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知足,做學問應知不足,做事應不知足”你怎麼理解?

科學看世事


做人應知足、

做學問應知不足、

做事應知不足。

這句話語言樸實無華,

但極具人生哲理。

對人生特別是對青年一代

頗具指導意義,

值得大力弘揚

意思就是在物質生活上

不要要求太高,

這樣就容易感到滿意(滿足);

做事情(或者說事業)呢

就要有高標準高目標,

對已取得的成績永遠不會滿足,

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

做學問呢要謙虛點,

要認識到自己還有

許多不足的地方。

這個是一個很好的

做人做事的原則,

如果能把握好這個原則,

人就容易有幸福感,

而事業上又能不斷取得進展,

學識上得到不斷提升。

做人要知足。

這是人生的正確態度,

是由人生觀所決定的。

知足與不知足,

只一字之別,

但結果截然相反。

知足是百幸之根,

不知足是百害之源。

《道德經》告誡人們:

“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

做事要知不足,自知者貴,

一個人在事業上

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

不斷的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

這是改進工作,

不斷進取的內生動力,

工作堅持高標準,

力爭把工作做到極致,

這樣就會促使我們不斷前行,

成功也會接踵而來。

做學問要不知足,

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

高深莫測,

淺嘗輒止是不行的,

只有懷著不知足的態度,

終生學習而不怠,

每日勤勉而不閒,

才能日臻完善成熟,

使自己成為於人民、

於國家有用之才。



鍾靈毓秀業有成


做人應知足,只有知足才能滿足、才能感受到幸福,如果不知足,錢多也嫌少,官大也嫌小,心裡總覺的不平衡,歷史上的達官富豪就是最好的例證,不但心中失去平衡,而且一生都會活在掙扎的浪濤中,一句話:貪得無厭,不但得不到幸福,而且讓世人嘲笑…

做學問不但不能知足,學問本身就不應該知足,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從古至今,沒有人什麼事情都知道,都明白,學問即知識、理論,是指導人們生產、生活,以及道德理念和做人的原則,是將文化知識融入社會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就應該知不足,知道的越多越好,古語說得好,話要少說,事要多知,何況是學問?

做事沒有周到的,越細越好,不論幹什麼工作,都應該細心細緻,要想幹好一件工作,必須紮紮實實,細心周到,只有細心紮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幹工作只有不知足,才能幹出成績,也只有不知足才是幹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滿足了就會驕傲,不知足才能使人虛心進步。工作中的不知足與做人中的知足,正是相反的方向,人活在世上就應該知足,只有知足才能快樂,在工作中不能知足,不論工作中的質和量都不應該知足,這是做人的常識,也是原則。


老於52080


首肯的是“做人要知足"。人若不知足,就

會貪得無厭!貪則腐,腐則朽,則敗,則

壞!

學無止境。哪有知足的時候。所謂做到老,

學不了。

做事不知足,就值得推敲。因為事有好事

與壞事,惡事與善事,美差與醜事。

善事好事搶先做,惡事不伸手。

另外,做事還要是力所能及,若力不從心,

怎麼去做?怎麼還能不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