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教育他人,他們會自己進步;如果我不強求他人,他們會成為自己。”如何育兒?

新壹


“如果我不教育他人,他們會自己進步;如果我不強求他人,他們會成為自己。”這句話出自《論人的成長》。

這段話全文:

如果我不干預他人,他們會關心自己,
如果我不指揮他人,他們會自己行動,
如果我不教育他人,他們會自己進步,
如果我不強求他人,他們會成為自己。


這本書是心理學人本主義代言人卡爾•羅傑斯的最知名的著作,作者以親身經歷和心路歷程為源泉,進行了個人對於人本主義的認識和反思,某些建設性的結論不乏智慧和感悟,值得一讀,建議去找到一個更好的譯本,聽說中後部分翻譯太差了,看著很累。

這本書感觸最深的是強調人的正面成長和發展,“成功者都是自我成就的”這句話用來附和作者比較合適,因為作者強烈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趨勢,一種內在的朝向成長和完善的傾向,這可以稱之為人的積極一面的本質特性。因此,教育中,教師處理學生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個人中心取向”的心理活動出發來了解事情的發生原因或者學生的心理活動。 

關於人際關係,作者下結論前,做了一些例證和推論,總結了一些人與人交流溝通的良性規則,很多人讀起來感同身受,可見具有普遍適用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這些恰恰是一個非常普遍存在,具有典型意義的人際關係存在,特別是對於育兒角度來說,作者支持的共情營造觀點,值得推崇,營造促進成長的支持氛圍。真誠,真實,一致性。越是維持這種真誠和透明,來訪者發生積極變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接納,關係,重視。無條件積極關注,抱持積極的接納態度,不要簡單評價來訪者的個人品質,情感,行為。 移情性的理解。準確感知,深入內心世界,發現隱藏的潛在意識,把理解反饋給來訪者。


陽光語言矯正師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如何育兒?我想這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都要面對的問題,捏在手裡怕碎掉、含在嘴裡怕融化,與其萬分小心謹慎的去教育孩子,不如放開手腳,讓孩子去成為孩子,不要讓其變成世俗榮華的工具,不過多幹涉其行為與自由,以放養的方式教育他、培養他。

1:要讓孩子懂得不是每次考第一就是幸福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壓力也就大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每個家長都根深蒂固的思想,於是乎各種補習班、培訓班接踵而來,孩子的週末時間沒有了,休息時間也被一而再的壓縮,失去的是身體自由、精神自由,換來的卻是培訓班、補習班的名列前茅甚至是第一的成績,這有什麼意義嗎?我覺得人生下來就是一個過程,是來經歷快樂與自由的,不是為了密密麻麻的試卷活著,如果不懂得放養孩子、一味地壓榨,是不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的。


2:如果你愛他就給他無限可能性

我覺得國內的yingshi教育真的太固化了,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尤其是作文,從來不是一個讓你寫出真話的地方。太多的束縛牽制了孩子的行為與思考。我覺得家長讓孩子去應試教育本沒有錯,錯就錯在不要一味地安排孩子的未來,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你要上這個英語班,你要上那個鋼琴課…………愛孩子就要給與孩子自由,他對什麼感興趣、他是否喜歡家長給他選擇的未來,如果孩子和你們的意見相違背,那麼也請家長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充分的自由去選擇別的路,不要等到大眼瞪小眼,事態惡化的時候才知道後悔,尤其是孩子,你怕什麼,後果就來什麼,吾日三省吾身,多想想自己是否對孩子太過於嚴厲了,愛孩子就給他無限可能。


3:自由並非“放縱” ,養不教、父之過

看多了新聞上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所做的卑鄙、坑爹的事件了,他們身為父母以為給孩子吃香的喝辣的、不管教、不作為就是給孩子自由?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嗎?俗話說的好“養不教,父之過”,人生下來本就是善良的,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質,如果給予的是扭曲的自由,那將來他所做的事情將會讓他失去終生的自由。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想齊家治業、子女有出息呢?誰不想闔家歡樂、老有所依呢?“養不教,父之過”卻成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值得我們深思,也鞭策我們去努力教育孩子,教育出好孩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幾”,時至今日,網絡暴力、色情蔓延、虛榮攀比,家長們都要小心謹慎了,一個不慎給孩子帶來的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遠離危害,茁壯長大。

豪哥兒媽媽


你引用的話可以用耳聞目染來說。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兒童嬰兒,少年的老師,孩子通過觀察來接受他人的行為語言。育兒,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引導孩子們,比如勤奮,簡樸,和氣,尊老愛幼,學習,愛好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