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近代以來,中國武術與青島頗有淵源。歷史上的青島國術館和現在的青島武術研究會均設在青島的市北地界,而青島的各大山頭公園每天早上也是武術愛好者的鍛鍊基地。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據記載:早在1919年,著名武術家王子平率濟南武術團來青,在館陶路齊燕會館進行表演,使武術在青島社會中引起廣泛注意。王子平,人稱“千斤神力王”,在濟南力挽水車,在青州高舉磨盤,在青島接連打敗美國拳擊手阿拉曼、德國舉重名手柯芝麥、日本柔道名手宮本,因而聞名全國。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1922年,山東武術練習所解散,總教習韓愧生、教習王子平、楊名齋、常秉毅等來青定居。1923年,韓愧生租借館陶路齊燕會館禮堂北面,建立國技學社,以授孫臏拳為主,這是青島最早研討傳授武術的專門場所。不久,楊明齋在商河路育英小學等學校任國術課的同時,又利用晚上時間在幾所中小學開闢了武術教場;螳螂拳師鍾瑞臣在大港火車站附近自設了拳房,武術界稱之為“五間房”。1926年,韓愧生逝世,楊明齋繼承其志,擔負“國技學社”全部工作,並繼續在商河路育英小學、陵縣路等學校組織活動。楊明齋精通十八般武藝,獨行“孫臏拳32手”,又擅硬氣功,如“鐵板橋”“油錘貫頂”等。國技學社門生很多,造就了不少優秀武術人才。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1929年9月12日 ,青島市響應中央國術館號召,以館陶路齊燕會館的國技學社為基礎正式成立青島國術館,臨時館址設在陵縣路,這是青島第一個官方武術管理研究機構。同年11月,青島國術館16人參加了在杭州舉行的全國國術遊藝會,比賽評出26名最優和優等運動員,青島青島國術館有4人名列其中。1930年3月1日,《青島特別市國術館月刊》提出:“用國術的刀劍,斬斷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用國術的槍棍,打倒帝國主義侵略。提倡國術,是求國際上自由平等的唯一途徑……”。 1933年,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主持籌建青島國術館新館,館址位於廣東路1號。1934年11月,國術館新館建成,同年12月23日,正式舉行了落成典禮。武林著名人士楊明齋、高風嶺、常秉毅、秘道生、尹玉章、紀炎昌、韓冠英都在此任教。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上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到青島國術館參觀時,為全國著名女劍客欒秀雲題詩曰:“堂堂國士盈朝野,不及欒家一女郎。舞到劍飛人隱處,月明滿地滾青霜。”一介寒儒王度廬,住於寧波路一間陋室內,經歷10載,寫出武俠小說為主的長篇章回小說近30部。後來,以他的小說改編成的《臥虎藏龍》被拍為電影並獲奧斯卡獎。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當年,國術館培養了幾千人學習武術,這在當時僅有40萬人口的青島來說相當可觀。其中許多人在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抗日武裝,殺敵報國。後來,國術館被日寇封閉。

抗日戰爭勝利後,廣東路館址被國民黨部隊佔用,青島武術界為重建武壇到處奔波。直到1946年,青島國術館方始恢復。 1947年夏, 太極梅花螳螂拳傳人——山東牟平人郝恆祿先生應邀來青講學,青島國術館聚滿了聽講的武林界人士,連郊區也有不少人趕著馬車前來聽講。郝恆祿二十餘天精闢的國術講論及其家傳太極梅花螳螂拳絕技,折服了青島的武術愛好者,在青島武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翌年,郝恆祿之子郝賓、五弟郝恆坡(均為武界高人)於亦先後來青傳授太極梅花螳螂拳。可以說,郝恆祿的青島之行註定了太極梅花螳螂拳在青島的盛行發展。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全國解放後,青島的武術運動得到迅速發展。1950年,青島市成立武術研究會,孫文賓任主任,成員有楊福江、邱寶山、周永福、周永祥、李佔元、趙瑞章、李熙夢等。1958年,青島市武術研究會更名為青島市武術協會。現在,青島市武術協會設在市北區白雲路4號 。青島市武術協會現任會長:李國利,副會長:王鳳華、王建斌、米楊、吳秀美、杜月英、林紀國、張 奎、楊沛霖,秘書長:吳秀美(兼),副秘書長:潘惟盈、陳樂平、于斌等。歷屆武協管理人員及其武林高手為發展青島武術、弘揚中華武術、振興民族體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50年代,一批成長於上世紀30年、在國術館訓練過的拳師,為發展武術事業,勤奮地傳授各自流派的武技,在青島的武術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當時,青島武林知名人物有紀炎昌、孫文賓、馬文章、周永祥、周永福、趙瑞章、李熙夢、孫玉君、李佔元、徐傑三、肖秋賓、邱寶山、楊福江、鍾壽山、劉鏡海、徐自良等。在這裡,筆者僅介紹幾位作為代表: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李佔元,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在老臺東南臨字、聚仙路以及櫸林山的大榆樹溝等地設場授徒,幾十年下來,學生無計其數,曾先後為山東省武術隊、解放軍武術隊及高等院校培養輸送了十幾名優秀的運動員。1962年,任區武術協會主席、兼任區武術學校校長;1984年,獲振興山東體育榮譽獎章;1986年,當選為區政協委員,時年已經85歲高齡。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邱寶山,解放後利用業餘時間在太平山下的禮拜集附近開設教場,由於收費低,深受工薪階層子弟的歡迎。家境富裕的子弟每月只繳5角錢,生活困難的孩子一律免收學費。他一生桃李遍天下,至文革前其弟子已超過4位數字。邱先生的拿手武藝是流星錘,他曾不顧年邁,多次在市、區、廠的有關運動會以及有關重大節日聯歡會上表演中華國術。他對弟子要求甚嚴,常教導弟子們:“學習武術是強身健體,練拳習武不是為了打人,而是學做好人。中華國術博大精深,值得傳承,千萬不能學了幾招就不自量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先學怎樣做人,才能學點功夫。”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他的女兒邱桂香榮獲第三屆全國武術劍術冠軍。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張建泉,祖籍日照,1929年生於青島,6歲起在青島國術館習武,師從紀炎昌。兩年後"七七"事變爆發,時局動盪,他回到原籍繼續練拳習武。不久,又回到青島,就學於黃臺路小學。因身體素質出眾,被選入校足球隊,司職後衛。在1943年至1945年的青島市小學生足球比賽中,黃臺路小學獲兩屆冠軍,一屆亞軍。在1946年至1948年的青島市運動會武術比賽中,張建泉連續三次奪得少林九龍刀比賽第一名。同時,他還與弟弟張建清合作,連續三次奪得雙人項目攀龍棍進槍和六路對打冠軍。解放後,他先後在多個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屢創佳績。他還曾在甘肅路、海泊河等處教授武術,收徒幾千名。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周永福,鴛鴦門創派宗師,中國武術九段,1913年9月7日生,山東濰坊人。他自幼酷愛武術,16歲時入青島國術館,先後跟隨田鴻業學習形意、太極、八卦掌,跟隨高鳳嶺、紀炎昌學習少林拳,跟隨郝恆祿學習螳螂拳,練就一身好功夫,尤其對形意拳、螳螂拳、太極、八卦以及六合八法拳有高深的造詣。1952年,參加青島市武術運動會,獲得對練冠軍、九節鞭亞軍、單練拳術第三名;1953年,代表山東參加華東運動會、全國民族形式運動會,均獲最高獎項優秀獎,並有幸求教於王子平;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1958年,山東省組建武術隊,他被調至省體工隊任武術教練員。他執教省武術專業隊長達30年,培養了一批武壇精英,其中有許多在全國比賽中名列榜首。周永福一心向學,上世紀50年代末,他與蔡雲龍、常振芳、王子平等共同編寫了《武術套路》和《全國武術比賽規程》,為全國武術比賽奠定了基礎;他本人整理編寫了《三路炮拳》《六合八法》《孫斌拳》,與其兄周永祥合著了《梅花螳螂拳》《中國形意拳》等;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上世紀世紀80年代,古稀之年的他,以頑強的毅力在山東體育學院攻讀五年,獲得畢業文憑。周永福終年弘揚民族武魂,為國盡責,使民受益,以德高、藝高、壽高而享譽武林,讓後輩敬仰。他曾先後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三級獎章、振興山東體育榮譽獎章、新中國體育開拓榮譽獎章以及“全國十大武術教練”稱號等,有數十個國家的媒體對他的事蹟予以報道。


精彩青島 中國武術在青島




本文作者:於向陽、網名:海歌。中國作協國土資源部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散文家協會常務理事,青島作家協會會員,業餘文學耕耘五十載,著有四十餘部散文集,小說,劇本正式出版,現任青島市好人文化促進會宣傳部長(藍月亮文學),(青島好人)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