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隊員和強隊相比,中國隊員不足的地方是什麼?

體育博弈評壇


最大的不足就是自律。 實際上技術或者力量在職業足球的層面都是可以想方法去改進的,但是如果一個球員不職業不自律的話,那是基本上是打不出來的。

足球本來就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所以從飲食、作息方面是要求比較高的,中國人本來經歷了漫長的農業文明,身體素質上面有點吃虧。如果再不自律,那麼身體就根本無法支持那麼大的消耗。中國隊的問題在於職業化不充分,太多的錢一下子擁進來,使得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大的禍根。比較好的例子就是鄭智,都快40了,還能是俱樂部的主力,國家隊的常客。這說明啥,太多的隊員不自律,荒廢了自己的技術,也讓自己的足球生涯非常短暫。

所以從產業層面,不要老是想著一下子衝到世界前列,紮紮實實的推廣足球運動,把專業做好;而運動員也是加強職業化的教育,增加競爭力度。給足球發展一段寬鬆的時間,中國的足球終究可以搞上去的。


淨植齋主人


第一,體能差。到了下半場體能幾乎透支完全沒有狀態。

第二,待遇太好,沒有較強的拼搏精神,血性野性沒落。

第三,整體的協調能力太差,把球傳給隊友,不配合隊友,冷眼旁觀,傳出去以後就好像事不關己了。

第四,球員觀念不平衡,現在都是為了賺錢而踢球,而不是出於熱愛出於一種信仰而踢球,沒有追求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當做賺錢的行業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就是理想與金錢方面太偏向金錢。

第五,最重要的一點,缺乏職業精神。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有何問題請賜教!



巴適體育


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本次入圍世界盃的名單中,人口在1100萬以下的國家有11個之多,比利時人口1100萬、突尼斯1080萬、葡萄牙1034萬、瑞士800萬、塞爾維亞700萬、丹麥573萬、哥斯達黎加466萬、克羅地亞424萬、巴拿馬400萬、烏拉圭344萬、冰島33萬。許多國家人口少於二三線城市,甚至少於一個縣城的人口,相比中國的13億人口,為什麼中國足球不行。

這涉及一個足球人口的問題,韓國人口5000萬,註冊的青少年足球球員為50萬,6-18歲青少年約為500萬人,青少年中約有10%接受了專業正規的足球訓練。而中國青少年球員的註冊數據沒有公佈,應該不會高於10萬人,相比之下足球人口數量級存在巨大差距,有消息稱中國到2020年計劃青少年球員註冊人口要達到100萬,但這種大躍進式的短期計劃球員培養質量是否能達到合格標準仍然存疑。青少年足球註冊人口將達100萬。

國人熱愛足球嗎?愛!世界盃的比賽酒吧、影院、網吧、電視機前等許多地方都有大批球迷在看比賽。比賽進球后你會聽到大學男生宿舍的震耳欲聾的歡呼,然而,大部分人的熱愛也只是停留在觀看比賽的層次而已,看現場比賽的、為朋友加油的要打一半以上的折扣;再發展到會踢足球的球迷又要打折扣,每週固定踢球兩到三次的球迷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熱愛方式仍然停留在看電視的表面上,不會帶孩子踢球,也不會聚集三五好友一起踢球,足球氛圍自然也不會好,從這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國許多球迷都是偽球迷,並不是真正的熱愛足球。

再者,球員對足球功利性太強,為賺錢的多,熱愛踢球的少。

九十年代,北大鄭也夫教授在採訪北京隊教練的時候教練談到球員練球的狀態,認為球員的狀態很不令人滿意,沒有熱情。每天下午3點鐘開始訓練,但出來時懶洋洋的,甚至有的球員公然就說,看見球就煩、膩味,不想碰它。這樣的狀態怎麼能有訓練的質量,球員的競技水平如何提升?

上面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願大家都有一個好的心情,明天有一個好的開始,愉快的上班,升職加薪在等你。謝謝!



一代大咖少根筆


如果拿現在的國足和世界級強隊比的話,那麼除了平均身高之外,所有地方都可以說是不足的。具體來說:

  • 身體對抗能力不行,雖然有相對高大的身材,撞不過人家,搶點也沒優勢,都不用和世界強隊,和菲律賓的比賽都能看出來,國足沒有對抗上的優勢,就無法像對關島馬爾代夫一樣碾壓對手

  • 敏捷度也不行,沒有亞洲球隊特有的身體協調性上的優勢,我們看日本在和歐美球隊踢的時候,經常都能利用到這樣的優勢,這也是日本能和世界二流強隊掰手腕的原因

  • 速度不行,利用不上反擊快攻的機會

  • 體能不行,所以關鍵時刻上不來,對弱隊,想要發力,無力可發,對強隊,對方發力,自己也頂不住

  • 技戰術不行,看了這麼多年足球了,你都很難說出來,國足到底是個什麼風格,沒有風格,就沒有選材上的側重點

。。。

基本上這些都不行了之後,能贏才是怪事,至於精神力方面的事,這些方面都不行,再有精神力,也沒有發揮的餘地。

而且我也不太想強調精神力這個事,要說有吧,也確實有作用,不過真的很有限,過度強調但是這會導致人們,單純在意志力這類虛無縹緲的事情上做文章,以為選上來無論什麼人,只要精神力夠就能踢的好。然而這是不符合足球的發展規律的。

另外補充一點身高上的問題,國足歷來國家隊平均身高都能保持在1米82上下,這個身高和大多數世界級強隊,比如巴西,法國,英格蘭之類的國家是差不多的,甚至比西班牙,阿根廷這樣的國家還更高,除了一些東歐和北歐的國家之外,其實很少有那種平均身高特別高的足球隊。

但是選材身高高,其實是為了對抗能力強而準備的,如果對抗能力的優勢不再,身高的優勢未必是優勢,反而有可能是限制靈活度的因素。

就像日本足球,平均身高只有大約178,我知道中國網民,很多人願意嘲笑日本的身高,但是平心而論,這都21世紀了,如果他們真的想提高,高不上來嗎,但是人家的優勢就在速度,靈活度,提高了身高未必有對抗的優勢,反而會失了自己本來的有點,不如就用稍微矮點的。

不怕有弱點,怕的是沒有優點。

大眾對國足的不滿,其實也不是因為和世界強隊比不行,所以才不滿的,而是因為在亞洲範圍內都踢的舉步維艱,才令球迷不滿的。(不過其實,二十多年前就有對國足的嘲笑了,只是不像現在這麼猖獗)

就像前一陣子,男籃世界盃的時候,男籃敗走,很多人調侃男籃現在和男足一樣了,但是其實,男足要是能進世界盃,排第24,還能拿亞洲冠軍,估計現在的球迷笑都能笑醒了。

所以也用不著和那些世界強隊比了,就看看亞洲範圍內,和亞洲頂尖球隊這些隊伍缺什麼。

缺的主要就是自己明確的風格,伊朗的身體對抗能力,日本的小快靈,韓國的跑不死,澳大利亞的歐式踢法,中國國足,沒有任何敢說自己有優勢的東西。

踢簡單的踢法,沒有身體素質優勢,複雜的踢法,沒有對應的技戰術能力支撐,怎麼可能贏球呢?

沒有明確的踢法,就導致了選材的不明確,起碼在籃球隊,我們還能看到,以大個中鋒為主的特點,足球隊呢?只怕沒有說得上來,我們更傾向於選什麼樣的人才吧,雖然有說我們傾向於選擇高大的人才的,但是最後只選出了一些中上等身高的,真正特別高大的,比如1米9以上的,也很缺,請問傾舉國之力,選幾個1米9的很難嗎?不是吧,韓國都有很多1米9+的大個在踢足球,還是選材的不明確造成的。

當然了,無論是技戰術,還是選材,都是個結果問題。

深究下去,是中國足球的足球人口太少,但是靠足球賺錢的人太多,中國足球因為太容易賺錢了,很多人認為是,國家給足球撥了很多錢,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是因為足球,本身就是個極具吸引力的項目,觀眾願意看,也願意在這上面花錢,所以開展足球聯賽,太容易賺錢了,太容易賺錢的項目,就導致了利益關係千絲萬縷,割也割不開,你想搞改革,動了別人的利益,你怎麼改?

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球員改年齡”,“內定上場球員”之類的奇奇怪怪的事情,所以,無論國足踢什麼樣了,我也不是很想批評球員,因為他們是出來背鍋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足球人才的培養,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但是體制的完善和改革,是個自上而下的過程,上面的舊關係不破除,單純地在下面砸錢,只能是越來越糟。


Xinxin的體育世界


從宏觀層面來看

一是足球人口基數小。2006年FIFA的數據公佈中國足球人口為2600萬,位居全球第一,但是FIFA這個龐大的數字,卻是用當時我國的總人口估算,十分不準。實際上根據中國足協統計的數據,中國註冊球員人口大約在8萬多一點,14億人口,足球人口不足10萬。再看一看9千萬人的越南,據統計其註冊足球人口大約是5萬人,這個數字還在上漲,更不用說韓國的35萬和日本的70萬了。

二是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農村地區就不用說了,除了發達地區也許會建有足球場,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建,而且沒有那麼大的場地來建設;各個城市應該都具備標準的足球場地,但是場地的條件肯定不會太好,場地也不會免費對外開放。

三是政策落實不到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足球政策能到惠及到各個地區的情況很少,目前,各地有註冊球員任務,但是也被利用。

四是宣傳力度不夠大。不管是國足還是中超,其實,我們能夠了解到的還是從新聞,而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麼接觸。


從微觀層面來看

一是球員素質普遍低下。在這裡不貶低任何行業,也不是看不起中國足球隊員,但是這是目前中國球員的一個現實情況,不管是教育素質還是自身素養,都難以服眾。打架、假球、泡吧等等,這是對球員的普遍認識,試問,這樣的人,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這些方面,還怎樣用心訓練,還怎樣去成長?

二是技戰術水平非常低。從當前的球員來看,能夠選進國足的真不差,但是長期以往的中超經歷也讓球員的技戰術水平得不到提高。中超球隊除了錢多,和J聯賽、K聯賽真的沒法比,不管是球員的責任心、意識、技術、戰術對比等,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崛起的機會,回頭再看,曲波、李金羽、郝海東、05國青~~~~當時,如果這群人成功登陸歐洲賽場或者南美賽場,帶回來的絕不是金錢能夠買到的經驗和水平。這點從蒿俊閔身上能夠體現。

三是金錢至少原則突出。這點和上面兩點互相纏繞,中國足球圈湧入了大量的金錢,球員收入無與倫比,大家都是搞職業足球,討論的都是年薪,誰管踢得好不好,而在足球基層,資金投入缺失。

四是足球人員斷層嚴重。我國目前的體制來看,如果從小開始就選擇了體校或者是足球梯隊,這些人基本上就放棄了文化課程,而只能選擇職業球員這樣一條路,對一個家庭來說,風險確實太大。

總體來看,國足崛起還是要幾代人的努力。


lee的平方


首先,足球人口基數不夠大。

本次入圍世界盃的名單中,人口在1100萬以下的國家有11個之多,比利時人口1100萬、突尼斯1080萬、葡萄牙1034萬、瑞士800萬、塞爾維亞700萬、丹麥573萬、哥斯達黎加466萬、克羅地亞424萬、巴拿馬400萬、烏拉圭344萬、冰島33萬。許多國家人口少於二三線城市,甚至少於一個縣城的人口,相比中國的13億人口,為什麼中國足球不行。

這涉及一個足球人口的問題,韓國人口5000萬,註冊的青少年足球球員為50萬,6-18歲青少年約為500萬人,青少年中約有10%接受了專業正規的足球訓練。而中國青少年球員的註冊數據沒有公佈,應該不會高於10萬人,相比之下足球人口數量級存在巨大差距,有消息稱中國到2020年計劃青少年球員註冊人口要達到100萬,但這種大躍進式的短期計劃球員培養質量是否能達到合格標準仍然存疑。青少年足球註冊人口將達100萬。

國人熱愛足球嗎?愛!世界盃的比賽酒吧、影院、網吧、電視機前等許多地方都有大批球迷在看比賽。比賽進球后你會聽到大學男生宿舍的震耳欲聾的歡呼,然而,大部分人的熱愛也只是停留在觀看比賽的層次而已,看現場比賽的、為朋友加油的要打一半以上的折扣;再發展到會踢足球的球迷又要打折扣,每週固定踢球兩到三次的球迷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熱愛方式仍然停留在看電視的表面上,不會帶孩子踢球,也不會聚集三五好友一起踢球,足球氛圍自然也不會好,從這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國許多球迷都是偽球迷,並不是真正的熱愛足球。

再者,球員對足球功利性太強,為賺錢的多,熱愛踢球的少。

九十年代,北大鄭也夫教授在採訪北京隊教練的時候教練談到球員練球的狀態,認為球員的狀態很不令人滿意,沒有熱情。每天下午3點鐘開始訓練,但出來時懶洋洋的,甚至有的球員公然就說,看見球就煩、膩味,不想碰它。這樣的狀態怎麼能有訓練的質量,球員的競技水平如何提升?

前日本國家隊主帥岡田武史在來中國執教一段時間後,比較中日的球員說,他所帶的中國員,“到了訓練開始的時間,球員到了球場後,就坐在場邊休息,到我吹哨集合時,他們才慢慢走到球場,他們沒有從心底上懷有喜悅去踢球,如果在日本的話,球員們早就已經出現在場地上了,踢著球,慢跑,做抻拉運動,各自做著熱身了。日本的球員是因為喜歡足球而成為職業選手。只要場地上有球,就會不由自主地去踢,中國的選手則不是,即使早早來到訓練場,不到開始訓練的哨聲響起,他們的屁股不會離開板凳。中國的球員過於看重金錢,一旦賺到錢,就不再在乎足球了,缺乏那種單純的激情和熱愛。而且中國球員明顯出現水平和身價不符的狀況,他們怕在國家隊比賽中受傷,就會小心翼翼,如果受傷,他們在俱樂部幹什麼?

國足為什麼踢不進世界盃 回顧日本國家隊主帥岡田武史的觀察

中國足球隊的球員都不熱愛足球,國足的希望何在?

第四,足球基礎設施不足

在我國,農村學校基本上都沒有足球場,縣城學校足球場普及率也很低,這使得一大批農村中學的孩子缺少了接觸足球的載體;在城市,學校的足球場不多,許多要給訓練隊使用,有的開放時間段,空置時間長。而且學校的足球場是不對外開放的,缺少共享。

社會上的足球場往往要去體育場,而這些體育場佔地面積大,多位於郊區,距離遠,可達性差,這使得全民接觸足球的障礙增加,踢球意願下降。





老王頭聊體育


有些大家都明白的這裡不贅述,如:基本功不紮實;選材範圍少這兩個許多答主都有提及的點。

現在說說我個人覺得看似無關,但又息息相關的問題

輿論問題

平常看足球新聞的朋友們,定是會看到過不少評論稱“無良媒體”這樣的措辭。這樣的指責都是直指體育界的媒體經常為了流量用傳媒手段引出不少話題——“套”球員話、強增矛盾(球員與球員之間,球員與教練之間,球員與俱樂部之間,球員與俱樂部之間)、吹捧某人或貶低某人等等。


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甚至賽後新聞發佈會上,媒體常故意給球員下套,再把有爭議性的話語截出來大書特書。例子如下圖所示:

李毅“大帝”當年的這句“我的護球像亨利”其實是個誤會,還未知道真相的朋友們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得到。雖然現在說起來,都是調侃性質開玩笑為主,但當年的網友們看到這句話可真是抓著李毅的新聞就是懟。不過當時的網絡輿論影響還沒有這麼大,最後貼吧上的李毅吧火了,這個誤會也影響太大,純粹讓沙雕網民們同聚一堂樂呵樂呵。




然而,現在的輿論環境可大不相同。還記得上海上港終止恆大連冠、武磊加盟西班牙人之前,那一句“我們現在可以說是上海灘的老大了”也反覆被拿出來“鞭屍”。還好武磊最後頂著壓力打出好成績,不然估計到現在,依然會被追著嘲諷。

當然話說回來,上述的輿論困境也非國足獨有,世界體壇哪個領域哪個地方每時每刻都發生著類似情況。武磊雖然實力上比不上豪門主力,但在應對輿論這一點,倒是與國際接軌——寵辱不驚,不卑不亢。

應對輿論的反例恰好又出在武磊的上港隊友身上,那就是傅歡。

當時上海上港的國腳傅歡由於場上表現不好,無論是媒體還是球迷都在暗諷他實力如何不堪。傅歡對於輿論的回應倒不是像武磊一樣以實力說話,而是直接微博髮長文,明諷看客再如何批評他的表現,也還是要辛辛苦苦擠地鐵。

隨後,大家也給起了一個“地鐵歡”的外號。在“地鐵歡”事件過後,傅歡更是吸引了更多輿論的火力,自己本人,也逐漸從國腳蛻變回普通的國內球員。




雖說,輿論看似只是茶餘飯後的八卦,但是像國內如此集中的輿論,也是十分考驗球員的心態。如國內球員,年輕時期剛踢出一兩場好球就上比高俅,下比梅羅地吹捧;一出事就一方有難八方開噴的輿論環境內,想在成長路上不走歪、做到寵辱不驚還真是有點為難他們(特別是在國內球員普遍人文素養不高的情況下。)

相較之下,其實說起來豪門或者說有潛力的年輕人遭受到的壓力相對國內球員們而言,其實是少不少——畢竟巨星多,媒體多是盯著早已成名的球員,而這些球員在職業生涯中可謂是見慣世面,輿論對他們的影響不會太大。


劉北席體育


中國足球為什麼這麼差?很多球迷一直以來對此都表示不解,難道中國足球真的沒法踢出世界,沒法突破當前的狀態?要說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具體答案的,而且方面很多,青訓、專業、管理、環境等等的細節都決定著中國足球這麼差是有原因的。

1、與國際的差距和問題所在

如果英超或意甲中流球隊的主力隊員的各個平均指標為10分, 中國國家隊隊員的對應的指標大概為:

身體素質: 9.5分場上努力和作風9分技術(無干擾情況) 9分技術(有干擾情況) 7分

個人意識: 5分配合意識和能力 5分閱讀比賽和預見能力 3分

心理素質: 7分不可測素質 5分中國大多數隊員生活不富裕,家庭狀況拮据。球隊主力位置的競爭十分激烈,他們大多數是十分努力的。很多隊員在場上無球的情況下跑動配合不積極,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跑, 或者跑不動, 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跑。這需要有良好的閱讀比賽的能力和足球意識。 這些能力從9歲左右就要開始逐步培養。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沒有速成班。他們小的時候就沒有打好這方面的基礎。

中國足球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在走下坡路。有著那麼多的人口,有著那麼多的球迷,中國足球卻那麼差,實在讓很多球迷搞不懂,卻經常能聽到以下一些藉口:

2、東方人不適應足球

在90年代以前,這個理由長期占主導地位。但是隨著日本足球的崛起,這個理由已站不住腳了。美國職業聯賽中還有二名全明星華裔隊員,並多次入選國家隊。

3、足球基礎差

和英國、巴西這樣的歷史足球強國對比,中國足球的基礎可以說是很差的。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足球是最差的,相對於日本美國這樣的足球新興國家,中國足球的基礎可以說要來得好很多。

4、經濟沒有日本美國發達

日本和美國的經濟實力為他們的足球騰飛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後中國足球從81年的亞洲一流下降到06年亞洲二流,而這25年中國的經濟實力上升了幾百倍。

5、場地不夠 場地差

有美國日本那麼多平整漂亮的自然草坪當然好,但是球王貝利和馬拉多納都是在破爛的場地上開始的,貝利還踢了好幾年在襪子裡面塞垃圾的"足球"。中國的所有學校都有操場都有體育課,兒童足球並不需要很大場地。可以注重一些比如象盤帶,控球,玩球,顛球等需要大量訓練時間但僅需要很小場地的活動。

6、獨生子女政策導致沒有孩子踢球

不少人認為獨生子女政策導致沒有孩子踢球,但是在學校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玩球,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長更不願意將孩子送到高風險的足球學校。姚明和劉翔不都是獨生子嗎? 家長們願意的是在不放棄學習的前提下,讓孩子提高足球水平,看看他們到底能否成明星。

7、高校錄取政策

高校以考分為標準的錄取政策導致家長不讓孩子踢球,由於升初中大多數地區不需要考試,小學階段的很多學生的學習負擔並不太重。這個階段參加體育活動很有必要,而事實上玩球的孩子並不少,少的是基本放棄學習而去足球學校的孩子。 教育部有一系列的對優秀足球隊員的優惠政策,獲得二級足球證書高考就可以加幾十分。而只要是省級和足球重點城市的前四名就可以獲得二級足球證書, 並不很難。目前的高校聯賽也促使很多高校(包括北大清華)願意特招有足球特長的學生。

很多人都說中國之所以這麼差是因為以上幾點,但事實上在經過時間及個人的突破之後,這些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 。中國足球何時才能夠真正強大起來,首先要從管理層做起,要讓老百姓看到希望,這樣才能讓廣大老百姓願意去參與或者從事這項運動。拋開體制、技戰術、聯賽不說,首先你得有人來踢球。在高考這根指揮棒下,有多少孩子能輕鬆自在的踢足球?有多少家長能讓孩子去專心踢球?

拋開教育層面,全國又有幾塊專業足球場?有多少專門留給孩子們踢球的場地?從體育強國到體育大國,絕不是靠舉國體制得幾塊金牌那麼簡單,如果沒有全民體育的真正參與踐行,不僅是足球不行,其他運動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的中國足球,細節各個方面做不好,足球水平上不去也就是很正常了。因此,想要讓中國足球崛起要做得還太多太多了。





阿姆足球


中國球員腳下技術太差,中國球員應該多練任意球和角球,爭取破門,想學習歐洲的技術流打法太難了,花的時間長 ,還不如多練任意球和角球 ,利用小範圍配合爭取破門 ,這是最快進步方法 ,並利用體能優勢消耗對方體能,比如日本這純技術流球隊,體能下降 技術就打不出來了 。

所以中國足球想要快速提高成績 ,多訓練任意球角球,多練體能。



玉米籃球


第一,差在足球理念。所謂的理念我個人認為是技戰術的水平。如果不是從1994年中國足球開始有了職業化,那麼多外教和外援湧入中國,中國足球的理念可能相對會更落後。

第二,急功近利的膨脹。由於有了職業化,球員的整體收入水平遠遠超過了人民大眾的收入水平。收入和能力的不對稱導致很多隊員心態上的畸形。掙錢太容易,讓他們忽略了國家榮譽感,這一點太可怕。

第三,足協的領導。從學德國的硬朗,到學巴西的細膩,再到學英國的大刀闊斧……學來學去學成了“四不像”,這和足協的領導有關!如同跑越野比賽,再能跑,結果方向跑錯啦,一切都是徒勞。

第四,媒體環境。勝一場捧上天,敗一場罵到死,這樣給教練和隊員很大的精神壓力。媒體應該客官和理性的分析問題,提出建議。

第五,青訓配套。足球從娃娃抓起的提法深入人心,但要做踏實。從足球進校園,到足球設施的配套,再到各級別聯賽的晉級,我們做得還不夠。

綜上所述,可能列舉的不全,僅供參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