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普通工人發明世界第一雙登杆“鐵鞋”!現在爬電線杆還得用它


淄博普通工人發明世界第一雙登杆“鐵鞋”!現在爬電線杆還得用它


在我國甚至世界各地,無數電力、通訊、市政等行業工人,藉助鐵鞋攀越高杆,解決了空中快速作業的難題。時光飛逝,50多年過去了,科技的飛速的發展,讓很多曾經的文明變成了博物館裡的陳設。但是,這雙已經50多歲的鐵鞋,在經過幾代能工巧匠的改造後,依然在發揮著個它的作用,它改變了人類徒手攀爬的能力。它的出現,改變了一個行業的未來。

那麼,這雙鐵鞋是誰發明的?“鐵鞋”的發明人竟是一位普通的電力工人,是國網淄博供電公司職工張克京,這雙也被命名為“克京式鐵鞋”。如今,張克京早已退休,回到了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紅盆村的老家。讓我們一起聆聽老人講述這雙鐵鞋的前世今生。


淄博普通工人發明世界第一雙登杆“鐵鞋”!現在爬電線杆還得用它


1、一定要弄個工具出來,讓大家登電杆不再這麼累

張克京,1936年生於山東廣饒縣紅盆村。他沒上過幾天學,按現在算連小學都沒畢業就開始幹農活,一個偶然的機遇讓他與電結緣,也成就了“鐵鞋”的發明。1959年1月,正趕上魯中供電局淄博供電所(即現在的國網山東淄博供電公司)社會招工,他跑去試了試,沒想到很快通過了,幾天後就上班當了一名線路工人,直到28年後退休,他一直沒離開過線路專業。

“1960年,我剛參加工作一年,看到師傅們爬電杆用的是一種叫‘三角板’的工具,兩條繩子系塊木板,一步一步倒上去,既危險又費力氣,爬一根電杆要20多分鐘。”1987年便退休在家的張克京老人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我就想一定要弄個工具出來,讓大家登電杆不再這麼累”。


淄博普通工人發明世界第一雙登杆“鐵鞋”!現在爬電線杆還得用它


2、穿上這樣的鐵鞋,“噌噌”幾十秒就能爬到一基20米高的電杆杆頂

從此,這個剛參加工作一年的24歲小夥子,一有空就琢磨,鐵鞋的構思也越來越清晰。水泥電杆表面光滑,必須要用防滑裝置。電杆下粗上細,必須要有伸縮功能。電杆有一定高度必須要把雙手解放出來。這些想法一一變成了橡膠塊、伸縮彎梁、像穿鞋一樣的腳釦。

“那時候有著一腔的熱情,材料和工具的短缺等都不是困難。”張克京在做第一雙鐵鞋的時候,考慮到伸縮部位不能打滾,便使用了方形鐵,方形鐵也是他用碎鐵到烘爐上熔鍊後,再一錘一錘敲出來的。單位沒有烘爐,他就搬上東西到好幾里路遠的博山鍊鋼廠去。但做出來後,因為方形鐵是實心的,份量特別重,上杆的時候更費勁,用不了一會兒腳腕子都酸了。

這時他想到了用空心鋼管,可這種鋼管在當時實在太難找了,身邊根本不可能有。當時他就去了當地規模比較大的博山電機廠,找到那兒領導借了2米的無縫鋼管。為了解決伸縮 部分打滾的問題,又跑到鍊鋼廠的烘爐上將圓鋼管敲成了扁的。但第一次加工還是做廢了,因為鋼管既要有扁度,還要有彎度,以便包住電杆。但在敲打的時候,鋼管變形嚴重,妨礙了伸縮的流暢性。張克京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再加工時,就在鋼管內填滿了沙子,封住兩頭再加熱敲扁、制彎,保證了鋼管圓潤、線條流暢,做出來後伸縮特別自如。鐵鞋的研製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經驗,全靠個人用心琢磨。張克京在幾次實踐摔得鼻青臉腫後,又將主要精力放到了固定裝置上,一有想法就立即做出樣子來去爬杆實驗。一次次的失利,也讓他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

​新的鐵鞋雖然變輕了,卻又出現了受力變形的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張克京把食鹽高溫加熱以後熔化成液體,再把鋼件放到溶液裡,通過這種方法處理後的鋼管,硬度和韌性都達到製作鐵鞋的要求。改良後的鐵鞋完全滿足線路工爬杆需求,承重量達到400公斤。穿上這樣的鐵鞋,“噌噌”幾十秒就能爬到一基20米高的電杆杆頂。爬杆時,工人只需動一動腳,鐵鞋就能自動收緊或鬆開,方便、安全又實用。


淄博普通工人發明世界第一雙登杆“鐵鞋”!現在爬電線杆還得用它


3、鐵鞋開始全國推廣,至今無法替代

張克京一次次設計、改進,這雙鐵鞋慢慢地有了靈活的吸盤,有了能夠調節伸縮的鋼管,腳釦有了自動鬆脫功能。爬杆時工人只需動一動腳,鐵鞋就能自動收緊或鬆開。當年年底,這雙“鐵鞋”就問世了,大受工人歡迎。

1973年,一次全國帶電作業比武中。當時的淄博供電所員工楊發福穿上鐵鞋登杆作業,他完成任務下杆後,其他省市那些使用三角板的隊員還未到杆頂,楊發福獲得了第一名,他腳上的那雙鐵鞋也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1974年,國家水電部專門到淄博召開鑑定會,對鐵鞋的安全性、便利性、承載力進行試驗和鑑定,認為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發明,高效安全。自此“克京式鐵鞋”在全國一舉成名,全面推廣。從那年開始,鐵鞋也邁開了它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腳步。直到今天,世界上無數電力、通訊、市政等行業的工人,仍然在藉助鐵鞋攀登高杆。

一晃59年過去了,世界上第一雙鐵鞋已被永久地保存在國網山東電力公司的檔案館裡,它的發明人張克京也已退休多年,但他的發明為世界登杆作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創新精神值得永遠銘記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