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中九位阿哥是什麼下場?除了老四一黨,其餘七人悲慘至極?

小趙在來的路上


康熙時期,若問最有名的宮廷政治事件是什麼,絕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無疑就是現在清朝影視劇廣為演繹的“九子奪嫡”事件。“九子奪嫡”是指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等康熙九子所參與的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



“九子奪嫡”的結局就是四阿哥胤禛獲得最終的勝利,於1722年順利登基為帝,是為雍正帝。隨著雍正的登基,一場清算政敵的行動也隨之開始,作為當年與雍正爭奪皇位的諸位阿哥們,他們自然是逃不過清算的,因此九子的命運可謂是各有不同,除因效忠於雍正的十三阿哥胤祥(賜世襲罔替,成為鐵帽子王),其餘或圈禁,或革爵,或死於非命,命運的確算得上是悲催至極。



大阿哥胤禔。他雖是皇長子,但卻是庶長子,而非嫡長子,所以隨著胤礽這位嫡長子的出世,他早早的就喪失了承繼儲君之位的資格。他雖當不了儲君,但早年康熙還是比較鍾愛這位皇長子的,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就被封為直郡王,而此時如胤禛、胤祺、胤祐等才是一個貝勒。

不過無論康熙如何鍾愛他,胤禔對於儲君之位,乃至是皇位都有一種不合實際的幻想。隨著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的被廢,他的這種幻想開始被不斷的放大,此時為了得到儲君之位,他全然不顧兄弟之情,向康熙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替父分憂。如此,他這般冷血的作為引起了康熙的反感,而後在胤礽第二次被立為太子時,胤礽用魘術詛咒胤礽一事被三阿哥告發,康熙對他的厭惡達到了極點,直斥他為“亂臣賊子”。隨後下令奪郡王爵,將其幽禁在府邸中,終身不得出府。



雍正十二年(1735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禔因病去世,享年63歲,直到臨死那刻,他都未能出府邸半步。

二阿哥胤礽。大清的嫡長子,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1歲的胤礽被冊立為皇太子。早年的胤礽不失為是一位儲君典範,在康熙外出期間,他在代為處理朝政之時表現的很不錯,其克盡厥職,不負眾望,“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而康熙自己亦認可胤礽的政治才能,其言“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冀此豈易得乎?”。



只是可惜,胤礽雖有才幹,但他的兄弟也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再加上他的父親康熙有意無意的讓他們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勢力,最終胤礽在眾兄弟種種咄咄逼人的逼迫下,胤礽做出了一些出格的舉動,而這些舉動最終也讓康熙感到厭惡,後在廢而再立,立而再廢下,終失去太子之位,且被囚禁於紫禁城鹹安宮。

但是康熙始終還是在乎著胤礽,畢竟他還是他的孩子,如此康熙在臨死前,在遺詔中特意囑咐雍正要善待胤礽,同時冊封胤礽第二子弘皙為親王。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錮地紫禁城鹹安宮,終年51歲。胤礽死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諡曰密。



三阿哥胤祉。他在政治上可謂是毫無能力,雖參與到皇位的爭奪中,但勢力比其他的阿哥都要小,幾乎對其他皇子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脅,簡單的說就是打醬油的。當然在康熙年間,他還是比較受到康熙的重視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親征噶爾丹時,他就奉命獨掌鑲紅旗大營,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皇子時,他是除大阿哥外,唯一一個被冊封為郡王的皇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祉又與胤禛、胤祺同封為親王,封誠親王。雍正登基後,胤祉因曾經參與過皇位爭奪,再加上他本人又不知收斂,所以開始被清算,先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向蘇克濟索要賄賂被人揭發,被降為郡王,再是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先是再進封為親王,可五月卻因在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先遲到後怠慢,於是雍正奪他的爵位,將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直至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因病去世。



八阿哥胤禩。他可謂是康熙時期,對雍正威脅最大的皇位競爭對手,當時胤禩的勢力是諸位阿哥中最為強大的,裕親王福全、蘇努、阿布蘭、佟國維、阿靈阿、揆敘、王鴻緒、阿爾松阿、鄂倫岱、何焯、秦道然、張廷樞、普奇、馬爾齊哈等當時朝中一半的重臣皆為胤禩一黨,朝中重臣皆稱他為“賢王”。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勢力實在是太大,大到康熙都是忌憚不已。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隨著“斃鷹事件”的發生,康熙對他失去了最後的一絲信任,在“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句話後,胤禩徹底失去了登上皇位的機會。



雍正即位後,自然是免不了對自己這位勢力龐大的弟弟行打壓之事的,只是最初因雍正剛登基不久,地位不穩固,所以雍正剛登基時,為了安撫胤禩,他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不久又加封他為和碩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兼管工部事務。

但是不久隨著雍正帝位的穩固,胤禩開始被打壓,直至最後被廢掉親王爵位,革去黃帶子,從宗人府除名,同時被圈禁於宗人府。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初四日,胤禩被改名為“阿其那”(狗)。同年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有傳是被雍正毒死。



九阿哥胤禟。胤禟的生母就是我們熟知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中主要角色之一,即宜妃郭絡羅氏。他是八爺一黨,因他擅於理財,可以說八爺黨的錢袋子,當時胤禩用來拉攏百官的銀兩多數都是由他拿出的,因此他可以說是造就八爺黨如此龐大的勢力的最大功臣。

但也正因為胤禟是八爺黨最大的功臣,所以在雍正登基後,他自然也就成為了著重打壓的對象。先是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被革爵,再是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最後在同年八月被迫改名為“塞思黑”(豬)。同年九月二十二日,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有說是同胤禩被雍正毒死,享年43歲。



十阿哥胤䄉。他可以說是諸位皇子中除胤礽外,出身最為高貴的,他的母親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外公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鈕祜祿·額亦都第十六子,康熙朝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憑藉著這等身份,他替胤禩籠絡了大量的朝中重臣,是居功至偉。

雍正繼位後,因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為人單純,大大咧咧的,沒有啥心機,所以雍正並未過多的為難他,只是將他圈禁革爵。乾隆二年(1738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享年59歲,以貝子禮安葬。



十四阿哥胤禵。他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按理說他本該是雍正最堅定的支持者,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他反而是成為了胤禩最堅定的支持者,這點是讓人至今不解的事情。

胤禵可以說是康熙晚年最為寵愛的皇子,沒有之一。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康熙封他為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同時在出徵期間,康熙還降旨與蒙古王公“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康熙對於胤禵卻是寵愛無比。



憑藉著這等寵信,在胤禩因“斃鷹事件”失去了皇帝繼承的機會後,八爺黨就全部轉而支持胤禵為儲君。只是最後胤禵還是未能坐上皇帝寶座,而是他的親哥哥雍正成功登基。雍正登基後,對於自己的這位親弟弟亦也沒有手軟,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隨著雍正帝位的穩固,他開始全面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而胤禵亦不能倖免。

胤禵先是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又被革去固山貝子爵位,被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當然胤禵始終是雍正的親弟弟,所以雍正並未對他下死手,因此乾隆繼位後,胤禵得以被平安的釋放,並開始受到重用。乾隆二年(1737年),胤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病去世,享年67歲。



總得說,雍正登基後,那些反對雍正,並參與到皇位爭奪中的7位皇子的結局都不怎麼好,甚至可以說是悲催至極,唯獨一個還算是好的也就是雍正的親弟弟胤禵,他在雍正朝雖然被囚禁,徹底失去自由,但是到了乾隆朝,他不但恢復了自由,最後還被封為郡王,可謂是苦盡甘來。而其他的6位皇子,可就沒那麼好命了,基本上都是被囚禁而死,下場極其悲涼啊!


澳古說歷史


老九最慘,老八第二,其他稱不上“悲慘至極”

“九子奪嫡”爆發在康熙末年,眾位優秀的皇子為皇位爾虞我詐,爭鋒相對,最後時刻平時不被大家關注的四阿哥胤禛彎道超車成為最後的贏家,登基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以後主要是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進行了打壓,對其他七位阿哥多是圈禁,抄家並沒有下狠手全部殺死。雍正在歷史上確實冷麵,心狠再加上他推行新政得罪不少文人墨客,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並不如父親康熙皇帝和兒子乾隆皇帝那樣光鮮亮麗,反而得來的皇帝位置也遭到了太多的質疑。


  • “九子奪嫡”中的九位皇子分別是長子胤禔,太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俄(俄為“衣字旁”),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禵。所有皇子的名字在胤禛登基後,被胤禛以避皇帝諱為由將“胤”改為“允”,只有和胤禛關係最好的老十三胤祥在死後被改回了原名。

長子胤禔作為長子對於嫡長子胤礽羨慕嫉妒恨,垂涎太子之位久矣,處心積慮欲將太子拉下馬來自己上位;喪心病狂到要殺死自己的兄弟私自結交蒙古巫師魘鎮太子,康熙對他失望至極,削爵奪籍,將其圈禁。長子胤禔本是個美男子,剛剛弱冠就帶兵馳騁沙場,頗有其父康熙當年風采,奈何利慾薰心,逃不脫被圈禁至死的命運,雍正十三年,大阿哥在圈禁中去世。



太子胤礽集萬眾矚目於一身呱呱墜地,可惜母親孝誠仁皇后難產而死。康熙懷著對皇后的愛與愧疚將他撫養長大,幼年就被冊封為太子。他自幼聰明機警加上有最好的老師輔佐,頗具治國理政之才能。或許少了母親的陪伴使得太子身上少了一份慈心和柔軟多了諸多猜疑,所以他窺探父親起居,兄弟病重,父親著急他卻心若磐石,古井無波;他縱容心腹凌普貪汙,性格上多急躁少同情,所以他遭遇第一次被廢。復起之後,本期待他改變的康熙,卻查到太子試圖逼宮的心痛結局。兩立兩廢后,太子沒有逃脫被康熙幽禁的命運,幾乎失去一切的太子心灰意冷萬念俱灰,雍正二年便在幽禁中死去。

老三胤祉本來和太子關係最好,身邊聚集了一大批的文人編書造冊,是阿哥中在康熙年受封的三位親王之一。老三胤祉在雍正登基後,被雍正以和廢太子關係要好為理由罰去為康熙守陵。老三胤祉兩次得罪老十三對雍正頗有微詞被雍正奪爵圈禁後鬱鬱而終。

1,老十三母親去世不到百日剃頭;

2,在老十三去世時,毫無哀傷之情,反而對自己被雍正囚禁而滿腹牢騷。

老八,老九是最慘的兩位,不僅被剝奪了原名還被扣上了“阿其那”,“塞斯黑”的名字,有人說這是“狗”和“豬”的意思,有人說指“討厭的人”。老八開始還被封為總理王大臣總管禮部,後來羽翼被剪,削爵奪籍,一說被圈禁患病而終,一說被雍正毒死。老九胤禟被雍正發配到西北軍前效力,後來被鐵鏈五花大綁從西北綁回來關到了直隸總督李紱那裡,暗無天日。據說雍正不準給他提供筆墨桌凳,只給他每天灌飯食,這樣被折磨了四個月而死。

老十雖然和老八,老九關係親密,但是老十耿直而沒有心機,智商不高。這些從他給雍正上摺子前手書“雍正新君”,看完老九給他的秘密信件不及時燒燬最後被雍正發現,雍正給他的差事稱病故意不去等等事情上可以體會一二。所以雍正登基第二年就將這個一塌糊塗的弟弟給抄了家,關了起來,後來到了乾隆朝被平反恢復了爵位過了兩天舒坦日子。

老十三和老四一黨,最受雍正其中,用將他們必做千年難道一見的“聖君賢臣”,可惜兼任職務過多又事必躬親,最終積勞成疾,四十四歲就因超勞過度而病逝。老十四也在乾隆皇帝時平反恢復爵位,總感覺雍正將他罰去守陵,圈禁,派人嚴密監視都是在保護這個同母親弟弟。老十四胤禵和老八關係最好,機敏有才,是雍正登基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登基之初放任不管必定和老八“同流合汙”,處理老八,老九的時候必然受到牽連。所以雍正剛剛上位,最先處理的人就是胤禵,牢牢的把他按在景陵不與外部接觸,所以這樣才有了他後來在乾隆朝的復出。


“九子奪嫡”中雍正的每一位競爭對手並非都有“悲慘至極”的結局,要說悲慘恐怕數老九為最。


紅雨說歷史


所謂“九子奪嫡”指的是康熙年間九位皇子圍繞儲位發生的爭鬥,說“九子”奪嫡其實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其中一位本身就是嫡!是其他八位去奪嫡才對。這所謂的嫡就是清聖祖康熙帝的嫡長子、序齒皇次子——廢太子、理密親王允礽,而奪嫡的那八位是:皇長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清世宗雍正帝)、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允禵,加在一起總共九位!其實,這並不是參與其中的全部皇子,從雍正元年清世宗對允祿(皇十六子)、允禮(皇十七子)的態度來看,這兩位很可能也暗中倒向了潛邸時期的清世宗、參與進了奪嫡之爭。



康熙六十一年,清聖祖在暢春園駕崩,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即後來的清世宗。自雍正元年起,清世宗便開始對曾經參與所謂“九子奪嫡”的兄弟們或投桃報李、或打擊清算!胤祥、允祿一人撈了一頂鐵帽子;允禮雖然沒撈著鐵帽子,但也成了果親王!這三位倒向清世宗的兄弟結局都相當不錯,可見清世宗這個人恐怕並非如世人所說那麼冷血、刻薄,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兄弟不但沒有卸磨殺驢,而且優待到了幾乎無以復加的程度,還是相當厚道的!那麼,參與所謂“九子奪嫡”的其他人結局又如何呢?



維持現狀者二人

允礽和允禔是所謂“九子奪嫡”中最早公開爭鬥的、也是最早倒臺的兩位。嫡長子與庶長子本就是一對矛盾體,僅僅因為生母的地位是妾,庶長子便失去了皇位繼承權,能力再強也沒用!庶長子心有不甘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康熙四十七年允礽第一次被廢時,允禔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為了能夠上位,允禔竟然起了殺心,暗示父親清聖祖殺掉被廢的弟弟允礽,結果犯了父親的大忌。加之允祉火上澆油、舉報允禔以巫蠱之法魘鎮允礽,最終直接導致允禔被清聖祖革爵幽禁。



雖然康熙四十八年清聖祖復立允礽為皇太子,但允礽最終還是於康熙五十一年再次被廢。被廢之後的允礽被父親清聖祖幽禁在了鹹安宮,直至清世宗即位也沒有被釋放。



一個是唯一的嫡子、一個是庶長子,這二位是皇位最“合法”的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也是理論上對清世宗皇位威脅最大的兄弟!因此,清世宗即位之後對這二位哥哥也是最為忌憚的。好在二人已經被父親清聖祖幽禁了十幾年,勢力早已蕩然無存,這才使得清世宗最終放過了他們。但是,放出了顯然是不可能的,清世宗以對二人的處置是父親清聖祖定下為由,繼續維持現狀。雍正二年,允礽病逝,被清世宗追封為理親王、諡“密”。雍正十二年,允禔去世,被清世宗以貝子禮發送。從允禔被幽禁之後還生下了不少子女來看,清世宗在生活待遇方面並沒有刻薄自己這兩位哥哥,他們僅僅是失去了自由而已,勉強也算是善終了。



幽禁終老者一人

準確說,被幽禁終老者不止皇三子允祉一人,允礽、允禔也屬於幽禁終老。但允礽、允禔是清聖祖幽禁的而不是清世宗,被清世宗幽禁終老者僅允祉一人而已。允祉這個人非常有意思,他並沒有表現出對儲位乃至皇位的過分熱情,大多數時間用在了組織文人編書上,著名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是在允祉組織下編纂完成的。但是,這位皇子也不像允祺(皇五子)那麼淡定,他內心對儲位、皇位還是有想法的。這一點從允祉舉報允禔魘鎮允礽就能看得出。不過,這位皇子的態度倒是比較坦然——儲位能落我頭上最高,落不到就拉倒……在拉下允禔之後並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基本上保持了一種“超然”的姿態。



不過,允祉與其他兄弟相比也有優勢,而這個優勢最終成為了他被幽禁終老的原因。允祉組織來編書的不少文人相繼經科場進入官場,加之搭上了誠王爺的順風車,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也不在少數,著名的李紱、陳夢雷等人皆出自於誠邸。允祉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勢力,在清流中的影響力尤甚。清流是些什麼玩意眾所周知,張居正當初就非常反感清流!這幫人幹不來什麼實事,雞蛋裡挑骨頭的功夫卻是一流。自雍正元年開始,清世宗便在醞釀進行改革,這幫清流掌握著允祉手裡,讓清世宗始終覺得如芒在背、骨鯁在喉!



於是,清世宗首先把允祉打發去了遵化給清聖祖守陵,藉此將允祉與朝中勢力隔離。為君、父守陵事關忠、孝,允祉如果推搪,清世宗立即就可以自不忠不孝法辦了他!明知是個坑,允祉也不得不往裡跳……後來,清世宗又借允祉的兒子兼繼承人弘晟犯事兒發難,既打擊了允祉又幽禁了弘晟。最後,因為允祉在胤祥喪禮上不悲痛,被清世宗抓住小辮子不放,給革爵幽禁了……雍正十年,允祉死於幽禁之所。順帶說一句,允祉早年就曾經因為在胤祥生母的喪期內剃髮被清聖祖處罰過,足見其與胤祥的關係何等糟糕,又怎麼可能悲痛得起來呢?



幽禁後獲釋者二人

允䄉是雍正年間最早被幽禁的一位,雍正元年清世宗借小事發難、指責允䄉大不敬,隨即將其幽禁。允禵的遭遇與允祉類似,先被打發去給老爺子守陵。在允禩倒臺之後,允禵也被順帶著從監視居住變成了幽禁。



這二人一個是缺乏自身勢力的“邊鼓手”,基本上就是跟著允禩、允禟起鬨架秧子;一個是被削去兵權的紙老虎,對清世宗已經構不成什麼實質性威脅了。加之允䄉背後有額亦都-遏必隆鈕祜祿氏家族、允禵與清世宗是一母同胞,最終清世宗並沒有對他們下黑手,只想幽禁終生了事。不過,這二位年紀比清世宗小、命也長,活到了清高宗乾隆帝登基。清高宗即位之後出於改弦更張的政治需要,將允䄉、允禵釋放了出來。最後,二人皆壽終正寢。允禵生前更是被封為了恂郡王,算是幾人中結局最好的了,到底是一個媽生的,還有有區別的!



被幽禁後秘密處決者二人

關於允禩、允禟的死,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不過,有一項比較過硬的證據指向了清世宗謀殺親弟!末代皇帝溥儀與其胞弟溥傑曾經回憶,說他們兒時在紫禁城玩耍時曾無意中發現了清世宗下令秘密處決允禩、允禟的密詔。清世宗是溥儀、溥傑二人的先人,他們完全沒有理由給自己先人栽贓、抹黑,不是嗎?因此,允禩、允禟是在幽禁中被清世宗秘密處決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剩下的問題就是二人是怎麼死的?畢竟是天潢貴胄、清聖祖的親兒子、清世宗的親弟弟,砍頭應該不至於。個人認為,下毒或者氣閉(包括自縊、絞死)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是清朝被誅殺宗室比較常見的死法。還有一種說法,說允禟患有“消渴症”(糖尿病),每天必須大量飲水,清世宗暗示監管者停了允禟的供水,最後允禟因為缺水昏迷而亡(大概是酮症酸中毒之類吧)。不管怎麼說吧,反正他們死得並不舒坦!不過,清世宗對允禩、允禟還是網開一面的,並沒有殺絕他們的子嗣。除了允禟的長子弘晸被幽禁終老之外,二人的其他子嗣基本上都沒有受到太大沖擊。就連允禩被革去宗籍的兒子弘旺(菩薩保),後來也被解除監管並恢復了宗籍。



在所謂“九子奪嫡”期間與清世宗為敵者當中,被殺的其實只有允禩、允禟二人。慘是慘了點兒,但也談不上悲慘至極吧?畢竟清世宗並沒有像呂后對待戚夫人那般折磨自己這兩個弟弟吧?至於其他人,皇子幽禁並不是普通老百姓坐牢,無非就是圈在王府或某個特定院落內不準外出而已,生活待遇並不差,就更談不上悲慘至極了……否則,允禔還有心情滾床單、生出那麼多兒女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殺鰲拜,成年後平三藩、收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逐沙俄)、重農桑、興水利、重教育、編詞典等等,這些都是後世耳熟能詳的功績,功績很大毋容置疑,但是康熙教育兒子的水平缺不咋滴,“九子奪嫡”就是證明。

康熙兒子眾多,雖然立了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為太子,但胤礽太嘚瑟,驕縱蠻橫不說,還結黨營私,被康熙兩度廢立,這就讓其他阿哥匆匆欲動。八阿哥胤禩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後八爺黨人慘遭迫害。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九子奪嫡每個人的下場遠比電視劇裡演的更加血雨腥風。

1.皇長子胤禔: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終身圈禁。這傢伙可以說是絲毫沒有頭腦,一向不被康熙喜歡。他迷信喇嘛,謀害當時的皇太子胤礽,在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終其一生被囚禁。

2.皇二子胤礽:被兩次廢黜,遭終身圈禁。他皇后赫舍裡所生。先天條件可以說是無與倫比,但是因為飛揚跋扈,奢侈驕橫的性格,最終讓康熙兩次下詔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3.皇三子胤祉:先被雍正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當年就被折磨致死。

4.皇四子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是整個九子奪嫡的勝利者。十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為乾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皇八子胤禩:八爺黨的領袖,被稱為八賢王,可以說是雍正最大的政敵了,雍正四年被趕出皇族,禁閉於宗人府,死於監獄。

6.皇九子胤禟:因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雍正三年,在獄中中死去。

7.皇十子胤:也是八爺黨的一員,雍正繼位後,被圈禁革職,直到乾隆二年才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了。

8.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的強力支持者,年少時,很受康熙的寵愛,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胤祥遭受了牽連,被短暫囚禁。雍正繼位以後,加封胤祥為怡親王,恩寵有加。

9.皇十四子胤禵:雖然跟雍正是親兄弟,但感情不好,康熙五十六年被封為大將軍王,是八爺黨的希望,可惜站錯了隊,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次年被軟禁。



手足相殘,何其悲哀。正因為雍正是悲劇的親身經歷者,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才有了將傳位詔書放於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死後再去宣讀的嗣位制。


吃瓜群眾學歷史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因為鎮魘太子胤礽,還有建議康熙殺死胤礽,在康熙時期被康熙幽禁,死於雍正十二年。

二阿哥(太子)胤礽,被康熙兩立兩廢以後禁錮於鹹安宮,死於雍正二年。

這兩位在康熙年間就出局的皇子都是落得一個被圈禁至死的下場。

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因為有著奪嫡之心,所以雍正上位以後一直對其打擊。先是被髮配到景陵為康熙守陵,後來因為對老十三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以此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死於禁所之中。

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出者,是為雍正帝。

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因為參與過奪嫡,是老四的最大政敵。雍正在坐穩皇位以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將其圈禁,並且將其改為侮辱性名字“阿其那”。

老八死於雍正四年,雖然正史記載是病死。但根據末代皇帝溥儀的回憶來看,溥儀小時候曾在紫禁城中看到過一份資料,上面是有關老八是被毒死的記載,不過後來歷經戰亂,晚年的溥儀並沒有再找到這份記載,所以這件事並沒有蓋棺定論。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身為老八的鐵桿支持者,因為九子奪嫡期間多次頂撞老四。所以在雍正繼位以後下場最慘,雍正四年,老九被革去黃帶子,並且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老九被送往保定,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被雍正下令改名為塞思黑,在雍正授意下,老九在獄中被折磨至死。

十阿哥愛新覺羅·胤,因為是老八一黨,所以雍正二年被雍正圈禁革爵。終雍正之世都沒有被放出,直到乾隆二年才被釋放,死於乾隆六年。

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身為老四的鐵桿支持者,雖然得以善終,並且享受了多項殊榮。但因為是雍正信任的兄弟,所以很受重用,工作量太大,可以說是活活累死的。

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是以老八為首的八爺黨重要成員,康熙末年擔任大將軍,是老四最大的皇位競爭對手。



畫畫的畫wow


“九子奪嫡”是清朝康熙皇帝掌政期間,他的九個兒子為了繼承皇位而做出了一系列激烈的奪嫡鬥爭。康熙皇帝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四個,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包括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所組成的奪位之戰被稱為“九子奪嫡”,下面就來說說各位阿哥們的下場如何吧!

大阿哥胤禔,因為在廢掉太子的時候向康熙進言殺掉胤礽而被康熙所厭棄,後來三阿哥胤祉向康熙稟報說大阿哥曾經魘鎮太子胤礽,所以被削爵囚禁至死,死於雍正十二年,在囚禁中度熬過了二十多年。

太子胤礽,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所生,因當時生產之時恰逢吳三桂作亂而受到驚嚇難產死亡,康熙特別重視呵護皇后生下的這個嫡長子,因此在他兩歲的時候便立為太子,太子在康熙四十七年和康熙五十一年前後兩次被廢。第一次被廢后,由於康熙多多少少還有點疼惜太子,因此恰巧藉著大阿哥魘鎮太子的事為由又把太子復位了,但是由於太子囂張跋扈的性子,復位後還想著橫生事端奪皇權,所以又被康熙下令再次被廢禁錮在紫禁城鹹安宮內至死,胤礽在雍正二年去世,只能說是自作自受了。

三阿哥胤祉,他算是個有才華有學問的書生學究了吧!曾聯合學士一起編書,編著過《康熙字典》,在康熙面前也極盡孝道,因此康熙也特別寵愛他,他也試探爭儲過,胤禔的魘鎮就是他向康熙告知的,雍正登基後安排胤祉去給康熙守景陵,雍正六年胤祉獲罪被貶郡王囚禁在自己府裡,雍正八年再次被彈劾削爵囚禁,雍正十年死亡。

八阿哥胤禩,他的母妃沒什麼家族背景,因此他也是一步步往上爬的,能力卓絕的八阿哥與四阿哥一派形成了對立,後來雍正上位後把他改惡名為“阿其那”,胤禩最後因嘔病死於監所所以有可能他是被毒死。

九阿哥胤禟,他自己可能有點無心爭嫡,不過一直支持八阿哥爭奪皇位,他的下場跟八阿哥胤禩一樣都被雍正改了惡名,叫“塞思黑”。總之都是辱罵人的意思。雍正元年就被安排駐紮到西寧軍中。雍正四年同胤禩一起被削爵除宗籍由西寧押解至保定囚禁三個多月後去世。



十阿哥胤䄉,跟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一樣都是支持擁立八阿哥的。他在雍正元年因為拒絕護送蒙古活佛的靈龕到喀爾喀蒙古,雍正對這個弟弟並沒趕盡殺絕,把他囚禁在京城。乾隆二年被放出來活了四年死亡。

十四阿哥胤禵,與四阿哥雍正同是德妃娘娘所生,是親兄弟。民間有“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的謠言。康熙末期,胤禵領兵打仗在外,雍正剛剛登基就嚴令他回京奔喪,怕他在軍中作亂,到京之後胤禵被軟禁在景陵讀書。結局也還算可以吧!



所以說當時“九子奪嫡”確實是夠慘烈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輸了的人自然下場好不到哪去,贏了的才能笑看風雲。


sunflower197


在中國歷史中,皇子們為了奪取儲君帝位之間的明爭暗鬥屢見不鮮。而康熙皇帝的九個皇子則是在歷史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康熙皇帝晚年便一直沉痛於九個兒子之間的鬥爭中。最後由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繼位,反觀其他奪嫡失敗的皇子下場便是很慘的。

皇長子胤禔:是由惠妃所生,其舅舅納蘭明珠是在當年平叛“三藩之亂”中的主力。但因本人愚笨,便不受康熙喜歡。之後在奪嫡大戰中,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知道後,被判終生囚禁。

皇二子胤礽:是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所生。皇后和康熙也是青梅竹馬,感情深厚,所以在胤礽兩歲時,便將其封為太子,從小就深受康熙的寵愛。因身處太子之位,自然而然的被其他皇子視為眼中釘,最後因犯錯被康熙下詔廢了太子之位,一直被圈禁到死。

皇三子胤祉:頗有文采,《康熙字典》應該就是他編撰的,在奪嫡大戰後被新帝雍正派去守皇陵,後關押在石景山,被折磨致死。

皇四子胤禛:奪位成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

皇八子胤禩:在雍正繼位後,被趕出皇族,關押在宗人府,雍正四年死於囚禁。

皇九子胤禟:因在爭奪皇位之戰中支持黃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被雍正忌恨,在雍正繼位後,死於監獄中。

皇十子胤䄉:屬於皇八子胤禩一黨,雍正繼位後,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後被釋放。

皇十三子胤祥:在生母敏妃章佳氏死後,便由雍正母妃撫養,也因此和雍正走的近。在雍正繼位後,被封為怡親王,很受雍正皇帝的重視。

皇十四子胤禵:也是黃八子胤禩一黨,在雍正繼位後,被打發去守皇陵,鬱鬱寡歡而死。


江山如畫雲飛揚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