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遊歷在外,我對古城牆頗有好感,往往一個城市的變遷,都能從城牆遺址上發現,而在城牆根下,還能尋見最純真的生活氣息。古城牆不僅承載了歷史,還有無數人美好的回憶。

在寧夏鹽池縣遊玩時,聽聞這裡有500多年的花馬池古城牆,便心生嚮往,專程趕個大早遊覽。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此時天降大雨,雨水猛烈撞擊著地面,不肯停歇。我們一行人驅車來到城牆下,城牆身影在雨水朦朧中展現。我正擔心行程取消,誰曾想雨勢突然變小,只有微朦細雨垂下,便趕緊打傘出去了。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花馬池古城牆始建於明朝正統八年,也就是1443年,當時是作為長城的關隘所建。後來因“地處塞外,孤懸寡援”,便改建於塞內,也是鹽池縣城所在地。

“花馬”一詞,浪漫多彩,可鹽池縣並不產馬,何來其名呢?據考證,以花馬池為名,最早應在宋代。因為此處盛產鹽,便用鹽來換馬來加強邊防,慢慢的就叫做了“花馬池”,比起鹽池縣,我還更喜歡這個浪漫名字。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打著傘,我走進了甕城,四周是高不可攀的古城牆。翁城是古代城牆的第二道關口,可以利用地形優勢將來侵敵人擊殺於此,起到甕中捉鱉之勢。花馬池的甕城是我見過最大之一,要比嘉峪關等長城關隘的更大。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清代乾隆年間,花馬池城牆重修,東西牆長1100米,南北牆長1050米,高10米,頂部寬6.5米,城牆上可以同時跑四匹馬。當時是何等的氣勢豪邁,只是後來城牆逐漸損壞,最後只剩下灰色的長土堆。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因為條件艱苦,明朝修建城牆也經歷不少麻煩。在1506年修建花馬池河東牆時,因為飲水飲食困難,役夫們紛紛怨言不斷,後來發生了疾病,役夫便發動了譁變。不得已之下,當時總兵楊一清,在修建完花馬池城之後便被迫解散了民夫。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細想之下,雨中游覽古城牆也是好的,風雨中的城牆更為滄桑厚重,遠處城樓隱藏在西北雨水中,讓人思緒萬千。或許老天爺是想讓我們知道,一段古城牆得經歷了多少風雨,才得以保存至今。

很長一段時間,這裡都處於被冷落狀態。導遊說在2000年時,甕城之內還是民居房,當時的城牆已經破敗不堪。後來舊城改造時,利用收集的古城磚重修,角樓,箭樓,城門樓,魁星樓,以及上下城牆的馬道和梯道,都得到了完整修復。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慢慢的,雨已經停了,微風不斷,吹得人很舒服,我乾脆放下相機,盡情欣賞美景來。城牆上的角樓修建的很壯觀,分為兩層,第一層為懸山式屋簷,第二層為歇山頂式屋簷,綠色琉璃瓦剛被雨水洗過,正閃閃發光。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走進一點,發覺屋脊上有各種裝飾圖案,蟠龍、獅子等動物栩栩如生,硃色的柱子顯得莊嚴大氣。這裡還有一些魁星樓,是古代文人們祈求在科舉中金榜題名之地,一些高考學子們每逢考試也會到此走一走。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城樓裡面修建了特色商鋪,售賣一些精緻的手工藝品,還有一個民國風情體驗館,可以拍照合影。其中一個館有皮影戲表演,只是當時並無演出,我也得以跑到了皮影戲後臺閒玩,那白色影幕背後掛著一列皮影,為關羽、張飛,馬匹走禽一類的,我一時興起胡亂表演了一番。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城牆下有一家“張氏紅拳館”,在當地十分有名。張家拳法是寧夏著名武術流派之一,因為居住在鐵柱泉,又被稱作鐵柱拳。張家拳法古樸精湛,擅長軟拳和棍法,只是當時拳館並沒有開放,未能進去參觀。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結束之餘,雨也停了,城牆上散步乘涼的民眾也多了起來。導遊說,花馬池城牆下有6個城市公園,佔地1400畝,栽滿了綠油油的植被,這裡便成為了鹽池市民常來的散步之地。而且登城牆也不收費,有很多入口可直接登上,早晚跑步是極愜意的事了。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我們集合地點放在了三清閣,這是一座雄偉的古城門,從上往下看,城牆內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古樸與現代在此交融互通。時代總是在向前的,有了底蘊也就有了底氣,雖然現在花馬池古城鮮為人知,不過我相信它的名氣會越來越大,鹽池縣也會越來越好。

寧夏花馬池古城牆:距今500多年,規模宏大卻鮮為人知

地址:寧夏鹽池縣,不收門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