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和西德相比,西德各方面都比東德強一些,為何很多人搶著去東德呢?

楊若楓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徹底陷入到了混亂之中,德國瘋狂的戰車在法國和波蘭等國家的土地上肆意碾壓;可是隨著“盟軍力量”的強大,法西斯德國的肆意妄為,末日審判很快便來臨了。到了1945年初,德軍的部隊不再兇悍,曾經不可一世的國家變得脆弱不堪,紅軍的坦克將他們當初引以為傲的豹式、虎式坦克擊碎,紅色的旗幟開始取代萬字旗在這片大地上耀武揚威。


緊接著便是柏林淪陷、希特勒自殺,盟軍在歐洲戰場上取得了完全的勝利,納粹德國也從老虎變成了病貓,從本是持刀砍人的屠戶變成了案板上的豬肉,這些曾經忠於第三帝國、忠於希特勒的人們明白,他們在劫難逃。

東德、西德的建立與統一

德國又一次面臨了制裁,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制裁居然是要將它們的國土進行切割。在那一年的5月2日,日耳曼人向他們的老對手斯拉夫人遞交了一份正式的投降聲明,而在6天后,德國人又向盟軍投降。

其實這個細節如果粗略地去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大家仔細去分析就會發現,德國在戰敗後的“投降策略”很高明。他們沒有拘泥於投降一個國家、一支軍隊,而是分別投降給了蘇聯和盟軍,雖然這不能使得它們逃出制裁,但是卻能將本是一國給予的壓力,等量切割的分擔到兩個國家上。

眾所周知,蘇聯是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盟軍都是新老牌的資本主義聯盟,兩個陣營有著本質上的矛盾,為了防止德國會被蘇聯,或是盟軍某一方整的很慘,所以他們會分別投降於兩個國家、兩股勢力。

好像在二戰時期,不論是法西斯德國,還是法西斯日本都對蘇聯有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便是怕被報復。日本人在國家將亡的時候,當時的軍中有一個這樣的口號:“投降給美國人,千萬不要落到蘇聯人手上!”

造成這樣原因的方面,一是因為他們和蘇聯人的仇怨,二則是蘇聯軍隊和美國軍隊相比,美國對待俘虜的條件則好了太多太多,所以在二戰時,很多人寧願在美國、盟軍中當戰俘,也不願意在蘇聯毛子中當戰俘。

西德的全稱叫做“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在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時候,由美國、英國和法國共同建立和掌握。而東德是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七日的時候,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的一箇中歐社會主義國家。

西德因為有美國等眾多老牌資本家的扶持,所以它的經濟在後期一度發展的很好,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反觀被蘇聯控制的東德,因為經濟體制的單一、死板和不活躍,所以該地區的經濟一直在中、差處徘徊不定。

後來因為蘇聯的解體、東歐不再接受蘇聯控制,所以便在一九九零年十月三日的時候併入到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並沒有西德的人搶著去東德

該標題有明顯的誇張,因為在那個時候,只有東德的人爭著、搶著去西德,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並沒有出現過西德人豁出命去西德的現象。

因為當時的西德,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被美、英和法等老牌資產階級所掌控的,他們在發展西德的經濟時會起到一種帶動作用,所以在那個時候西德的經濟,以及社會條件、民生條件都是很高的。

反觀東德,它因為被蘇聯人所掌握,而蘇聯也將其經濟模式改造為“死板的”、“木訥的”發展方法,從而將曾經經濟蓬勃的柏林帶入了“歧途”,使得該國家在人民生產總值以及民生建造上實現了新低。

所以在這個時候,一些東德的德國人開始眼紅起了西德人的生活,便會想方設法的“偷渡”到西德,也正是如此才會使得西德的人口在後來會比東德高出很多很多,這可不是因為西德嬰兒的出生率,而是因為東德的人大都悄悄的跑去了西德。

為了防止東德的人口繼續流失,也為了更好的鞏固和經營這片戰略要地,蘇聯決心在東西德的交界處設立“柏林牆”,以此來切割兩德人民的羈絆。

可儘管是這樣,在當時的時候,還仍然有東德人民想盡了辦法的往西德爬。有的人是悄悄翻過這座牆,也有的人是製作熱氣球飛過,甚至有的人是和看守“柏林牆”的士兵“硬懟”。

去東德的西德人

雖然在歷史上並沒有西德人搶著去東德情況,但是卻也有部分西德人前往東德的現象。這並不是因為東德的生活比西德要好,而是這些人在西德實在是混不下去了。

雖然西德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在西德境內就只有這麼一塊大蛋糕,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就會出現失業率增高、很多人就業、福利沒有保障的情況。這就好比國內很多人外出求職的時候,都喜歡前往上海這個大城市一樣,一是因為在這個地方機會更多,二是因為該地方的薪資會很高,可不好的是這樣的地方競爭力會很大。

有些人很幸運爭得鰲頭,但也有些人很不幸被大浪淘沙的OUT掉,所以這些被“淘掉”的人,便決定不在西德發展,轉眼去東德生活。

雖然東德的經濟水平不高,但是就壓力、競爭來說,會比他們在西德那邊好的太多太多。正是如此,這些人才會放棄西德高經濟的生活,去往東德過相對“落後”的日子。

關於西德和東德的小結

德國的分裂,實際上映射的是那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博弈,他們不僅有東德和西德,還有北約和華約。它們頻頻冷戰,也頻頻示好,有時關係緊張,也有時關係親密。

最後隨著蘇聯的解體,東德被西德合併,從此歷史上便只有一個德國,那便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木劍溫不勝


樓主搞錯了吧,雖然東西德都有人通過非正當的手段,逃往了對方。但是總的來說,東德逃往西德的人明顯多過西德逃往東德的人。

當然,東西德雙方也有通過正當的途徑,遷移到對方的土地上的。比如,已經表態不參選下一任德夷總理職務的默克爾,就是在幼年時,通過正當的途徑,跟隨她的父母從西德移民到東德的。但總的來說,東西德雙方的移民,還是以非正常的途徑為主。大量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居民,從東德首都東柏林出發,逃往美英法三國控制下的西柏林,並轉而前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

在這種情況下,在蘇聯的大力支援下,1960年代初,東德幾乎在一夜之間,在東西柏林的分界處,豎起了一道漫長的高牆。除了保持一部分有人把持的出口外,其他的地方都加上了鐵絲網,嚴防東德居民逃往西德——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柏林牆。在柏林牆存在期間,仍然有不少人不顧生死,翻越柏林牆逃往西德。他們中的少部分人如願以償的逃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西德,而更多的人,命喪於東德軍警人員的槍口之下。兩德統一後,柏林牆的創建領導者昂納克受到了德國法庭的審判,罪名就是他任東德領導人時,授權東德軍警人員槍殺敢於逾越柏林牆的東德居民!

1989年11月,在東歐劇變浪潮的衝擊下,走資派竊取了東德的國家權力,它們下令放開禁令,東德居民可自由前往西德。於是,大批東德居民蜂擁進入西德,東德進入了名存實亡的狀態。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為了歷史的名詞。


山野耕樵


這很說明問題?世界上什麼社會制度最好?什麼社會制度最優越?什麼社會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生存?只有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發明的,在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領導下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己經實踐了的純正的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才是最符合廣大人民所希望的社會。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各種修正主義的社會,早晚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一定會被世界人民所拋棄。這個題目說明了這個問題,開始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解體時,世界各國社會主義國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看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暫時富裕,人民的生活條件暫時高一些,當時世界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改變了性質。東德就是一個例子,當時有很多人嚮往西德,扒倒了柏林牆,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各顧個你掙我奪的社會挺新鮮,經過幾十年後實際生活,感覺到了還是社會主義好,東德雖然現在不是社會主義,但他還有原來的社會主義的影子,就這樣人民還是選擇往東德去生活。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人民,特\b別是原來社會主義的國家的人民,同樣都有這種感覺,還是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集體所有制,沒有貧富的差距,人民有單位,有組織管,有依靠,沒有生活上的壓力,社會穩定平安。大人小孩家庭沒有財產和生命的危險。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生活環境比較寬鬆,國家的公民是比較幸福的,所以世界人民還都是嚮往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之,還是社會主義好!


趙烽欽


柏林牆是誰建的?東德。

建的目的是什麼?為了防止東德人往西德跑!

怎麼出現西德人往東德跑?

真相是什麼?

是在西德這邊的人到東德探親,一是探親給些物資幫助,二是與在東德的家人親戚秘商怎樣搬去西德定居。

於是出現相當的西德人往東德走動。

後來被東德覺察,加緊了盤查和限制西德人入境東德管理,同時加強柏林牆嚴防死守,增加邊防官兵,增加鐵絲網,增加開槍射擊。

小編把西德去東德探親的人當作西德往東德跑,真是有了。

佩服。

(附圖1:西德警察在緊急接應和保護從東德逃過來的越線女人,在人數懸殊危險情況下,勇敢拔槍怒視,最後成功逼退東德軍警。

附圖2:住在公寓的東德父親將孩子拋向窗戶外西德消防員架設的網上,房子在東德一邊,窗戶在西德一邊。)




光明嶺


最開始部分西德人去往東德的原因,其一:為了家人團圓,西德政府允許人民自由遷移。其二:東德的宣傳“人人平等,衣食住行按需分配”很多追求平等的人轉而向東大約55萬人。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包括東德的高壓政治,生活條件等因素下300萬人為了尋求自由逃往西德,此時東德政府發現這個問題很嚴重開始建造柏林牆防止更多的人逃往西德,自此開始基本沒有西德人再逃往東德,反而有東德人不惜付出生命也要翻越柏林牆逃往西德,為此被抓捕甚至被開槍打死打傷的不計其數。歷史真相告訴我們高壓政策並不能阻止人民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平,平等,自由,法治,豐衣足食發展經濟才是唯一的道路。


潘朵拉魔盒30744698


其實當年的整個情況可不僅僅是西德人搶著投奔東德,也有很多東德人搶著投奔西德,而且東德投奔西德的人更多。


我們先說投奔西德的原因。

二戰之後,東德因為背後站著蘇聯,所以這裡實施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而西德因為其背後站的是歐美,所以西德實施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相比之下,西德的要比東德更有錢,因為西德有著美國經濟政策的援助,這幫助西德的經濟水平快速發展,讓西德很快就從二戰的損失中恢復過來了,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幸福。

而蘇聯並沒有對東德進行援助,反而還對東德進行更嚴重的掠奪,本來德國就在二戰中損失嚴重,戰後的東德還要承受蘇聯的掠奪,特別是很多重要的工業設施,基本上都落到了蘇聯人的手中。所以相比西德,東德人活得就不怎麼樣了。

不僅如此,本來在德國沒有分為東西德之前,西德的工業水平就要比東德強很多,在二戰結束之後,德國被迫把兩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西里西亞和但澤割讓給了波蘭,而這兩個地區就在東德的範圍內,這無異於讓本來工業水平就不如西德的東德工業水平再次下降了一個檔次。


所以說,在二戰之後的德國,西德的工業要遠遠超過東德。看著西德人過得越來越好,而他們這些東德人反而過得越來越糟糕,很多東德人自然是不滿這種現狀,隨著後來柏林牆倒塌,很多東德人爭先恐後的跑去西德,去追尋他們想要的生活。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也會有西德人跑向東德呢?

可能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感到不理解,畢竟當年西德發展的遠遠要比東德好,西德人的生活,最起碼幸福指數要比東德人高很多,那麼他們跑去東德要幹什麼呢?

但根據當年西德做的人口統計,確實先後曾有五十萬西德人前往東德,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在這五十萬人中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柏林牆建立之前,他們前往了東德,還沒等到他們回來,柏林牆就建立起來了。

另一部分就是在柏林牆建立之後,那些在西德活不下去的人了,他們為了生存而前往東德,並且開始在東德定居。

但可以想象的到,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總有對生活感到不如意的人。

相比之下,雖然西德的各種機會遠遠要比東德多,工作機會多,生活條件也好些。

但不過在這上的前提下也依舊存在競爭,很多競爭不過的人,生存條件依舊是困難的,而且他們這些人越是生活不下去,越會和身邊的人形成越來越大的差距。

而東德實行的就是社會主義經濟,他們自認為可以解決他們的現在的困難,會更加的平等,於是他們便跑去了東德。

不過,相比那些跑到西德人,五十萬西德人算不上什麼。


夏目歷史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在西方世界以及蘇聯的分割下,漸漸發展成了西德和東德兩個國家。

其中,東德歸附於蘇聯,受到了蘇聯非常嚴格的管控,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得聽蘇聯的。

而西德歸附於美國,相比於一母同胞的東德,西德所受到的控制並沒有那麼嚴重,有著很大的自主權力。


東德和西德的差距

要說到東德和西德,他們最大的差別其實是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在西德加入了美國陣營後,他們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在經濟方面蓬勃發展了起來,我們現如今所知道的很多德國品牌、公司,其實都是西德時期保留下來的。

他們的民眾生活也過得比較富裕,戰爭結束後沒多少年,民眾生活水平就排到了世界前列。

而東德在被蘇聯掌控後,雖然人們的生活狀況比大多數東歐國家好,但是真要相比起來卻遠比不過它曾經的“兄弟”西德,在經濟方面一直都沒有多大的發展,不僅沒有什麼實力強勁的公司企業保留下來,民眾們的生活也要比西德困難許多。

這點我們通過現如今東德和西德合併將近30年、東德地區的經濟實力卻一直久久沒有發展起來就可以看出,那段時期對東德地區的影響確實非常巨大。

正是因為對東德狀況不滿,所以從德國被瓜開為兩半開始,東德地區一直有很多人往西德逃,想在西德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以及更好的生活。

在二戰之後,東德地區就總共有350萬人帶著滿心希望逃到了西邊,其中,東德(1949年)建立後逃往西德的人足有260萬人之多。

逃離東德

不過由於逃到西德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讓蘇聯和東德都開始擔憂起來,因此從1961年時起,他們為了防範逃亡就開始建立柏林牆以及架設各種隔離設施來防止東德境內的民眾們逃往西德。

為了徹底杜絕民眾們逃往西德的想法,他們更是在那些邊牆地區派駐了部隊,下令如果有發現偷渡的人,就直接開槍射殺,不需留任何情面。

在一些和西德相通的水域上,他們同樣常年派駐了配有武器的部隊在水面上巡邏,水下大多數地方也都裝上了隔離的柵欄。

不過雖然他們竭盡全力阻止著東德人逃往西德,但還是架不住有人不怕死。

在柏林牆架起到被推倒期間,就曾有5000多人試圖逃離過柏林牆。

這些人中,大多數人採用的都是常規手段,比如翻牆、挖地道、從靠近牆的房子上往下跳,都是他們當時採用的方法之一。


此外,也有人選擇前往別的國家、然後通過別的國家轉逃西德。

其中最為特殊的是一個年輕人,他當時自己以摩托車馬達為動力製造出了一個微型潛水艇,在水裡開了5個小時的時間,才開著這艘自制潛水艇穿越沒有設置障礙的水域逃到了西德。

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人自己製作了熱氣球,在郊外無人的地方坐著熱氣球逃到了西德。

西德人前往東德

在說完東德逃到西德的人之後,我們再說一下從西德前往東德的人。

根據統計,西德建立後曾經有50多萬人前往了東德沒有返回。

這些人除了一部分是在柏林牆建立的時候沒來得及返回的人之外,其餘大多數都是在西德的環境中生存不下去的人。


在西德,雖然工作機會多、生活環境比較好,但是總會有那麼一些人過得不甚如意、找不到工作,為了不再忍受西德社會中的人情冷暖、財富巨大差異,就有許多人前往了東德。

在他們的想法中,只要去了東德後,自己就不用再自卑於和別人的差距,畢竟大家的條件都相差不到哪裡去。

當然,其中也有因為其他原因前往東德的人,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父親就是帶著牧師傳教的使命帶著默克爾從西德前往了東德。


孤客生


東德和西德相比,西德各方面都比東德強一些,為何很多人搶著去東德呢?

在二戰之後,德國受到了該有的懲罰,不僅原有的領土被分割,甚至還成立了西德和東德,就連德國的首都柏林也被分成了兩半。西德和東德這兩個區域,給我們的印象一直都是西德比東德發展的要好要快。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西德在工業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明顯要比東德的好很多。而且德國當時最主要的工業基地就在西德的區域上。但當時還有一件令人驚訝的事就是,在東德民眾想方設法想要跑到西德的時候,西德卻有幾十萬民眾想要跑到東德去定居,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是一篇被封的文章:

《一切建於荒謬的高牆,終將倒於荒唐》

1949年,德國分裂為東西兩德。東邊的叫民主德國,可人民卻不願意當它的主人,而是想盡一切辦法逃離。

到1961年,總共跑掉了350萬人,佔到東德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人民外逃並不是外敵入侵,從節省口糧來說,是件好事。

然而對於洗腦事業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所有的宣傳機器都在竭盡所能地吹噓自己的制度最優越,自己的國家最幸福,西方是地獄,結果每年卻平均有30萬人跑到地獄去,這就算是有一萬個戈培爾再世,也洗不下去。

洗不下去,謊言就要破產,權力就要崩塌。

建牆,阻止自己的人民出逃,屏蔽外部世界,成為必然選擇。

1961年,以“反法西斯牆”為名,東德建立起一道將柏林城一分為二的高牆,是為柏林牆。

“反法西斯牆”的名字,本身就充滿荒謬。這不但是因為建牆者本身就是法西斯的繼承者,而且是從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它就從沒阻擋過一個企圖進攻的敵人,因為西邊根本就沒有人想進入東邊享受它那最優越的制度。

相反,這道牆的建立,固然遏制住了東德人瘋狂出逃的大潮,但它並沒有掐滅東德人出逃的念頭:從1961年柏林牆建成之後至1980年,仍然有17萬東德人成功“越獄”。

東德人為了投奔“地獄”,絞盡腦汁發明了花樣繁多的方式進行“越獄”:挖地道、跳高樓、熱氣球、彈射器,等等。

期間,有201位有名有姓的東德人,死於東德士兵槍下。

心甘情願地離開幸福的人間天堂,非但是被禁止的,還會因此而命喪黃泉,唯一的解釋是,所謂的天堂就是監獄,裡面的人就是囚犯,離開天堂就是越獄,就是犯罪。

建牆是為了建造監獄,這就是柏林牆的荒謬。

建於荒謬的高牆,不可能永遠屹立。

1987年6月12日,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在柏林牆下發表演講,向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喊話:推倒這堵牆!

他在演講中說:這堵牆會在歐洲倒下,因為它抵擋不了信心,它抵擋不了真理,這堵牆抵擋不了自由。

二年多後的1989年11月9日,它真的倒下了。

關於柏林牆的倒下,一個並不是秘密卻很少人留意到的史實是,它並不是在那種歷史大事件裡固有的精心策劃和氣勢如虹之中發生的,而是在誤會、遲疑和溫吞之中進行,帶著濃重的荒誕色彩。

它倒塌的直接誘因,是一場烏龍事件。

1989年11月9日晚,東德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東柏林支部第一書記沙博夫斯基在現場直播的國際記者會中,被一個問題襲擊得手足無措,這時一位助手給他遞了一張紙條。

他打開紙條唸了起來:公民可以自由申請私人出國旅遊,無需符合任何先決條件。

現場的記者都目瞪口呆,一名西德記者追問:何時生效?

沙博夫斯基笨拙地回答:就我所知......現在,馬上。

然後他離開了會場,留下一屋子驚愕的記者。

東德當局當時確實正在計劃放寬公民出境的限制,然而決定並未最終作出,方案也並非完全的自由出入。

以沙博夫斯基的級別,在記者會上的這番發言,顯然純屬“信口開河”,是明白無誤的烏龍事件,發生得十分荒誕。

然而更荒誕的,是這個烏龍發言,並沒有遭受一向以組織嚴密著稱的東德當局的否認。

千萬東德人在電視上看到了直播,在突如其來的幸福之中,帶著疑惑、猶豫和惶恐向邊境聚攏。

在東西德來往最主要的檢查站伯恩霍莫大街邊境哨所,正在吃晚飯的雅格爾中校也看到了直播。

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立刻致電上級求證,上級和他一樣不知所措。

中校一再要求上級下達命令以應對接下來出現的情況,但上級拒絕了,他說:我從帽子裡變不出一份文件。

就這樣,東德這個對每一個國民的思想都瞭如指掌的國家,卻在這一晚突然癱瘓,沒有放行的命令,也沒有阻攔的命令,一切順其自然。

中校和他的士兵一度打開了武器庫,想履行職責“守住邊境”。但最終,望著潮水一樣的人群,他在遲疑和惶恐之中打開了大門。

人潮洶湧而過,柏林牆倒塌了,民主德國被宣判死刑了。

電影《推倒柏林牆》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現了這一歷史時刻。當身為檢查站士兵的兒子拿起武器之際,在檢查站當廚師的母親對他說:兒子,他們也是別人的兒子和女兒。

屠殺並沒有發生。當人群洶湧通過檢查站時候,兒子緊緊依偎在母親的懷裡。

另一名士兵對中校說,他的兒子跟他說過一句話,“我們有世界觀,卻觀不到世界”。

他補充說:當然,這個道理是我教他的。

這兩幕,道出這高牆的荒謬所在:它是在摧殘人性。人生而自由,高牆卻把人當成豬一樣圈了起來,剝奪他們的自由。

而任何摧殘人性的事物,可以很強大很高聳,但倒塌是遲早的事,因為人終究不是豬,他們對自由世界的嚮往可以被抑制,卻不會被消滅。

為什麼像機器一樣嚴密的東德當局,會出現如此重大的烏龍事件,在出現之後又如此罕見地沉默以對?

唯一的解釋是,沒有人再想去維繫這座摧殘人性的監獄了,所有人都希望或者不排斥它的崩塌。

他們心裡早已清楚:讓一堵建於荒謬的高牆荒誕地倒下,是對所有人的解脫。

回放歷史,柏林牆的確是倒得很荒誕,幾個小人物成為了主角。

然而真正的主角,是人民對自由那種發自內心的渴望;這種渴望,在柏林牆聳立的那一天,就決定了它在日後倒塌的命運。

荒誕僅是表象。用荒誕的表象終結荒謬的本質,是再好不過的結局。

這世上,還有多少堵牆,在等待荒誕對荒謬作出判決?


pronghua


樓主純粹是放屁,當時只有東德人大量逃往西德,還經常發生東德士兵槍擊逃難者的事件。不懂歷史就別在這亂髮貼,丟人現眼。


雪豹13988


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美蘇的冷戰,世界逐漸形成了兩極格局;並出現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這種以美蘇對立並實行冷戰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際格局的影響下,德國分裂了,統一的德國被分裂成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東德和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是社會主義國家,屬於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是資本主義國家,屬於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員。時間的推移,發展資本主義的西德其經濟水平遠遠超過了發展社會主義的東德,也就是說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高於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就出現了東德人民想盡辦法穿越嚴格封鎖的柏林牆到西德生活的局面。在這種潮流下,卻有一部分西德人民跑到東德去生活,這是為什麼呢?說到底還是與當時的美蘇為首的國際格局和德國所處的位置以及人民的選擇相關。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的分析一下西德人民搶著去東德的具體原因。

首先,東德穩定的社會秩序吸引了德國人民,經歷過二戰的德國人民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的保護。德國人民需要的是一個沒有戰爭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在穩定的社會中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受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資本主義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要遠遠低於社會主義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而這一點對於受到二戰嚴重傷害的德國人民是極其重要的。在德國人民看來,處於蘇聯鋼鐵洪流保護下的東德政府控制下的社會秩序顯然比西德政府控制下的社會生活秩序要好;更何況蘇聯為東德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其次,蘇聯的強大是近在咫尺的,而美國的強大卻是遠在天邊。二戰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蘇聯,且美國比蘇聯還要強大一些。但強大的美國要到達德國必須跨越大西洋,而強大的蘇聯要到達德國只需要打開大門。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德國人民是出於羨慕還是出於恐懼,都會優先選擇蘇聯。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民,都是崇尚強大的國家和強力的政府的。有很多的中國人加入美國並在美國生活,就是出於這種心理;不管這些人是追求美好生活還是崇洋媚外,他們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中國人有這種心理和選擇,德國人有沒有這種心理和選擇?一定有!

再次,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確對長期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德國人民有強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因為人類都有的好奇心,朦朧的和不懂的以及沒見過的東西對人類是有強大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展現出了資本主義制度所不具備的優越性,尤其是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使社會主義制度對資本主義的制度的優越性更加明顯。經濟危機發生後,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吃穿等基本的生活物資都沒有;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卻已經當家作主了,有飯吃並有房子住,一定程度上還能享受免費的醫療和教育。這都對德國人民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從次,馬克思主義對德國人民的影響。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就是馬克思,而馬克思就是德國人,所以德國人民對馬克思是非常熟悉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並指出了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出現以後,對德國人民沒有一點影響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就會嚮往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有人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極有可能到社會主義國家生活。東德人民到西德生活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民的思想是有分化的。

最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是遷徙的根本動力。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他們所追求的無非就是和平穩定安寧幸福的生活;為了這一目的他們可以在西德生活,也可以到東德生活。一般來說,和平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是不會嚮往社會主義制度的;但是到了資本主義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的經濟危機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就特別嚮往社會主義國家。這與信仰以及主義沒有關係,只與人民內心最深處過上幸福生活的慾望有關係。1929年經濟大危機發生的時候,人民嚮往社會主義制度;1973年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人民還是嚮往社會主義制度;90年代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人民仍然嚮往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人民多出來的一種選擇;人民起碼有了選擇生活在什麼樣的制度之下的權利。有的人嚮往西德的高工資,也有的人嚮往東德的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可以西德人逃向東德也是有道理的。

思考上述,我們得出這麼一個結論:資本主義制度有優越的地方,社會主義制度也有優越的地方;兩種制度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在互相學習和借鑑的過程中,促進國家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讓人們感到幸福的制度才能被認可,被認可的制度一定有優越的地方,但我還是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對資本主義制度更加的優越——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利益的制度才是最優越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