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隊的地板為什麼不能換成nba球隊那樣的地板呢?

艾叡巴帝


在不久的將來我覺得換地板這件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CBA中很多球館已經把中控大屏改上去了,畢竟CBA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現在各俱樂部的資金還不到位,球票賣不出去自然設備也很難進一步的更新換代,現在是姚主席的改革開始階段已經很見成效,俱樂部也都開始積極配合,換球衣風格以及自己隊伍的球徽以及球隊名字,球館的檔次也上了幾個層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本土球員以及後備的青年球員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觀球效果也會越來越好,俱樂部的收益也會上升,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俱樂部有錢了他才會不需要各種贊助冠名去提升俱樂部的檔次,所以我們球迷要耐心等待,默默的支持中國籃球,讓CBA成為一個走出國門的國際俱樂部!



丁丁自媒體


CBA球隊當然可以換,只不過目前CBA公司和籃協那邊還沒有放權,而且弄成那種NBA可拆卸的地板,球隊每打一場比賽造價都會提高。雖然如果CBA也開啟了可拆卸地板時代,可以增加使體育產業的就業崗位。但目前的CBA球隊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每次都從美國那邊運送地板過來也不現實。

CBA球隊名稱經常更改,雖然現在籃協對一些球隊的logo進行了優化,一些隊名也發生了變化。但贊助商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重印一次地板的造價是非常高的,可拆卸地板也需要從美國那邊空運過來。如果CBA球隊名稱和贊助商一直更換,球隊的地板則要每次都更換,那每次都將是一筆龐大的費用支出。

CBA球隊的主場大多數都是租借的,後續還會有別的體娛活動。所以像NBA那樣的可拆卸地板,一定程度也會解決一些問題。但有些人認為拆了換,換了拆太麻煩,所以就懶得換。NBA所有可拆卸的地板都來自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公司,造價高達121萬人民幣。雖然CBA的老闆都不差錢,但球隊因為贊助商,名字經常更換,每次換名都得換地板,造價也就不低了。

NBA中國賽已經舉辦了好幾個年頭,像是北京五棵松、上海、深圳和廣州的一些球館都已經鋪設過NBA地板了。所以NBA級別的地板鋪設在CBA球隊的主場是可行的,目前廣東東莞男籃鋪設地就是NBA級別的地板。但廣東男籃雖然能夠鋪設NBA級別地板,可球隊logo依然是CBA的,不能換成自己的。

現在CBA主場的地板層次不齊,但並不允許他們在中場附近印製自己的logo。因為中場附近就要留給贊助商,之前中場為CBA標誌,後來也更換過贊助商中國人壽的標誌。CBA商業化還沒有發展到NBA的那個地步,所以在球隊文化方面、地板硬件方面也跟不上。如果CBA想像NBA那樣使用自己的logo,就必須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到時候就不用事事都得看贊助商臉色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籃視野


CBA球場的地板整齊劃一,各隊全是統一的CBAlogo標誌;而NBA球場的地板則凸顯個性,地板中央都是各隊自己的標誌。這也是除了材質方面,CBA地板與NBA地板的最大的不同。

NBA的地板大多數由一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公司提供,質量很高,當然國內的廣東東莞隊等,其球館達到NBA的水平,地板的材質和質量也是差不多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CBA的地板不換成NBA那樣的材質呢?當然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技術的問題,在主要還是中美兩國在體育觀念和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導致的。

NBA地板都是可拆卸的,最典型的就是洛城德比——湖人和快船,兩隊同用一個場館,主場作戰根據球隊臨時鋪上地板即可。而CBA球館大多數都是長期使用的,可能受到觀念的影響,只要不影響正常比賽,地板也就不用頻繁的更換。

而CBA球隊的很多場館都是租來的,當然這一點NBA也是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場館還要承作為大型文娛活動的舉辦地,因為大多數CBA球隊地板不可臨時拆下,如果貿然的在場館中央印上自己球隊的符號,是會產生一些歧義的。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NBA是高度成熟的商業聯盟,是跟隨球市來走的。而CBA還處於體制監管下,CBA球隊名義上屬於中國籃協來監管。但目前,各隊也在積極的往商業化道路上走,姚主席的改革措施也見了一些成效。

隨著中國籃球改革步伐的不斷邁進,CBA的各種軟、硬件都會得到質的提升,屆時,咱們的地板也肯定會大變樣。


松齡先生


這個很難做到,因為NBA與CBA無論是在影響力上,還是盈利上,差距很大。

我們先來看看地板材質的區別,NBA球場地板主要選材自北緯30度到40度之間的北美楓木,只有這個緯度之間的楓木才是最適合籃球比賽的。這些楓木地板,在退休之後甚至可以拍賣出幾萬美元一塊的價格。

而CBA,除了一些豪門可以用到部分楓木或其它優質木材外,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木板,從舒適度和耐用性上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其次我們為什麼能在CBA比賽地板上看到李寧的標誌,而NBA只有球隊的標誌呢?

完全是因為CBA上座率完全沒有NBA高,票價也比較便宜,周邊產品盈利也不多。他們更多是靠廣告費存活。這就是為什麼CBA球隊名字裡總是有公司和企業的名字,如東莞馬可波羅瓷磚,而NBA只有城市名和隊名,如猶他爵士。

誰不想地板好看一些,球場豪華一些。但這一切都要取決於經濟情況。畢竟是商業聯盟,沒人想虧錢!


影視搞笑主


CBA聯賽球隊的地板不是說換就能換

自從姚明成為CBA聯賽的董事長以來,CBA發展越來越好,逐漸跟上了國際籃球的發展速度和規律,從管辦分離到自主運營,再到CBA2.0版本全面升級,多支球隊更換隊徽和標誌,逐漸接近球迷市場,擴大球隊的影響力,並打造各自的球隊文化,聯賽逐漸職業化。


上個賽季,姚明帶領聯賽辦公室,正式開始大規模改革,頒佈有關政策,要求各支球隊升級主場館的照明設備,並且更好的運用燈光設施,營造強悍的主場氛圍。改造主場館的費用,是由聯賽辦公室撥款下來分發各支球隊,也大大減輕了各俱樂部的財政壓力。並且在賽季末,確定要實行多支球隊新的隊徽,與國際化接軌,加入中國文化元素。

雖然CBA聯賽逐漸職業化,硬件設施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是,CBA的發展才20多年,遠遠跟不上NBA聯賽的發展規模。CBA聯賽各支球隊的地板到目前為止還是聯盟統一配置的,遠遠沒有NBA球隊各自的特色,除了北京隊的主場館地板與國際接軌外,其他球隊的地板都是黑暗色,並未呈現球隊特色。



球場邊的廣告與中圈廣告,更是讓球迷吐槽,簡直與業餘聯賽無有任何區別,替補席與球場的距離阻擋球員之間的交流。就連籃框打鐵的聲音都沒有NBA球隊那麼激情,轉播鏡頭也少之又少。CBA球隊包括地板在內的所有硬件設施,都是聯賽發展的問題,相信未來,CBA聯賽發展越來越好!


球迷說說球


說到底其實就是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俱樂部,像足球籃球這種名字上雖說是XX俱樂部,其實性質就是所屬企業下的一個分公司,這個企業不想玩了就換一家,這也就是中國這些“俱樂部”頻繁改名的原因,企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玩多少年它怎麼會給球隊長期投資。國外就不一樣了,人家是先有俱樂部然後企業進行贊助,贊助商換來換去頂多是胸前廣告變了但是人家的名字是不變的。所以咱們總是羨慕人家的硬件條件好,歸根到底還是體制的問題。


我不想說的話


球隊文化吧!

一句戲言,有時候真的分不清看的是CBA,還是“中國人壽保險”杯籃球表演賽!

廣告贊助固然重要,但中圈的位置不應該是球隊的logo嗎?不然電視前的你知道是誰的主場?




令人懷念的中圈記憶


老馬說個球


國外籃球足球,人傢俱樂部自己就是一個品牌一個產業,中圈放球隊標誌就是宣傳自己,國內?有純職業球隊麼,我只看見萬達申花全興恆大蘇寧之類,球隊名字好不好聽取決於集團名字好不好聽,地板放log,結果就是各種集團廠商保險的圖標。哪天這公司不玩球了,球隊又換個名稱和標誌,這點來說,體育文化方面我們真的差太遠


聆泓


老實說,cba還能靠什麼掙錢?除了那麼點門票錢,剩下全是貼小廣告了。沒有李寧之類的贊助商他可以關門了。我國那麼多的籃球迷,真正鳥cba的開電視看的有多少?更別說掏錢了。我身邊的球友就沒有一個看cba的。所以cba還是很窮的。再說nba的地板,那質量得多少錢啊?很多球館連座椅都融融爛爛的,還買美國的地板?錢從哪兒來,老闆自己不傻,沒錢賺的投資不會做。歸根結底還是水平不行,吸引不了眼球,賺不了錢。


小白21464951


個人觀點文化差異和經濟差異的不同吧,在文化上,NBA自由,開放,CBA相對來說欠缺一點球隊文化。經濟上NBA老闆都比較有錢,對於籃球特別喜歡,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於自己的主場,需要營造一種氛圍。CBA老闆相對少一些,對於地板,能將就就行,看球衣就知道,就好像拼圖一樣,對於球隊相當於老闆的賺錢工具。個人觀點,不喜忽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