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往事之鋁飯盒(原創首發)

我在清理儲物室時突然發現了蒙著一層灰的鋁飯盒,雖然久經歲月的侵襲,它的表面只是蒙上一層灰塵,拂去灰塵,它又呈現錚白瓦亮的本色,像個沉睡千年的老人,重現當年的風姿。薄而硬的材質,輕便而靈巧的外形,裝載家的味道和健康的肚囊。它陪伴我父親幾十年,也和我結下幾年的緣分,它是我家的有功之臣,儘管我家幾經搬遷,它仍被留了下來,雖然很多年不使用它了,但人都有戀舊的情結,特別是自己曾經使用很長時間的老物件,總捨不得扔,像對待老朋友一樣總是不離不棄。

東北往事之鋁飯盒(原創首發)

我記事時父親就在公社的油廠上班,那時白麵對於一般的東北農村家庭來說是稀罕物,當時農村的主食就是小米飯,苞米碴子,苞米麵大餅子,高粱米飯。生產隊分的那點麥子磨成的白麵,得等到過年時用它包幾頓餃子,平常是捨不得吃的。父親工作的油廠是有工作餐的,主食是白麵饅頭,饅頭也是按人定量供給的,父親本來可以不用從家帶飯,但為了一頓飯能省下兩三個饅頭,父親一直用鋁飯盒從家帶飯,自己吃從家裡帶去的小米飯,苞米麵大餅子,把饅頭節省下來,拿回家讓一家人都能吃到白麵。冬天的時候饅頭放到外面能保存時,父親帶回的饅頭,母親是不讓我和妹妹吃的,積攢到幾十個時,不是送給爺爺家就是送給佬爺家,母親嘴裡還說:“你們小孩子,吃好東西的日子長著呢!把好吃的給老人們吃,他們吃一口得一口。”我當時還生母親的氣,我家的東西,自己家人都沒吃,憑啥送給別人?後來懂事了才明白,萬事孝為先,羊羔有跪乳報恩,母親的做法是對的。

東北往事之鋁飯盒(原創首發)

我上初中時,父親工作的單位解體了,父親回到家種地務農。我上學的中學在鎮裡,離我家有十二里地遠,中午吃飯就得從家帶飯,這時閒置一年多的父親用過的鋁飯盒又有了用武之地,我每天用它帶小米飯,玉米麵大餅子,辣椒醬,和母親親手做的菜。用鋁飯盒把飯菜帶到學校,中午的時候到鍋爐房熱一熱,還能吃到和家裡一樣的口味,帶著母親味道的飯菜既解餓又香甜。鋁飯盒陪伴我度過了三年的初中學習生活。

東北往事之鋁飯盒(原創首發)

妹妹上初中時,學校就已經有學生食堂了,中午學校食堂準備熱騰騰的飯菜,等著學生們就餐,學生們就不用從家帶飯了。我兒子上初中時,農村家庭條件好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縣裡的中學上學,我兒子所在的縣裡中學旁邊有許多小飯桌,各種主食和炒菜,換著樣的吃。

東北往事之鋁飯盒(原創首發)

我家的鋁飯盒,一直放在儲物室裡,像個久經風霜的老人,見證著時代的發展。

東北往事之鋁飯盒(原創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