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公公的心事》

小小說:《公公的心事》

作為陳家的兒媳婦,我最怕的事是“給公公送錢”。老公是留美的法學博士,大名鼎鼎的陳律師;公公是退休的高級工程師,不缺錢花的知識分子。按理說,給老人孝敬錢,皆大歡喜,然而,這事在我們家就變了味。

老公與公公性格相似,內熱外冷,不善表達情感。他們在外人面前侃侃而談,與家人溝通卻直接粗暴。婆婆去世後,他們相處時總感彆扭。這種微妙的關係,要歸咎於當年老公出國的學費。

聽說,公公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老公出國,老公哭泣跪求,最終立下欠條才得到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欠條我偷看過,上面寫道:陳曉剛出國讀書,向父親陳菁華借款6萬,5 年為限,利息與銀行同等。若借款用完之後,陳曉剛仍未獲得獎學金,陳菁華可勒令其回國就業……

小小說:《公公的心事》

“勒令回國就業”如懸在頭頂的利刃,讓老公一改懶散的習性,玩命地讀書打工,奠定了事業發展的根基。然而,他卻從此對父親冷淡起來,懷有莫名的疏離感。

比如,我們要買房。公公將積攢多年的積蓄傾囊而送,老公得知後立刻要我退回去。最終,我們在同個小區裡給公公買了一個小套。事後,公公特意去查了房價。得知這個小套的房價與他給我們的錢數幾乎同等時,他鬱悶極了,一連幾個月都不跟我們聯繫。無論公公給我們什麼,老公都會換算成人民幣,用各種方式“還回去”。

說實話,我很理解公公。工薪階層的家庭,在20年前將孩子送出國,無疑是“傾家蕩產”的投資。公公知道,很多紈絝子弟在國外不學無術、花天酒地,所以他才出此狠招,逼兒子發奮。公公的目的達到了,父子關係卻變得冷淡。

一天,我和兒子到公公家吃飯。公公的老同事上門拜訪,說起兒子是啃老族:“吃我們的,喝我們的,生了孩子讓我們養,把我們當保姆使喚,還覺得理所應當。老陳,還是你教子有方。”公公卻露出苦笑:“至少,啃你說明小輩需要你、信任你,說明你這把老骨頭還有用啊。”我體會到了公公的酸楚。

在老公出差的日子裡,我更多地讓公公接孩子、買菜做飯、輔導功課。時不時,我刻意地讓公公出錢:一起逛超市他埋單,兒子興趣班他付費,逢年過節他給兒子老師們買禮品……每次花錢的時候,公公臉上都浮現出“揚眉吐氣”的喜悅。

有一次,我攛掇公公帶我們旅遊。我故意裝窮說:“好貴啊,真捨不得。”公公一拍胸脯:“貴什麼?有我呢。”我對兒子擠擠眼睛:“還好有爺爺在,你才能跟著我們享福啊。”

在孫子的讚美聲中,公公開心極了。在週末的旅行中,公公好像重新找回了“當家作主”的感覺。他拿行李、找位子、拍照、安排住宿……我從來沒見過公公如此精神煥發,好像忽然年輕了10歲。

小小說:《公公的心事》

電影《歸來》上映時,我和老公一起去看。黑暗中,他落淚了。電影散場後,我們步行回家。老公邊走邊追念婆婆,我則提到了公公:“其實,咱爸心裡也很痛苦,他很後悔當初讓你寫借條。”老公沉默著,沒有避開這個話題。我將公公內心的痛苦,一點點講給他聽。我說:“趁現在,咱們也啃啃老吧。讓爸知道,他仍被我們需要,仍對我們很重要。”

老公始終沒說話,他邊走邊思索。半夜時,我聽到他起床,進了書房。第二天,我在書房的垃圾桶裡看到了被撕碎的欠條。

幾天後,老公出差。公公在凌晨敲開我家的門。他像個孩子一樣高興地大叫:“快把卡號告訴我,曉剛給我發短信了。”拿過公公的手機,我看到一條短信:“爸,最近我手頭有點兒緊,能借點錢嗎?”我的心怦怦跳著,淚水險些奪眶而出。顯然,老公思索許久,發了這條短信,公公一收到短信,就直奔我家。

我從來沒看到公公這麼開心。他激動地說:“我就知道你們需要我幫忙。傻孩子,缺錢當然要找我。我那些退休工資,不都是給你們攢的……”公公絮叨個沒完。第二天一早,他拉著我去銀行轉賬。

銀行還沒開門,一群老頭老太太在門口排隊。閒聊起來,公公容光煥發地告訴別人,他是來給兒子轉賬的。老人們開始抱怨起兒女們啃老,公公也加入了討論:“甜蜜的負擔,你們說是不是?”公公的話,引來老人們的聲聲附和。

看到這一幕,我感到踏實和溫暖。或許,這就是中國老人的心聲——孩子,不要啃我,也不要不啃我,算了,還是再啃我一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