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導語: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苦根是小說《活著》中主角福貴的外孫,也是最後一位離開福貴的親人,有很多讀者認為苦根的死十分突兀,是這部小說的敗筆,其實不然,苦根的死在小說中意義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電影版《活著》中的苦根(饅頭)

苦根的死是整部小說中的一個關鍵節點,他的死帶來的直觀衝擊要比有慶死亡帶來的衝擊更大,作為福貴身邊僅剩的親人,苦根是在福貴活下去的希望,也是讀者寄予最後希望的承載者。嚮往美好是每個人的共性,餘華正是利用這一點,塑造了苦根這個形象,這種希望是如何灌輸到苦根這個角色身上的呢?

一、苦根之名的反套路

“苦根”這個名字是家珍給取得,當時二喜讓福貴給孩子取個名,沒等福貴開口,家珍在一邊說:“這孩子生下來沒有娘,就叫他苦根吧。”這是“苦根”這個名字在小說中的意思,那麼反套路是什麼意思呢?

《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電影版《活著》家珍跟福貴給孩子起名

我們都知道,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福貴,可他一生的遭遇卻和名字恰恰相反,同樣的,有慶、家珍、二喜、鳳霞都是帶有美好寓意的名字,他們的遭遇也不像名字寓意的那樣美好,但是苦根的名字正好相反,這是一個寓意不好的名字,頗有“賤名好養活”的意味。

按照小說中的慣性來說,好名不好命,那苦根應該有一個好結局,但是偏偏小說在最後顛覆了這一慣性,在大家都以為這個孩子會是最後的希望的時候,出乎意料的結束了他的生命,讓讀者心理產生一種極大的落差,所以我說這個名字是一種反套路。

《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電影版《活著》苦根去祭奠有慶和鳳霞

二、苦根是鳳霞和有慶的結合體

雖然小說中對苦根的描寫並未佔據大量的筆墨,但是不難發現,苦根的身上有鳳霞和有慶的影子。拿著小鐮刀去割麥子的苦根像極了割草餵羊的有慶,同樣的,鳳霞小時候那種口齒伶俐的感覺也在苦根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連隊長都說“這小子真是能說會道。”

這種結合會給讀者造成一種錯覺,讓大家以為苦根是這部小說的希望,是有慶、鳳霞等人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是承載著“活著”這一重要意義的關鍵人物,其實這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寫作手法,叫做欲抑先揚。

《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電影版《活著》中口齒伶俐的小鳳霞

三、小說中“牛”的承載者

就像有慶是承載著“羊”的那部分一樣,苦根在小說中承載了“牛”的部分,而這個部分也是小說從頭到尾的目標,作為目標的承載者,苦根就代表著終結,代表著結果,代表著希望,代表著一切都將在他這裡結束。

餘華用這些細節和寫作手法,將苦根塑造成希望的承載者,讓讀者把前邊所有壓抑的情緒和對美好結局的期盼都放在苦根的身上,然後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給讀者帶來更大的衝擊感,也通過這種極大的落差來體現福貴身上那種活著的意志。

《活著》解讀,撐死的苦根並非敗筆,這個男孩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

▲電影版《活著》福貴給苦根講牛的故事


結語:苦根是撐死的,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笑話,覺得這很惡搞,認為這是餘華的敗筆,但是真正讀進去的朋友一定不會這樣想,苦根在小說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是僅次於福貴的存在。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