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許多失敗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歷煉,交了那麼多的學費,為什麼依然還是虧損。嚐遍了各種方法,見識了各種虧損,積累了各種圖表,發現了各種規定,感覺快要雲開霧散時在接下來的操作中又再次失手。

那為什麼會是這樣?問題的根源在哪?下面筆者跟大家分享的是打破這些怪圈;

如果你有上面提到的這些困擾,那是因為有兩個字你沒有做到,那就是“徹底”。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什麼是徹底,簡單講只賺該賺的錢,不該賺的錢絕不眼紅一概放棄。問題出在,我們就是衝著暴富的可能而來,只要是錢,都想賺,只要是機會,都想把握,讓眼睜睜地看著一波行情過去而無動於衷,讓白花花的銀子在眼前晃來晃去而視而不見,試問,你真的能把持住嗎?許多人倒在這裡,不是沒有規定,而是規定在誘惑面前常常不堪一擊。

這些年風風雨雨走過來:重倉必死無止損必死貪得無厭必死盲目入場必死頻繁操作必死左側操作必死

凡是從虧損中走出來的交易者,亦或是成功的操盤手,都會對市場操作有一個相當統一的評價:沒人性,反人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在和自身的貪婪與恐懼進行搏鬥的時候,明確地瞭解了人性的弱點,並且能夠克服。否則,就不可能成功。

交易市場是一個殺戮市場,弱肉強食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個領域,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夠把控自己的思維。


不論何時,只要耐心等待市場到達我所說的“關鍵點”後才動手,我就總能從交易中獲利。

為什麼?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的正是標誌著行情啟動的心理時機。我永遠用不著為虧損而焦慮,原因很簡單,我恰好在準則發出信號時果斷行動,並根據準則發出的信號逐步積累頭寸。之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任由市場自動展開行情演變的過程,我知道,只需如此,市場自身就會在合適的時機發出信號,讓我了結獲利。

任何時候,只要鼓起勇氣和耐心等待這樣的信號,我就能按部就班,從不例外。我的經驗始終如一地表明,如果沒有在行情開始後不久就入市,我就從來不會從這輪行情中獲得太大的收益。原因可能是,如果沒有及時入市,就喪失了一大段利潤儲備,而在後來行情演變過程中,直至行情終了,這段利潤儲備都是勇氣和耐心的可靠保障,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行情演變過程中,直至行情結束,市場必定會不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小規模回落行情或者小規模回升行情,這段利潤儲備正是我不為之所動、順利通過的可靠保障。

在一輪行情中,大部分市場運動發生在整個過程的最後四十八小時內,這是最重要的持有頭寸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持有頭寸、處身場內。這一點很重要。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舉個例子。

假定某隻股票已經在下降趨勢中運行了相當長時間,達到了40的低位。隨後,市場形成了一輪快速的回升行情,幾天之內便上漲到45。接下來,股價回落,幾周時間之內始終在幾個點的範圍內橫向波動。此後,它又開始延續前一段上漲行情,直至49.5的高度。隨後市場變得很沉悶,幾天之內都不活躍。終於有一天,它再度活躍起來,起先下跌了3到4個點,後來繼續下滑,直到抵達接近其關鍵點40的某個價位為止。

正是此時此地,需要特別小心地觀察市場,因為如果市場要確定無疑地恢復原有的下降趨勢,就應當首先下跌到比關鍵點40低3到4點的位置,然後才能形成另一輪明顯的回升行情。如果市場未能向下跌破40,這就是一個信號,一旦市場從當前向下回撤的低點開始上衝3點,就應該買進。如果市場雖然向下跌穿了40的點位,但是跌下去的幅度沒有達到3點左右,那麼一旦市場上漲至43點,也應該買進。

如果出現了上述二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你就會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標誌著一輪新趨勢的揭幕,如果市場以明確方式來驗證新趨勢的誕生,就將持續上漲,一直上升到另一個關鍵點49.5以上——而且比這個關鍵點高出3點或更多。

在闡述市場趨勢的時候,我沒有使用“牛”和“熊”兩個詞,因為我覺得,一旦在市場行情方面聽到“牛”或“熊”的說法,太多的人就會立即聯想到市場將在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裡一直按照“牛市”或“熊市”方式運行。

問題是,那種特色鮮明的趨勢並不經常發生——大約每4到5年僅有一回——還好,在沒有發生此類行情的時候,還有很多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輪廓分明的趨勢。因此,我寧願使用“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這兩個詞,它們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即將發生的情形。

更進一步地,如果你認為市場即將步入上升趨勢因而入市買進,幾個星期之後,經過再次研究得出結論,市場將轉向下降趨勢,你會發現,很容易就能接受趨勢逆轉的事實。反過來,如果當初持有市場處於明確“牛市”或“熊市”的觀點,而你的觀點又被市場證實,現在要轉變思路就難得多了。

結合時間要素記錄價格資料的利弗莫爾氏方法,是經過30餘年潛心研究各項準則的結果,這些準則為我預期即將到來的重大市場運動提供了基本的指南。


市場機會判斷方法,投資者可以對市場和個股的機會準確判斷,並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對機會進行選擇,從而使自己的買賣有根有據,明明白白,並準確把握買賣的時機!

1.市場循環過程中的機會分類

(1)做底過程的機會:股價經過下跌後,技術要素在低位,出現見底止跌後震盪築底的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和下跌空間較小、時間較長,以反覆震盪為主。風險較小,控制風險的方法是破位止損。適用於套利投機者,價值投資者中線買入要能經得起震盪甚至誘空的風險。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2)上漲過程的機會:股價突破下降趨勢和底部形態,形成上升趨勢至上升趨勢破壞的過程。

屬於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空間最大、時間較長,以大漲小跌為主。中期無風險,短期有調整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用於趨勢投機和趨勢投資者。

(3)做頭過程的機會:是指股價經過大幅上漲後,技術要素在高位,出現見頂後的震盪做頭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和下跌空間較小,時間較長,以反覆震盪為主,多呈現複合型態。風險較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以減倉和平倉為主。

(4)下跌反彈過程的機會:下跌反彈過程是指股價破位下跌後,由於短線超跌後出現的下跌途中的短期上漲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空間比較小,時間最短。風險最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不要隨意買入,以空倉觀望為主。

2.不同性質行情的機會分類

不同性質的行情,上漲的空間和時間以及運行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機會的性質和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1)大多頭行情的機會:是指在周線上形成一個循環,從周線上能夠看到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它包含有兩個以上的中級行情。國內大盤出現這種機會不是每年都有的。

屬於長線機會,上漲空間最大、運行時間最長,約一年以上。

運行方式是:長期大跌後,做底過程複雜,以複合形態底部為主。上漲方式多樣,中途有兩次以上的階段性整理或形態整理,做頭以複合形態頭部為主,並且頭部大多都有誘多過程。

風險上,做底後長線無風險;有中線整理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應範圍:趨勢投機者、趨勢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2)中級行情的機會:中級行情是指在日線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日線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其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次級行情。從日線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和3浪下跌,在我國大盤中每年至少有一次中線機會。

機會上屬於中線機會。

空間上,上漲空間較大,有30%~50%上漲的機會。

時間上,運行時間較長,約3個月以上。

方式上,中期下跌後做底簡單,以單一底部形態為主,上漲過程的運行方式多樣,大漲小跌為主,中途有兩次形態整理,做頭以單一形態頭部為主,頭部也有誘多過程。

風險上,中線無風險,短線有整理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應範圍:趨勢投機者和趨勢投資者。

(3)次級行情的機會:所謂次級行情,是指在60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60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從60分鐘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和3浪下跌,次級行情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技術行情。

機會上屬於短線反彈機會。空間上,上漲空間較小,一般上漲幅度在30%以下。時間上,運行時間較短,一般為1~5周。

方式上,階段性超跌後做底簡單,以單一形態底部為主,上漲過程以震盪上漲為主,中途有K線整理,做頭以簡單的形態頭部和K線頭部為主,不會有效突破實質性壓力位。

風險上,短線有K線整理風險,中期風險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

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

(4)技術性行情的機會:所謂技術性行情,是指在15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15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從15分鐘圖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或3浪下跌。

機會上屬於短線反抽機會,是一種最小的機會。

空間上,上漲空間最小,一般上漲幅度在15%以下。

時間上,運行時間最短,一般3~5天。

方式上,技術性超跌後做底簡單,無明顯的底部形態,上漲過程運行方式簡單,短期直線上漲一步到位,中途有K線整理,無明顯的整理形態,做頭以簡單的K線頭部為主,上漲不會有效突破下降趨勢,更形不成上升趨勢。

風險上,屬於短線無風險,有K線整理風險,但中線仍有下跌風險,屬於中期下跌過程中的反抽行為。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不可參與。


為什麼要建立交易系統

這個市場中絕大部分人命中註定會永久性陷入迷茫,尋求各種手法、秘籍但終不能成功,有些方法別人就是能用,為什麼我學了卻不能用,甚至會死?鐵業。普及“新軍”。——然後武漢新軍譁變——再然後清政府滅亡。對!滅亡了!

現在對照著看交易歷史來看,很多人看到大神們的方法好賺錢啊(他們的武器先進),然後我也要學,學來了他們的方法(前提是有人願意給你看真正的武器圖紙),然後你會發現就是你得到了圖紙,你也根本造不出武器。因為你和別人的交易思維,交易框架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一個農業化國家永遠都不會製造出工業化的武器)

所以你會發現真正正確的道路是從零開始先進行工業化,先去找鐵礦、找煤礦、修鐵路、開工廠,然後你就滅亡了。(當你從全方位完成知識、人性、心理、手法的積累,徹底滅亡了舊的交易體系、思維,你才上路,對!才上路。假設1861年是工業化的開始,中國基本完成工業化是在建國後。所以交易體系的建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實際上以上一段話解釋了:為啥交易技術反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正真的財富是:交易體系,交易體系的建立是完全個性化的。正如每個國家工業化的過程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體系也都不一樣。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所以結論開始了,在市場中死的N個情況:

1、首先大多數人根本沒意識到你的競爭者是何等的可怕,已經武裝牙齒。而你連武器長什麼樣都見不到。

2、你見到了武器,但你根本找不到真實的武器圖紙。

3、萬幸,你見到真實的圖紙,你發現有圖紙依然造不出武器,因為你是落後的農業化國家,你要迅速的進行工業化歷程。

4、萬幸你度過了各種天災人禍,活了下來,你會發現工業化路徑千差萬別。最後需要你一步一步自己走。

5、實際上就算你千辛萬苦完成了工業化,你會發現之後還有選擇路徑的區別。選錯了,還是會死。

所以看到這裡,應該能得出一個結論: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終其一生都無法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符合自己實際的交易體系。

真正的財富是什麼?是體系。一個正確的體系面對沒有體系的競爭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交易體系的構建,是個異常複雜的工作。它需要一個投資者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積累經驗。許多人都死在這三個“不斷”之中了。因為這個階段需要不斷投入精力、金錢來支撐的。

更可怕的是,投入了之後還看不到回報,不知道這樣的煎熬的盡頭在哪裡。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六年到八年。當然這是指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投資者的成長時間。放眼我們身邊,許多股票交易者虧了十幾年之後依然是個虧貨,因為他根本就意識不到這方面的問題。炒股炒了十幾年依然是最打聽消息,看股評買股的階段。這種人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總之,經過這個時間段之後你才能體會到構建體系的重要並且開始嘗試著構建交易體系。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我想,好多進入交易這行的投機者的職業生涯,都是從聽消息交易開始的。慢慢的開始學習技術分析。可是慢慢的,發現學這些東西時候熱血沸騰,似乎已經找到了制勝的法寶,可是到了實際交易的時候還是會按聽消息、憑感覺來交易。

這時候你會發現是因為心理的因素導致你沒有按技術指標來的,所以你可能會找些靈脩、禪學之類的書來學習,以期克服掉心態上的毛病,擔此時的交易還是沒有起色,即使你按這些技術來交易,可是這些技術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

這時候,大部分人會陷入苦悶之中,其中一部分的交易生涯到此結束。另外一小部分人知道自己一定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到。在經過不斷的求索之後,終於發現:原來技術本來就是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的,這和最終的交易成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交易本就是個概率的問題,只要賺的時候賺得多,虧的時候虧得少一樣是可以成功的。理解到這一層之後,開始坦然接受交易中的虧損,賬戶權益也開始不斷增長。這時候又有一部分交易員開始自滿,以為終於找到了交易的聖盃。然而迎接他的是一次巨幅虧損,把以前賺的錢全部虧進去不算,把本金也折了大半,其中一部分的交易生涯到此結束。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大概就是這麼樣,從學技術-學心態-學策略-學風控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當然這不是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而是一個各方面互相糅合的過程。

所以,我以為,一個完整的交易體系,至少是由下面幾個方面構成的:

1, 交易技術。用來研判市場。

2, 心態。用來執行你的交易,關鍵時刻不手軟。

3, 策略。用來計劃你的交易。

4, 資金管理。用來做風險控制。

這四個方面互相支撐,缺一不可,少一個都無法帶你到達成功的彼岸。它們的關係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交易體系就是這麼一個三稜錐,缺了任何一個頂點,都不能稱之為一個體系。

下面是這幾個部分的更詳盡的關係: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下面再簡單做一些解釋,我覺得在交易體系中,交易技術是最核心的東西。技術提供了行情分析框架,用來研判行情;同時技術也形成了一套交易規則,用規則來進行交易。同時,一個交易員有了技術之後,心態自然也就會好了,因為你知道這是個行之有效的技術,離開了技術空談心態,只是無本之木罷了。

其次重要的是資金管理,它和技術共同形成交易規則,來控制加減倉位來控制風險。

心態和策略是技術和資金管理的衍生產物。因為好的資金管理也是形成好心態的基礎。總之,藝高才能人膽大。這個藝正是由技術和資金管理構成的。


交易高手是怎樣磨練成的?

一位交易場上的倖存能手,歸納了幾項交易規則,恰正符合了上述徵人條件。謹羅列於此,但願投資人能因而增加獲利,遠離苦痛。

無論新手或老手,往往都忽略了成功交易的心理要素。交易無疑是全球最具壓力的工作之一,幾與吞火表演或拆除炸彈無異。

交易績效有時宛如雲宵飛車,時而攀高,時而劇降,總是夾雜著歡樂與哀愁。一個不留神,市場便可能瓦解投資人心理,蹂躪投資人靈魂。只要進場交易,這類的經驗便無可避免,但是投資人儘可學會如何應付這些情況,甚至學習從中獲利。

1、只靠自己。當交易時,千萬別想依靠他人,成就自己。投資人想依靠的人,可能根本不是一位成功的交易員。當然也有例外,但機會不多。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絕不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他人,這點無比重要。無論淪落到何種地步,自己必須為自己的決策負起全責。只有自己承擔責任,才能改正錯誤,也才可能不重複犯錯。

一位老股民交了10年學費的經驗:為什麼散戶知道的越多卻虧更多?

2、以長期目標為焦點。避免根據短期績效調整交易方式。因為短期而言,任何交易方式均可能亮麗一時,然而長期累積結果,卻可能糟透。另一方面,最佳的交易方式,也難免三不五時的虧損。因而,若以短期績效,判斷交易方式好壞,很可能剔除了最佳的交易方式,終而導致虧損。

3、不自我中心。以自我為中心,正是頂尖交易員的致命傷。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別再因而成為犧牲者。以自我為中心的交易員,是無法面對虧損的。他們幾乎禁不起連續幾次的虧損。這導致他們往往以非常短期的績效,評估交易方式的好壞。市場沒有立即順著自己的交易走勢,便急急出場,無異是投資大忌。

4、在能力範圍之內交易。交易不能影響正常生活。如果無論獲利或虧損,投資人總是情緒緊崩,就千萬別進場,因為一時的情緒極易導引出災難性的策略與謬誤的判斷。投資人最嚴重的錯誤之一,便是獲利後就加碼。這種事最糟糕不過,因為歡樂後,緊接著而來的,往往便是虧損。在虧損之前加碼,便會使得虧損較獲利加快一倍。交易金額應保持恆常,畢竟,緩步穩健者,才會是最終贏家。

5、無論獲利虧損,都別情緒化。交易就像打高爾夫球。每個高爾夫球員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成績也就時好時壞。當成績好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像老虎伍滋,以為已經找到了打球訣竅,不會再打進砂坑或水塘。不幸的很!下次他就發現自己進入了砂坑,大喊再也不打球了。

其實,交易心理才是在這些市場獲利的關鍵。只有那些精確瞭解這些規則,及市場與投資人心理尤其自己心理的投資人,才能更有獲利機會,而且同時還保持著理性。


在股市裡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正確時獲取了多大利潤,錯誤時虧損了多少。散戶只有不斷的學習和修煉自己才能長期生存,關注筆者的公眾號:書生財經(y60051),傳授系統操作方法,改變一買就跌的命運。我們大部分人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在死時仍舊貧困潦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