要不是太作,都不會出大亂子。而且即便是劉邦在世時,呂氏已經表現的很強硬的開始介入政治。劉邦手下那一幫弟兄夥,還在戰亂時期,呂雉就開始刻意收買、維繫關係,畢竟劉邦當亭長的時候,這幫難兄難弟就在把呂雉喊嫂子。

所以呂雉奪權,可謂是輕而易舉。劉邦還在世,她就可以處死一代兵仙韓信,可見她當時對政治涉入之深,權力之大。劉邦這種開國之君都鎮不住她,她那軟弱的兒子劉盈就更是拿她沒有半點辦法。劉盈想保護趙王劉如意,天天住行都親自陪著,結果只是一會的空檔就被呂后弄死了,可見劉盈在呂后心中,僅僅是一個擺設,根本沒有半分挑戰她的力量。

最荒唐的是為了便於控制劉盈,竟然讓自己的親外孫女張嫣十一歲就嫁給親兒子,害得劉盈23歲就憂憤而死,張嫣做了一輩子處女。在那種絕對權力下,又是開國之君,呂后只要不招惹匈奴,就不會有大亂子,守天下自然是要容易的多。

再看武則天,她接手的可能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富裕、最穩定、最開放的一個時代,前有唐太宗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經濟繁榮,舉國上下,以胖為美,蔚為成風。要知道,在古代,百姓能夠不缺衣少食,頓頓吃飽就是最大的幸福。後有李治認真守成,國家實力平穩前進。

在李治後期,她就基本上代李治處理國政了,李治一去,她順理成章輔佐國政,最後廢了兒子自己建立大周代之。雖然也算是政變,但是兵不血刃,和平交接,君還是那個君,臣還是那幫臣,國家並沒有任何傷筋動骨。既無外患也無內憂,自然看上去好像是她把國家建立的強盛了,實際上,她只不過是忙於面首娛樂,沒有在國政上搗亂而已。

最後看慈禧,嘉慶末期,英國就開始鴉片滲透,乾隆掏空了國庫,國勢已經大不如前了。到了道光,發生了鴉片戰爭,中國慘敗,道光是披肝瀝膽、憂憤成疾,在床上吐血而死。

到了咸豐,國勢已經衰退的不成樣子了,英法聯軍一路打進了北京,咸豐嚇得帶著妻兒老小一路跑到滿清龍興之地承德避暑山莊,一病不起,嗚呼唉哉。那個時候的大清江山已經風雨飄搖,內憂外患、戰亂四起。

慈禧接手的是這樣一個爛攤子。所以她的起點太低,她也不是雄才偉略之人,就只有如履薄冰、忍氣吞聲的在列強環伺下苦苦撐著大清的破船,即便再千瘡百孔,只要不翻船就阿彌陀佛了。哪裡還有雄心壯志建立強盛大國?

她倒是動了一回心,結果所託非人,把寶押在了義和團上,同時宣戰世界最強十三國,結果被八國聯軍再次攻進北京,打的大清遍地找牙,要不是李鴻章外交斡旋,恐怕慈禧連老命都保不住。她就沒有想一想,大清連單獨一個英國、日本都打不過,要依靠義和拳同時挑戰十三國,義和拳真要那麼厲害,大清早都讓義和拳滅了,何須聽你老妖婆指手畫腳?


金眼看世界


呂雉干政的時期,用一個詞來形容當時的大漢就是“百廢待興”,經過暴秦的壓榨、多年的征戰,人們普遍希望修生養息,而且呂雉的缺點只是善妒,並不是無能,所以最終大漢國力依然在穩步攀升。

武則天執政的時候,也差不多,大唐國力鼎盛,對外還在積極地主動用兵,在內勤修德政,她殺的是李氏族人,以及打算反她的那些人,但是在朝政上任用賢良,國家依然得以發展。

慈禧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清朝從乾隆後期開始,因為和珅結黨,嘉慶上臺後,只是處死了幾個首惡,對於這張貪汙大網並沒有徹底撕破,導致了後來的皇帝在這張大網的作用下,越來越難以行動。

而國家的用人、收入都被下面的人層層盤剝,如果徹底整治,那必然是上下動盪,全部清洗、換血的局面,到時候皇位必然不保。

但是不清洗,而是四處修補,則必然是越補越破,最終徹底補不過來的局面。而且,慈禧主政之時,可不單是內憂外患這麼簡單。

比如唐朝初年,北方活躍著突厥人,經常侵犯邊民,後來在太宗的謀劃之下,瓦解了北方几個大部落,到了武則天的時候,北方几乎沒什麼強大的敵人,和四方鄰居都關係比較和睦。

而慈禧主政的時候,在內有屢次圍剿卻難以清剿的白蓮教、有一度佔據半壁江山的太平軍,還有其他的一些較小的團體的活動,以及各地不時冒出的起義。

在朝中又分為了好幾派,比如以力主抵抗沙俄的左宗棠,有力主發展水師抵擋日本的李鴻章,而且李鴻章在後期還把北洋水師打造成了自己的私軍,一度也讓慈禧心驚肉跳。還有慫恿光緒變法的,更有崇拜外國人,主張全盤西化、讓外國人入朝主政來強大中華的。

在外的問題更大,北有沙俄,東有日本德國,南方又有西方歐美等國,這些國家都把手伸進了中國,個個想吸一口血,吃一塊肉,像日本這樣的彈丸之地,更是瘋狂地覬覦我遼闊國土,曾經企圖用《二十一條》來全面接收中國主權。

在這樣的局面下,慈禧表示很無奈。有人說她好吃,吃倒了中國;有人說她膽小,老是簽訂賣國條約。可是誰又能體諒她,誰又能冷靜地看一下當時的國情呢?

呂雉、武則天,她們都掌握著朝廷大權,慈禧不比她們差,大權並未旁落;呂雉主政,讓兒子在抑鬱之下早死,武則天殺盡李氏後人,老邁之際卻被逼宮退位,可是慈禧同樣有手段,控制著傀儡光緒,直到老死這才放權,哪一點比她們差?

說到用人,呂雉能力一般,武則天啟用諸多良臣,慈禧更不差,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大才。

可是,就因位她只是一個朝代的裱糊匠,連帶她倚重的大臣都成了“裱糊匠”,君臣掙扎幾十年,最終國家每況愈下,遭到時人、後人的唾罵。所以,最起碼就筆者的認識,題目中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太不公平。


小小嬴政


呂雉,武則天,慈禧作為歷史著名的人物,能在男權的封建社會獨攬大權,能力實在厲害啊,論權謀藝術,她們算是同一檔次的高手啊!不同的是王朝在她們的統治下,漢朝和唐朝並沒有完蛋啊,而是走向巔峰,而慈禧則把清朝推向滅亡,能力相當,卻後果不同,一切都跟當時的環境和大局眼光不同有關啊!

呂雉和武則天剛好處於王朝開創初期,需要的就是新鮮創新的血液,而慈禧的時代則是清朝走向衰落的晚期,境況不同結果就不同啦!漢朝時,儒家思想還沒有獨大的時候,當時的人還是比較開明的,至於女人當權也無所謂,關鍵是大家有錢賺有官當就是啦!呂雉雖說殘忍血腥,可是在施政方面還是有得當的地方,呂雉很清楚知道漢朝想要治理好,必須靠人才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所以呂雉殘忍只是殺劉邦的女人和孩子啊,就是穩固自己的權力嘛,漢朝公司開不下去,呂雉也白搭,因此呂雉很明白事理,外朝依靠那些功臣輔助,並沒有清理那些功臣和謀士,大家一起發財嘛!當然呂雉為了獨攬大權,扶持自己的孃家人參與政務,這是很正常的事,只不過當外戚集團勢力過大威脅到朝堂的權力局勢時,就是內部自我清理的時候,後來不就是周勃和陳平發動政變,把呂氏集團幹掉,權力重新回到劉氏手中嘛,讓漢朝重新走向正軌罷了。其實呂雉的當權就像一個人內部長了毒瘤,而這個毒瘤是呂雉搞出來的,還在呂雉沒有把人搞死,後來是人的免疫系統把毒瘤清除了,呂雉的當權只是內部矛盾,沒有傷到漢朝的根基,這點上不得不服呂雉的眼光啊!



武則天的時代也是比較開明的,當時的唐朝算是世界中心啊,外國人也能當唐朝官員時代,可見對於武則天當皇帝,也還是能夠接受的,不想後來明清時那麼固執!武則天只不過換了一個女人當皇帝罷了,她治理唐朝比男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啊,武則天在治理國家上就是沿用了唐太宗時代的貞觀政策,還發揚光大了,內部打擊世家門閥,培養多數的寒族人士,外部鼓勵農業,可以說武則天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基礎啊!武則天的當權只不過是內部的權力分配罷了,皇帝的老婆變成了皇帝而已,武則天雖說殘忍,但也和呂雉一樣,沒有把殺戮擴大化,只是清理了自己的政敵罷了,同樣扶持武氏親人,達到權力的平衡。後來到了武則天的晚年,武則天看了,唐朝的舊臣就開始清理毒瘤的時候,把武則天的男寵幹掉,也清理了一些武氏族人,唐朝再次恢復正軌。呂雉和武則天的當權就是一顆石頭投進了湖裡,激起了一朵小浪花,浪花過後湖面又恢復了平靜啊!



慈禧所處的時代也是風雲變幻的時代,那時的清朝也是衰落的晚期啊,慈禧能夠做的只能是維持清朝別那麼快完蛋罷了。清朝可是滿族少數人統治的,漢族從內心就不服,到了慈禧的時候更甚啊,加上列強的入侵,清朝的不作為,民間革新思潮湧動,都想推翻這個無能的清朝啊!而慈禧能夠讓滿清維持了幾十年,這也是一種能力啊!慈禧採取的辦法無非就是漢人治漢罷了,用開明的地主漢人階層去治理更多的漢人,最後和漢人地主階層分享權力。滿清自咸豐以來,中央權力就不行了,地方漢族地主勢力崛起了,像李鴻章和曾國藩那樣的漢臣大官能夠和滿族當權者分享權力啊!反正那時中央也管不了地方了,還靠他們維持治理啊沒辦法,誰叫滿族貴族無能啊,八旗兵就是廢物,只會吃喝玩樂玩女人,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啊,滿族貴族也是無能,強的沒有幾個人,爭權內訌也是個個頂尖,外部只能依靠那些接受西方思想開明的漢族地主階層管理了,慈禧就是那樣乾的,具體什麼操作就依仗他們啦,滿清貴族只管享受和撈錢就行了,管理國家的事那是沒有的!這樣的分享權力局面一直到慈禧死亡,一旦慈禧死了,滿清也就土崩瓦解了,因為那時大家發現滿清都風燭殘年了,一推就倒,推翻它自己當家做主不就是很好嘛,一直不就是那樣想的嘛,所以後來的幾年的辛亥革命把滿清掃進垃圾堆裡啦!慈禧是自私的,決定了她不會有什麼國家意識,只是為了維持滿族的權力和享受罷了,她不會為了國家和民族考慮,她自己都說了“寧給外夷,不給家奴”,這樣自私自利的人,把國家利益當做買賣,民眾不反抗才怪呢!最後滿清還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嘛!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提到古代的政治女性,人們都會想到三個名字,她們分別是呂雉、武則天和慈禧。但是奇怪的是呂后和武則天在政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是慈禧太后卻讓大清朝滅亡了,那麼究竟她們差在哪裡呢?

首先呂后在劉邦登基之前就一直跟隨劉邦打天下,可以說呂后是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劉邦當時在外面打天下,而呂后就一直在做後勤工作,所以當時她和劉邦軍隊中的很多將領之間的關係都比較親厚,而這些都為日後呂后當權打下了基礎。實際上呂后干政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正確的行為,很多史學家甚至認為呂后對於推動西漢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因為劉邦在登基之後在位時間不長,只經歷了短短八年的時間劉邦就過世了,而當時繼位的劉盈還無法獨立掌權。另外曾經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很多功臣尚在,這些人之中是否有想要篡位的人不好說,讓劉盈和這些政治老手對峙顯然是不合適的。

所以呂后有干政的必要性,她掌權之後可以為更好的輔佐劉盈,也可以避免其他臣子的反叛,對於鞏固西漢王朝是非常關鍵的所在。另外當時呂后也推行了很多有效的治理方針,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併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其次再來看武則天,其實武則天之所以可以登基稱帝,和當時盛唐時期的繁榮景象有著直接的關係,當時人們思想比較開化,而且武則天有政治手腕,也有治理的才能,所以她登基能夠玩轉整個唐朝,也可以得到百姓和大臣的支持,所以武則天在登基後將唐朝治理的井井有條。

慈禧太后登基後沒有達到呂后和武則天這樣的政治局面,主要原因是在於慈禧太后登基時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在咸豐皇帝時期這種局面已經開始出現了,而且咸豐皇帝身體不好,經常讓慈禧太后幫著看奏摺,這就讓慈禧太后對朝政治理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認識,日後她掌權也比較順利。可是畢竟當時的大清已經到了無力挽救的程度,而慈禧太后雖然有些能力,但是和武則天相比她在政務的處理上還是存在很多缺憾的。如果換做一個朝代也許慈禧太后可以平安度過,但是偏偏慈禧太后碰到的是一個岌岌可危的年代,所以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慈禧太后失敗實屬必然。


歷史小地主


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為何慈禧干政卻是亡國?(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呂雉和武則天並稱“呂武”,這兩人在歷史上都是譭譽參半,而慈禧好像大多數人,對她的評價和印象都不是很好。

這三個女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曾臨朝親政,掌握國家大權。可惜慈禧執政的口碑,不如呂雉和武則天的好。雖然同為女人,差距還是有的。

那為何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而慈禧干政卻是亡國呢?有什麼原因嗎?

1、慈禧與呂雉、武則天的執政環境有所不同。

呂雉的丈夫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呂雉和他互相配合、相互扶持,“輔高祖以定天下”。可以說大漢的江山有呂雉一半的功勞,所以當呂雉掌權的時候,那些文武大臣對她也是多有畏懼。呂雉執政期間,天下經過多年的戰亂已經安定下來了,算是和平年代。

武則天掌權的時候,是在唐高宗和唐玄宗之間,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武則天執政期間,一無外敵入侵,二無犯上作亂,天下一片祥和。而且已經有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大唐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

慈禧5歲的時候,就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列強強行打開了我國國門,此後便愈加貪婪,一發不可收拾。慈禧的丈夫是咸豐皇帝,咸豐在位的時候大清就已經走向了落寞。等慈禧執政之時,大清就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搖搖欲墜,已經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呂雉和武則天所處的環境,都是一個王朝的初期,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時候。慈禧很顯然沒有呂雉和武則天幸運,她所處的時代風雨飄搖,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時候。

所以,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慈禧干政卻是亡國也是情有可原的。時代環境是客觀因素,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怪只怪慈禧生不逢時。

2、慈禧與呂雉、武則天相比,政治才幹有限。

l 呂雉。

呂雉執政能夠根據國家實際情況,制定治國方針。她知道國家剛經歷過戰亂,才剛剛安定下來,所以在政治上選擇實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還鼓勵生產,提倡勤儉治國、嚴厲治理鋪張浪費的風氣等。

經濟上繼續重農之策,但也有序地放寬經商政策。劉邦統治後期重農抑商,這樣子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商人的經商積極性,還激化了社會矛盾。所以呂雉此舉,不僅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還促進了商品流通,增加國家的經濟活力。

在外交上,呂雉繼續堅持和親政策。在執政期間內,就算是遭遇了奇恥大辱,呂雉也為了國家的安定選擇嚥下了這口氣。最終,呂雉贈送匈奴單于車馬,並“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以和親。匈奴單于接受了呂雉的禮物,也同意和親,並向呂雉致歉。就這樣,呂雉以國家利益為重,避免了漢匈之間兵戎相見。

漢朝有呂雉如此,又何愁不能強國呢?呂雉統治時期,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全面發展,為“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甚至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所謂的“文景之治”不過是呂雉干政時期,諸多政策的結果而已。

l 武則天。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才幹不輸男子。武則天重視農業發展,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她主張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為此還編撰了《兆人本業記》推廣至各個州縣,作為農耕參考。

政治上,武則天整頓吏治、嚴懲貪官、選賢任能、發展科舉。對於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之徒,不論官爵如何一律嚴懲不貸。首創殿試製度,拓寬了選官範圍,不拘一格降人才。《資治通鑑》曾評說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武則天還廣開言路,注意納諫。她在建言十二事中,“廣言路”就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武則天還曾她設銅匭於朝堂,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毛澤東稱武則天是“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所以,以武則天的政治才華來說,她的干政是能建國的。武則天有承上啟下之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大唐在武則天的手裡是蒸蒸日上的。

l 慈禧。

慈禧執政長達40多年,在她手裡大清是每況愈下。慈禧其實還是有所作為的,並不是只知吃喝玩樂。我們都知道在封建王朝裡,一貫是男尊女卑,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慈禧作為女人,又是國家最高統治者,她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三寸金蓮”是封建社會中男性扭曲的審美觀,更是困擾女人一生的噩夢。在公元1906年,慈禧下旨禁了纏足令。解除了女人的噩夢,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慈禧還曾親自審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之沉冤昭雪。還處於人道主義赦免了小白菜的死罪,並嚴懲與此案有關的貪官汙吏300多人。

慈禧不光禁了纏足,還興辦女學。在風氣日漸開放的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要知道在古代是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上學讀書都是男子能做的,當年祝英臺也是女扮男裝才能有書讀。所以慈禧之舉,解放了女性,為日後女性掙錢自由平等奠定了基礎。

可惜,慈禧終究沒有呂雉和武則天的雄才大略,她只是一個只懂享樂的小女子。在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雖然慈禧主戰,還提出“不準有示弱語”。但是事實如何呢?

事實就是,她不願把修建頤和園的費用移作軍費,更是因有人如此提議而大發雷霆,還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的驚世駭俗之語。她所謂的主戰,不是為了大清,只是為了不讓自己面上無光,怕失了自己的顏面。

後來,慈禧更是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六十大壽,而不管戰場上將士的死活。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無一生還,何等的慘烈。在國難當頭的時候,這是身為一國之主該做的事情嗎?慈禧的干政,只會加速大清的滅亡,亡國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說呂雉干政強國,武則天干政建國,而慈禧干政卻亡國是有因可尋,有跡可查的。雖然慈禧和呂雉、武則天相比,比較倒黴是在國之將亡的時候執政的。但是慈禧能力不足,還貪圖權力富貴,這和呂雉、武則天的明察善斷、足智多謀、知人善用是不能比的。

雖說當時的大清是在走下坡路,但是就算把慈禧放在呂雉或者武則天的時代,她也未必可以興軍強國。給慈禧再大的家業,她也能揮霍一空,亡國也是情有可原的。





葛大小姐


古代是個男尊女卑的年代,不過能在古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女性還是有一些的。如漢朝的呂雉、唐代的武則天和晚清的慈禧,這三個女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她們靠著干政而上位,而且還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那麼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而慈禧干政的結果卻是亡國。同樣是干政,結果卻不盡相同,這是為什麼呢?

呂雉干政強國

先來說一下呂雉干政的原因。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時,呂雉曾被項羽抓去做了人質,後來項軍和劉軍和談,呂稚才得以回到劉邦身邊。不曾想當呂雉回到劉邦身邊的時候,卻發現此時劉邦自己身邊有了一個比她更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呂雉當時的感受可想而知,自己做人質受苦,而劉邦卻身陷溫柔鄉風流快活,自此,呂雉便對戚夫人恨之入骨。

《史記·留侯世家》: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

之後劉邦多數寵幸的也是戚夫人,在枕邊風的效果下,劉邦還想廢了呂雉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讓呂雉感到很害怕,也深刻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唯有掌握實權,才不會任人宰割,也能左右別人的命運。後來劉邦死後,少帝年幼而呂雉得以把持朝政,馬上就殺了趙王如意,砍掉了戚夫人的手和腳,讓其成了“人彘”。




下面來說一下為什麼呂雉干政能強國。

《史記》評價說:“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1、漢朝建立之初秦朝二世剛亡,統一時間短,漢高祖在位才八年,繼位看劉盈年幼,皇朝根基不穩。漢朝江功臣元老影響力也大,呂雉經營朝中勢力已有一段時日,持政可以穩定朝中局勢,這是立國發展之本。

2、呂雉堅持休兵養民的國策,同時還減免了諸多徭役賦稅。這對於剛剛歷經連年征戰新朝剛立的漢朝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和匈奴單于的和親政策使得漢朝避免了戰爭,國家和百姓都得到了休養生息。

3、實行優秀農民予以勉勵政策,減輕賦稅,釋放奴婢、裁減大批軍官士卒,回鄉從事農耕,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廢除了劉邦的抑商政策,讓漢朝無論是農業,還是社會生產力,都得到了質的飛躍,使得漢朝國力逐漸強盛。

武則天干政建國

1、武則天能順利干政跟李治的性格軟弱有一定關係,另外更大的原因是武則天的政治手段確實歷害。她作為先帝李世民的才人,本來只能削髮為尼了此殘生的,誰知竟硬生生憑藉著她的媚惑手段迷住了李治,剛巧此時王皇后為了打擊簫淑妃,作死地助攻了一把,叫李治納武則天為妃,李治本就有此意,這下正中下懷。於是武則天二度進宮,服侍起了他的第二任丈夫李治,為她進入唐朝的權力中心邁起了第一步。

洛水中發現一塊白石上有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則天大喜,命其石曰“寶圖”

2、在李治死後,兒子李顯繼位,不過實際上是武則天把持朝政。這時侯武則天不滿於現狀了,她要做一回真正正統上的皇帝。但在古代的男權社會,如果她冒然登基稱帝,必會遭到群臣大力反彈,在社會民意上也難以服眾。於是這塊“寶石”就恰巧出現了。這塊石頭其實是武則天暗裡叫人鑿的,然後又派人去“發現”這一塊寶石,並獻給武則天,武則天馬上反應,命其石為“寶圖”,人為製造一種“天命所歸”的感覺,讓她的登基之路顯得更“正常”一點。



圖為武則天


3、對於如長孫無忌等一批唐室死忠官員,武則天利用手中權利一一將他們罷了官,也誅殺了大量的李唐宗王,為其稱帝掃清了道路。另一方面武則天提拔酷吏,養了一批酷吏班底,加緊對大臣的控制,大作誣告陷害之能事,只要有稍微反對武則天的官員,必有酷吏來“光顧”,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只能乘乘地活在武則天“淫威”之下。

當所有條件成熟後,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了武周朝。

為什麼慈禧干政亡國

1、其實清朝在乾隆嘉慶時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康乾盛世”是清朝的大治時期,大治之後必有大亂,古代歷個朝代都是如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大治必然導致當權者不思進取而安於逸樂,在安樂之中當局者迷,等到當權者猛然驚醒,想要亡羊補牢時已是為時已晚。



圖為慈禧


2、慈禧到了同治、光緒時期開始干政,包括咸豐在內,這爺孫仨幾個皇帝都是碌碌無能之輩,要不也不會讓慈禧把持了朝政。連手中權力都能讓一個女流之輩搶了去,談什麼振興大清都是屁話。

慈禧把持了朝政的晚清,朝廷本來已是千瘡百孔,居然還閉關鎖國而導致止步不前。而這個時侯世界格局因為工業革命而發生了大變化,很多西方國家都紛紛崛起,這就使得清朝無論是經濟、文化、武器等方面都嚴重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慈禧對內政治手腕有一些,但是對外卻是嚴重能力不足,貪生怕死又捨不得放棄權力。面對西方諸強入侵,以慈禧為首的清廷打又打不過人家,就只有割地賠款讓別人走人了。本來清朝或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在慈禧干政之下,更加加快了清朝走向滅亡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