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金波是多餘的角色嗎?他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月球賊亮


毫無疑問,金波並不多餘。他的存在可是路遙先生精心安排的,作用有二點,下面我一一說明。

人生路上少不了貴人相助,金波等人便是來襯托孫少平的

從整部作品來看,路遙構思的孫少平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他樸實、勇敢,有時卻也狡猾、衝動。加上閱讀帶給他氣質上面的變化,這樣的人必定是一個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因此他的身邊少不了交往過密的朋友。

在幼年至讀書階段,他一直與金波要向,金波不僅在物質上給予他很大的關照,同時還會為孫少平打抱不平;在黃原攬工,他又與“蘿蔔花”要好,在他去煤礦廠的時候,還將自己的行李送給了這位朋友;在煤礦廠下井做工人的時候,他征服了安鎖子,讓這個彪悍的人工人替他賣命,從而孫少平在事業上上升了一個層次。

所以說金波與“蘿蔔花”、安鎖子一樣,都是孫少平人生路上的貴人,他們的一路相伴,正是襯托了孫少平的人格魅力,讓孫少平的形象更加飽滿。

說明當時社會的“二次元”戶籍政策,為孫少平積極參與招工作鋪墊

孫少平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出身,家中唯一曾是工人身份的堂叔孫玉亭還主動放棄了身份,回家當個農民。而金波則不同,他的父親是工人身份,但母親,其兄妹卻依舊是農民身份,這是為何呢?

因為“二次元”的戶籍政策

當時的社會,城鄉“二次元”戶籍政策對戶口性質限制的非常嚴格,農民想要“一躍農門”當個工人只有三個條件:高考、招工與城市地區准許遷入。這三個條件對於吃飽飯都困難的農民來說,就如同三座大山,無力越過。

金波雖然父親是工人身份,但是金波母親,兄妹均是農村戶口,無法改變,因此只能生活在農村,進城也沒有收入,會增加家庭負擔。後期金波只能通過頂替父親的工作才能達“躍農門”的機會,成為工人,而他父親下山崗只能迴歸農民身份。

路遙通過金波一家的生活狀態,以及金波頂替一事,來為孫少平遷移戶口去陽家溝、以及後來積極爭取去煤礦廠做工人一事做出解釋與鋪墊。

因為對於當時的農民而言,工人身份便代表著美好的生活,例如田福堂不願意將女兒田潤葉嫁給孫少安,便是因為孫少安是個農民,其女兒是城市戶口,吃公家飯的,所以孫少平才會極力的爭取,有金波的鋪墊,孫少平的當時的心態便讓人理解了,而孫少平最後當了工人,也算是一個圓滿。

最後,路遙給金波安排了一場悽美的愛情,與整部作品的契合度來說,幾乎沒有太多的關聯。路遙也曾說過,他不會給《平凡的世界》安排一般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故而金波的這段愛情也算是被刻意的安排,也許這便是毛衛寧導演刪除金波及其一家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阿珂伴讀


相信讀過《平凡的世界》的大家都知道,書中的男主角孫少平有個好兄弟叫金波,他是少平的同學兼好友,更是孫少平的死黨,最能理解孫少平的人,兩人無話不談,從小一起長大。金波的父親金俊海在郵政局上班,開的是郵政車,金波家時常幫襯孫玉厚一家,兩家關係融洽。書中的金波是一個皮膚白皙,眉清目秀,眼睛水靈的男孩,路遙甚至說他長得像個姑娘

孫少平和金波都是雙水村人,一起上完了小學初中又到原西縣上高中,金波家裡條件好一點,孫少平和妹妹蘭香星期天回到家總是住在金波家裡 。上學放學他倆共用一輛自行車,和潤生一起買的自行車,潤生的車子還新著呢,金波的車子已經破爛不堪,金波毫無怨言。高一的時候當他得知因為郝紅梅的移情別戀讓好朋友孫少平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找人教訓了顧養民,因為怕連累少平,故意挑選了孫少平不在現場的時候。我們暫且不去評論這種做法正確與否,這樣的友誼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年輕的時候誰沒有衝動的時候呢?

孫少平每次去找金波,金波都會先給他端來大半盆手提白麵片,裡面還泡五六個荷包蛋。當孫少平說他可能吃不了這麼多的時候金波笑了笑說他知道少平的飯量,是呀在好朋友面前無需隱藏,因為彼此太瞭解了,任何細微的心理反應都瞞不了對方。所以當孫少平在工地上攬工時第一次去找金波的時候, 金波已經換了一身破爛工裝,整齊的頭髮抖弄得亂蓬蓬地耷拉在額頭。他心裡立刻明白,敏感的金波猜出他目前的真實處境是什麼樣,因此,為不刺激他,才故意換上這身破衣服,顯得和他處在一種同等的地位。多麼體貼入微呀!

在路遙的筆下,金波去青海當兵的時候,在軍馬場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他與姑娘從未有過正常的語言交流,而是用歌聲,用誰也聽不懂誰的家鄉話問候彼此,然後用手勢互相表達著對彼此的傾慕,結果兩個年輕人的心碰出了愛情的火花。因為這件事,金波被迫回鄉,臨走時,也沒有見到那位姑娘,而是收到了她留下的一個白色的茶缸。金波其實表現的是一種敢愛敢恨的生活,固然是悲傷的結局,但也正是這種平凡世界裡愛的生活的體現,權釋的是生活的偉大。

孫少平和金波的關係已經不僅僅是朋友,在我看來就是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孫少平有兩個知己,一個金波,一個田曉霞,這樣孫少平無疑是幸福的。

所以說,金波在《平凡的世界》的存在不是多餘,或許也是路遙先生自已在現實生活中的表露和寄託。





王蒙緣


最近我正好又一次在讀《平凡的世界》,我來談談我對你這個問題的理解。每當我處在迷茫頹廢之時,我都會重讀這本書,它能給我戰勝現實苦難的力量,激勵我繼續前行。

每一本書中的角色人物都沒有多餘的,《平凡的世界》中的金波更是如此,路遙安排他出場,肯定賦予了他一種使命。他代表了生活中的另外一個群體,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如果說孫少平代表了苦難原生家庭少年的自我成長奮鬥的話,那麼金波就是普通小康家庭的代表,孫少平一家的生活更是離不開他們一家的幫助,這也體現了鄉土中國的人情社會。

我從金波身上讀到了朋友之間的真誠,他和孫少平之間的友誼滿足了我們所有的想象,簡直就是完美的代表。反思當下我們身邊還有這樣的人嗎?

偉人雖然能改天變地,但是普通人的一生也是波瀾起伏。金波雖然從小不愁吃穿,一帆風順,但是也經歷了部隊提前退伍,戀愛失敗,工作困頓的階段。這更像我們當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我們雖然沒有拯救世界的艱辛,但每一天也過得並不輕鬆。

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同身受。我們都是平凡世界裡的平凡的人。


川哥視野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沒有"金波"這個人物,


原著小說中他的一些情節被安到了潤葉弟弟"田潤生"身上,所以提問者才會覺得原著中此人可能多餘,才會有此一問吧?


然而 ,電視劇中田潤生不能取代原著中的金波。田潤生當兵上戰場把耳朵震聾了,這顯然是藉助於小說中金波當兵的經歷(原著中田潤生是懦弱的幹部子弟沒有去當兵)。聾了的潤生更不可能像金波那樣和少平促膝談心。

原著中"金波"可以說是孫少平的"同性知己"。親哥哥孫少安常常不能理解少平許多異於常人(農民)的想法,金波卻可以。因為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文化程度相當(高中畢業),都有文藝細胞,所以他們能夠懂得對方,對愛情的看法也不拘泥於世俗,感情命運也差不多(都失去了深愛的姑娘)。他們比親兄弟還親,就像他們的妹妹蘭香和金秀一樣,



後來小說結尾,少平失去至愛田曉霞一年多後,金波告訴少平:"或許,我妹妹蘭香可以和你在一起......",但少平覺得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金秀雖然熱情漂亮,但不能如田曉霞一樣理解自己,二人之間有"代溝",從而婉拒了金秀的愛情(當然還有少平對師父遺孀惠英嫂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的因素)。否則,金波和少平的關係更進一步了。


金波上高中時好講"義氣",許多調皮學生都聽他的。因為和少平走得近的郝紅梅不再理少平,而對家境殷實的班長顧養民示好,金波就召集一些學生製造理由把顧養民打了一頓,讓少平擔心金波他們會被學校處罰。好在修養很好的顧養民沒有報告學校。

後來部隊招金波去當文藝兵,他被火車拉到了遙遠的青海,和旁邊軍馬場的藏族姑娘

不見面互接輪唱了那首著名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多次之後,金波按捺不住,違反軍紀偷偷跑到了軍馬場。不得不感嘆愛情的神奇,兩人才第一次見面,語言都彼此不懂,卻擁抱在了一起。結果,藏族姑娘被調到了另外一個軍馬場,只給被提前復原的金波留下了一個部隊發的搪瓷缸。後來金波常常在開車之餘用這個搪瓷缸泡茶喝,苦苦思念,以至於耽誤辜負了一個又一個和他相親的好姑娘 ,讓父母責備他"你倒是個什麼金貴人嘛!"直到小說結尾,金波都還是獨身一個人。

這一切,只有少平能夠理解。金波千里迢迢重返當年部隊駐地,尋找那個藏族姑娘的舉動,得到了失去曉霞的少平的鼓勵。然而,時過境遷,變化多多,在民警的幫助下,他才知道軍馬場早已撤銷了。金波站在小鎮十字路口,旁若無人地大聲唱起了《在那遙遠的地方》......

記得有評論說,《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展開。《人生》中高加林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出路,而"孫少平"成了工人,還打算報考煤炭技術學校。


《人生》中高加林內心孤獨無友,於是路遙便在《平凡的世界》中替少平安排了一個性格,命運頗有些相似,能夠理解他的"金波",這也算是一種彌補吧。

無論如何,電視劇中的田潤生不能取代小說中的金波。


地兩Rabbicatts229081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把整個社會群體人物都比較全面的都刻畫在整部書中。如工人、農民、軍人、幹部、知識分子學生……。

金波在書中描寫孫少平在學生時期,把兩人緊密的圍繞在一起,把朋友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後來金波參軍,我理解為是社會跨越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書中描寫的金家在哪個時期是大戶人家,地主成分的帽子難免戴在了金家人的頭上。那個時代,只要有地主成分,由於時代背景的原因,是和任何機關單位是劃清界限的!所以金波的參軍是社會的一個跨越。

在平凡中展現不平凡是本著作的中心思想!路遙先生在書中把軍旅生活通過金波這個人物以畫龍點睛之筆,把一個軍人平常生活的內心世界細膩的展現出來。

我認為,《平凡的世界》這棵大樹不可缺失的一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