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農村“偽寡婦”“留守婦男”現象背後是邏輯根源是什麼?

浮世繪:農村“偽寡婦”“留守婦男”現象背後是邏輯根源是什麼?

所謂的農村新“病態”指的“偽寡婦”和“留守婦男”其實是一個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問題的延續,並不是新問題,只是老問題的新表現。

“偽寡婦”和“留守婦男”其實是一個問題,就是家裡的青壯年勞力有一個出外打工,留下另一個在家裡守著。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首當其衝的原因是收入問題。

農村從事農業的收入實在是太低了。這裡面採取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農場可能好一些,但大部分的農民還都是小家小戶的個體經濟。按照中國農村人口和農地規模來計算,每個人可能只有1畝多地,為了這一畝多地要購買種子、化肥、還要犁地、鈀地,如果只有這些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種地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農活,要除草、除蟲,想要種的好有好的收成,就必須要時刻投入,家裡離不開人。

但悲哀的是,收成好,收入卻並不好。你們可以去看看糧價,玉米不到1元一斤,小麥不過幾毛錢一斤,一畝地按照最高水平計算,玉米1000斤,小麥600斤,這才多少錢?水稻可能好一些,但是收購價也就是在2塊錢左右浮動,一年2季稻,一畝地1000斤,也不過4000元,這還是最高的種植水平下。

對,農村農民可以搞點副業,比如種點蔬菜、養點雞鴨,但是這些最初級的農產品不上大規模基本上都是微微利。

收入增長緩慢,如果支出也不大,其實還是可以很好的活下去的,只要收支匹配即可。

浮世繪:農村“偽寡婦”“留守婦男”現象背後是邏輯根源是什麼?

問題是支出相比收入增長的太快,手機要不要?一個手機幾千元就是一年的收入,看病要不要,上學要不要,這些都是激增的花費。

為了平衡家庭的收支,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

打工這個事情,還得看老鄉們的路子,如果老鄉們一起找的是工地上的活,什麼瓦工、焊工之類的,自然是男人出去打工,如果是紡織、做飯之類的,自然是女人出去打工。

打工的收益是遠遠超過農村種地的收入的,一些在建築工地上幹活的一個月能掙在村子裡一年的收入。

自然,最好的辦法是兩口子都出去打工,這樣能利益最大化。

於是出現了之前在媒體上瘋傳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問題,那就是因為兩口子都出門打工掙錢去了。

不掙錢不行啊,家裡人要花啊!誰不想每天睡到自然醒,但前提是能夠數錢數到手抽筋啊!

但是隻把老人和兒童留在家裡,也有問題。

老人的體力大不如前,不能夠勝任田裡的重勞動,精力也日漸不夠,不能把孩子完整的看著,尤其是在孩子的學習上。這會導致很多安全問題。

類似孩子落水等報道曾經屢見不鮮。

還有情感上的問題,孩子跟父母長期不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基本不存在,孩子的成長也不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選擇一個人出去,一個人在家。

家裡留下一個壯勞力,一方面能照顧田裡的農活,另一方面也能照顧家人。

浮世繪:農村“偽寡婦”“留守婦男”現象背後是邏輯根源是什麼?

但是這樣也有問題,農村,寡婦門前是非多,一個女人留下來總是會或多或少的被人欺負。男人天天帶孩子也會被村子裡的人看不起。

而且出門在外的男人女人總有變心的可能,也是一幕幕人間悲劇。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出路,一個是全部進城,一個是全部回村。

這兩個現在都是政策鼓勵的,前者是正在推進的戶籍放開改革,城鎮化改革,另一個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相信,隨著國家的發展,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