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同旋轉、不同位置的球,應該怎樣調整拉球動作?

拉個球很難很複雜嗎?其實對於有童子功的人,這些都是很簡單、甚至不用想的問題。但對於想速成的業餘球友來說,希望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條件不同拉球方式也應不同

1、接發球搶拉時很多人發不上力:很多人步法也動了,腰也轉了,結果卻頻頻漏球,或者只是蹭了一下出不來質量。這時候應該想想自己的轉腰引拍幅度是不足夠。有人轉腰不夠留不出拉球空間來,就不得不採取加大拉手的方式來為擊球讓出空間,結果導致了身側擊球、發不上力、拉球漏球。

2、對搓中不敢起板:缺乏穩定的重心運動節奏,是導致難以起板的重要原因。搓球時一定要隨時注意還原保持重心穩定,如何保持重心穩定,那就是要腳動起來,重心前壓,不要單純地伸胳膊夠著搓。

3、對搓中起板穩定性差:一是盯球不到位,對於業餘來說搓中起板的最佳時期感覺還是高點期穩定;二是步法還沒轉到位就慌忙出手,拉球的時機過早,導致用臂找球、東倒西歪;三是腰只動了一點,但擊球空間仍然不夠,於是就加大拉手,最後動作發僵,發力不順,錯過了拉球的最好時機;四是不夠放鬆,持拍手提前發力,觸到球時已成強弩之末,沒啥力量了。

拉不同旋轉、不同位置的球,應該怎樣調整拉球動作?


4、相持拉球心中沒底:相持中的拉球主要是針對上旋球。對方首先起板拉起來的時候,自己應該提前知道一個現象:即上旋來球有個加速階段,這個階段球在飛行中表現出來的就是加速和前拱,要儘量減少在這個階段去反拉。

應該利用加大轉腰幅度來有意讓過這個強旋轉期,然後在腰的有力帶動下實施反擊。或者選擇在旋轉未出來之時快帶、彈壓都行(此文只講拉球的方式)。

二、旋轉不同,拉球的方式也應不同

1、當對方發出臺的強下旋時,適當向下引拍,減慢拉球速度很重要,自己適度減慢轉腰和揮拍的速度,這樣拉出來的球就會象一條橡膠皮筋一樣,感覺有一種緩慢拉伸後的短促爆發。

還要注意不要過分快收小臂,這樣拉強下旋是最容易漏球的,沒有把握的時候適當減少快收,只要能感覺出有點點加速就行了。

拉不同旋轉、不同位置的球,應該怎樣調整拉球動作?


其實臂的運動幅度是由腰的轉動幅度決定的,腰的轉動幅度是根據來球性質決定的,這是一個連環相扣的關係。如果說拉上旋用半拍時間,那麼拉下旋就用一拍的時間。另外要格外說明的是,拉下旋過程蹬地的感覺是——穩而有力。而不是一頓一頓地去蹬地發力那種。

2、拉上旋來球時,向身後引拍,引拍較高,轉腰、收臂要儘可能地快一點,一氣呵成,這樣更便於壓住來球的弧線。

3、拉側旋時,要適當加大側向引拍和側向揮拍的力度,有利於剋制旋轉,減少失誤,再說到底就是個吃球的方向問題,也就是你是從哪個方向揮拍切入的,這個是很容易被忽視的。

拉不同旋轉、不同位置的球,應該怎樣調整拉球動作?


4、拉不轉球時,首先要提醒自己減少引拍幅度,手上既要放鬆拍形又不能亂晃,注重柔和的觸球,摩擦得儘量薄一點,有點拉小高調的感覺。

5、半出臺和臺內,手腕的作用最關鍵,充分放鬆,感覺不是用拍子在找球,而是用手腕在找球,收臂的時候要有一種腕先動、拍後動的感覺。很多人都是手臂帶著拍子就搶上去,導致了拍子先於手腕動,結果穩定性極差,越拉越沒信心。

三、拉球實戰要點

1、用蹬的力量來提高重心、調節拉球高度,而不是用手臂向上掄來增加拉球高度,很多人都用手臂代替腰腿發力來進行調節,結果正練到要突破的時候,網球肘啥的出現了!

拉不同旋轉、不同位置的球,應該怎樣調整拉球動作?


2、動作到位。引拍時板形不要過於下壓、豎起來點去迎球,會避免拉漏;腰要轉到位,收拍時腰也要轉到位,找到“甩”的感覺。

3、重心擊球。擊球是在重心轉移過程中完成的,重心未動就擊球、重心轉移結束才擊球是常見現象,要改!

4、腳要動起來。從轉腰到揮拍結束,起始點和終點都是建立在腳的合理運動上,腳的微調決定了轉腰引拍能否到位,很多人不會微調只扭膝蓋,看著也挺好,但容易受傷。

5、腰和髖的關係。不能脫節,主要有2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髖兩側平行於球檯、基本不動,只用轉腰來彌補,結果蹬了半天地,力量在髖部受阻;第二種情況是很多人拼命扭屁股,結果腰卻軟而無力,力量在腰部受阻。這些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