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建國70年,滄桑鉅變。從城市到鄉村,從國路到村路,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在雞西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雞西交通人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務實創新,著力穩增長、惠民生、轉作風、優環境,在多個方面實現新突破,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公路里程從149公里到6481公里

新中國成立以前,雞西的公路大部分是民國、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馬車道和警備道路,僅有149公里,90%都是土路,多年失修、失養。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雞西人民開始對原有公路進行整修。到1985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為907.8公里。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改造、升級,截止到2018年底,雞西地區公路總里程達到6481公里,為建國前公路里程的43.5倍,公路密度為28.13公里/百平方公里。從建國初期的“飛灰路”、“泥水路”、“砂石路”、“碎石路”到現在“安暢綠潔美”的水泥路、瀝青路;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發展到4條343公里、一級公路119公里、二級公路612公里、三級公路1553公里、四級公路3292公里,等外公路562公里。我市自主建設了全市第一條地方高速公路---雞虎高速公路,與鶴大、建虎、密興高速公路以及其它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構成雞西路網主骨架,成為拉動雞西乃至我省東部地區旅遊、煤電化、糧食和口岸運輸的大通道。建成國道丹阿公路雞西(雞冠)至滴道段、方虎公路、雞圖公路、富密公路、虎饒公路等多條國省級幹線公路。完成雞西大橋、雞西穆稜河大橋、團結公鐵立交橋、梨樹大橋等大型橋樑建設任務。建設農村公路4210公里,鄉鎮、建制村通車率達到100%,自然村通車率達到98.9%。為雞西市交通建設史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高速公路和重點公路的有效補充,解決了百姓出行難題,改善了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目前,正在建設的國道丹阿公路雞穆界至雞西段,途經梨樹區、平崗礦、恆山區、雞冠工業園區,終點為紅星橋,是我市公路主骨架之一,也是通往穆稜、綏芬河、東寧口岸,向西和向南出省、出境的最便捷的省內外大通道。該項目2018年11月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完工。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客運線路從1條到444條

雞西公路客運始於1950年初,只有雞西至平陽鎮1條營運線路,2輛日產客車。如今,客運線路已達到444條,國際客貨運輸線路8條;營運客車達到1173輛,鄉鎮、建制村通車率達到100%,自然村通車率達到98.9%。公交車達到1003輛,出租車達到4778輛,營運貨車達到22407輛,中高級客車、專用貨車比重逐年增加。在客運公交領域,由傳統的汽柴油車輛逐步推廣應用天然氣、電動等清潔能源車輛,累計更新電動公交車429臺,更新比全省前茅。新建和改造市縣級客運站8個、公路貨運站3個、鄉鎮客運站21個,45%以上鄉鎮有了客運站,運輸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雞西:交通70年鉅變 鋪就坦途惠民生

條條康莊大道,座座騰飛虹橋,鋪就雞西大地,書寫黑土傳奇。如今的雞西交通運輸,形成了以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為主骨架,以口岸、旅遊和縣級公路為補充,以鄉村和專用公路為延伸,以場站為節點,與快速鐵路、民航有序銜接、順暢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交通人正在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使命感,不斷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繼續創建“人民滿意交通”,奮力譜寫我市交通運輸戰線保障大局、服務民生、改革創新、文明和諧的新篇章,以優異的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