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大一新生如何學系統解剖學?

楊秋秋


不知我在醫學院工作十幾年能否回答這個問題了,雖然是搞行政後勤工作,沒直接上課,但也瞭解的比較多了,上課老師隨時都帶著骷髏,或人體結構圖上課了,還有學校都會有自己的實驗室,用藥物泡的人體屍體或嬰兒屍體了!

所以大一新生學習系統性人體解剖學是闡述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一門科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偉大導師恩格斯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精闢地論述瞭解剖學在醫學中的地位。因此掌握好人體形態結構的理論知識,對學習其他基礎和臨床醫學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人體解剖學具有內容、名詞多,學習、記憶難的特點,不少學生感到難學、難記、難懂,從而導致學習勁頭不足,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為幫助廣大醫學生儘快學好該門課程,筆者根據解剖學界前輩們的經驗和多年的教學積累,結合解剖學的學習特點,談談學好人體解剖學的方法。


一、端正態度,培養對人體解剖學的濃厚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清代名醫王清任認為:“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意思是說,不瞭解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就無從談起對疾病的治療。

因此,醫學生必須明白,人體解剖學不學不行。既然必須學,那麼就要端正態度,逐漸培養對人體解剖學的濃厚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必將形成敏銳的觀察力、牢固的記憶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靈活的思考力,必將增強學習人體解剖學的內在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做到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觀看掛圖、標本和模型 心理學認為:人對新事物的認識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完善和提高,新知識只有歸到原有知識的體系中,對原有的體系加以更新才會牢固。因此,做好課前預習是提高聽課效率的關鍵,也是掌握學習主動權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體解剖學的預習方法應以閱讀教材為主,預習的目的並非一定將下次課的教學內容全部掌握,而是要通過預習知道下次課的主要內容與其以前的哪些知識相關;出現了哪些重要名詞;感知預習的內容哪些是比較重要的、不易懂和不易理解的,並在難於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在聽課時特別給予關注。

從神經心理學角度看,記憶行為與一些情緒和心理活動密切聯繫,如對事物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對探求知識的強烈慾望與信心、對操作的愉快情緒與樂趣等,諸多因素均會影響神經內分泌激素的釋放與神經反應。[1]因此,上課專心聽講是學好人體解剖學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它包括七個方面的要求:(1)認真聽教師講課,並注意觀察教師對標本的示教、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與表情等,理解教師所講內容。(2)課堂上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在同學回答提問時,要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何處,試想如果是自己在回答問題,該如何回答才好。

這樣通過關注別人的錯誤促進了自己的提高,而許多學生則往往忽視了這個學習機會。(3)專心聽教師對自己在預習時不太懂或難懂的問題的講解。(4)記下上課時仍不理解的問題,在課後予以解決。。。。

希望所有朋友們都可以瞭解一下人體的組成結構了。。。😂😂


重慶高考志願幫妖姬姐


應"悟空小秘書"邀答!

醫學院大一新生如何學系統解剖學?

小時候的志向長大了當科學家,當教師,當醫生,這都是人們羨慕的崇高職業,可真進入醫學院,這太多的課程都得用腦記,當然你沒有這個智力是考不上醫學院的,對於新生來說,過假期了要開始靜下心來投入學習。

上解剖課,老師又不是讓你一下都學下來,也是有系統循序漸進一個個講的,你首先不要有畏難情緒,一步步深入,老師或網上給的解剖學口訣只是大體順序,你瞭解了大體後再分開記,認真聽老師講課,記住各個部位叫什麼,再對照實體圖譜,記住形態和方位的結構特點,加強記憶!

我有個同事剛入學就是記不住頭顱骨內的凹凸及顱內的名稱,她就幹趣把顱骨標本捧到宿舍,學糊塗了這顱骨就在枕邊與她共眠了!你說有這種學習精神還怕記下了!

一開始學解剖由淺而入,隨著加深加多,你也別怕,全身的解剖是分系統的,就是骨骼系統也是一樣有規則的,你分開學分開記,每個系統都有口訣,記住口訣再去細分,記住形態化,方位加強記憶很重要!

你可去問老前輩們,怎麼學好系統解剖學,ta回答你的離不開:死記!死記!死記硬背!

學醫可不能大意,可不能象其它科目的同樣一樣有得玩,不經意你就會掛科,補考了得再多分只算60分,全門總平分最低達到75分才能拿到學士學位證書,你落下一門,春節就沒你玩的時間,等著開春後去補考吧!沒有拿到學士學位證書,今後的讀研讀博就與你無緣了!

醫學院期末考試一天平五門,沒有時間讓你去複習,幾手都是通宵複習一下第二天的全部考試課程,考好後再睡上一天補補腦吧!

要將來能成為好醫生,這五年學習必須要靜心,平時要學踏實,你別奢望後面有時間複習,只有如此才能學到點真才實學,畢業後才能有資本立足於本行業!(圖片發不出)

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醫學院大一新生應該提前預習功課、上實驗課要認真記住各個標本的特性、課後要及時複習功課,從而達到學好系統解剖學的目的。

第一點、提前預習功課知識,瞭解難點。只有提前預習了課本知識點才能夠知道哪裡是比較困難,以便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做好筆記,這樣才能夠學習好功課,把不懂的知識點吃透,才有助於學習系統解剖學。

第二點、課堂上認真對待,瞭解重點,系統學習。因為醫學系統解剖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系統的學科,需要在完全理解的情況下才能夠記得牢。因為系統解剖學的課程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得一開始就要把知識點學透,不然的話就很難理解了。同時在上實驗解剖課的時候要認真學習標本點,有標本實物就可以形象的幫助記憶。

第三點、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知識點。古語“溫故而知新”,只有課後及時複習,才能夠記牢、掌握知識。因為知識太過於抽象、少見,所以課後不時的複習才能不會忘記,考試的時候才能夠得心應手,從而對於以後的醫學生涯起到奠基的作用。

當然了,不僅僅是系統解剖學,所有的課程都需要有計劃的課前預習、課時認真學習、課後及時複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學得輕鬆、出得了好成績。最後希望你的大學生活多姿多彩,學業進步!


努力的90後大叔


首先解剖學是醫學及相關科學的基礎課程,不管有什麼理由這門課必須學好,對於醫學生來說,解剖學包括大體解剖,斷層解剖學等等,大一解除到的是大體解剖相對簡單,但是需要記憶的也比較多,反覆記憶加上實驗課具體骨骼,肌肉,組織器官等加強記憶。應該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反正一句話要下功夫的,當然如果你記憶力更強學起來自然輕鬆些。對於醫學生而言所有的基礎課,專業課都是比較難的相對其他專業,選擇了這個專業就意味著,你的一生最起碼正高以前都是玩不斷學習考試的,除非你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碌碌無為的小醫生。努力吧少年,作為一個過來人,希望你一路順暢。


這麼吊的名字我敢用


阿弟呀,醫學院校通常本科5年制,大一新生是爬基礎課臺階,大二才專業基礎課。當然想學好解剖學,必須知道坐物分類的綱,目。先易後難,先從易找到的脊椎動物豬,羊,狗下手。宰豬過年時你就備一套解剖傢伙什。放血後,邊攝像也下手,一刀刀地割一點點的看,多做自然熟練,解剖死人就不會噁心嘔吐,魂不附體而是心有成竹,認真聽講,對照差距蠢蠢欲試下手幹活了。


色空老道


系統解剖學其實是基礎醫學中最簡單的,都是較為宏觀的概念和結構,如結合標本模型很好學。注意的就是模型和實物是有較大區別的,所以本人認為多研究標本很有幫助,另外理論的東西有很多要死記硬背,發揮空間想象有助於學習系統解剖學。有時候就將自己身體想象成研究對象,自然容易記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