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2019 年剩下不到 70 天。

林夕有句話說的很對:我們都是風雪夜中的趕路人,因相遇摩擦,融化了彼此肩頭的雪花。

想了想快過去的這一年,其實並沒什麼唏噓不滿。因為途中總有那麼幾個人用心陪伴在側,成全了這一年的美好記憶。

很認真,想謝謝他們。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電影《莫娣》,講述的是莫娣與埃弗裡特兩人相識相愛的愛情故事。

裡面有這樣一段情節:

莫娣創作的時候被蚊子打擾,便向埃弗裡特提議安置一扇紗窗,好讓自己安心作畫,埃弗裡特則一邊用一貫一家之主的姿態,說家裡不需要紗窗,一邊又板著臉買來紗窗,自己敲敲打打地為莫娣安上。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這也不禁讓湯湯想起一個身邊的故事:

一次,因為工作需要去上海出差幾天,便把家裡除貓毛的工作交給室友。

室友嘴上嘟囔著:我最近忙死了,才不要,等你回來自己弄吧。

結果三天後,我推開門,看到家裡一塵不染,而室友正在客廳用著我新搬回來的戴森吸塵器,吸著角落裡的貓毛,而我的貓主子,就蹲在邊上沙發打著盹。

那一刻我有點想笑:嘴硬心軟的人,其實最暖。

也許他們不那麼熱情、也不那麼能說會道,但他們的行動,好像比什麼都來的真誠和貼心。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我有一個損友,一見面就是各種調侃我、嫌棄我,卻又總是喜歡有事沒事地跟我湊在一起。

但我對她的那些嫌棄都不介意,因為我知道那都是她的玩笑話。

✦ 畢竟每次我受委屈,第一個站出來護著我的是她;

✦ 每次我朋友圈有一點點喪,微信發來的第一條消息也是她。

因為她,我才明白:有一種感情,叫做只能是我嫌棄你,別人不行。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朋友和老公結婚多年,早已過了七年之癢,但依然恩愛如初。

我開玩笑問她,你單身的時候可是出了名的「自由至上主義」,到底你老公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願意在婚姻的圍城裡困這麼久?

她笑答,你們可能只見過他對外的一面,但是絕對沒有見過我在家「醉心」工作,他在家拿著新買的戴森吸塵器「醉心」家務,之後還要向我「邀功」的可愛一面。

有一個願為你的成就而鼓掌歡呼,願意支持你追逐夢想而做你的後備軍的伴侶,婚姻有什麼不好呢?

看著他們的愛情,我才知道:有一種感情,是任憑風吹雨打也要陪伴你。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楊宗緯在《這一路走來》中唱到:「說不上多辛苦,慶幸心裡很清楚,是因為還有那麼一點在乎,才執著這段旅途。」

這一年,我們最應該感謝的還是那個努力的自己,經歷了再多的生活不容易,吃過多多少少的苦,卻從來不言放棄。

只是,這一年我們最容易虧待的也是自己。

我們總是太忙,活得太倉促,捨不得對自己好,也容易忘記什麼叫做生活。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家宇是我們班最早一個去北漂的,為了能存到錢,他選擇住在離公司很遠的一間擁擠骯髒的小出租屋。

三年過去了,工作是一步步變得明朗了起來,但家宇的生活狀態卻始終不盡如人意,飲食不規律不說,還總熬夜,年紀輕輕就長了啤酒肚。沒搬過家,屋裡也一直是邋遢的模樣。

有一次,他和我們聊天說他喜歡多年的一個歌手要來開演唱會了,他糾結了半天要不要去。

最後他還是沒忍住心裡的期待,去了。但沒捨得買第一排,現場找黃牛搞了張最便宜的。不過那天,他在朋友圈給我們遠程直播了一晚上。

偶爾的一次小「放縱」,他似乎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他辦了張健身卡開始認真運動,搬了新家,買了一堆新的家居用品,聽人安利搞了把新的戴森吸塵器,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他想了下:

「以前我總以為努力賺錢才是第一位的,存款是奮鬥的核心,那次演唱會後,我突然就想開了,以前活得太將就了、太湊合了,其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邊努力邊享受人生,才是生活嘛。」

想想也是,不管怎樣人還是不能活得太潦草,對自己好,其實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畢竟有意義的人生,不是你賺了多少錢,領了多少薪水,而是你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這篇文章,可以幫我轉給那三個人嗎?


所以臨近年末,我們首先要感謝自己,然後更加善待自己:

出去旅遊看看大千世界,釋放生活的壓力;

培養至少一樣興趣,讓生活豐富多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