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青城古鎮概況:

青城古鎮位於蘭州黃河下游50公里處,地處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北部,走高速公路距離蘭州市約100公里,距離白銀市約25公里,是古絲綢路上的重鎮......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青城古鎮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西北商貿集散地,其歷史悠久、地理條件優越、歷代文人墨客薈萃、會館林立,商賈雲集、創造了燦爛的青城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遺蹟......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歷史上的青城古鎮是以水煙為主的貨運集散地,因其緊鄰黃河,水陸交通極為發達,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客商雲集,因此青城古鎮遠泊而來文化使得其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特色,又兼備北京四合院的形式,極具民族和時代特色......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青城古鎮現存的60多處四合院形式的民居古建築,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這些民宅絕大多數是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的建築,它們主要分佈在城河、青城、新民三個村......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其中有明代建築一處,清代建築33處,民國建築15處。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處,比較完整的四合院18處,殘缺的有14處,僅存門樓的有16處,這些古民居的磚木雕刻藝術也非常精湛,從大門到照壁、從牆肘到屋簷、從堂屋到廈房、從門扇到窗戶,處處都有精美的雕刻圖案,這些圖案大多通過象形、會意、諧音等藝術語言來託物寄情,都包含著極為美好的寓意......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青城古鎮全鎮擁有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家祠堂,有三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隍廟、青城書院、二龍山戲樓......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青城古鎮除了古建築以外,英雄武鼓、燒秦燴、柴山等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也是古城源遠流長曆史文化的一部分。《西廂調》小曲、剪紙、刺繡等經久不息的民俗文化,青城長面、糝飯、陳醋和酸爛肉等具有地方風味的飲食,都能令遊人流連忘返。目前,蘭州青城水煙製作技藝、道臺獅子、西廂調等已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評選的首批10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青城古鎮因厚重的人文歷史和獨特建築藝術,成為甘肅省唯一榮膺此稱號的鄉鎮......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也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2007年5月,當地政府還為此立碑紀念,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此說法卻無從考證......

青城古鎮歷史

據史料記載,唐朝在此修築壟溝堡(舊城),北宋仁宗年間,西夏王李元昊叛亂,時任秦州刺史的大將狄青為防止西夏入侵,憑藉黃河天險,在唐朝壟溝堡的基礎上增築了新城。因為新城東西長,南北窄,故稱“一條城”或“條城”。後來為了紀念狄青大將軍,將“一條城”改稱青城,青城古鎮由此而來......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相傳古時的青城古鎮地界在我國古代屬雍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其有黃河之險,崇蘭之峻,早在漢代時,這裡就作為軍事要塞囤下重兵。這裡也是古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水旱碼頭和商貿中心,更成為唐宋元明時期的邊塞軍事重鎮,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即使是在相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能在古鎮的街區規劃中找出“軍事要塞”時期的痕跡。我們遊走在古城的街巷,目睹到很多建築明顯帶有軍事防衛的特色。鎮上的街巷呈棋盤格局,整齊有序、依城為界、主次分明。街道命名也明顯帶有軍事防禦氣息,如齊心牌、上下牌、直接牌......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時至清代,青城古鎮逐漸由明朝的軍事重鎮商貿中心轉變。在歷史的長河變幻推進過程中,青城古鎮經歷了從最初的軍事防禦城池到水旱商埠重地,再到蘭州地區物資集散中心的漫長演變過程,並逐漸形成了以商業文化為基礎,以多元文化為內涵,以水鄉千年古鎮民俗民間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名鎮......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文獻,可以總結為:在歷史的進程中,青城古鎮因水煙而名,因水煙而興,因水煙而盛,卻也因水煙而衰落......

青城古鎮是水煙的發源地,被譽為“

中國水煙之鄉”。明末清初,青城人就發明了水煙,到了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水煙的種植、加工、銷售達到了鼎盛時期。青城因為戰爭而興起,也因為水煙而興盛。“水煙真者出蘭州”,青城古鎮幾乎濃縮了蘭州水煙栽種加工的完整歷史......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水煙的興盛帶來了整個青城古鎮的興盛,青城古鎮成為古時方圓幾百裡的商貿中心。到清康熙年間,青城水煙已經形成家喻戶曉的品牌,一個大型的貨物集散碼頭在清城古鎮旁、在黃河岸逐漸形成,水煙從這裡通過駝隊、車隊、馬幫,最主要的還是通過黃河上的羊皮筏子將水煙運送出去,再運往北京、廣州、福建、包頭等地,最終行銷全國......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就像年代久遠的四合院被高樓大廈所取代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水煙被湧入中國的香菸所取代。特別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四通八達的鐵路開通,汽車也越來越多了起來,青城古鎮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水旱碼頭也逐漸失去了它昔日的輝煌和繁忙,從此青城古鎮沉寂下來......

走進青城古鎮

在金秋9月,我們一行人自駕,由蘭州出發,途徑白銀,僅僅行駛2小時的路程就到達了緊鄰黃河的青城古鎮......

走進古鎮的瞬間,歷史的溫柔便攜著一份極致的寧靜和溫情款款而來,我們瞬間變得安安靜靜,生怕驚擾了古鎮的清幽......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我們的的確確從頭至尾安靜地與青城古鎮的歷史對話,不知不覺一整天就那樣度過了,青城的歷史怎能是隻言片語能講完的。請跟我來吧,這一次我也僅能帶著大家去

青城書院、羅家大院、高家祠堂、城隍廟去走走看看......

青城書院

青城書院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青城古鎮僅最近一百多年的歷史就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翰林1人,進士10人,孝廉方正8人,文舉23人,武舉51人,五貢83人,這些人才的大量湧現,極大的促進了青城古鎮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擴大了青城古鎮的知名度。青城書院也是蘭州六大書院之一......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坐落在古鎮深處的青城書院,幾進庭院對稱而建,整個建築群蔚為壯觀。每一棟建築屋頂的木檁子方方正正,預示方正做人。起起伏伏的院落,依稀可以感受到小鎮當年書聲琅琅的景象......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黃底黑字的匾額高懸於書院山門,“犀牛望月”和“天馬行空

”兩面抱鼓石依門柱而置。門內兩側所立的集資石碑,記載了當時富商及民眾集資辦學的盛況。院內西側牆壁上的石碑,記載了青城書院創建的歷史......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羅家大院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祖祖輩輩經商的羅希周,將原先的“永義成”水煙作坊關閉,投重金開辦了“永順成”煙坊,主要生產“永”字牌水煙,成為鎮子上名震一時的四大水煙坊之一......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同一年,羅希周採用陰陽八卦的格局設計出六院相連的羅家大院,整座院落坐北向南,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院落形式上兼蓄了北京、山西四合院的風格,由十六道門互相連通,佈局嚴謹,古樸典雅,做工精美。在功能上又能滿足當時的生產、居住、會客、休閒等一切需求。據民間傳播,建築所用的木料都是從蘭州直接用排筏由水陸運至當時的青城古鎮......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羅家大院古建築群為明清時期的四合院建築,屬於規模較大的、清一色的青磚木樓,羅家的建築樸素到所有的木頭都不用油漆,彰顯出主人的內斂及與眾不同之處......

院子中有當年水煙作坊、水缸,石桌與滿院子的雜草叢生相映成趣,無時不刻都在訴說著歷史的故事。二進院子陳設有刺繡、燈籠和一些生活小物件,多少能感受到羅家女眷當年愜意悠閒的生活。院後花園裡有一處荷塘,荷葉已經枯萎,更彰顯出得羅家大院一絲蕭條的悲傷情緒......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第六處院落,便是羅家水煙作坊,至今保存著菸絲刨制、榨制車間及一系列水煙製作設備,其中高大的壓煙擔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強勁有力,我總覺得推煙坊中仍然瀰漫著濃濃的菸葉味道,古舊的氈靴、木叉、推煙臺、煙刨、石杵佇立在空蕩的房中,都顯得那麼的寂寞......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因為羅家大院建國後一直作為鎮政府的辦公地點,歷年不斷修繕,羅家大院基本保持了原貌並得到了極好的保護。如今,羅家大院磚雕的門樓,青石條的過門板,還有叫做“抱鼓石”的石門墩照壁,都令人讚歎不已,這一切都無時無刻的顯露著羅家大院主人當年顯赫的身份,以及羅家富可敵國的雄厚財力......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高家祠堂

在青城古鎮,高家祠堂是必須要去遊覽參觀的,這個始建於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的祠堂保存得相當完好,裡面懸掛著清道光帝御賜高鳴桂“才兼文武”和咸豐帝御賜高士的匾額。我們抬頭望著這些斑駁的字跡,彷彿看到了當年高家人考中進士,跨馬遊街、衣錦還鄉的熱鬧場面......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高家祠堂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其中殿堂、廊坊共計20多間,200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我們在高家祠堂逗留很久,因為在這裡隨手一摸都是高家百年的榮耀、隨便一個回眸都會見到經久不息、歷代傳頌的高家顯赫的歷史......

城隍廟

青城古鎮城隍廟,原址初為秦州刺史狄青的議事廳,故又稱“狄青府”,其始建於宋仁宗寶元年間1038~1039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改為守備府,是當時名為“一條城”的青城古鎮守備軍指揮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為城隍廟,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現在大殿保存基本完好......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近年又集資修復了門樓及戲樓,現如今,這裡成為當地人們進行文化交流、休閒娛樂的場所。現今,歷經了幾個世紀的風雨變遷,城隍廟依舊香火鼎盛,澤被古鎮......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祝福青城古鎮

難能可貴的是黃河邊的這座千年古鎮,沒有遺失任何傳統的東西,我們置身其中,隨時隨地會感受到歷史的力量,或是遠古、或是近代,每一段歲月似乎都在古鎮留下了烙印,很慶幸我們可以在青城古鎮跟歷史交談......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我無比的相信青城古鎮又煥發出新的生機,就如同黃河的濤聲一浪一浪吟唱而來。這座千年古鎮藏匿在黃河岸邊,沒有為當年的輝煌而沾沾自喜、也沒有因如今的衰落而萎靡不振,它正在因其渾厚的歷史文化而重現生機,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們會慕名而來,就如我一樣,與青城古鎮認真的交談一番,並因此熱愛上它!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據說青城古鎮是李自成歸隱故里之地,它在距離蘭州100公里黃河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