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動不動就軍事政變,就這樣兒卻稱霸世界500年

羅馬是西方古典時期人類世界的超級大國,而羅馬文明也是古典時期人類文明的巔峰代表。羅馬在政治結構上,建立了中央集權政權,施行君主制。而羅馬皇帝雖然是家族繼承製,但其傳承製度的地位和穩定性都有所欠缺。

羅馬帝國從奧古斯時代至476年西羅馬滅亡,維持了五百年。在這五百年裡,經歷了一共九個比較連續的王朝,而在各個朝代內部,皇位的傳承並非完全遵照血緣,只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就能成為繼承人。

羅馬皇位繼承為什麼如此“兒戲”?羅馬帝國的政治運行為何這樣混亂?原因不僅是元老院制約了皇權,更重要的是軍方力量的太過強大。

翻看羅馬帝國史,但凡有點名氣的帝王,基本上都是著名的軍事統帥,如奧古斯都、圖拉真、戴克裡先、君士坦丁等,而那些依靠血統或者民眾支持的帝王,相當部分,也是憑藉其軍事成就和在軍中的地位支撐。由此可見,軍事對羅馬政治的巨大影響。

超級大國,動不動就軍事政變,就這樣兒卻稱霸世界500年

不過有一點比較奇怪。一般一個國家和文明在創業期會注重軍事,而當江山穩固後,軍事力量對政治的干預能力會急速減弱,轉變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用途,很少直接介入政治,更不要說干涉皇位的繼承權。

軍事力量因巨大的破壞力而受到政治權力的限制,也只有這樣,國家和文明才能維持繁榮和穩定。只有當國家和文明陷入危險時,軍事力量的支撐作用才得以凸顯,進而脫離政治權力的掌控,走上前臺,但這也代表著離天下大亂不遠了。

不過,羅馬卻不是這樣。羅馬帝國和文明實力強大,在這數百年穩定繁榮的時間裡,政治權力並不能壓制軍事權力,而是被軍事權力掣肘,帝國內部深陷動盪。羅馬帝國政治和軍事權力失衡,嚴重消耗了內部實力。這也是導致羅馬帝國只維持幾百年的一大原因。

羅馬帝國的軍事權力為什麼影響力如此之大呢?這要從地緣環境來分析。

羅馬帝國幅員遼闊,包括了幾乎整個環地中海板塊以及西亞、中歐、西歐等地。

地中海氣候穩定,讓羅馬人能夠在有限的文明水平下突破海洋這個地緣屏障,並將整個環地中海板塊整合,建立了龐大的羅馬帝國。

但地中海的天然阻斷作用是存在的,且隨著距離的增大而增大。換言之,羅馬的整合力度有限,其影響力的輻射距離還是受到地中海影響;而中歐、西歐等地,脫離了地中海輻射區域,羅馬要翻越阿爾卑斯山才能向其投射影響力。再加上意大利半島在體量和規模上的限制,這代表著,羅馬統一的外表下,內部板塊間的關係並不緊密。

當然,羅馬各板塊間不緊密並不意味著能夠脫離羅馬的版圖,畢竟,各板塊的文明落後(大多都是未開化的蠻族)。羅馬派駐當地的軍隊和官員以及遷往當地的殖民者,相對多數的當地蠻族來說,是少數派,短時間內無法與當地土著融合。這些少數派要想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需要羅馬帝國的支持。如果與帝國決裂,不僅會遭到當地土著的攻擊,還會受到帝國的討伐,雙重打擊之下,必定是敗局。

超級大國,動不動就軍事政變,就這樣兒卻稱霸世界500年

不過,邊緣板塊的羅馬人系統,雖然不會脫離帝國,但其地緣結構上的獨立性,再加上地緣距離遙遠,讓意大利本部無法有效管理,因此,本部給予羅馬官員極大的自主權。而各邊緣板塊人口、文化複雜,羅馬人只能高度依賴軍事力量來進行有效控制,所以當地的羅馬政治結構,是以軍事為中心構建的。這種情況下,羅馬的軍事統帥性質的總督就有了極高的社會治理以及外部進擊和防禦的自主權。

羅馬帝國在多個戰略方向上都有強大的敵人。這樣的情況下,羅馬不管是因為開疆拓土還是保衛防禦都需要在邊緣板塊開展軍事行動。但是羅馬帝國疆域遼闊,還有地中海和阿爾卑斯山的阻隔,本部和邊緣板塊之間的交流較為困難,這就讓本部必須授予邊緣板塊總督極大的軍事自主權。

羅馬特殊的地緣環境讓地方總督獲得極大的自主權,再加上邊緣板塊有大量異族,因此邊緣板塊需要配備較多的軍事力量,那麼總督的軍事自主權也就進一步變大。

總督有軍隊和高度的自主權就有了和本部叫板的實力。雖然邊緣板塊因異族而不會離開帝國系統,但並不能保證其不會因為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不去爭奪意大利本部的控制權。代表人物就是共和國時代末期的馬略和蘇拉。

當然,羅馬可以從道德和法理層面將這種行為定性為叛逆,並從羅馬人心中建立對應的世界觀,增大野心家奪權的難度——即使奪取到政權,也會被法理所不容,而得不到民眾的認同,那麼統治基礎就不會穩固,容易被推翻。

但是,羅馬並未建立一套約束軍人奪權的綱常禮法體系。不過這也是符合羅馬實際情況的。

羅馬的地緣環境決定了,邊緣板塊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極大的自主性。因此,即使是帝國穩定繁榮時期,也非常容易誕生實力強大的軍閥。而軍閥的實力足夠強大時,自然會想進一步增大自己的權力,那麼奪權,就成為羅馬政治上不可避免的部分。

偶爾幾次篡位奪權,還可以進行強力的打擊,但篡位奪權成為常態化,就不太好打擊了。畢竟大規模內戰就代表著嚴重內耗。

這樣的背景下,不如直接默認邊緣板塊軍閥的奪權行為。只要你足夠強大,就可以成為帝國的元首。大家如果按照這套規則執行,就能減緩內部矛盾,不會導致國家層面的衝突,讓國家陷入大規模戰亂中。

超級大國,動不動就軍事政變,就這樣兒卻稱霸世界500年

除這以外,羅馬的獲取利益的方式也決定了邊帥奪權,更能讓人接受。羅馬人聚居在意大利半島,他們的收益除了自身的農耕收穫外,更多的是來自於各邊緣板塊和異族的貿易交流或者武力征服。這就是說,羅馬人的利益獲取是來自意大利半島之外,而不是內部生產。

為了確保外部資源流入意大利半島,軍事力量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軍人對邊緣板塊的征服讓羅馬可以從容的獲取財富;軍人對外的掠奪,讓財富直接流入意大利半島本部,讓羅馬人獲利。

軍隊在獲取財富方面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邊緣板塊的總督自然會獲得羅馬民眾的好高和威望,這就奠定了他們的民眾基礎。

總之,特殊的地緣環境,讓羅馬帝國的邊緣板塊軍事統帥,有強大的軍隊和高度的自主權;再加上,羅馬帝國的一套有利於邊帥奪權的“潛規則”和邊帥較高的民眾基礎,讓其對意大利本部以及皇權的確立都有極大的影響。不過正是因為政治權力向軍事權力的妥協和忍讓,讓羅馬帝國免受結構性內耗的負面影響,讓這個地緣結構十分鬆散的帝國輝煌的數百年。

不過,帝國雖然輝煌,但危機也在逐漸顯露。公元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逝世,將國家分給兩個兒子。至此,羅馬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為什麼羅馬帝國會被分為東、西羅馬?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49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