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點擊查看精彩視頻)


面臨鉅變的未來,高等教育也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次,我們走訪了身處美國西岸硅谷變革中心的斯坦福大學,和東岸的常青藤名校耶魯大學,探討高等教育對於社會的作用,學生需要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適應飛速變化的未來,在全球出現各種危機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培養下一代領航者?

領航名人館

馬克•特榭-勒溫

Marc Tessier-Lavigne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1980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

學學士

1982年,牛津大學哲學學士

1987年,倫敦大學學院生理學博士

2001年,斯坦福大學生物科學教授

2003年,基因泰克公司副總裁

2013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2016年,斯坦福大學校長


蘇必德

Peter Salovey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1980年獲斯坦福大學學士及碩士學位

1986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

2000年任耶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2003年任耶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生院

院長

2008年任耶魯大學教務長

2013年任耶魯大學校長

1

頂級大學要培養什麼樣的畢業生?

讓學生為變革和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為造福社會而努力

作為世界最頂尖大學之一的校長,斯坦福大學校長特榭-勒溫(Marc Tessier-Lavigne)相信相比讓學生獲得職業生涯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來說,幫助學生建立為世界提供服務的價值觀更重要。在特榭-勒溫看來,大學之道,在於幫助年輕人在生命中進步,並且將科技應用於解決世界的問題。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特榭-勒溫深知在這個技術飛快變革的時代中斯坦福肩負的責任。他說斯坦福要做的,不僅僅是推動變革,還要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變革,為應對變革做好準備。他認為,大學要把造福社會作為卓越教育的目的,要教育學生成為自信但同時謙虛和具有同理心的全球公民和領導者,服務於全人類的利益,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社會。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特榭-勒溫明確了斯坦福希望為學生一生要面對的變化和學習做好準備,希望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包括:創造性表達、批判性思維、科學推理、道德倫理框架以及處理多種問題的能力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耶魯大學的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也強調,希望幫助學生學習超越任何特定學科領域的技能。希望學生在大學能學會如何清晰地溝通、與他人合作、批判性地評估信息等,點燃他們終身學習的熱情。

2

頂級大學課堂裡,學什麼?

科學與人文的結合、多元思想的交流碰撞

是應對未來的最好方法

在斯坦福,課程圍繞著讓學生們獲得這些思維能力和跨領域的技能來設計,設有委員會對課程進行審查,判斷課程是否有效培養這些能力,把課程和技能聯繫起來。比如說,學科學專業的學生就必須選擇能夠幫助他們練習創造性表達和道德倫理推理的課程,學人文學科專業的學生就必須學習科學推理等的課程。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特榭-勒溫堅信,二十一世紀的主旋律是將科學技術知識與來自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的洞見結合在一起,讓科學和技術更加以人為本,更加有意義,更加充實;學生需要與來自不同學科的人進行真正的、非常強大的跨學科互動,才有可能取得進步。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而耶魯大學的蘇必德則認為,面對鉅變的未來,我們需要那些接觸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擁有不同思維方式的人的領導者。他認為沒有這種經驗的人無法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有效領導。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他強調自由交流的價值,希望吸引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學生,無論是個人背景還是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創建非常多樣化的校園,以便學生在畢業後到任何環境中都能有效地工作。蘇必德堅信,未來的世界需要能夠像人文學者和科學家一樣思考的學生,並在同一時間以兩種模式思考。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在與兩位大學校長深入交談的過程中,多樣性是一個他們不斷提及與強調的概念。無論是所學習的學科,還是接觸來自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家庭背景的老師同學,對大學生們來說,在青年時代體驗到不同思想觀點的碰撞,對一生都有積極影響。校長們也堅信,多樣性是在如今這個複雜世界裡應對未來挑戰的最好方法。

3

頂級大學為什麼要百家爭鳴?

培養批判性思維

能辨別和應對“失實表述”

耶魯大學的蘇必德指出,在這個情緒化、極端化信息更容易得到傳播的網絡時代,我們每天都在經受著各種各樣“失實表述”的狂轟濫炸,它們的殺傷力不容小覷。而由於社交媒體,人們只會與和他們擁有相似想法的人聚在一起,他們的新聞源根據他們的喜好量身定製。此外,社交媒體傳播的特性和速度非常適合簡單地用諷刺的方式進行爭論,支持你本來就同意的觀點,而

不有利於引導出周到、冷靜的思考。蘇必德希望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夠學會如何辨別和應對“失實表述”,以數據為導向,能夠閱讀報紙時分辨,誰在嘗試用理據說服他們,誰在試圖以操縱的方式說服他們,提高自身在未來工作生活中的洞察力。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為此,蘇必德堅持要在大學校園裡為不同類型的互動創造機會。他邀請了很多持不同觀點的人到校園進行分享。他希望學生明白,辯論是對事不對人的,高水準的辯論並不是要互相侮辱;蘇必德也儘可能地將不同的觀點帶入課堂,讓有不同觀點的教授們一起教學,並向學生展示如何應對不同的觀點;與此同時,耶魯大學鼓勵學生參與具有挑戰的對話。一方面,蘇必德希望讓學生不會因為有人與他們爭論而過於敏感,覺得被欺負;同時也希望教授好的不涉及霸凌的辯論方法。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蘇必德希望在多元思想的碰撞中,學生能成長為更加審慎的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希望他們學會如何評估信息來源,根據這些信息的證據基礎、根據數據來得出結論,而不僅僅是依賴於意識形態。

4

頂級大學的學費,一般人能承擔嗎?

超過一半學生領助學金

讓來自各種背景的學生都有機會上名校

過去十年中,斯坦福在本科學生的種族和民族背景多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將“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錄取比例增加了兩倍,達到了大概18%。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在斯坦福,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在領取助學金。如果學生家庭年收入少於六萬五千美元,學校會負擔包括學費、雜費、住宿費等在內的全部開支;如果學生家庭年收入少於十二萬五千美元,則可以免除學費。在耶魯大學也是如此,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在領取助學金。兩位校長都希望無論學生經濟背景如何,都能上得起世界頂尖的大學。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為了儘可能減緩教育不公平的存在,耶魯大學還積極地對外聯絡,每年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農村地區的4萬名潛在學生髮送明信片,然後派遣來自學生團體的大使到各個高中介紹耶魯,即使那所高中以前沒有人上過耶魯。

5

頂級大學會被科技顛覆嗎?

在線教育和人工智能是高等教育的朋友

雖然斯坦福大學和耶魯大學積極致力於不讓學生因為學費而錯失世界名校,但不得不說,在今天這個史上獲取知識門檻最低、最方便快捷的時代,很多相似的課程內容,在互聯網上卻可以免費獲取。即使是斯坦福和耶魯,依然要面臨種種科技帶來的潛在衝擊,特榭-勒溫和蘇必德對此也各抒己見。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一方面,特榭-勒溫肯定了在線教育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持續教育方面效果顯著,對那種已經擁有一個學位、需要繼續進修的學生來說是好的一個學習平臺。同時在線教育、人工智能將可以通過交互式反饋檢測學習者的學習速度,提供更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另一方面,特榭-勒溫認為像斯坦福這樣的大學是不可能輕易被替代的,因為大學一方面提供了幫助學生髮展批判性思維的人際交流機會,同時學習經常發生在教室之外,學習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可以坐在聰明人身邊與他交流。在實踐中探索比如通過實驗、藝術創作等體驗式學習也尤為重要。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而蘇必德則強調,在線教育和人工智能是高等教育的朋友,他相信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會學得更好。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學習,通過聽講座來學習,也當然會通過與新技術的互動來學習,通過創造來學習,通過參與人工智能項目來學習。人工智能和在線教育讓學生可以在家裡觀看講座作為課後作業,在課堂上開展更具互動性的活動,也幫助學生們更容易進行終生學習。

6

頂級大學只是人生賽場的起點

希望學生的人生追求

並不是只為了好工作和賺大錢

進入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對學生來說當然意味著階段性的成功,但是名校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個金字招牌,也不可能僅僅在於幫助學生們去找到好工作和獲取世俗意義的成功。兩位校長都希望學生們能夠永保好奇心,領悟知識內在的價值,用知識去推動世界的發展。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他們也在採訪中真誠分享了對自己學生的建議。特榭-勒溫告誡學生們,在這個時代,他希望學生們保持開放的心態,時刻準備接受新的機會;同時也要把人生看做是分為不同章節的,因為不大可能畢業後一直從事同一份工作,這樣看待人生能適當減少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而蘇必德則特別強調了適應能力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他深知我們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變革的時代,而這一代人壓力很大,他希望幫助學生適應變化、擁抱變化併為變化做好準備,並儘量避免因此給他們帶來的焦慮和壓力。他希望學生們能在大學學會如何自力更生,如何自己為自己做決定。蘇必德認為,在大學校園裡可以有意識地通過住宿學院系統、田徑運動等不同途徑去著重培養這種能力。但他坦言,如果學生天天走在校園裡時只是在低頭看手機,那大概是學不到這些的。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同時,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他希望學生們永遠不要把教育視作已經完成,而是在餘生之中永遠把自己視為學生。

而對於父母,蘇必德坦言,“如果你希望他們學到有毅力,如果你希望他們在人生中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你希望他們能夠應對失敗,如果你希望他們在被打倒之後能夠自己站起來繼續往前走,你就必須學會放手。你不能天天通過手機來約束他們,你不可能每小時給他們發短信,你無法為他們掃清人生路上的障礙。你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堅強的後盾,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表示興趣,但要讓他們在大學裡過上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學習那些能幫助他們過好一生的技能。”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無論是斯坦福校長馬克·特榭-勒溫還是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他們兩個人其實都是美國夢的產物,都是每一代上了個臺階,因為教育而改變了個人和家族命運的典型。所以他們都特別有激情去給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助學金,以通過教育去改變他們的人生。他們堅信,教育依然是目前實現階層流動的最好方法,只是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需要作出改變,要幫助學生為未來的變革做好準備。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他們希望幫助學生學習超越任何特定學科領域的技能,比如學習創造性表達和清晰溝通、與他人合作、批判性思維、科學推理,道德倫理框架,以及處理多種問題的能力等。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把課程和技能聯繫起來,把科學與人文相結合,讓學生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擁有不同思維方式的人,點燃終生學習的激情就變得很重要。兩位校長都希望能夠幫助年輕人在生命中不斷進步,並希望他們將所學應用於推動社會向善發展和解決世界的問題!

9月1日 - 10月13日

《領航者》“教育的未來”系列

七集連播

每週日晚21點40分

鳳凰衛視中文臺

領航者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