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毀掉一代明君?為何康熙最寵愛的太子胤礽最後不成器?

靜夜史


胤礽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的皇太子。

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胤礽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他數次監國理政,對清朝極盛時期的來臨,實質上是有功勞的。

然而,歷朝歷代皇太子都是萬難順利登基的。作為康熙的皇太子,胤礽更是幸運中有大不幸,萬難中有萬難。

溺愛毀掉一代明君,這說法有些過了,但從某種程度上講,康熙因為對胤礽過分驕縱、溺愛,從而毀了一個君王好苗子,這應該是歷史事實。

康熙兒子很多,他對兒子們的學習培養,非常重視。皇子們讀書啟蒙,康熙要親自教,親自為皇子們選定師傅,尤其對自己親手帶大的皇太子胤礽,更是如此。

對於皇子學業要求甚嚴,康熙在歷史上出了名的,他曾說過——

“朕宮中從不讀書之子。今諸皇子雖非大有學問之人所教,然已俱能讀書。朕非好名之主,故向來太子及諸皇子讀書之處,未嘗有意使人知之,所以外廷容有未曉然者。”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結髮妻子赫舍里氏皇后,生下胤礽後產後大出血去世。康熙十四年(1657年),二十歲的康熙因為對皇后有深厚的感情,又考慮大清王朝的長治久安,便按照明朝立嫡立長的傳統,將剛滿一歲的胤礽立為皇太子,並親自教他讀書。

咱們不妨來看看胤礽自小接受的帝王教育。

胤礽六歲時,康熙在暢春園的西面,為他修了一座小園林居住,又特請大學士給他當師傅。待胤礽漸漸長大,康熙又特地命人修繕了紫禁城東面齋宮與奉先殿之間的奉慈殿,改為毓慶宮,作為太子東宮。

胤礽在暢春園讀書的地方——無逸齋,就在康熙所住的澹寧居旁邊,可以說為培養胤礽,康熙是煞費苦心,時刻帶在身邊,悉心調教,用心監督。

康熙規定,太子講學,要求“卯入申出”,一天要學習十多個小時。胤礽每天寅時起床,先要到康熙寢宮請安,彙報頭一天所學功課,康熙聽完,再給他講當天功課。

清晨未亮,燭光閃耀,皇帝便開始教授太子功課,其勤其嚴,是史上少見的。

康熙給太子講完課,胤礽帶著新的壓力去尚書房繼續讀書,康熙則換朝服,上早朝。

康熙下朝向太皇太后請安後,往往又會去暢春園無逸齋,檢查太子當天的學習情況。

午膳後,胤礽沒有休息,接著讀書。

下午是“體育課”,由侍衛在庭院中樹立箭靶,胤礽射完箭,回屋入座,開始疏講(師傅翻書出題,學生依題疏講,再由師傅做點評補充。)

傍晚,康熙往往還要再檢查胤礽學習。用完晚膳,胤礽還得在太監掌燈下繼續學習,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可熄燈,有時候康熙還會在深夜將胤礽叫過去,再親自教導一番。

也許是自覺太子是好苗子,自己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對於太子胤礽,康熙嚴格的背面卻是極度的溺愛,而且極其護短。

而太子胤礽,在學習的重壓和父皇“無原則”的溺愛下,逐漸開始走形,學業上看上去出類拔萃,但性情卻越來越暴戾跋扈、奢侈驕橫。

有一幕很能反映這一對父子在某些時候絕非明君善主。

胤礽每天讀書,絲毫不體諒年邁體衰的師傅們,侍奉太子讀書的一切禮儀統統不能免,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還不包括跪的時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胤礽十四歲。這天,師傅耿介因為天氣炎熱,又站立太久,突然暈倒在地。其他師傅見此情景,都心懷不滿,幾乎都在期望康熙能給一個說法。沒有想到的是,康熙來到尚書房,聽了彙報,不但不責備太子,反而怪到了師傅的頭上,公開為太子護短,瞧他說的話——

“爾等侍立,朕焉得知?應坐應立,宜自言之。皇太子欲賜座,未奉朕諭,豈敢自主?”

在胤礽面前,無尊師之德的事情,康熙幹過多起,有的甚至令人髮指。胤礽有樣學樣,時常打罵授業師傅,甚至做過將授業師傅推進河裡的惡劣事。

對此,康熙從來沒有檢討過自己,也未處罰過胤礽。總之,在康熙眼中,皇太子始終是好的,即便有不好,都是他人的原因。

故此有人評價,皇太子萬千教育,獨缺“德”。

<strong>這樣缺“德”的皇太子長大,會自私驕橫,飛揚跋扈到何種程度,自然不難想象。

但康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舊是隻治標,不治本,說白了還是護短。

胤礽的舅父索額圖,慫恿暗助太子潛謀造反大事,康熙知道後,果斷將索額圖處死。胤礽為給索額圖復仇,想要集結索額圖餘黨捲土重來,康熙仍是隻剷除太子羽翼,不動太子根本。

在康熙看來,不是太子壞了,而是周圍人將他帶壞了。

作惡不受懲罰,只能讓胤礽變得更加面目可憎。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巡幸塞外,帶了太子胤礽、大阿哥等人隨行,八歲的十八阿哥中途生重病,胤礽的幸災樂禍,毫無兄弟之誼終於激怒了康熙。

而胤礽不僅不接受批評,居然頂撞康熙,還拿起馬鞭衝出去鞭打辱罵侍從、大臣。

肆無忌憚地發完脾氣,冷靜下來的胤礽有了不祥之感,是不是災禍臨頭了?因為寢食難安,他做了極蠢之事,不僅派親信去窺視康熙的日常起居,而且自己也去了。

蠢的背後往往藏著惡。

胤礽的太子悲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的那些兄弟個個如狼似虎,想置他於死地。正是由於其他皇子的告密,“帳殿夜警”事件爆發,胤礽第一次被廢。

讓人唏噓的是,之後的康熙依舊沒能放下胤礽,當發現大阿哥用巫術鎮魔胤礽後,他再次給了胤礽一次機會,康熙的邏輯還是護短老套路,胤礽變得如此喪心病狂,這是有人想害他,將附在他身上的妖魔鬼怪驅走,他就好了,好了還是好太子。

就這樣,康熙復立了胤礽。

遺憾的是,這只是康熙的自欺欺人,不甘教子失敗,其實胤礽已經無可救藥了。


黑句本


康熙朝太子胤礽應該算是中國歷史上被正式冊封,在位時間最長的太子了,一共蹉跎了三十七年。

這位太子是幸運的,一歲就被冊封太子,相當於生下來老爹就說——不用你做什麼,我死了江山就是你滴啦!但是所有的不幸也源於這種幸運。

在婚姻中,有個術語叫七年之癢,兩性關係有某種生理運動的滋潤,刺激多巴胺分泌,尚且都有保質期,而封建文化背景下的父子關係本來就不及兩性關係,維持時間還長達五個七年之癢之久,風險可想而知。

胤礽不是康熙的第一個兒子,理論上講,排行老七,他之前的兄長大多夭折,除了一個大阿哥胤禔活到了最後九子奪嫡。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三日,胤礽出生,出生當天,他的母親,康熙元配,嫡後孝誠仁皇后難產而死。

康熙有很多后妃,但是這位孝誠仁皇后尤其不同,對於皇帝來說,順境裡呼風喚雨,對一個女人也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但是孝誠仁皇后作為康熙的結髮元配,是和少年康熙一起同甘共苦,歷經患難的,康熙幼年即位,除鰲拜,平三藩的時候,孝誠仁皇后作為代表索尼家族的力量(索尼孫女)和皇權結合,然後知書達理,為夫君料理好一切後宮事務,深得尊重和讚賞。兩個人不是在太平盛世裡芝麻綠豆看對眼,而是在風暴裡緊緊相擁。

摯愛的去世,讓康熙悲痛欲絕,特別愧疚,一激動就把兩歲的胤礽立為太子。康熙對胤礽的愛絕對是真摯而熱烈的,嚴格的說,是把對他母親的愛,懷念,自責全部壓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太子的少年是悲催的,從小就被父親訓諭要成優秀的預備儲君,幼年時學習四書五經。六歲時,康熙令名儒張英、李光地為胤礽老師,並令熊賜履授以理學諸書,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召江寧巡撫、著名理學家湯斌以禮部尚書之位為詹事府詹事,直隸大名府兵備道耿介為少詹事,胤礽同學從小沒有風車車棒棒糖,而是跟一幫老頭啃書,然而人家還是啃下來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胤礽能熟練使用滿、蒙、漢語官話三種語言,馬術出眾,能左右開弓,瞭解儒家經典。

然而就算是今天,誰在班上積極跳讚了都要被大家白眼,不要說在過去,在爭取皇位這麼大的事情上了。

歷史上儲君,而且作為長壽,傑出的皇帝的儲君,都沒有多少好下場,比如說漢代的劉據,要想有好下場,就只有學唐代的李世民。“太子名分”不是什麼榮譽,而是一個靶子。

從少年開始胤礽就被兄弟們孤立,康熙宣佈他是皇子,就等於將他公開立在自己的對立面,立在兄弟們的對立面——比他大的大阿哥會想,按照傳統,立長不立幼,我表現又不差,憑什麼你當太子?比他小的十幾個阿哥會想,好事多磨對吧,要是把你幹掉了,我是不是也有機會?

所以活靶子太子是大家都喜歡坑的目標。比如說後來“被魘鎮”,以及被兄弟們禍害。

然後好死不死,第二個bug是,胤礽偏偏遇到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最雄才大略的父親。

本來實力上父子關係就不對等,權力上也不對等,胤礽對康熙近則不恭,遠則怨,人到中年的胤礽看到父皇活蹦亂跳的,恐怕到自己死了,父皇都沒死,所以基本上是麻木煩躁的,而這種情緒只要表現出來,康熙就要覺得這是不孝,甚至起疑心。而太子身邊,從小就有一個利益集團,自己掌權不掌權,早就不是自己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你說焦躁不焦躁?

說白了,自己這個孩子成與不成,都是康熙自己的感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早年康熙沒給娃兒商量過,就覺得他“行”,這本來就是個悲劇。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當皇帝的,有的人天生是畫家,文學家,木匠,當皇帝是很痛苦的,但是胤礽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按照沒有選擇的路線好好走了。然後晚年,康熙沒給這個血氣方剛的大小夥子商量,又覺得他“不行”了,各種雞蛋裡頭挑骨頭,親征葛爾丹的時候又覺得太子不孝了,祭祀的時候又覺得太子的拜褥擺放位置不規矩了,因為權力制衡,又不給太子權力,要把這個權力分散給其他阿哥了。

說實話,誰來做這個太子都是如坐針氈的。

四阿哥雍正能夠繼位,是因為康熙死了,沒辦法必須交權了,時機正好,如果康熙再撐個幾十年,沒準被玩壞的就是四阿哥。而太子其實性格上還是軟弱的,他最大的錯誤莫過於沒有像李世民一樣反抗,而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被搞掉,從這一點上來說,在這個太子心中,親情還是大於權力的。

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愛與權力的複雜混合最終鑄就的是個人的悲劇。

胤礽不是不優秀,而是他的父親,兄弟都太優秀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競爭,全面碾壓。自己幾十年戰戰兢兢,磕磕絆絆,玩也沒玩著,幹也幹得抑鬱。


HannibalLecter


首先,想說明的一點是,康熙皇帝並沒有溺愛胤礽等皇子,相反對他們都是相當的嚴格。因為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八歲登基,自己就十分注重讀書學習,親政以後,對大臣都是要求極為嚴格,憑他的聰明與睿智,是不會不明白溺愛會毀掉下一代的道理。

下面說一說胤礽,他是康熙皇帝與第一任皇后赫舍裡的兒子,而赫舍裡就是順治皇帝在康熙年幼時定下的四個首輔大臣之首索尼的孫女,也就是後來的軍機大臣索額圖的女兒。

當初為爭取索尼支持,提前親政,就娶了赫舍裡,並且立為皇后,同時曾許諾,如果將來生下兒子就要立為皇太子,這也是胤礽生下一歲之後就立為皇太子的重要原因。

而根據史書記載,皇太子胤礽小時候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並且精通諸子百家經典,多次曾經監國,成績也很不錯,在超內外具有很不錯的名聲。

可能也是立為皇太子太早了原因,其他皇子見到胤礽都將要行禮,胤礽從小也就總有一種高出其他兄弟一等的優越感,這不但讓自己會越來越高傲,也增加了其他皇子的不滿。

同時由於康熙皇帝在位時間很長,胤礽出生就是皇太子,可是到了40歲還是皇太子,眼看一輩子都要結束了,自己還在苦苦等待,這種皇權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也就逐漸讓胤礽產生消極與抵抗心理,所以表現上逐漸也就出現問題,加之諸皇子長期的挑撥,最後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廢黜皇太子地位,後來康熙皇帝又立為皇太子並再次被廢,從而當了幾十年皇太子卻沒有登上皇位。

也或許是因為這次的教訓,之後清朝立皇太子都不再進行公開冊立,這或許就是康熙皇帝意識到過早公開的冊立皇太子將使得皇子爭鬥不息的原因。


江湖影院


以廢棄的身份再次復立為太子,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之又少的,愛新覺羅.胤礽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見康熙皇帝確實很疼愛他這個兒子這裡面雖有皇后赫舍里氏的原因,但胤礽本人的才華也是毋庸置疑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能文能武,備受寵愛的太子,最後卻只能被幽禁至死,死時才五十一歲,未免讓人感到皇室的無情。


胤礽做太子太久了,地位尷尬

胤礽生自康熙十三年,一出生就被立為太子,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廢,做了三十五年的太子。從古至今真的沒見過三十多年太子的,戰國秦孝文王做了十五年的太子,繼位三天就去世了。唐朝順宗李誦做了二十六年太子,繼位不到一年就馬上禪讓給兒子李純,次年駕崩,而胤礽比他們還要多做了十幾年。

東宮這個位置是很尷尬的,比上你不是皇帝,行使不了皇帝的所有權力,對下你是國之儲君,天下自然會把你當成皇帝一樣來看待和約束。不是皇帝卻要被人監督著,做皇帝的事卻沒皇帝的權,日日擔驚受怕的,這就很憋屈了。唐朝李承乾雖然地位早定,但也經常忌憚著弟弟和父親,最後竟然活活被逼瘋,起兵奪權了。

古代太子所經受的苦悶和危險性大抵如是,怪不得有人說:“古代最危險和最不穩定的職業大概就是這個東宮了”。


迫於兄弟的威脅和父親的失寵,胤礽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逼宮

康熙九子,個個都是人才,也個個都在盯著胤礽這個位置,其中以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力量最大,也最有可能奪嫡。大阿哥以軍功取悅,三阿哥以文學成名,八阿哥有百官支持。相比之下,胤礽除了父親的寵愛和嫡子身份外,就沒什麼資本可以能和他們爭了。

尤其康熙在第一次冊封諸皇子的時候,胤褆,胤祉,胤禛,胤禩等都被封為郡王或貝勒,分掌八旗,六部,設置佐領,屬下,開始參與國家政事。這就等於把原先屬於胤礽的權力一分為多,大家在官爵地位上平起平坐了。可胤礽因為太子的身份,自然更受關注,事情不能少做,不能做錯也不能不做。失去了父親的獨寵和麵對兄弟的窺覷,胤礽還能怎麼辦?

索額圖,凌普等人雖然為太子爭取了不少權益,可這也得罪了康熙,加上胤礽在隨軍出征的時候,曾“窺視帝營”,被父親認為是“有意謀逆”。特別是胤礽復立後,就發生了轟動京師的“託合齊會飲案”,更加重了胤礽企圖逼宮的證據。康熙第二次廢太子後不再復立,自康熙五十一再度被廢到雍正二年幽死,胤礽被關了整整十三年之久。

要說胤礽結局為何如此悲慘,康熙皇帝實在有不可脫的責任。因為愛屋及烏,就把未來的江山託付給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可康熙對胤礽的管教也是比較寬鬆的。從小在父親的溺愛下長大,突然有一天什麼都沒有了,胤礽最後的“逼宮”未必不是被康熙逼出來的。


一貳一橙


胤礽,是康熙皇帝與皇后赫舍裡所生之子。

出生高貴的他,降生於世就遭遇了不平凡的際遇,他的母親為了生他難產而死。康熙與皇后赫舍裡感情深厚,胤礽又缺少母愛,康熙自然對胤礽照顧疼愛有佳。胤礽也是聰慧之人,清史稿說他“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庚詠斐然。”這說明胤礽的基因是很優秀的,受到的教育也是極好的。康熙十四年胤礽被立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初次被廢,康熙四十八年被複立,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又再次被廢直至雍正元年過世。胤礽二立二廢,最後圈禁至死,是什麼改變了他,導致他最後“不成器”。胤礽的悲劇源自哪些因素呢?愚以為有以下幾點。

1、康熙的溺愛和無暇顧及。

康熙早年的時候,對胤礽過分寵愛,胤礽又缺少母愛,極易養成叛逆的性格。隨著國家大事的繁忙和胤礽的成長,康熙對胤礽的關懷肯定越來越少,胤礽越發驕縱,史載胤礽太子宮人犯事者眾多,說明胤礽對手下門人很縱容。

2、索額圖的教唆和慫恿。

索額圖是皇后赫舍裡的叔父,是胤礽的三爺爺。他輔助康熙擒鰲拜,平三藩,簽訂尼布楚條約,出征葛爾丹,於國是有大功的,也可以說是一代權臣。索額圖與太子共謀大事,被康熙察覺,康熙四十二年,因被人告發,索額圖被處死。<strong>“從前索額圖助伊(太子胤礽)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這是康熙帝后來對胤礽說的,索額圖與胤礽,這對爺甥兩,互相牽連了半輩子,身在皇室,不爭不行,索額圖教唆慫恿胤礽參與政治、權利鬥爭,胤礽也逐漸捲入更大的漩渦。


3、胤礽熱心皇權之爭,行事逐漸冷漠無情。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十八子胤祄病重。胤礽對康熙的病情都漠不關心,更何況是這個小之又小的弟弟。最是無情帝王家,康熙希望太子懂兄弟之情,知手足之義。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政治權利鬥爭,互相傾軋,胤礽哪還有什麼親情,有的只是對權利的渴求。猶記得太子胤礽的過往種種,窺視軍帳,勾結索額圖,如今又無絲毫仁愛之心。康熙終於一廢太子。

4、諸位阿哥的爭鬥與威脅。

九子奪嫡,驚心動魄。胤礽的哥哥弟弟都覬覦著皇位,他只能參與到這場鬥爭中,如果康熙帝像明孝宗朱佑樘一樣,只有一個獨苗,胤礽也許就沒有那麼多煩惱和威脅了。

康熙五十年,康熙查步軍統領託合齊等貪贓枉法,又與太子勾結串聯,康熙嚴懲了託合齊等人。到了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大罵胤礽不仁不孝,無恥之尤,再次廢了胤礽,從此胤礽被圈禁在了鹹安宮,只到雍正元年去世。胤礽當了三十多年皇太子,最後奪位失敗,失去自由。這其實並不能全怪他,怪只怪他生在了紫禁城,怪他的父親是千古一帝康熙。


風雪夢不逝


愛新覺羅. 胤礽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公開的太子,典型的高開低走。四王兩二的牌讓胤礽打個撕碎。但走路摔跤必須怨自己,不能怨自己。當然老爹活的太長也是一 個原因


康熙在晚年在立儲這件事情上是弄得亂七八糟。弄得九王奪嫡諸子爭位。但早年康熙一直希望按照儒家傳統來塑造國家,也希望就此得到漢族傳統氏族認可和承認。所以在在胤礽很小的時候就立其為太子,但日後的一系列事情絕非康熙所預料的。完全超出的康熙的認知和想象。康熙從小就對胤礽加以

培養。青年的康熙和幼年的胤礽的交流中,父子親情還是很親厚的,康熙自幼父母不在,對於父子間感情寄託了他的感悟。康熙對太子可謂是父愛滿滿。也就是說胤礽小時候康熙待他極好。而康熙立胤礽為太子,是由於清朝不穩定,是出於國情穩定而慮的。

胤礽,生母是皇后赫舍裡,索尼的孫女兒康熙的髮妻。生胤礽的時候,難產而死年21歲。處於對髮妻的厚愛的原因,康熙在胤礽立位太子以後,六歲就開始學習。十二歲的時候就可以熟練使用滿蒙漢三種語言,四書五經也基本都粗通了。個人能力沒得說。正式由於康熙的著力的培養和偏愛以及超出標準的待遇,這樣的著力培養和明擺著的偏愛,導致胤礽個人極度思想極度報表。和行為不端。認為自己一定會接班。這得有多遭弟弟們恨啊。
從康熙三十六年的時候,(康熙遠征)胤礽22,歲留守京城代天子事的。就有開始有不利於胤礽的流言。康熙三十七年(胤礽24歲),諸皇子封王,九龍奪嫡之就此展開。四十二年(胤礽31歲),胤礽的舅舅索額圖被圈禁至死。康熙四十七年。36歲胤礽第一次被廢。應該說,康熙已經對胤礽徹底失去信心,繼承人太子之位已經和胤礽無緣了。

清朝的皇子和明朝不同清朝所有的皇子有能力的都要理政的 ,有能力的皇子都想當太子。而胤礽之所以最後失敗,一是康熙立太子太早。二是康熙對胤礽寄語希望太高,三是康熙活的太久嗎,四是諸子爭位。而對胤礽來說,他的失敗首先在於他把皇位當做想然,就是他的了。二是對於長期當備胎不滿(對比查爾斯幸運多了)三是對康熙喜歡其他的兒子感到“嫉妒和不滿”認為所有的弟弟都應該對他有人臣之禮。第四就是過於自傲,當太子太早,自然有捧的,有捧的。就有踩的,胤礽性格的乖張,把大量的朝臣宗室推向了自己對立面。也是他失敗的原則性原因。再從現實角度來說,胤礽有個牛逼爹,有一群有能力的弟弟。胤礽的命運和一個人很相似——李承乾。也可以說,胤礽後來的行為也是被逼 ,如果新皇帝不是他,他日後一定死的很慘,生在帝王之家,無論是太子還是一般皇子,生存和死亡就是一念之間。無情最是帝王家。是確定無疑的。胤礽失敗就在於自己作死。絕非康熙的溺愛。就是沒有政治能力和水平。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知史局【2018】總第292期

大智如康熙,和所有皇帝一樣,在選接班人問題犯了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完全聽從了感情的驅使。因感情用事,誤了天下大事。僅僅因為喜歡,喜歡他本人,喜歡他的母親,就在胤礽年僅一週歲零七個月的時候,即被確立為太子。

這麼小,能看出什麼?然而,冊立詔書上說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顯然,這樣的溢美來自於過度喜愛。我們叫溺愛。

顯然,作為皇位繼承人,這個選拔方法太不科學了。這不像是選拔,倒像是賞賜。因為根本就沒有選,扶起來就用了。

當然,康熙肯定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一步步培養他站立起來。起初,胤礽也的確像個樣子,很爭氣,甚至也不斷露出了明君的氣象。

胤礽的《四書》、《五經》讀得很好,在12歲的時候,據說既可以“深通義旨”,眾大臣們於是集體上奏讓他出閣讀書。與此同時,他的騎射也很好,經常隨父親去行圍,射中虎豹是平常事。並且,相繼開始參加重大的慶典與祭祀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胤礽表現出了接任者的風範和素養。

然而,隨著康熙開始有限度的下放一些權力,胤礽的變化,就悄然開始了……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時,也就是烏蘭布通之戰前夕,康熙出征途中出現病疾,而此時的胤礽聽聞後,來到行宮看望康熙,各種細節中透露著應付和若無其事的真實想法。細緻入微、觀人無數的康熙,內心感嘆此子無忠君愛父之意識,又何來治國之才。從這次事件開始,他們父子間的矛盾逐漸升級。

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十五日時,康熙忍無可忍,下諭內務府處死了曾在太子身邊“行徑悖亂”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

膳房人、茶房人為什麼會“行徑悖亂”?這個欲加之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無非是太子出了問題,康熙在敲打和警告太子,但太子卻自以為是大清朝的繼任者,居然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囂張與霸道異常。

五年以後,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額圖因“議論國事,結黨妄行”,被宗人府拘禁。四個月後,因飢餓而死。

索額圖是誰?是胤礽的三姥爺,“結黨妄行”,結什麼黨?當然是太子黨了。在康熙三十七年時,康熙就為紛紛長大的其他皇子封王,受封的諸皇子可參與國家政務,胤礽的權力開始被分解,他不願與兄弟同享權利,於是開始了明爭暗鬥,伺機打壓其他皇子。

兒時讀的《四書》、《五經》沒有給胤礽足夠的智慧,康熙親自挑選的鴻儒講師,也沒有給他處世和治國的智慧。作為儲君,胤礽變得暴戾不仁,竟然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大肆廣羅美女、豢養面首,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外出巡查返京途中,意外發現太子夜晚靠近其營帳,從縫隙向裡面窺視。他悲痛至極,因為從諸多跡象得出,太子可能要“弒逆”。但康熙沒有動手,只是靜觀其變,再給他一次機會。可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康熙在訓斥胤礽為何不關心生病的18阿哥胤祄時,胤礽直接與自己頂嘴,這讓康熙近乎感到絕望,溺愛過頭就是在毀滅人的本真。

四個月後,即到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被康熙直接廢掉,並且拘禁在鹹安宮。

回首往事,康熙自己也感嘆,包容了太子近20年,太子變成這樣與自己的縱容有直接的關係。太子好多過錯,康熙因為溺愛都選擇視而不見,一旦遮不住就找人替罪,不是太子身邊的大臣,就是隨從之類。嬌生慣養與放任太子,最終讓康熙悔恨終身。

最後,我們反思胤礽這33年的太子生涯,他所學到的僅僅是禮儀上的一些表面東西,至於處理內政外交以及重大軍事行動的這些“苦髒累”活,他基本沒有接觸過,因為康熙怕累著太子,都是自己和群臣擔著,太子只是深宮裡的花花公子。即便後來,太子多次做過監國,但也不過是依葫蘆畫瓢,按康熙的既定的現成方針辦罷了。

我們在電視劇裡所看到的,胤礽因參戰被俘,其實歷史中不存在,電視劇都是沒有依據的戲說而已。胤礽雖然去過幾次前線,但都是去探望康熙,並沒有參戰過。

康熙相信太子的兄弟會在文治武功上輔佐他,因此,在康熙看來,只要培養一個會發號施令的接班人就可以了。但現實卻經常打人臉,當一個沒有治國能力,也沒有道德準則的人,拿到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後,就會變得瘋魔。所有聖賢書、大儒箴言都抵不住權力的誘惑。

第一次廢掉太子時,康熙在一年後,復立,等於又給了胤礽一次機會。但是,瘋魔了的太子根本扶不起來,僅僅又過了一年,康熙發現胤礽搞小動作,指示一些國戚大臣如託合齊等人上折請求太子早登大寶,他認為這是在逼自己退位。康熙憤怒地說:“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於是,再廢。

還有一層,我們也要說下,即使沒有任何外在因素,比如沒有皇長子及眾多皇子的舉報與抗擊,胤礽順利繼位,他也不會是什麼明君。後繼那些皇帝如雍正、乾隆等人那樣的素質,胤礽並不具有,相反,雍正、乾隆等人的成長環境與他也大體相當。這個人的心智確實屬於扶不起來的心智,他的內因決定他只能受父愛所帶來的消極因素。

可憐一顆慈父心,臨終前還叮囑即將即位的新君四阿哥胤禛:“要善待廢太子!”


知史局


有句話我印象深刻:哪有四十年的太子?

皇帝與太子,已經不能當普通父子看待。他們不僅是生命的延續,也是事業和權力的延續。

太子的意義就在於接替皇位,太子的人生都在“預備皇帝”的光環中度過。他的地位和權勢在這過程中被推到無限高,如果不能在合適的時間登上皇位,就會與皇帝發生衝突。

太子權勢太重,就會削弱皇帝的威嚴;太子弱了,會顯得無能,皇帝可能考慮換掉他。

而且古代壽命不高,做了四十年太子,還有幾年皇帝可做?無論享受權力還是施展抱負,都沒多少時間了。

康熙英明神武,壽命很長,子孫又多,強者如雲。太子四面八方的壓力太大,瀕臨崩潰。他既無康熙的能力,也無雍正的隱忍,錯招連連,最終失敗收場。

比如今天英國的查爾斯王儲,做了七十年的太子。從我們普通人角度看,依然是風光無限,但從太子的角度看,白髮太子,已經是個笑話了。


梅花五弄


憑心而論,清朝皇帝並沒有溺愛自己的皇子,對皇子要求之嚴格也是普通子弟難以忍受的,特別是在教育上。太子性格懦弱,疑心重,康熙又為帝時間太長,皇子們陸續長大成人,各有才幹和輔助者,久居太子之位偏又遲遲不能即位為帝的太子心存極大的危機感,做人行事日趨乖張,心思不能為帝也要為富翁,斂財賣官由此開始,刁難對自己不友好的兄弟子侄和大臣由此開始,這正是作為一個日後一國之君不該有的心思和行為,康熙始廢之,希望他能警醒省悟,也借廢嫡之機以觀朝局,後見太子似有改過之心,加之朝局緊張。又復之為太子,偏太子不反思自身之失德,不體識父皇之苦心,怨憤之心更加顯露,行為更加怪僻,眾皇子更是瞧之不起,奪嫡之心更盛,大臣們也對之失望至極,此種情勢之下,康熙己完全失去了對太子的希望和周護之心,只有再度廢之,並決意重選接班人了。


手機用戶張12345678


康熙皇帝對皇太子胤礽很是器重,但是他經歷兩立兩廢的大起大落之後,皇太子胤礽他心裡很是無奈,但是皇太子胤礽廢了之後,其他皇子也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康熙皇帝他會如何處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康熙做一代天子,對皇太子的利廢這麼樣,國家最重大的事情,你立了廢,廢了立,立了又廢,就是亂了章法。這個過程是什麼樣子呢?我跟大家說一下,康熙廢了皇太子之後,發了一道很嚴厲的諭旨,他說諸皇子有鑽營為皇太子者,清國之隨法所不容,說把皇太子廢了,其他的皇子誰要是鑽營,想做皇太子,就是國之賊,撒所不容,叫殺人,就要嚴加處置。康熙發了諭旨,是不是皇子之間矛盾就會平息了?不會。

那麼康熙那麼多皇子,很多人就想想爭取一個儲位,將來繼承皇位,我們不能都講附在臺面上有兩個,我著重說說這兩個。 第一個就是皇長子應只謀取皇儲。第二個獎項是皇八子隱士,謀取皇儲。我先講一隻筐腸子,康熙測了這皇太子胤人是老二,老二上有哥哥,老大就印之,因之覺得皇太子費了,我有希望當太子。為什麼呢?第一我是長子,第二,他的舅舅家是前大學士明珠這支的,很有勢力。

第三,有一段時間康熙對老大比較好,他自己覺得受寵,他爸信任他,於是飲食就奇蹟活動。它最弱活動有四條,第一爭取立長,到處活動,製造輿論。房子費了不行,國家不能民主,有利壓力,誰當時要立長立場,easy就理他了。 

第二,請殺一人。他怕因人廢了之後,將來再立了,就不利於他沒戲了嗎?要把人人殺了,他將來還是有戲,怎麼殺人,人他自己不可以殺鴨,有一天他看了康熙帝看到爸爸,他就說皇父,您要想除掉認人的話,您不必親自動手,我動手把它除掉了。抗議停就急了。你怎麼能把你親兄弟給殺了?是吧?這樣人張來做國,它更是不宵不忍了。這一招康熙很不高興,他一看不行,他就使出第三招。

你看推薦皇四舅皇八子隱私。他推薦他做皇儲,底下我還在講隱私,他為什麼推薦他用印四小時候跟老大印人,他是一個媽來撫養他們,兩個人關係更親切。 第四招鎮煙癮扔。我解釋一下什麼叫朕言引人就是主咒,用無數皺著病人死,那這個事情後來被別人告發了康熙非常神奇,康熙就決定對皇長子的處理怎麼處理呢?格其王爵終身監禁,他的王爵給割了,變成閒散宗室了,終身監禁,那不許你活動。這樣,皇長子胤礽謀取皇位的計劃。

身為皇太子胤礽他的壓力很大的,他會引起很多皇子相互爭奪,康熙皇帝面對這樣的局面也是很無奈的,他無力處理諸多皇子之間爭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