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在黃河中游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有一個縣城,它東屏呂梁山連接方山,西臨黃河與陝西佳縣、吳堡縣隔河相望,北靠興縣,南接離石、柳林,它就是臨縣,關於臨縣地名的由來,古史稱因縣北之臨泉水故名,在光緒年間的《山西通志》中又有記載是因縣城東臨湫水(又名臨川河)為名。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臨縣屬於黃士丘陵溝壑區,地形崎嶇,千溝萬壑,不僅交通條件惡劣,而且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平原山地的稀少註定了臨縣以林業與果物種植為主,在加上當地乾旱少雨,而且時空分佈極不平衡,所以經常發生旱災與洪澇,人民生活水平非常落後。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臨縣是一個傳統民俗文化非常豐富的地方,當地民風淳樸,人們安居樂業,在歷史的進程中他們創造了道情這種形式活潑、輕快的地方戲曲劇中,另外當地的嗩吶演奏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大西北黃土風味,每年春節,臨縣秧歌就會紅紅火火的跳起來,特別的喜慶。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臨縣有一種特產全省甚至是全國聞名,那就是紅棗,臨縣被譽為“中國紅棗之鄉”,紅棗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是中國紅棗產業龍頭縣。自新中國成立後,如何提高臨縣的紅棗資源經濟效益化就成了擺在全省面前的大問題。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自1985年開始,中國科協就開始服務於臨縣的脫貧事業,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深入推進,一系列超常規舉措在臨縣落地落實,開花結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當地政府的扶持與鼓勵下,有特色、帶動性強的特色農業產業依次開展起來,有機紅棗種植基地、“直播扶貧”的農產品銷售渠道使得當地的特產消費與人民勞動收入迅速增長。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光伏產業照亮脫貧大路,近年來,臨縣創建了集中式光伏電站併網,提出實現貧困村光伏全覆蓋、深度貧困人口光伏收益全覆蓋、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全覆蓋“三個全覆蓋”、打造三晉光伏扶貧第一縣的宏偉目標。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另外臨縣的水利創收、農村電商近年來也如火如荼的開展開來,農民在深耕創業的同時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投入文化創建的進程中,我們希望臨縣在未來能夠走上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小康社會。

山西第二人口大縣卻依然處在貧困邊緣,中國紅棗之鄉如何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