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老傑森的幸福生活


職場上時間管理是個大問題,很多人經常熬夜、加班到崩潰,並不是他們工作能力不夠,而只是缺乏相應的時間管理技巧。

所以很多人前仆後繼的去學習時間管理,但是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時間還是不夠,還是管理不好,加班、熬夜的日子還是有,並且效率低下,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沒有明白時間管理的前提:積累


一·、一切時間管理的前提都是積累

為什麼說一切時間管理的前提都是積累呢?

舉個例子,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則你知道吧,通過x與y軸把空間劃分成了四個部分,分別是重要緊急的事情、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不重要緊急的事情、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

接著你根據這4個象限,分別把自己每天的事情填入其中,從而做好時間管理

看上去似乎是個很棒的辦法,我之前在職場上效率低下的時候也是用這個辦法去做的。

然而用完之後效率仍然很低下,為什麼?因為我的積累太淺,完全分不清哪些事情應該歸類在四項中的哪一項。

這並不是說時間管理法沒有哈,只是說我們現在的積累不夠,所以駕馭不了時間管理法,這種情況下時間管理法只是累贅罷了。

所以,在你效率低下、經常熬夜加班的時候,並指望靠時間管理法扭轉現狀,你可以選擇一個時間管理法做為今後的目標。

但是現在能夠解決眼前問題的並非時間管理法,而是你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與技巧,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積累自己,待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用時間管理法,會有用很多。

如果積累了之後,發現時間管理法還是用不來,在理解無誤的情況下,繼續去積累,包括專業知識與理解時間管理法的能力。

比如你想用四象限法則,但是發現用不來,那你私下要積累的事情就是對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的事情進行區分,等到能夠很好的區分這4個象限應該放什麼,那就說明積累到位啦。

有朋友可能會問,我們現在除了積累,難道就沒有別的時間管理方法可以用來提高我們的效率的嗎?當然有,接下來阿胖就與你分享一個0基礎的時間管理方法,沒有積累也可以用到位的方法。


二、番茄工作法

阿胖要分享的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意思是把你的工作時間拆成n個番茄鍾,每個番茄鐘有2個部分,極度專注工作部分和極度專注放鬆部分。

一般來說極度專注工作部分的時間是25分鐘,這是大部分人最容易專注的時長,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你只能夠專注工作,其他的事情統統不能做。

而極度放鬆的時間是5分鐘左右,在這段期間裡,你只能專注放鬆,堅決不碰工作,除非有突發、緊急的情況。

這樣做有什麼用呢?

很多時候我們效率低下,是因為工作時間被我們打的太碎片化了,工作5分鐘就玩手機,工作2分鐘又去聊天去。

但其實這樣的工作狀態效率是極低的,並且還特別消耗精力,到最後,你啥也沒做好,還累的不行。

而番茄工作法正是把你的碎片化時間撿起來,並拼在一起,把一部分時間變成一個整體,這樣你能夠在這個整體內持續工作,那持續工作效率肯定是比碎片化工作效率高太多了,你的效率也會因此提升,那時間管理就真正的起到作用啦。

如果你的專注時間能夠更久,那就可以提升專注時間,比如提升到30分鐘,但這時休息時間儘可能也提升到10分鐘,重要的不是一次番茄鍾能夠專注多久,而是你一天能夠專注多少個番茄鍾!

總結:學了許多時間管理法,但時間還是不夠用:職場中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先開始積累,包括專業知識與理解時間管理法的能力。

如果在積累期間也想用時間管理法來提升自己,可以用番茄工作法,這種方法簡單好用,0基礎也完全不影響!


阿胖: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專注自我提升·閱讀·思維,每一篇文章與問答都是乾貨滿滿,如果你的問題,在我頭條號裡找不到答案,那就算我輸!

阿胖讀書


不請自來、乾貨分享、絕不私藏 ~

我是明哥,前麥肯錫戰略諮詢顧問,埃森哲管理諮詢顧問,13年職場經歷,一個喜歡用思維導圖架構PPT的老司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成為職場精英。

核心觀點

時間管理的目的不是要儘可能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更有效率的做事情,所謂有效率的做事情,就是做的事情和目標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是高效率的。如果所做的事情與目標方向不一致,那就是南轅北轍,越努力,效果越差。

即,時間管理關注的是產出價值的那部分效能,下面我們分別從計劃管理、時間管理、做事習慣3個方面進行闡述。

目錄


一、計劃管理

(1)計劃管理的核心是目標制定要遵循SMART原則,即目標要是

  • 具體的


  • 可測量的

  • 可實現的

  • 可執行的

  • 由時間要求的

同時,一個目標可能很大,所以需要將目標拆分為更小的、更容易達成的小目標。


(2)目標要定期回顧,最好公之於眾,獲取同伴、監督和支持。


(3)目標的執行計劃,建議遵循6大步驟,即目標制定的原則、願景、明確目標、確定範圍、細化任務、明確下一步行動。


二、時間管理

(1)時間管理的關鍵是理清楚時間黑洞並有意識的規避這些黑洞,比如關閉聊天工具、防打擾、先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等。

(2)用好四象限法則

(3)跟巴菲特學投資


三、培養計劃

培養時間管理習慣,比如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這叫100%有效)、每日應用80/20法則,集中精力做產出80%效果的那20%的事情等

最後,定期總結回顧:


小福利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分享思維導圖工具:

(2)私信發:思維導圖大禮包 (注:是私信發哦,不是在評論區發哦)

關注【思維導圖PPT】,每天分享一篇思維導圖、PPT、職場技巧幹貨,希望你的每次來訪都有所收穫,助您早日升職加薪!

思維導圖PPT


想要做好時間管理,要堅持三個原則<strong>

第一個原則:合理的利用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的時間就是你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有零碎的時間合集。大到搭乘交通工具上下班的時間段,小到喝口水掏手機看的時間,都算是碎片時間。

碎片化時間的管理其實就是自律行為的管理,把大量碎片化的時間拿來學習,做正事,而不是刷朋友圈,看電影,你就會發現一天下來,你多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我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要講課、要做公司的管理、要開會等等,但是我都會利用搭飛機或者高鐵的時候來寫作。我的很多書籍的內容,課程的內容,演講稿的內容,我基本上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的。

第二個原則: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分優先等級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情,但如果你分不清楚哪些事情對你比較重要,你就會陷入瞎忙的境地,到頭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還都沒有達成。你也就沒什麼效率可言。

關於如何排優先級,思敏給你一個方向,你可以從“每天三件事”這個小習慣進行培養。

首先把每天應該完成的事情全部列出,然後找出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先去執行。用這個方式先培養一個小習慣。然後再培養成長久的好習慣,你就會更好運用時間管理的方式完成很多人生重要的目標和發揮你最大的價值了。

第三個原則:學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

我們之所以要做時間管理,就是因為我們本身時間很寶貴,如果你把時間頻繁的浪費在一些小事情上,這是非常可惜的。

對於一個已經工作的人來說,接觸到的主要人群是:同學,朋友,以及同事。與這些人的交往中,這裡面時間消耗最多的就是約飯。時間空閒的時候還好,但如果日程拍得非常滿,就需要你合理選擇飯局了,其實很多時候有一些飯局應酬是可以拒絕的。比如同事下班要去吃個燒烤,同學明天相約去唱K,朋友下週約你去一個社交活動。

重要的聚會我們必須要參加,但是如果不重要,你只是湊熱鬧,那就是對時間的浪費。

既然學時間管理,就要對時間有充足的概念,學會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娛樂,其實就是選擇一種自律的生活。

有舍才有得,你的人生才能更有價值和意義。


周思敏


“老夏分析師”為您解讀: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第二就是學會時間管理法,讓自己更科學:推薦2個方法工作清單法和番茄工作法;第三就是從每一件小事開始,養成好習慣.

蕭伯納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物質: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效率高的人和效率低的人。”

在職場上,常常能看到一些“忙人”,他們整天忙的暈頭轉向,工作卻始終都無法完成,

主要還是沒有做好時間管理,沒有效率的忙碌就是浪費時間。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有效的時間管理,需要你記錄自己的時間,知道時間消耗在了什麼地方;然後學著管理自己的時間,設法減少非生產性工作的時間;最後,你需要集中自己的時間,成為連續的時間段後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一.記錄時間,知道自己時間都去哪兒了

要想管理力能夠提高,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

雖說是一件“機械性”的工作,但是能夠清晰的讓管理者自身發現自己做了什麼。

知道自己都把時間消耗在什麼地方,看病要找準病根,管理時間也同樣是如此,制定一個時間表,把自己的各項工作時間進行記錄。

例如,在一天的回覆郵件需要多少時間,撥打電話需要多少時間等等。

把自己的時間進行實化,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去發現時間空隙。

二.學會時間管理法,讓自己更科學

1.工作清單法

14世紀邏輯學家奧卡姆·威廉“切勿浪費較多的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在工作時,應該儘量簡化自己的做事流程,在保證結果的前提下減少步驟,做到絕對高效。

比如說,運用工作清單把工作進行合理的規劃,更是有了模板。

舉個例子:一個小夥剛入職,要是進行培訓再工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用工作清單的模式,直接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列清楚,這樣照著做就行了,能節約很多時間。

2.番茄工作法

從事一項工作時,時間越長,單位時間內的效果就會越低,因為人會對事物產生疲勞。

就好比跑馬拉松,跑的越久,速度就越慢。

“番茄工作法”就是提倡勞逸結合的時間管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將要完成的任務列出;
(2)設定你的番茄鍾(定時器、軟件、鬧鐘等),時間是25分鐘。並開始做第一項任務,直到番茄鐘響鈴或提醒;
(3)停止工作,休息幾分鐘,比如說站起來走一走、喝點水等等;
(4)開始下一個番茄鍾,繼續該任務。一直循環下去,直到完成該任務,並在列表裡將該任務劃掉;
(5)每四個番茄鍾後,休息25分鐘。

有了正確的工作方法,這樣的話,能夠讓工作更加高效,

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了這些科學的工作法,無疑是讓你時間管理上更加的科學。

三.時間管理,從小事做起,效果不一般

1.把自己的工作空間變得更整潔

比如說,把自己的桌子進行歸納整理,不要全部的東西胡亂的擺在或者堆在辦公桌上,這樣不利於你對文件的查找。

一個雜亂無章的辦公桌和一個一目瞭然的辦公桌相對比,無疑是有過整理的辦公室能夠更節約時間。

2.排除雜事、瑣事或者外部的干擾

不要讓自己一直忙於一些無關緊要或者瑣碎的小事,用單位時間的產出比來計算,這是不值得的。

比如說,不要在辦公室裡面或者正在工作的時候聊除了工作以外的微信,或者說是當你正在工作的時候,無關緊要的郵件或信息不要立馬去回覆。

不是每個事情或者東西都需要即刻關注。

因為當你聚精會神工作的時候,一個打斷,不能讓你恢復當時工作的高效狀態。

3.與拖延症說“不”

很多人在收到工作以後,並不是著手立馬去處理,而是放在一邊。

等到需要上交工作的時候,會去趕這份工作,要是這樣不僅會影響到你的其他的工作安排,

也不利於你對工作的認真情況。

勤奮不一定有好報,要聰明地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進行時間管理的原因。

一旦學會掌控自己的時間,才會讓你的時間更高效,工作更省力。

以上是老夏對於問題的理解,根據題中存在的可能出發進行分析,給出個人觀點,希望能夠為你提供參考,歲月靜好,願你幸福!!!

歡迎【關注】老夏分析師,分享職場規劃、運營技巧、思維邏輯,團隊管理的實戰類知識.

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夏分析師


很多人以為學習了番茄工作法、任務清單、四象限工作法和思維導圖就是學習時間管理,結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研究、挑選和嘗試各種工具軟件,最後信心滿滿的開始實踐,結果堅持了一個星期就堅持不下去了。


我想這也是題主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很多過來人或者成功人士總結分享的這些方法到我身上就沒用了呢?


先覆盤一下多數人失敗的原因

  • 職場中,多數人的時間並不受自己所支配

”前一天晚上,用思維導圖梳理了工作,並有序的記錄在了任務清單中,按照四象限工作法選了一個緊急並且重要的事情,打開番茄鍾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領導突然找你談話,或者同事突然找你協作,或者一個臨時性會議……一下子打亂了你的節奏和計劃。“

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呢?

對於絕大多數工種來說,自己能夠自主安排的工作比例只佔一小部分,日常工作中根本沒法避免一些突發性/臨時性的工作,導致自己的計劃成為一紙空談。


  • 低估了工作難度/工作量,或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明天上午9:30到12點寫方案策劃書,嗯,差不多兩個半小時可以了。“

”結果發現一個上午過去了,自己才開了個頭。“

對於一些複雜性較高的工作,很多人往往會低估了工作的難度或者體量,以為自己的能力幾個小時可以搞定,結果發現自己可能花了兩倍,甚至三倍於原定計劃的時間;

有的時候,任務的難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心生畏懼,產生逃避心理,於是就無限拖延,結果就是,後面的所有任務都要延遲或者取消。

更要命的是,越做越焦慮,因為看著任務清單後面一場列的待辦事項,壓力山大啊。


一而再,再而三,折騰了一個星期後,發現沒有一天是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的,於是就產生了自我懷疑,難道這些方法都不適合我?還是這些方法錯了?

其實,這些方法都對,只是你沒理解時間管理的本質。


時間管理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安排、分配和利用好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但是,時間的流逝不會因為你做了什麼分配和計劃而有所停滯和變化,不管你做什麼,都是一天24小時,所以本質上講,我們是沒辦法改變時間的,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所以,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管理自己。
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情緒、狀態、精力等以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


而主流的時間管理方法只教會了我們如何安排和分配時間,教會我們拆解、梳理和分配工作任務,卻沒教會我們如何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效率。這就是我們失敗的原因。


說白了,如果你沒辦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計劃的工作,那麼再完美的計劃也是白瞎。


那麼如何去提高管理自己的時間利用率呢?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向努力:

  • 提高自我認知能力:瞭解自己的能力極限,不要高估或者低估自己,有利於準確預估和分配每個任務的時間;

  • 鍛鍊自控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注意力,不要因負面情緒而產生情緒內耗,不要因手機/八卦等外在因素分心;

  • 管理自己的精力:人的精力在不同的時間段會有所起伏,瞭解自己每天哪個時間段精力最旺盛,哪個時間段精力較萎靡,把難度較高的工作安排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段;

  • 提升自己的專注力:記住任何不談專注力的時間管理都是空中樓閣,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必須先學會控制自己的專注度,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關於時間管理,不是區區千把字的回答就可以給出你具體的落地方法,這可以寫一本書或者開一門課,所以僧哥只能幫你分析一下原因,幫你走出既定的誤區,最後給你指出幾個改善的方向。

最後,想要實現時間管理,不要只從時間管理著手,而是要本質的幾個方面著手,可以推薦你三本書《自控力》、《精力管理》和《心流》。

以上, 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和啟發。


碼字不易, 有用請點贊, 歡迎關注。


行知僧


職場中,用作任務管理(時間管理)最有名的工具當屬“重要、緊急”兩要素、四象限矩陣了。



毋庸置疑,理論上講,大家都認可要將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重要而緊急”或“重要不緊急”的事項上。但這兩者如何安排、擺佈?見仁見智。

前幾天,參加集團新任青年高管培訓班開班儀式,領導在致辭交流中,提及作為管理者,要多關注“重要不緊急”象限。細想下來,頗有道理。

以下,從兩個方面交流、探討一下。

一、 一個組織中,大的事情有哪些?

無非這麼幾件吧——戰略(大方向,可把願景與定位等維度概括進去)、架構、人才、財務、產品和服務等。每個大項又有幾個重要子項。

以我熟悉的人力資源和人才培養為例,其中有多少事情要規劃、計劃、安排、執行、跟蹤、評估和進行獎懲。但是,重要的基石是什麼?我認為涉及“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是一把手和主要高管的理念和行為示範)、基礎制度建設(做什麼、不做什麼、鼓勵什麼、限制或懲戒什麼)、人才標準(態度、能力、知識或技能描述)和選拔使用(公開、公平、公正)”。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項,但其中大多不那麼緊急。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慢一些,或者推著走,亦步亦趨,短時間或相當一段時間,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對經營業績也不會產生什麼深刻影響。於是,見到或耳聞不少管理者把重點和時間投到生產、運營、具體項目管理上。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一些當下緊急(可能同時也重要)的事情、項目搞好了、搞定了。

二、以上例子中,同等重要、時常被忽視的是什麼?

我認為是最佳實踐、流程管理、知識管理或者問題反思及處置經驗的沉澱和積累。

這些要項做不好的話,可以預見下次碰到類似情景,差不多還是這樣的場面,領導(很多時候也是經驗、能力最強的)忙前忙後地指揮、調度、協調,充當“救火隊員”。前者是重要不緊急的,但如果不把這個象限思考深、分析透、計劃好、執行強的話,大概率會是不少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兒,以後會變得緊急、很緊急、重要或者很重要,到時候時間不夠、忙手忙腳、臨時補救。 這就是因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後果。




職場也罷、生活也罷、人生也罷,往往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如何做好時間(要務)管理,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四棲職場—山海客說


在職場中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制定計劃;

二、關注重要事項;

三、自我管理。


一 制定計劃

為了獲得成功,一個人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即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麼,同時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強烈願望。——拿破崙·希爾

01 明確目標

在制定計劃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把想好的目標寫下來,併為目標的實現確立最後期限;把實現目標需要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並不斷完善,這能將目標具體化,並提供實現目標的行動軌跡。

02 制定計劃

“不謀而動,是所有失敗的原因。”計劃制定的越詳細,就越知道做什麼才能實現目標,越容易克服拖延症。制定計劃雖然看起來花費時間,但是節省下來的時間更多。粗略估計,每天拿出10分鐘做計劃,能節省100分鐘左右的時間。

03 做好準備,減少啟動能耗

把一件工作的準備工作都做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的開啟工作。例如,工作的時候,將需要的文件資料、圖表報告都放在手邊;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等。



二 關注重要事項

01 使用ABCDE法,關注重要事項

巴菲特曾說過:“成功的秘密非常簡單,我會對當下不重要的事情直接說不。”重要任務就是指完成這20%的任務,可以實現80%的效果,即二八法則在工作中的應用。

ABCDE是一種找到重要任務、分清事情優先順序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聚焦在重要任務上。

A類事情屬於你要吃掉的青蛙,做了會給你帶來明顯的正面效果,不做的負面效果也很明顯,例如,拜訪重要客戶,準備董事會上的彙報資料都屬於我們要吃掉的青蛙;

B類屬於應該做的事情,不做的話,後果十分嚴重;相比較於A類,B類就像是蝌蚪,不做完A類任務,絕對不要做B類;

C類做了會使大家愉快,不做也不會有什麼後果,例如,和同事一起吃飯、聊天等;

D類可以授權別人去做,例如,裝訂文件這種工作,可以授權給實習生或助理去做,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用來完成A類任務;

E類完全可以不做,沒有任何意義。

02 聚焦關鍵結果領域,遵守“3個” 定律

關鍵結果領域,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取得的成果。公司就是因為這些關鍵成果,才向你支付工資。我們可以將工作分為5~7個關鍵結果領域,有針對性地去提高自己的完成度,幫助自己在職場中得到快速晉升。

在工作中,可以通過問自己三個問題,找到能為公司帶來90%貢獻的3個最重要的核心工作:

“我的最高價值的工作是什麼?”

“我只有把哪件事請做好才會產生非凡的影響?”

“此時此刻,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

03 找到最關鍵的限制因素

小到個人發展,大到企業經營,都有制約發展的限制因素,找到其中最關鍵的限制因素,解決它。簡單來說,就是限制發展的短板。只有找到最關鍵的限制因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家公司的銷售狀況變差了,公司領導以為是銷售和管理團隊出了問題,調查後才發現,是公司的會計使用了錯誤的高價格,使公司在於競爭對手的競爭中失去了優勢。

三 自我管理

01 升級核心技能,用長期時間觀念優化短期決定

個人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們需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激勵自己更高效的工作。

研究顯示,成功人士大多懂得延期滿足,用長期時間觀念優化自己的短期決定。例如,清早上班喝杯咖啡,和同事聊天,從短期來看是愉悅的,但是對於個人長期成長卻沒有幫助;相反,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集中完成工作中重要的事情,短期看不出什麼效果,但是長遠來看對於個人發展卻是至關重要。

02 做技術的主人

智能手機上癮是很多現代人的問題,我們必須能掌控自己的通信渠道,必要時關閉手機的通知提醒,只留下突發事件的通信渠道,例如,設定一個電話或郵箱,保證家人、老闆或重要客戶能夠在緊急的時候聯繫到你。

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不要檢查郵件,這能防止大腦釋放多巴胺,分散一天的注意力;深度工作時,關閉手機和電腦提示音;如果有需要在上午和下午確定固定的時間回覆郵件。

一旦選定要完成的任務,就100%的投入,執行過程不要中斷,因為在多任務之間進行切換,整個工作要耗費的時間會增加5倍甚至更多。

03 擁抱“心流”

在心流狀態下,人的直覺和洞察力會變得更敏銳、精確。心流產生於行動過程中,按照“動能法則”,啟動階段耗費的能量最多,但是一旦啟動,耗費的能量就會下降,因此,為了防止拖延,最好就是保持行動的狀態。例如,你想養成寫作的習慣,每天寫更容易堅持,如果中間隔斷時間再寫,每次啟動的能耗就會變高,就容易發生拖延。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稀缺的。不管如何提高個人效率,時間的天花板就在那裡。面對每天大量出現的待解決問題,我們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通過制定計劃、要事優先和自我管理,掌控自己的生活。

想更深入地瞭解時間管理的朋友,推薦閱讀一下時間管理領域的經典書:

《吃掉那隻青蛙》,作者博恩·崔西。


馴養一本書


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精英,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前者總在抱怨為什麼工作那麼多?加班那麼多?後者則認為,時間太少,還有很多事情沒來得及去做。

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方法很多,什麼時間管理,番茄工作法等等,你會發現即便你翻閱了無視這樣的書籍,但是對你來說,還是無法做好時間管理。

不是這些方法不好,而是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於你的工作和環境,並且即便是適用你的工作和環境,但你並沒有弄清楚什麼事情對你來說是重要的,緊急的,什麼事情可以延遲,你依然無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第一、給工作分類

任何崗位的工作,都會有常規工作和臨時工作,對你來說,第二天的工作內容你前一天其實就已經知曉了大部分,那麼就對你知曉的這部分進行分類,哪些工作是第一時間必須要做的?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安排在哪個時間段完成。哪些工作(蓋章、打印等工作)不是那麼著急,也不難,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的。

知道工作內容的輕重緩急,才能合理安排時間。

第二、重要的工作儘量上午做。

剛上班的時間,是人最清醒,思路最活躍的時候,此時安排一些重要的,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內容,可以事半功倍,同時為了避免打擾,可以尋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會議室之類的地方(提前給同事或者領導打聲招呼,避免人家有重要的事情聯繫不到你),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第三、及時調整時間安排

每天除了常規工作,還有一些臨時工作,遇到臨時工作,你就必須及時調整一天的時間安排,不用著急,根據工作內容安排好即可,不用因為臨時工作打斷原本的計劃而感到不安,因為特別緊急的臨時工作並不常見,如果常見,那就每天規劃一塊處理臨時工作的時間就好。

第四、學會調節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並且在一天的各個時段,精力的集中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學會調節,精力集中的時段做重要的工作,精力鬆弛的時段,做簡單的工作,勞逸結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每個人對於時間的管理都是不同的,你需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這個是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計劃和調整試驗的,拿來主義並不能讓你真正學會時間管理。


九尾非辰


羅振宇跨年演講上的一句話,說出時間管理的精髓

昨天是羅振宇第三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我只看上半場,下半場熬不住睡覺了。

目前為止網上已經出了很多的金句。但從我看過的上半場來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開篇暖場一句話:我們要搞定的,無非是一張時間表。

<strong>

在我看來,這句話就是時間管理的核心。

當下,什麼事情對你來講是最重要的?

我之所以說這句話是時間管理的核心,是因為我們學習時間管理,目的就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我們每天就在調整時間表上的順序,哪些事情要立刻做,哪些時間推遲一些,哪些事情可以從時間表上劃掉。重點就是:當下,什麼事情最重要?

前段時間,因為在上班時間內,沒有把稿子完成,週末需要在家寫5篇稿子。在還沒有過週末之前,我給自己安排了活,說要去外面玩,看電影等等,現在沒有完成任務,怎麼辦?

很簡單,原先的時間表全部延後。當下最重要的時間就是把沒有完成的稿子寫完。

那個週末,我早上9點左右起床,吃完早飯,手機網線關閉,就坐在書桌前,查資料,列提綱,寫稿子,中午出去吃個午飯,回來接著,一直寫到晚上6點,把沒有完成的稿子全部寫完。

寫完之後,整個人完全輕鬆下來,後面該幹嘛就幹嘛。看電影的去看,逛街的逛街,因為我已經把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做好了。

熱門TED《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裡提到:不存在沒有時間的說法,沒有時間做某事=這件事情不重要。給你的事情排個優先級,把時間多給優先級高的那幾件事情。

換句話講,你的時間表要優先滿目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其餘的事情都靠邊站。

這個建議聽上去實在太過尋常了。簡直就是常識。

但,現實是,很少有人會按照這個最基本的建議去行動。

因為大多數人很少主動去問自己這個問題: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並且建立自己的優先排序。除非一種情況,迫不得已,燒火到屁股上了,才真的急。

所以你的時間表永遠都是一團糟,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

“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你

市面上有很多時間管理的課程,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公開課,很多人最喜歡提的問題是:老師,我該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都是籠統的,初聽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發現還是不會。

這是回答的人錯嗎?

不是,是問的人錯。

當一個人問: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問題時,其實她想聽到的答案是:有什麼辦法可以同時把生活和工作兼顧了。在具體點就是,有什麼辦法既能賺很多的錢,又能花大量時間陪伴孩子。

你覺得有可能嗎?

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你問這麼大而抽象的問題,別人無法回答你,因為這個問題是偽命題。你需要放到具體情境當中,就像昨天跨年演講上提到的:

抽象的兩難,在具體情境中一點也不難。

羅振宇舉了脫不花的例子,說這個CEO真牛逼,一邊創業,抽空還能結個婚,結了婚還有時間生兩個孩子。在外人眼裡,這是生活和工作尋找平衡的問題,但放到具體情境中去,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現在在公司開會,突然家裡人打來電話,跟你說:“孩子發燒了。”你聽完後,感覺請假,立馬去醫院,照顧孩子。陪伴孩子成了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接著,你跟家人裡吃飯,突然公司打來一個電話,說有一個項目需要緊急處理,趕緊來公司。於是,你立馬去公司幹活,把項目搞定。當下,總重要的事情就是搞定項目,項目搞定之後,空下來,抽出時間迴歸家庭。

說的再簡單一旦,我們每天都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一種選擇而已。

事情永遠都做不完,生活永遠都在繼續,時間表永遠都會發生變化。你要問的不是如何平衡好生活和工作。你應該要問,現階段,我是要以工作優先還是生活優先。

找準了這個錨點,定住了,你就不會糾結了,你知道當前的軸在哪裡,一切都圍繞這個軸行事。

沒有人能夠同時做好兩件事。時間管理就像玩蹺蹺板一樣,左邊東西多了,右邊下降一點;右邊東西多了,左邊下降一些,總歸有一放要退一步。

時間管理的3個小技巧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而我自己目前就看過三本系統化時間管理書籍《小強升職記》、《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把時間當作朋友》。其他什麼《搞定》這樣的書籍,我都沒看過,我自己也從來不用四象限法,GTD這類工具進行時間管理,因為太複雜,太麻煩,本仙女堅持不住。

對我來講,只要找到適合我的時間管理,就別在折騰自己了。分享幾個我的小技巧。

1.反向思考,設定一個“停止做的事”清單。這個方法來自於《從優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提出來的。

吉姆·柯林斯的顧問有一次跟他做了一個思想實驗:你接到一個電話,電話裡告訴你,你的某個親戚突然留給你2000萬美元,而且沒有任何附帶條件;你還沒有高興太久,電話又響了,電話那頭告訴你一個壞消息,你得了一個非常難以治癒的疾病,你的壽命只剩下10年了,這個時候,你會做出什麼平常不同的舉動。你肯定會刪除哪些沒那麼重要,或者三分鐘熱度的事情,重點把握最重要的事情。

你不知道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那你可以反問自己:當下,哪些事情是你不需要做?或者即便你不去做,找其他人也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

2.每天就列出三件事

別看自己工作有8小時,有時候還需要加班,工作十幾個小時,但你仔細梳理一下,一天下來,把重要的3件事情能幹完,真的很不錯了。

絕大數時間,我們會因為開會,零時性工作,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因素打擾,到最後該做的事情仍舊沒有做。

為了避免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你可以在每天早晨先列出今天要做的三件事,不用寫很多,就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你今天必須要完成。我自己的格式是:要完成事情+完成的程度。然後用便籤紙貼在電腦桌上,做完一樣,刪除一樣。

時間有限,在職場上要面臨的問題,都是需要快速的答覆和應對,所以你要砍掉工作中的枝枝蔓蔓,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

如果你以前在上班的時間,重點做這三件事情,但還是沒有完成,要麼就是業務不熟練,要麼就是方法有問題,你需要找理由。像我自己,現在有時候會出現在週末或者下班之後,需要再花點額外的時間,因為還不熟練。

3.不要什麼都想要。

就像上面提到生活和工作,想要五五分平衡是不可能的事情。

跟人一樣,有長處也會有短處,你為了獲取某個長處,就要容忍某個短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像在投資市場上,資金安全和高收益二者不能兼得。

就像有一個企業家說的,你看我的朋友圈,一個月30天,我有28天都在出差,泡在項目裡邊。因為我需要做出成績,給更上層的領導看,這樣我才能獲取高的薪水,達成我自己想要的目標。對家人確實有虧欠,但當下的重心就是事業上更上一樓,每個月最多抽出2天的時間,陪伴在家人左右,這是我的選擇。其實沒有人能夠完全把工作和時間都平衡好,都是捨棄一些,然後得到一些。

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時間就是你的公司資產,想想如何經營你的公司,你會發現,真正掌控全局的安心狀態是因為你“製作了”時間表,而不是擁有時間表。

因為那份時間表,是專屬於你的,獨一無二。


迪迪乾貨


不知題主是否聽過一句話:時間對誰來說都是公平的,是無法管理的。

我們能管的,只是自己。

雖然我不清楚你用了哪些時間管理方法。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你對時間的關注,是大於自己的。

其實所謂時間不夠用,從根本上說,是我們利用時間的效率太低。

改善的方法,還是要以自身為主。

一、提高效率,就要學會利用“暗時間”

所謂暗時間,就是我們用來思考的時間。

在暗時間裡,你表面上看,很可能什麼都沒做。實際上,你的大腦在馬不停蹄地思考,想著問題的解決思路,以及一個個充滿創意的點子。

比如說,在早上通勤的路上,地鐵裡並肩坐著兩個人。一個人的思維信馬由韁,一會想想昨天追的劇,一會發發呆。而另外一個人在腦子裡構思當天的日程清單:到了單位,先做什麼事,大概要多久,然後再做什麼哪件事……到了目的地,自然就直接開幹了。

誰的效率更高,一目瞭然。

寫了《暗時間》的劉未鵬曾說:衡量一個人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

二、掌控精力,做職場閃電俠

剛才我們也說了,時間無法管理,但可以管理我們自己。

管自己的什麼呢?答案是——精力。

在重要的時刻全情投入,在放鬆的時間徹底休息。

只要你能在某個時間段,集中精力,效率爆棚,就能徹底解決“時間不夠用”的問題。

1、精力的4大來源

要補充精力,就要先了解:精力從哪裡來?

在《精力管理》一書中,作者說:

人的精力有4種來源,分別是體能、情緒、注意力和意義感。

你可以從這4個方面入手,提升和管理自己的精力水平。

具體來說,有以下4條建議:

  • 吃好、睡好、按時鍛鍊;

  • 凡事想好的一面,避免出現消極負面情緒;

  • 學會深度工作,能隨時進入“心流”狀態;

  • 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找到你工作的使命。

2、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建議實在是太普通了,簡直就是常識嘛。

誰不知道要“吃好喝好睡眠好”,這樣老生常談有意思嗎?

可現實是:很少有人會按照這些最基本的建議去行動。

因為你太熟悉了它們,反而會忽略這些準則的存在。

任由自己被透支的體力、負面情緒、分散的注意力而耗盡精力,陷入“沒精力-沒效率-沒時間-更沒精力”的惡性循環裡,無法破局。

就像我們看過100本教攝影的書籍,聽過100堂圖像處理的課程,卻始終停留在“我知道”的層面而沒有任何練習和行動。最終只能是攝影小白,而絕成不了大師!

3、2個技巧幫你實現精力管理

與知道方法相比,你更需要的是把方法拿來、用上,從而管理自己、改變自己。

【技巧一】做一個“Not-to-do List”。

在著名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的《從優秀到卓越》中,作者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天,你接到了一個電話,通知你得到了2000萬美元遺產,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隨後,電話又響了,這一次你聽到的是一個壞消息:你的壽命只剩下10年了。

這時,你會做什麼?尤其是,你會停止做哪些平時會做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的“Not-to-do List”。

這份清單能幫助我們分辨出:哪些事情對自己有價值,哪些事情是在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

從而讓你的行為更加聚焦,而避免不必要的精力開銷。

【技巧二】每個小時讓手機鬧鐘響一次。

額……不是說要專注做事情嗎?幹嘛還要刻意上鬧鐘打攪自己呢?

這個方法是由全球效率專家,彼得·布萊格曼發明的。

他說,每次鬧鐘響起,你不需要從手頭工作中切換出來,而只是簡單的問自己一句:

我在做什麼?是不是我現在最需要做的事?

至少,你就不會一口氣刷爆3個小時的淘寶了。

總之,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絕對公平的。無論你是否願意,它都在一刻不停地往前跑。

之所以有的人工作生活兩不誤,看起來輕鬆自如,是因為他們在缺乏精力的時候,能及時補充,合理規劃精力的收放。而不是事無鉅細地每時每刻都在努力。

其中,要養成將精力花在重要事情上的習慣,你可以通過列“Not-to-do List”,以及設置定時鬧鐘的方法,來逐步實現。

希望能夠幫到你~


世界500強主管、多平臺簽約作者、年閱讀300+的職場達人,帶你一起【長心眼兒】!

喜歡的話,不妨在點贊留言後,轉發給您的朋友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