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祕訣

香港武俠小說家金庸在《鹿鼎記》裡塑造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男主角:韋小寶。

韋小寶本是揚州一名混跡於市井之間的小痞子,因為一次偶然事件,認識了江洋大盜茅十八,並被他帶到北京,混入皇宮,得到康熙皇帝的寵信,從此開啟了開掛一般的人生,封爵一等鹿鼎公,賜穿黃馬褂,還喜提7位如花似玉的夫人,成為人生贏家。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韋小寶的成功之道上,寫滿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首先是獲得皇帝(上級)的寵信。這是清朝官員升遷的第一秘訣。

韋小寶為什麼能夠在皇宮裡如魚得水,逢凶化吉?歸結原因,無外乎是因為與年齡相仿的康熙皇帝很合得來,獲得了他的信任。韋小寶成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之後,哪怕斗大的字不識一筐,照樣升官進爵,成為威風凜凜的一等鹿鼎公。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類似的例子,在清朝歷史上還有很多。

雍正時期的官員宜兆熊,幾乎一字不識,相當於一個文盲,只因得到雍正皇帝的寵信,被提拔為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

乾隆時期的官員和珅,參加科考名落孫山,連舉人都不是,只因得到乾隆皇帝的寵信,官運亨通,官至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還繼任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而沒有皇帝的信任,官員什麼都不是。這樣的例子就更多了。

其次是要拉幫結派,互相勾結。這是清朝官員升遷的第二秘訣。

韋小寶雖然得到乾隆皇帝的寵信,但他絕不持寵而嬌,仗勢欺人,在同僚面前依然一團和氣。因此,不管是康親王傑書,輔政重臣索額圖、明珠,還是御前侍衛總管多隆,都與他稱兄道弟,變著花樣巴結他。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清朝時期,官員要想在官場立足,或者得到升遷,必須充分利用同鄉、同年等關係,拉幫結派,互相勾結。

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深諳這一法則。當年,他帶著兒子李鴻章進京參加會試時,遍訪呂賢基、王茂蔭、趙畇等安徽籍京官;當李鴻章會試落榜後,又帶去拜見曾國藩,讓他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於曾國藩門下。這些人,特別是曾國藩,讓李鴻章受益匪淺。曾國藩組建湘軍後,將李鴻章招至幕下,悉心培養。後又派他組建淮軍,殺到上海。李鴻章得以開啟一生的功名。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最後是要捨得花錢,以錢開道。這是清朝官員的第三秘訣。

韋小寶生性豪放,用錢如流水,從不吝惜銀子。吳三桂兒子吳應熊進京時,受到沐王府行刺事件的影響,被韋小寶敲詐了10萬兩銀子。韋小寶只收了5萬兩銀子,另外5萬兩銀子給了多隆和眾侍衛當作了人情。後來,韋小寶送建寧公主到雲南,又敲詐了吳三桂50萬兩銀子,這次他一分不得,全部分發了朝中大臣。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這樣的同僚,誰不喜歡?

清朝時期,銀子是最大的“敲門磚”,官場上充滿各種“陋規”。何德剛撰寫的《春明夢錄》一書中記錄:“道、鹹以前,外官饋送京官,夏則有冰敬,冬則有炭敬,出京則有別敬。” “冰敬”相當於夏天裡的防暑降溫費。“炭敬”相當於冬天裡的防寒保溫費。“別敬”相當於地方官離京赴任時,給京官們送的離別“紅包”。

當然,清朝官場上的“陋規”,遠遠不止“炭敬”“冰敬”“別敬”這三種。此外,還有送上司夫人的“妝敬”,逢年過節的“節敬”,各種喜事的“喜敬”,連門房僕人都有“門敬”。


讀懂了韋小寶 你就讀懂了清朝官員升遷的秘訣


曾國藩是一個比較清廉自持的官員,他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穿衣、吃飯都非常簡樸。可他總是會想方設法給京官送錢。有一次,他進京辦事,一口氣送了1.4萬兩銀子,卻還覺得不夠厚重。

【參考資料:《鹿鼎記》《清史稿》《春明夢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