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和西德相比,西德各方面都比东德强一些,为何很多人抢着去东德呢?

杨若枫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彻底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德国疯狂的战车在法国和波兰等国家的土地上肆意碾压;可是随着“盟军力量”的强大,法西斯德国的肆意妄为,末日审判很快便来临了。到了1945年初,德军的部队不再凶悍,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家变得脆弱不堪,红军的坦克将他们当初引以为傲的豹式、虎式坦克击碎,红色的旗帜开始取代万字旗在这片大地上耀武扬威。


紧接着便是柏林沦陷、希特勒自杀,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纳粹德国也从老虎变成了病猫,从本是持刀砍人的屠户变成了案板上的猪肉,这些曾经忠于第三帝国、忠于希特勒的人们明白,他们在劫难逃。

东德、西德的建立与统一

德国又一次面临了制裁,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制裁居然是要将它们的国土进行切割。在那一年的5月2日,日耳曼人向他们的老对手斯拉夫人递交了一份正式的投降声明,而在6天后,德国人又向盟军投降。

其实这个细节如果粗略地去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大家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德国在战败后的“投降策略”很高明。他们没有拘泥于投降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而是分别投降给了苏联和盟军,虽然这不能使得它们逃出制裁,但是却能将本是一国给予的压力,等量切割的分担到两个国家上。

众所周知,苏联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盟军都是新老牌的资本主义联盟,两个阵营有着本质上的矛盾,为了防止德国会被苏联,或是盟军某一方整的很惨,所以他们会分别投降于两个国家、两股势力。

好像在二战时期,不论是法西斯德国,还是法西斯日本都对苏联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便是怕被报复。日本人在国家将亡的时候,当时的军中有一个这样的口号:“投降给美国人,千万不要落到苏联人手上!”

造成这样原因的方面,一是因为他们和苏联人的仇怨,二则是苏联军队和美国军队相比,美国对待俘虏的条件则好了太多太多,所以在二战时,很多人宁愿在美国、盟军中当战俘,也不愿意在苏联毛子中当战俘。

西德的全称叫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在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时候,由美国、英国和法国共同建立和掌握。而东德是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七日的时候,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因为有美国等众多老牌资本家的扶持,所以它的经济在后期一度发展的很好,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反观被苏联控制的东德,因为经济体制的单一、死板和不活跃,所以该地区的经济一直在中、差处徘徊不定。

后来因为苏联的解体、东欧不再接受苏联控制,所以便在一九九零年十月三日的时候并入到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并没有西德的人抢着去东德

该标题有明显的夸张,因为在那个时候,只有东德的人争着、抢着去西德,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并没有出现过西德人豁出命去西德的现象。

因为当时的西德,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被美、英和法等老牌资产阶级所掌控的,他们在发展西德的经济时会起到一种带动作用,所以在那个时候西德的经济,以及社会条件、民生条件都是很高的。

反观东德,它因为被苏联人所掌握,而苏联也将其经济模式改造为“死板的”、“木讷的”发展方法,从而将曾经经济蓬勃的柏林带入了“歧途”,使得该国家在人民生产总值以及民生建造上实现了新低。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些东德的德国人开始眼红起了西德人的生活,便会想方设法的“偷渡”到西德,也正是如此才会使得西德的人口在后来会比东德高出很多很多,这可不是因为西德婴儿的出生率,而是因为东德的人大都悄悄的跑去了西德。

为了防止东德的人口继续流失,也为了更好的巩固和经营这片战略要地,苏联决心在东西德的交界处设立“柏林墙”,以此来切割两德人民的羁绊。

可尽管是这样,在当时的时候,还仍然有东德人民想尽了办法的往西德爬。有的人是悄悄翻过这座墙,也有的人是制作热气球飞过,甚至有的人是和看守“柏林墙”的士兵“硬怼”。

去东德的西德人

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西德人抢着去东德情况,但是却也有部分西德人前往东德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东德的生活比西德要好,而是这些人在西德实在是混不下去了。

虽然西德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西德境内就只有这么一块大蛋糕,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出现失业率增高、很多人就业、福利没有保障的情况。这就好比国内很多人外出求职的时候,都喜欢前往上海这个大城市一样,一是因为在这个地方机会更多,二是因为该地方的薪资会很高,可不好的是这样的地方竞争力会很大。

有些人很幸运争得鳌头,但也有些人很不幸被大浪淘沙的OUT掉,所以这些被“淘掉”的人,便决定不在西德发展,转眼去东德生活。

虽然东德的经济水平不高,但是就压力、竞争来说,会比他们在西德那边好的太多太多。正是如此,这些人才会放弃西德高经济的生活,去往东德过相对“落后”的日子。

关于西德和东德的小结

德国的分裂,实际上映射的是那个时候美国和苏联的博弈,他们不仅有东德和西德,还有北约和华约。它们频频冷战,也频频示好,有时关系紧张,也有时关系亲密。

最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东德被西德合并,从此历史上便只有一个德国,那便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木剑温不胜


楼主搞错了吧,虽然东西德都有人通过非正当的手段,逃往了对方。但是总的来说,东德逃往西德的人明显多过西德逃往东德的人。

当然,东西德双方也有通过正当的途径,迁移到对方的土地上的。比如,已经表态不参选下一任德夷总理职务的默克尔,就是在幼年时,通过正当的途径,跟随她的父母从西德移民到东德的。但总的来说,东西德双方的移民,还是以非正常的途径为主。大量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居民,从东德首都东柏林出发,逃往美英法三国控制下的西柏林,并转而前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在这种情况下,在苏联的大力支援下,1960年代初,东德几乎在一夜之间,在东西柏林的分界处,竖起了一道漫长的高墙。除了保持一部分有人把持的出口外,其他的地方都加上了铁丝网,严防东德居民逃往西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柏林墙。在柏林墙存在期间,仍然有不少人不顾生死,翻越柏林墙逃往西德。他们中的少部分人如愿以偿的逃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西德,而更多的人,命丧于东德军警人员的枪口之下。两德统一后,柏林墙的创建领导者昂纳克受到了德国法庭的审判,罪名就是他任东德领导人时,授权东德军警人员枪杀敢于逾越柏林墙的东德居民!

1989年11月,在东欧剧变浪潮的冲击下,走资派窃取了东德的国家权力,它们下令放开禁令,东德居民可自由前往西德。于是,大批东德居民蜂拥进入西德,东德进入了名存实亡的状态。1990年10月3日,东德并入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为了历史的名词。


山野耕樵


这很说明问题?世界上什么社会制度最好?什么社会制度最优越?什么社会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只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发明的,在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领导下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己经实践了的纯正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是最符合广大人民所希望的社会。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各种修正主义的社会,早晚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一定会被世界人民所抛弃。这个题目说明了这个问题,开始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时,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富裕,人民的生活条件暂时高一些,当时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性质。东德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有很多人向往西德,扒倒了柏林墙,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各顾个你挣我夺的社会挺新鲜,经过几十年后实际生活,感觉到了还是社会主义好,东德虽然现在不是社会主义,但他还有原来的社会主义的影子,就这样人民还是选择往东德去生活。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人民,特\b别是原来社会主义的国家的人民,同样都有这种感觉,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所有制,没有贫富的差距,人民有单位,有组织管,有依靠,没有生活上的压力,社会稳定平安。大人小孩家庭没有财产和生命的危险。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环境比较宽松,国家的公民是比较幸福的,所以世界人民还都是向往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之,还是社会主义好!


趙烽钦


柏林墙是谁建的?东德。

建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防止东德人往西德跑!

怎么出现西德人往东德跑?

真相是什么?

是在西德这边的人到东德探亲,一是探亲给些物资帮助,二是与在东德的家人亲戚秘商怎样搬去西德定居。

于是出现相当的西德人往东德走动。

后来被东德觉察,加紧了盘查和限制西德人入境东德管理,同时加强柏林墙严防死守,增加边防官兵,增加铁丝网,增加开枪射击。

小编把西德去东德探亲的人当作西德往东德跑,真是有了。

佩服。

(附图1:西德警察在紧急接应和保护从东德逃过来的越线女人,在人数悬殊危险情况下,勇敢拔枪怒视,最后成功逼退东德军警。

附图2:住在公寓的东德父亲将孩子抛向窗户外西德消防员架设的网上,房子在东德一边,窗户在西德一边。)




光明嶺


最开始部分西德人去往东德的原因,其一:为了家人团圆,西德政府允许人民自由迁移。其二:东德的宣传“人人平等,衣食住行按需分配”很多追求平等的人转而向东大约55万人。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包括东德的高压政治,生活条件等因素下300万人为了寻求自由逃往西德,此时东德政府发现这个问题很严重开始建造柏林墙防止更多的人逃往西德,自此开始基本没有西德人再逃往东德,反而有东德人不惜付出生命也要翻越柏林墙逃往西德,为此被抓捕甚至被开枪打死打伤的不计其数。历史真相告诉我们高压政策并不能阻止人民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平,平等,自由,法治,丰衣足食发展经济才是唯一的道路。


潘朵拉魔盒30744698


其实当年的整个情况可不仅仅是西德人抢着投奔东德,也有很多东德人抢着投奔西德,而且东德投奔西德的人更多。


我们先说投奔西德的原因。

二战之后,东德因为背后站着苏联,所以这里实施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西德因为其背后站的是欧美,所以西德实施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相比之下,西德的要比东德更有钱,因为西德有着美国经济政策的援助,这帮助西德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让西德很快就从二战的损失中恢复过来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幸福。

而苏联并没有对东德进行援助,反而还对东德进行更严重的掠夺,本来德国就在二战中损失严重,战后的东德还要承受苏联的掠夺,特别是很多重要的工业设施,基本上都落到了苏联人的手中。所以相比西德,东德人活得就不怎么样了。

不仅如此,本来在德国没有分为东西德之前,西德的工业水平就要比东德强很多,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被迫把两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西里西亚和但泽割让给了波兰,而这两个地区就在东德的范围内,这无异于让本来工业水平就不如西德的东德工业水平再次下降了一个档次。


所以说,在二战之后的德国,西德的工业要远远超过东德。看着西德人过得越来越好,而他们这些东德人反而过得越来越糟糕,很多东德人自然是不满这种现状,随着后来柏林墙倒塌,很多东德人争先恐后的跑去西德,去追寻他们想要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也会有西德人跑向东德呢?

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感到不理解,毕竟当年西德发展的远远要比东德好,西德人的生活,最起码幸福指数要比东德人高很多,那么他们跑去东德要干什么呢?

但根据当年西德做的人口统计,确实先后曾有五十万西德人前往东德,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这五十万人中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柏林墙建立之前,他们前往了东德,还没等到他们回来,柏林墙就建立起来了。

另一部分就是在柏林墙建立之后,那些在西德活不下去的人了,他们为了生存而前往东德,并且开始在东德定居。

但可以想象的到,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有对生活感到不如意的人。

相比之下,虽然西德的各种机会远远要比东德多,工作机会多,生活条件也好些。

但不过在这上的前提下也依旧存在竞争,很多竞争不过的人,生存条件依旧是困难的,而且他们这些人越是生活不下去,越会和身边的人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

而东德实行的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他们自认为可以解决他们的现在的困难,会更加的平等,于是他们便跑去了东德。

不过,相比那些跑到西德人,五十万西德人算不上什么。


夏目历史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在西方世界以及苏联的分割下,渐渐发展成了西德和东德两个国家。

其中,东德归附于苏联,受到了苏联非常严格的管控,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得听苏联的。

而西德归附于美国,相比于一母同胞的东德,西德所受到的控制并没有那么严重,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力。


东德和西德的差距

要说到东德和西德,他们最大的差别其实是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在西德加入了美国阵营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经济方面蓬勃发展了起来,我们现如今所知道的很多德国品牌、公司,其实都是西德时期保留下来的。

他们的民众生活也过得比较富裕,战争结束后没多少年,民众生活水平就排到了世界前列。

而东德在被苏联掌控后,虽然人们的生活状况比大多数东欧国家好,但是真要相比起来却远比不过它曾经的“兄弟”西德,在经济方面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发展,不仅没有什么实力强劲的公司企业保留下来,民众们的生活也要比西德困难许多。

这点我们通过现如今东德和西德合并将近30年、东德地区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久久没有发展起来就可以看出,那段时期对东德地区的影响确实非常巨大。

正是因为对东德状况不满,所以从德国被瓜开为两半开始,东德地区一直有很多人往西德逃,想在西德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以及更好的生活。

在二战之后,东德地区就总共有350万人带着满心希望逃到了西边,其中,东德(1949年)建立后逃往西德的人足有260万人之多。

逃离东德

不过由于逃到西德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到让苏联和东德都开始担忧起来,因此从1961年时起,他们为了防范逃亡就开始建立柏林墙以及架设各种隔离设施来防止东德境内的民众们逃往西德。

为了彻底杜绝民众们逃往西德的想法,他们更是在那些边墙地区派驻了部队,下令如果有发现偷渡的人,就直接开枪射杀,不需留任何情面。

在一些和西德相通的水域上,他们同样常年派驻了配有武器的部队在水面上巡逻,水下大多数地方也都装上了隔离的栅栏。

不过虽然他们竭尽全力阻止着东德人逃往西德,但还是架不住有人不怕死。

在柏林墙架起到被推倒期间,就曾有5000多人试图逃离过柏林墙。

这些人中,大多数人采用的都是常规手段,比如翻墙、挖地道、从靠近墙的房子上往下跳,都是他们当时采用的方法之一。


此外,也有人选择前往别的国家、然后通过别的国家转逃西德。

其中最为特殊的是一个年轻人,他当时自己以摩托车马达为动力制造出了一个微型潜水艇,在水里开了5个小时的时间,才开着这艘自制潜水艇穿越没有设置障碍的水域逃到了西德。

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人自己制作了热气球,在郊外无人的地方坐着热气球逃到了西德。

西德人前往东德

在说完东德逃到西德的人之后,我们再说一下从西德前往东德的人。

根据统计,西德建立后曾经有50多万人前往了东德没有返回。

这些人除了一部分是在柏林墙建立的时候没来得及返回的人之外,其余大多数都是在西德的环境中生存不下去的人。


在西德,虽然工作机会多、生活环境比较好,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过得不甚如意、找不到工作,为了不再忍受西德社会中的人情冷暖、财富巨大差异,就有许多人前往了东德。

在他们的想法中,只要去了东德后,自己就不用再自卑于和别人的差距,毕竟大家的条件都相差不到哪里去。

当然,其中也有因为其他原因前往东德的人,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父亲就是带着牧师传教的使命带着默克尔从西德前往了东德。


孤客生


东德和西德相比,西德各方面都比东德强一些,为何很多人抢着去东德呢?

在二战之后,德国受到了该有的惩罚,不仅原有的领土被分割,甚至还成立了西德和东德,就连德国的首都柏林也被分成了两半。西德和东德这两个区域,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西德比东德发展的要好要快。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西德在工业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明显要比东德的好很多。而且德国当时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就在西德的区域上。但当时还有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就是,在东德民众想方设法想要跑到西德的时候,西德却有几十万民众想要跑到东德去定居,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是一篇被封的文章:

《一切建于荒谬的高墙,终将倒于荒唐》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西两德。东边的叫民主德国,可人民却不愿意当它的主人,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逃离。

到1961年,总共跑掉了350万人,占到东德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人民外逃并不是外敌入侵,从节省口粮来说,是件好事。

然而对于洗脑事业来说,就不是这样了:所有的宣传机器都在竭尽所能地吹嘘自己的制度最优越,自己的国家最幸福,西方是地狱,结果每年却平均有30万人跑到地狱去,这就算是有一万个戈培尔再世,也洗不下去。

洗不下去,谎言就要破产,权力就要崩塌。

建墙,阻止自己的人民出逃,屏蔽外部世界,成为必然选择。

1961年,以“反法西斯墙”为名,东德建立起一道将柏林城一分为二的高墙,是为柏林墙。

“反法西斯墙”的名字,本身就充满荒谬。这不但是因为建墙者本身就是法西斯的继承者,而且是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它就从没阻挡过一个企图进攻的敌人,因为西边根本就没有人想进入东边享受它那最优越的制度。

相反,这道墙的建立,固然遏制住了东德人疯狂出逃的大潮,但它并没有掐灭东德人出逃的念头:从1961年柏林墙建成之后至1980年,仍然有17万东德人成功“越狱”。

东德人为了投奔“地狱”,绞尽脑汁发明了花样繁多的方式进行“越狱”:挖地道、跳高楼、热气球、弹射器,等等。

期间,有201位有名有姓的东德人,死于东德士兵枪下。

心甘情愿地离开幸福的人间天堂,非但是被禁止的,还会因此而命丧黄泉,唯一的解释是,所谓的天堂就是监狱,里面的人就是囚犯,离开天堂就是越狱,就是犯罪。

建墙是为了建造监狱,这就是柏林墙的荒谬。

建于荒谬的高墙,不可能永远屹立。

1987年6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柏林墙下发表演讲,向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喊话:推倒这堵墙!

他在演讲中说: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

二年多后的1989年11月9日,它真的倒下了。

关于柏林墙的倒下,一个并不是秘密却很少人留意到的史实是,它并不是在那种历史大事件里固有的精心策划和气势如虹之中发生的,而是在误会、迟疑和温吞之中进行,带着浓重的荒诞色彩。

它倒塌的直接诱因,是一场乌龙事件。

1989年11月9日晚,东德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东柏林支部第一书记沙博夫斯基在现场直播的国际记者会中,被一个问题袭击得手足无措,这时一位助手给他递了一张纸条。

他打开纸条念了起来:公民可以自由申请私人出国旅游,无需符合任何先决条件。

现场的记者都目瞪口呆,一名西德记者追问:何时生效?

沙博夫斯基笨拙地回答:就我所知......现在,马上。

然后他离开了会场,留下一屋子惊愕的记者。

东德当局当时确实正在计划放宽公民出境的限制,然而决定并未最终作出,方案也并非完全的自由出入。

以沙博夫斯基的级别,在记者会上的这番发言,显然纯属“信口开河”,是明白无误的乌龙事件,发生得十分荒诞。

然而更荒诞的,是这个乌龙发言,并没有遭受一向以组织严密著称的东德当局的否认。

千万东德人在电视上看到了直播,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之中,带着疑惑、犹豫和惶恐向边境聚拢。

在东西德来往最主要的检查站伯恩霍莫大街边境哨所,正在吃晚饭的雅格尔中校也看到了直播。

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立刻致电上级求证,上级和他一样不知所措。

中校一再要求上级下达命令以应对接下来出现的情况,但上级拒绝了,他说:我从帽子里变不出一份文件。

就这样,东德这个对每一个国民的思想都了如指掌的国家,却在这一晚突然瘫痪,没有放行的命令,也没有阻拦的命令,一切顺其自然。

中校和他的士兵一度打开了武器库,想履行职责“守住边境”。但最终,望着潮水一样的人群,他在迟疑和惶恐之中打开了大门。

人潮汹涌而过,柏林墙倒塌了,民主德国被宣判死刑了。

电影《推倒柏林墙》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历史时刻。当身为检查站士兵的儿子拿起武器之际,在检查站当厨师的母亲对他说:儿子,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和女儿。

屠杀并没有发生。当人群汹涌通过检查站时候,儿子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另一名士兵对中校说,他的儿子跟他说过一句话,“我们有世界观,却观不到世界”。

他补充说:当然,这个道理是我教他的。

这两幕,道出这高墙的荒谬所在:它是在摧残人性。人生而自由,高墙却把人当成猪一样圈了起来,剥夺他们的自由。

而任何摧残人性的事物,可以很强大很高耸,但倒塌是迟早的事,因为人终究不是猪,他们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可以被抑制,却不会被消灭。

为什么像机器一样严密的东德当局,会出现如此重大的乌龙事件,在出现之后又如此罕见地沉默以对?

唯一的解释是,没有人再想去维系这座摧残人性的监狱了,所有人都希望或者不排斥它的崩塌。

他们心里早已清楚:让一堵建于荒谬的高墙荒诞地倒下,是对所有人的解脱。

回放历史,柏林墙的确是倒得很荒诞,几个小人物成为了主角。

然而真正的主角,是人民对自由那种发自内心的渴望;这种渴望,在柏林墙耸立的那一天,就决定了它在日后倒塌的命运。

荒诞仅是表象。用荒诞的表象终结荒谬的本质,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这世上,还有多少堵墙,在等待荒诞对荒谬作出判决?


pronghua


楼主纯粹是放屁,当时只有东德人大量逃往西德,还经常发生东德士兵枪击逃难者的事件。不懂历史就别在这乱发贴,丢人现眼。


雪豹13988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美苏的冷战,世界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并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这种以美苏对立并实行冷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格局的影响下,德国分裂了,统一的德国被分裂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德和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是资本主义国家,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员。时间的推移,发展资本主义的西德其经济水平远远超过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东德,也就是说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高于东德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就出现了东德人民想尽办法穿越严格封锁的柏林墙到西德生活的局面。在这种潮流下,却有一部分西德人民跑到东德去生活,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与当时的美苏为首的国际格局和德国所处的位置以及人民的选择相关。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分析一下西德人民抢着去东德的具体原因。

首先,东德稳定的社会秩序吸引了德国人民,经历过二战的德国人民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的保护。德国人民需要的是一个没有战争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稳定的社会中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受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要远远低于社会主义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而这一点对于受到二战严重伤害的德国人民是极其重要的。在德国人民看来,处于苏联钢铁洪流保护下的东德政府控制下的社会秩序显然比西德政府控制下的社会生活秩序要好;更何况苏联为东德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其次,苏联的强大是近在咫尺的,而美国的强大却是远在天边。二战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苏联,且美国比苏联还要强大一些。但强大的美国要到达德国必须跨越大西洋,而强大的苏联要到达德国只需要打开大门。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德国人民是出于羡慕还是出于恐惧,都会优先选择苏联。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崇尚强大的国家和强力的政府的。有很多的中国人加入美国并在美国生活,就是出于这种心理;不管这些人是追求美好生活还是崇洋媚外,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中国人有这种心理和选择,德国人有没有这种心理和选择?一定有!

再次,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对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德国人民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人类都有的好奇心,朦胧的和不懂的以及没见过的东西对人类是有强大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展现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尤其是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明显。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吃穿等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没有;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却已经当家作主了,有饭吃并有房子住,一定程度上还能享受免费的医疗和教育。这都对德国人民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从次,马克思主义对德国人民的影响。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就是马克思,而马克思就是德国人,所以德国人民对马克思是非常熟悉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对德国人民没有一点影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会向往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有人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极有可能到社会主义国家生活。东德人民到西德生活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民的思想是有分化的。

最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迁徙的根本动力。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他们所追求的无非就是和平稳定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这一目的他们可以在西德生活,也可以到东德生活。一般来说,和平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不会向往社会主义制度的;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就特别向往社会主义国家。这与信仰以及主义没有关系,只与人民内心最深处过上幸福生活的欲望有关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时候,人民向往社会主义制度;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人民还是向往社会主义制度;9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人民仍然向往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民多出来的一种选择;人民起码有了选择生活在什么样的制度之下的权利。有的人向往西德的高工资,也有的人向往东德的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可以西德人逃向东德也是有道理的。

思考上述,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有优越的地方,社会主义制度也有优越的地方;两种制度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促进国家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们感到幸福的制度才能被认可,被认可的制度一定有优越的地方,但我还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的优越——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的制度才是最优越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