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交了一份保險,每年交1.5萬,交二十年,以後每年領1.5萬,領到老,划算嗎?你怎麼認為?

芊裡先生


保險是不是划算,判斷標準是,能不能起到保險理賠作用,起多大作用。用理財收益來衡量保險,一定會吃虧。

保險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保障風險,不是獲得收益。

不管是保險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還是現實操作的實際作用,保險的核心功能就是保障風險。

保險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幫人對抗或消除未來不確定的風險,人生無常,很難保證事事順利。

如果不幸遇到重疾病或者飛來橫禍等等,突然之間要拿出大筆錢,並且是持續消耗,很多時候會把整個家庭拖入到泥潭之中。有了保險,符合條件就可以獲得理賠,幫助自己抵抗這種不確定的風險,並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

給孩子交了一份保險,每年交1.5萬,交二十年,以後每年領1.5萬,這種應該是理財型保險,或者分紅型保險,其本質仍然是保險產品,而不是理財產品,所以核心功能仍然是保障風險,至於理財或者分紅,是附加功能。

買一個產品,買了是不是划算,應該以核心功能為主,而不是以附加功能為主,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如果以產品的附加功能去判斷是否划算,通常容易被忽悠,覺得自己佔了便宜,這也是很多保險顧問的套路。買任何產品都是這樣。

普通家庭完全沒必要購買理財型或分紅型保險,很不划算

理財型保險或分紅型保險,不是理財產品,本身收益率比不上理財產品,基本連存款利率都幹不過,按照紙幣貶值情況,甚至可能是虧損的。

一般來說,中途退保一定會有損失,至少利息是損失了的,本金也遭遇了交保期間的紙幣貶值,假設交保時的1萬元,退保時退給你1萬元,按照無法避免的紙幣貶值,實際購買力已經比原來交的1萬元降低了。更何況,整個退錢過程可能還要扯一堆事。


買保險應該根據家庭年收入的實際來看,普通家庭完全沒必要購買理財型或分紅型保險,普通家庭首要考慮的應該是保險的核心功能。如果有餘力理財,也應該根據資金情況,去買核心功能是理財的理財產品。

中產及以上家庭,才有條件購買理財型或分紅型保險。很多富人會購買大額保單,保險對他們來說,不僅僅保障風險,還可以拿來進行資本運作,比如用大額保單去貸款。

糾結保險收益的背後,是人性的博弈

保險的核心功能是保障風險,但誰都不希望自己哪天真的發生什麼風險,最好是一輩子平平安安。

但如果這樣,保險不就白買了?因為沒有真的去兌現理賠。

所以,這是一種普遍人性,保險公司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才在保險核心功能的基礎上,捆綁了理財這一附加功能,“不會白買,至少還可以獲得分紅呢!”

這樣就會讓人產生一種佔便宜的錯覺。

實際上,保險買的就是一個心安,讓人解除後顧之憂全力去奮鬥,不用一邊努力工作,一邊過於擔心萬一哪天身體不行了,或者出意外了,怎麼辦。

記住一個準則:不要為了佔便宜而買東西,而是這個產品的核心功能確實是自己所需要,否則遲早會發現,自己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很可能很不划算。

總結一下:保險這玩意,有條件就買,買了就沒必要糾結核心功能之外的收益。

保險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保障風險,如果有條件當然買一份保險最好,但是普通家庭沒必要買理財型或分紅型保險。

買之前要看透人性的博弈:商家在產品核心功能之外精心設計的附加功能,是基於對人性的洞悉,實際上是佔不到便宜的。


真知商學


20後每年一萬五,我不知道1.5萬能買什麼東西。

兄弟這樣跟你說把你每年買一萬廢品,20年以後拿去賣了,你會發現比保險值錢多了。

這樣跟你說吧,20年以前養老保險每個月可以領幾十塊,那時候的人想每個月幾十塊以後發財👍💰💰💰✨了,可是等你20年以後每個月給你幾十塊你連買廁紙的錢都不夠。

20年前工資4道5百,現在4道5千,要不了20工資每個月4到5萬保險公司每年給你一萬五,也就是幾天的工資。

要不這樣你每年給我一萬五,20後我給你50萬怎麼樣?


操作猛如虎戰績0槓5


首先,我說一下我本人的從業經歷,我之前在一家中美合資的保險公司有過2年的工作經歷,後來轉到國內保險公司,簡直就是騙子集中地,每天和傳銷似的,給你洗腦,無賴之下只能轉行了,具體哪一家就不說了。據我瞭解,大多數公司都那樣

當然,在之前的工作也遇到很多客戶的提問,比如說這個保單是怎麼樣設計出來的,說實話,這個可能只有每個保險公司的精算師才知道,就連保險公司老總我估計也報不清楚。因為人的死亡風險,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等信息都是黑盒子,誰也不知道。

但是,我還是為了弄懂這些問題,我也查了一些保險精算方面的資料。其實,設計的思路非常的簡單,就是一個簡單的現金流遊戲。直到後來學習了一些資產管理方面知識,直接茅塞頓開。我今天就結合提主的提問,詳細的給大家說一下具體情況!

我知道我一定會被坑,就知道坑的多還是少的問題

關於保險公司,裡面都是一群非常專業的人,這些人設計出來的東西,除了我們看不懂之外,唯一能肯定的一點就是我們一定會被坑,只是坑多或者坑少的問題,商業的本質就是逐利,我想,這一點沒有人反對吧!

一年交1.5萬,交20年,以後每年返1.5萬,直到老

現在先不說以後每年返1.5萬,直到老,這是業務員說的,還是直接寫在合同裡面,這個提主一定要搞清楚,如果只是業務員口頭說的,大多數保險業務員的那個嘴,像什麼一樣,你們懂的。如果是口頭承諾,那後面就沒有分析的餘地了。因為已經成為了多餘。

如果這個承諾是寫在合同裡面,那麼就繼續。

先說現金流,然後在說這類保險的坑!

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現金流遊戲。

如果你每年都交1.5萬元,連續交20年,那麼從第一筆錢開始交道20年後,你的利息和本金總共交了多少錢,或許這點大概有99.9%人不知道?這個就涉及到了複利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問題。

貨幣的時間價值這個或許大家都懂, 簡單來理解就是現在的100元要比一年後的100元值錢,如果按照5%利息的話,那麼現在的100元在1年後就是105元了,這5元錢就是這100元1年的時間價值。

複利的話,就是多久結算一次利息,然後把本金和利息作為第二年的本金計算利息,如果是一年,那麼就是第二年的本金就是105元,在5%計算收益,那麼第二年收益就是110.25元。

這個道理搞清楚了,我們肯定不能手算吧,這就涉及到一個公式:

終值=現值(1+利息)^n

x終值——若干年後的價值
現值——就是目前資金
利息——一個週期利息是多少
n——多長時間

我們就按照上面的信息,假設按照貨貨幣基金3%收益計算一下,1.5萬元在20年後等於多少錢!

20年後1.5萬=15000(1+0.03)^20≈27,091.6685

19年後1.5萬=15000(1+0.03)^19≈26,302.5908

18年後1.5萬=15000(1+0.03)^18≈25536.49

。。。。。。

後面我就不算了。

也就是說,你第一筆資金1.5萬元,按照最低標準,20年後是2.7091萬元。

那麼你的第一筆錢,在二十年後在給你1.5萬,那麼還剩下12091.66元,而且這些還會產生收益。

是不是現在要罵娘了!

也就是說,你20年前的1,5萬元,按照最低的利息,給你20年後可以給你按兩年返。

前3年總共是有78930.74,那麼可以給你返5.25年,而且第一年返過的還在產生收益奧,所以,這些坑不坑,你們懂的。

保險裡面的坑

1、按照最低收益都不划算投資

也就是說,我們從純理財的角度,按照最低的收益,貨幣基金3%收益計算,這筆投資都是不划算的。更何況,這些投資如果拿來做小額貸款,比如支付寶的借唄,微信的微粒貸,這些年化收益都到了18-25%之間,你更加的不划算了。

2、大家知道,保險裡面的坑多如牛毛,20年後到底能不能按照1.5萬返,我可沒法給你保證

3、另外,如果在繳費期間退保呢?或許你虧的更慘!因為只退現金價值,一般15000元,能給你退一半已經是燒高香了

4、誰也沒法預料意外,如果被保險人中途不在(這個是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侮辱和詛咒的意思),望提主理解,那就更慘!

本人的建議

關於大家對於保險可能不是很瞭解,保險保險,從字面意思就是作為保障用的,就別瞎折騰用保險來理財了。尤其是一些保險理財產品,比如題主說的20年的這些,萬一退保,基本損失一大半,20年不需動,流動性非常差,有錢和沒錢一樣,可以理解為閹割版的P2P理財。因為P2P一旦暴雷,一分不剩,保險理財如果退保,最少損失三分之二。

另外,按照每年給你返的錢,收益還沒有市面上的貨幣基金收益好,而且差的非常元,而且還不靈活,大家一定要謹記!

關於理財相關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我!謝謝大家


牛熊獵手


買保險之前,一定要確定一點:

所有的保險產品都是一批行業頂級精算師經過複雜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他們需要做到:不考慮意外的不可抗拒因素,保險公司在此產品上是盈利的。

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下:20年一共交30萬,後期每年拿1.5萬,相當於固定收益5%;這其中不包括之前20年的利息:7.5萬(按照5%)。而且我們最終是拿不回本金的。

1. 所以綜合下來:如果我們自己理財的平均年收益能夠達到4%,肯定沒有必要去選這樣的產品;

2. 這個產品對購買者是非常不划算的,二十年後的1.5萬購買力有可能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

3. 購買保險,我們更希望得到的是一份保障,這份保險對孩子的的成長意義不大,還不如自己定期購買一份成長基金,本金還是可以隨時取出。

4. 目前國內的正常保本理財基本可以做到4到5個點的收益。

關於購買保險:個人建議有一定理財意識和能力的家庭,應該最主要以消費類保險為主,收益類保險計算下來很不划算。


收入多樣化小君


我也購買了類似的險種,我購買的是年金險,每年交納15000交費15年,通過利益演算,從第16年開始每年能夠領取到12000元,這也相當於你投資的22.5萬的利息,他的累計收益利息為十一萬左右,按照中檔紅利,也就是說15年以後連本帶利相當於33萬左右,那麼年華收益也就是4%,雖然從目前來看不如其他的一些理財產品,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無風險的賬戶,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取投資收益,而市場上的其他任何投資類產品我們不能光看收益他們還有虧損的風險,而從銀行的利息我們可以往前看20年再往後推20年,銀行的利率水平整體來講是逐漸下行的,那麼15年以後會不會接近於零和國外的銀行相比很有可能,而我們所購買的這類年金險他的賬戶保底收益3%,最高為5.6,這就是購買年金險的核心價值,相當於我們擁有了一個永遠不再改變的利息,並且沒有任何風險,如果以孩子投保可以,領取60年,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足夠長的坡,你的雪球就會越滾越大。他是可以和我們的人生命等長的,作為補充養老金來講非常合適。因為人性的弱點就是看到高收益就會忍不住去投資,結果虧得血本無歸,像最近幾年的網貸p2p和各種的返錢各種眉目的投資產品投資行為,95%會虧的血本無歸。


餘勇亮泰星風險規劃師


到底劃不划算不敢給予肯定的判斷,但是我們可以去分析和猜測一下。

每年交1.5萬元,需要交20年,雖然我們看不見未來但是我們可以倒敘。那就是倒退20年前了。

現在是2019年,倒退20年就是1999年了。我們先做一個比例計算,那就是2019年一年叫1.5萬元的話除以2019年的月平均收入,我上網查了一下下大概是6800左右。

那就是15000/6800=2.2

就是說你現在每年交出的保險相當於2.2個月的平均收入。

然後我們在用同樣的計算方式看看20年前也就是1999年。1999年的月平均收入大概是1200左右。那麼如果這個時候你交這個保險的話按照比例 1200*2.2=2640元。

那就是說假設你是1999年開始交這個保險的話應該是每年交2640元,別看當時你交的少但是按照當時的收入比例是一樣的。

然後我們穿越到1999年,你給孩子交了一份保險,每年需要交2640元,交20年後每年能領2640元。

然後你交了20年的2640元一直交到了2019年就是現在了,然後你的孩子可以領保險了,每年可以領導2640元。你說合適不合適呢?

大家也留言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小強雜說


我個人觀點認為很不划算

1、要考慮物價的變動

據報道說,廈門有一個女子在40多年前(1973年)存入銀行1200元,最後得到1484.04元利息,現在取出2684.04元。 你要知道在40幾年前1200元是鉅款,可是現在2684.04元只夠吃頓飯。你說可笑,還是想哭呢。 假如我們按工資算:最低應該值30萬。因為在70年代,工人每個月工資大概20元,1200元就是5年不吃不喝換來的血汗錢。在當年1200元的鉅款,在那個年代可以買一棟別墅了,但放在現在,物價的變動,換來的只是一張床的價格。一棟別墅變成一張床,呵呵……

2、時間成本高,每年要持續地給保險公司錢,假如中途退出,資金回收可能成問題。你要考慮本金會不會虧損呢?

3、錢會貶值的,不如把錢放在理財產品上,可以錢生錢。每年1.5萬+20年+利息按最低3%算,你20年的利息,最低也有10多萬吧,都肯定比你把錢放在保險好。況且本金在自己手中,急用錢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


投資分析日誌


樓主你好,給孩子交一份保險,每年交15,000塊錢,交20年,那麼以後每年又可以領到15,000塊錢領到老划算嗎?這個還是比較划算的,保險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因為如果說是作為一份商業性養老保險的話,只不過就是領取這種保險的年齡是需要到達60歲以後才可以正常的領取,所以說它和一般的保險是不太一樣的,最終得到回報的時間,是需要到達你退休之後才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

那麼無外乎我們也可以把它簡單理解成是一種補充性的養老保險,因為我們都知道參加社保每個人只能夠享受到一份社保的待遇,那麼對於自己養老金待遇的領取相對來說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養老金它有一個替代率的問題,所以說往往自己退休之後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比起我們在職期間的工資收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

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去購買一份商業性的養老保險,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們退休以後的額外收入,另一方面我們也甚至把它可以理解成為是一種簡單的投資理財行為,因為畢竟在達到60歲以後的年齡之後,就可以享受到按月領取,這個養老金的待遇或者是按年領取,那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


社保小達人


每年交1.5萬,交夠20年就可以每年領1.5萬,壽命按75歲計算,乍一看很划算啊,交20年花30萬,後面活到75歲累計可以領55年82.5萬。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不算貶值,不算通脹等因素,也不拿那些高風險的投資算,咱們就算算最保險的方式,存銀行收益是多少呢?就按3%的年利吧,很多銀行都能達到這個利率。

1.按單利計算,第一年存1.5萬,要放20年,每年利息450,二十年累計利息是9000元。以此類推,第二年存1.5萬,十九年累計利息是8550元。。。。。如此計算出,20年後,利息合計是9.445萬元,加上本金30萬,合計39.445萬。從第21年開始,你把這些一起錢放銀行,每年產生利息1.18萬利息。保險公司給你每年1.5萬,其實相當於只給你每年3200,想領回你的30萬本金,你需要活到115歲以上。

2.按複利計算。第一年存1.5萬,利息450,第二年連本帶息1.545萬存進去,下一年連本帶息1.591萬存進去,以此類推,第二年第三年等等的1.5萬也如此操作。。。20年後,你的本息合計可達到45萬左右。同樣,從第21年開始,你把這45萬存放銀行,每年產生利息1.35萬利息。保險公司給你每年1.5萬,相當於每年只給你1500元,你想領回30萬本金得活到220歲左右。

現在我國處於歷史低利率時代,如果後面銀行利率再高一點點呢,哈哈,那麼恭喜你,你20年後的本息合計會達到50萬,把這50萬存銀行,每年的利息都不止1.5萬。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相當於你把本金無償送給保險公司,他用利息在支付給你的每年1.5萬。說說自己傻不傻?


    基尼思Genius


    蔣老師觀點,這個理財產品每年交1.5萬,交20年,20年以後每年再領1.5萬,領到了到底劃不划算呢?我認為是不划算的。

    保險公司有精算師,穩賺不賠

    保險公司是所有金融公司裡面最賺錢的一類公司之一,每一家保險公司在推出各種類型的產品的時候,都是有非常專業的精算師來設計這款產品,這些產品會考慮到各種賠付風險,以及公司所能賺取到的收益。

    精算師在綜合平衡下,公司沒有任何多少損失的時候,保險公司才會推出這樣的保險產品。另外一旦出現理賠事情,保險公司也會以各種事情為由,讓你在理賠的期間不能夠順利的拿到賠償款。

    首先這個產品設計出來,保險公司肯定是穩賺不賠,通過精算師的規劃設計,你很難通過這件事來賺到錢。表面上你好像可以領很多年的,但是實際上,你要考慮資金的淨現值,還有資金的使用效率,再加上每年增加的通貨膨脹率,這個錢你不一定是真正賺到了。

    保險的資金成本最低的

    1、保險公司資金成本低

    無論是國內外的保險公司,他們的資金獲取成本非常之低,所以說他們通過拿到這些錢去做其他投資,只要獲得一點收益,這個超額收益就會比一般的投資資金來的更快,這也是保險越來越做越大、非常賺錢的原因之一。

    既然保險資金成本最低,那麼也就意味著你在交保險的時候,把更多的利潤空間讓給了保險公司,這也是很多人看不懂,保險公司出臺保險產品的套路的原因。

    2、考慮通貨膨脹不划算

    保險並不划算,從20年的週期來看,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都在2%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你存一年的錢就虧一年的錢。20年後還在領著金額同樣的資金,最後需要核算一下,是不是最划算的。

    如果孩子從剛出生就可以繳納每年1.5萬,20年的時間交到了30萬,那麼孩子20歲之後,一直到他老的時候每年都可以領到1.5萬,假設孩子可以活到80歲,那麼相當於可以領60年,60年×1.5萬,大約是90萬,這個金額看起來是非常划算的。

    3、其他投資品收益更多

    但是這麼長的時間週期,保險公司到底能不能夠一直履約是一個問題,另外你在前期所存的30萬元,在這20年的時間裡,如果去投資其他產品,可能獲得的收益要比這個要多得多,所以,到底劃不划算要自己綜合考量一下。

    比如說30萬,20年的時間買套房子可能已經翻了好幾倍,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會漲更多,這就是你的機會成本,而買保險卻還要只能卻只能每年領1.5萬,對於你的整體收益而言是比較少的。

    停止繳納退錢沒有收益

    如果你停止繳納,那麼保險公司就不會給你這樣的收益。有些保險公司條款更為嚴苛,你如果停止繳納的話,很有可能連本金都會有損失,那麼這就需要看簽訂的條款如何約定。

    如果條款非常嚴格,這樣的保險寧願不籤,因為你一旦出現一些意外的事情,臨時需要資金或者是不能續交的話,這個收益就沒有辦法保證,這麼長的時間段誰也沒有辦法能夠一直穩定的、持續的繳納這個錢,所以說這些都是綜合考慮的因素。

    綜上所述

    繳納長週期的固定資金給保險是不划算的一種類型,以後每年都可以領這麼多錢,也需要綜合衡量和平衡到底值不值得。因為20年的時間,你所交的錢資金成本低,而機會成本高,如果能夠買到非常具有投資實力的產品,可能獲得的翻倍收益要多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