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羅霄不死,那麼他能當大將嗎?

用戶1620321357829冰


羅霄是電影巜從奴隸到將軍》中的主人公,其實,羅霄是我軍久經沙場的戰將羅柄輝將軍為原型塑造的。羅柄輝將軍身經百戰,戰功卓越,在1946年病逝在山東前線。有人喜歡演義,常常會想,如果羅將軍活到建國以後,一定該授大將軍銜吧!


羅柄輝(1897一1946),出生在雲南昭通彝良一個貧苦的彝族家庭。羅柄輝將軍的軍旅生涯非常早,1915年便參加了滇軍,參加過護國,護法,北伐等戰爭,資格非常老。

羅柄輝將軍於192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參加紅軍,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委員。在第五次反圍剿時任紅九軍團軍團長,和林彪,彭德懷等同一級別。

新四軍時期,羅柄輝將軍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指揮過棗莊戰役,1946年病逝在臨沂前線。憑這個履歷,羅將軍在建國以後,應該受什麼樣的軍銜呢?這可從從同時期的新四軍幾個師長,在建國以後授的軍銜比較一下。

1937軍10月12日,經國共兩黨協商,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為軍長,項英副軍長兼政委。皖南事變後,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新四軍下轄七個師,9.5萬人。


一師師長粟裕兼政委。二師師長張雲逸,三師師長黃克誠,四師師長彭雪楓,五師師長李先念,六師長譚振霖,七師長張鼎拯。新四軍七個師,八個師長。粟裕是第一大將,張雲逸,黃克誠和譚振霖也是大將。四師長彭雪楓犧牲,繼任者張愛萍是上將。五師師長李先念轉行任財政部長,以後任國家主席。七師長張鼎拯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羅柄輝將軍是我國公佈的三十六個軍事家之一,十大元帥,十大將全都位列其中。所以,羅柄輝將軍如果活到建國以後,從政的話,能任某個部長,在軍中能授大將軍銜。


關東俠客


在經典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男主角羅霄,是一位傳奇將軍。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有這樣一位將軍,他就是從滇軍走出的紅軍新四軍將領羅炳輝。不過分的說如果羅炳輝將軍能活到解放後,妥妥的大將軍銜。

羅炳輝生在雲南彝良的漢族貧農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羅炳輝11歲就和土豪劣坤進行鬥爭,曾告狀到縣衙引起全縣震動。羅炳輝為了改變現狀,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去省城昆明參軍,但沒有成功,只好在昆明打工找機會。終於在1915年加入了唐繼堯的滇軍,5年後成了唐繼堯的隨軍副官。後來因為不滿唐繼堯兄弟吃民血喝兵血、奢侈糜爛的生活,離開滇軍。

羅炳輝1922年加入了朱培德的軍隊,1926年北伐戰爭中,羅炳輝作為營長參戰,牛行車站戰鬥中,全營戰到只剩80人,打開了北伐軍進入南昌的門戶。後來,羅炳輝收到朱老總演講的影響,逐漸傾向革命。1929年,羅炳輝在江西吉安縣任大隊長,白色恐怖瀰漫的年月,他毅然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和領導了贛西多個縣的武裝起義,被任命為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打下萬安,轉戰湘贛,對我國紅軍的創建工作立下大功。

羅炳輝後來先後擔任了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長征期間,羅炳輝深入彝族聚居區,與彝族同胞交朋友,還吸收大量彝族同胞加入紅軍,最終帶著紅九軍團到達延安。

抗日戰爭中,羅炳輝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老總並肩作戰,打擊日寇。皖南事變後,羅炳輝擔任江北副指揮和第五支隊司令員,以“梅花樁戰術”設伏,以劣勢裝備取得了殲滅敵人500多人的戰果。

解放戰爭初期,羅炳輝作為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殲滅國民黨軍隊2.8萬人,為主力部隊挺近東北創造了條件。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之際,羅炳輝因病去世。

羅炳輝在紅軍中是軍團長,在新四軍中是第二副軍長,這樣的硬槓槓,足夠評上大將軍銜了。

1989年,羅炳輝被評為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2009年,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這是羅炳輝光輝的一生最貼切的總結。

羅炳輝的兒子羅新安,編寫了《從奴隸到將軍》的劇本,後來被改編為電影,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


歷史知事


“羅霄”的原型是羅炳輝將軍。您顯然說的是他。

55評銜並非單單看戰功,元帥、大將這兩級更看重“山頭”代表性和資歷。就大將而言,張、蕭二人資格比很多元帥都老,譚是井岡山代表,羅代表啥不用說了,兩人還代表政工幹部,黃、徐分別代表三軍團和十五軍團這兩個大的小山頭,許和王分別代表二、四方面軍,相對而言真正靠戰功擠上隊伍的是粟裕和陳賡,但前者也可被強調為南方紅軍游擊隊的代表,後者,呃,太複雜了。

羅炳輝將軍是起義加入中央紅軍的,起點不低但一直是“旁系”,長征出發時是中央紅軍五個軍團中人數最少、血統最不“純正”的九軍團長,出發後一直充當偏師,半路上還被先後扔給紅四、紅二,更要命的是在川邊還曖昧了一把,雖然轉向來得快但終究是添了個不太有利的尾巴,而且這隻剩千把人的小隊伍從此就成了三個大山頭共同的雜牌。等抗戰改編,羅頂著個副參謀長的空頭銜搞了陣子統戰(另一位副參謀長左權同樣揹著個託派包袱,可見這個頭銜可大可小),就被扔到新四軍當了一支隊副司令,後來是五支隊司令——連新四軍起家四個支隊的司令都沒排上,此後不論江北指揮部或二師、新四軍,他都以張雲逸副手和替補身份出現,而一度在他和張雲逸之間還隔著個徐海東。最終他病逝時的職位是新四軍第二副軍長,仍然是在張之下。

論資歷羅評大將略勉強(主要是起步晚、九軍團山頭太小,抗戰期間頭上壓了一個、有時甚至兩個大將),但還是夠格的,但他吃虧因素太多,包括入黨太晚(因此不能像蕭、張那樣憑老資格)、中途站錯隊(因此沒法憑根紅苗正或念舊情結入圍)、山頭太小且不夠獨立(因此難以像許、王、黃尤其前兩位那樣“幹拔”)、戰功多但不顯著(沒辦法像粟、陳那樣後來居上),恐怕想擠掉誰都難,現在這樣反倒避免了很多尷尬。


陶短房


題目中所說的羅霄,是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的主角,其原型就是曾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的羅炳輝將軍。1946年6月21日,正在魯南指揮作戰的羅炳輝從嶧縣(今棗莊嶧城一帶)返回新四軍軍部駐地臨沂,在蘭陵突發腦溢血不幸辭世,年僅49歲。

華東烈士陵園內保存羅炳輝銅像的亭子

《從奴隸到將軍》這部電影小時候曾經看過,對羅炳輝的歷史有一定了解。1949年後,羅炳輝將軍遺體被遷入臨沂革命烈士陵園(今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安葬,我的父親當時在烈士陵園建設委員會工作,曾參與過羅炳輝的安葬工作。據父親回憶,羅炳輝身材魁梧高大,當時完全按照真人比例為將軍鑄造了銅像,羅炳輝夫人及其子女都非常滿意。銅像至今猶存,栩栩如生,不久前我還去看過。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臨沂)

羅炳輝資歷很深,曾參加過護國、東征和北伐,1927年7月入黨,10月領導了江西吉安起義;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第九軍團總指揮;抗戰期間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五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二師師長;抗戰勝利後隨陳毅北上臨沂,擔任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

作者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留影

如果羅炳輝沒有去世,解放戰爭期間他的職務應該是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或者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屬於正兵團以上的方面軍副職,當時擔任過這兩個職務的有粟裕和張雲逸,建國後都是大將軍銜。按照中央和軍委文件精神,1955年授銜時兵團司令員授予上將軍銜,大區司令員這個層次是元帥,按照羅炳輝的資歷和職務(特別是領導江西吉安起義這段經歷),他授大將軍銜應該沒有問題,最低也是排名靠前的上將。


民國年間那些事


羅霄原型羅炳輝,如果沒有提前病逝,以他的資歷和戰績,被授予大將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出身雲南彝良貧苦家庭的他,早在1929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又參加了長征和抗日戰爭,可惜在解放戰爭開始後不久便病逝了,雖然沒能參加之後的解放戰爭,但在建國後仍然被認定為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在2009年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足見他的能力和影響力。

△羅霄原型羅炳輝

出身貧苦家庭,後參軍作戰

羅炳輝於1897年12月生於雲南彝良一個漢族貧苦家庭,父親以做佃農與買賣為生,從小生活艱苦,長期受地主剝削,這也使得羅炳輝從小就養成了倔強的性格。12歲時因地主誣陷,羅炳輝孤身到縣城告狀,雖因地主用金錢賄賂官員沒能成功,但卻讓大家意識到羅炳輝並不好惹,而羅炳輝也從此樹立了打倒土豪惡霸的目標。

△羅炳輝(右二)

民國二年(1913年),羅炳輝見土豪惡霸謝介臣被軍隊整治的敢怒不敢言,於是便想要參軍。之後步行至昆明參軍,因無關係未能成功,於是只好在昆明以木匠、伙伕、馬伕為生,直到民國四年(1915年)才加入唐繼堯的部隊,因吃苦耐勞和作戰勇敢,很快就被提拔為了三等中士,到1920年時,便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

1921年,在滇軍顧品珍、葉荃的攻擊下,唐繼堯被迫下野,羅炳輝逐隨唐繼堯、唐繼虞遠赴香港,不過在見識了二唐糜爛的生活後,羅炳輝不願再跟隨二人,在請假而不能後,最終留下一封書信,悄悄離開了香港。

△唐繼堯

1922年,羅炳輝投奔滇軍,先後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之後由於陳炯明在廣州叛變革命,北伐軍回師討伐,結果被陳炯明擊敗。羅炳輝奉總指揮朱培德之命外出考察,得知戰況後疾行190餘里將消息報告朱培德,避免了滇軍的全軍覆沒。

1926年,北伐中路軍進兵南昌,羅炳輝奉命率二營首攻牛行車站,一番血戰下來,雖然成功奪下,為主力部隊進入南昌打開了重要門戶,但全營此時也就剩下了80多人。

加入中共後,多次參與重大行動

1927年3月,羅炳輝在南昌參加贛州總工會領導人贊堅的追悼會時,聽到了中共黨人朱德的講話。羅炳輝大受啟發,此後多次聆聽朱德講課。

△朱德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警衛大隊大隊長,中共派滇籍黨員趙醒吾對其進行教育爭取。同年7月,羅炳輝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按照指示,指揮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之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後又與紅軍一起打下萬安,殲滅了國民黨唐雲山部,之後轉戰湘贛,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下大功。

1930年長汀會議後,羅炳輝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與孩子們在一起的羅炳輝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長征,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進入西南地區。次年渡過金沙江,從南昌進入梁山彝區,徹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之後在彝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通過涼山彝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在將臺堡、會寧城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離開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於1938年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鬥。次年5月,羅炳輝隨葉挺北渡長江,同年7月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皖南事變後,面對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羅炳輝制定出了“梅花樁戰術”對日軍進行打擊。

△羅炳輝

羅炳輝由於多年的艱苦戰爭,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國之時,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之中,直到第二天醒來後才得知這一喜訊。之後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

1946年4月,解放戰爭爆發,羅炳輝被任命為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6月9日,指揮發動棗莊戰役,解放棗莊。6月21日,羅炳輝終因腦溢血去世,終年49歲。


對於羅炳輝,毛主席評價他是“正派耿直”,“在滇軍中是革命的”,“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的戰士,周恩來、江澤民也先後讚譽他是“人民功臣”。如果他沒有因病去世,以他的能力必將在解放戰爭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再配以他的資歷,建國後被授予大將,我認為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香茗史館


《從奴隸到將軍》中羅霄的原型人物是紅軍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

紅軍長征前後的幾位軍團長的成就如下: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開國元帥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開國元帥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開國元帥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陣亡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開國上將

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陣亡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失蹤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病逝

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被俘遇害

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開國大將

因此,羅炳輝如果不死,開國時的軍銜應該在上將和大將之間,極有可能是上將。


洞庭一葦1188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塑造了一位傳奇將軍羅霄,他的原型就是著名軍事家羅炳輝。作者認為如果羅炳輝將軍健在,應該具備評為大將的資格和實力。

羅炳輝將軍的人生經歷就如同電影一般傳奇,短暫而輝煌,他於1897年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貧苦家庭,由於家庭貧苦,羅炳輝在18歲那年加入滇軍當兵,先後參加了護國戰爭、東征和北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羅炳輝1929年7月入黨,同年加入紅軍,先後參加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不幸於1946年6月21日病逝,終年49歲。

羅炳輝將軍是新中國官方評定的36名當代軍事家之一,其他35名軍事家既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等,也包括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以及我黨我軍早期犧牲的高級將領,羅炳輝就屬於最後一類。

1955年授銜時的十位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

開國將帥授銜時綜合考慮三大因素:資歷、戰功和代表性。正因為如此,後來很多人認為十大大將中有些人其實是不具備資格的,其中有些特殊因素的影響。

如果羅炳輝能活在建國以後,他會被授予什麼軍銜?

1,資歷

資歷主要體現在年齡、入黨時間、職務等方面。十大大將中,只有張雲逸1人比羅炳輝年齡大,而入黨時間,羅炳輝比十大大將基本都晚,不過大多隻有2、3年差距而已。

職務方面,長征開始前,羅炳輝任紅九軍團軍團長,同時期其他幾個軍團的軍團長分別是林彪、彭德懷、賀龍、蕭克、董振堂、周昆等,除董振堂英年早逝,周昆出逃外,林彪、彭德懷、賀龍日後都是元帥,蕭克則是上將。

羅炳輝犧牲前的職務是“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同時期的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是陳毅,第一副司令員是張雲逸,同時期的粟裕職務則是“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職務基本相當。

2,戰功

羅炳輝出身貧苦,卻無師自通,作戰英勇,精通軍事指揮,紅軍“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每一個重大階段無一缺席,可謂戰功累累。

羅炳輝還擅長學習,他總結了新四軍游擊戰經驗,制定了“梅花樁戰術”,開展伏擊與運動遊擊相結合的特色游擊戰,深通游擊戰精髓,他還在武漢從事過統一戰線工作,參與領導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前身)。

3,代表性

評銜代表性,主要是指綜合考慮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各大革命根據地、各條戰線(軍事政工)的將帥應儘可能保持合適比例,在這一方面,羅炳輝不佔優勢。

綜合上述分析,作者認為:羅炳輝將軍若是健在,他在資歷、戰功上相比開國大將中的部分大將具備優勢,但在代表性上沒有優勢。羅炳輝具備開國大將的資格和實力,但能否評上大將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很難斷定。

不過這個假設實際上沒有意義,既然羅炳輝將軍可以假設健在,那葉挺、左權、彭雪楓呢?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呢?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呢?如果這些人全部健在,恐怕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乃至開國上將名單都要發生巨大變化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羅霄的原型羅炳輝,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人民軍隊高級將領。智勇兼備、戰功卓著。紅軍時期是僅次於彭、林的主力軍團軍團長,職務在肖克、左權、陳賡、彭雪楓、粟裕諸人之上,只有肖勁光差可比肩。其率領的紅九軍團一直做為中央紅軍的主要偏師,承擔開道探路、吸引敵軍主力、掩護總部側翼安全的重任。抗戰時期是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新四軍副軍長。若不積勞成疾身先死,大將軍銜是鐵板釘釘。他被中央軍委確定為新中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就是明證(大將或類似大將標準起步,上將以下無)。



武丁仗劍決雲霓


羅霄是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的主角,而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主人公羅霄,他的原型就是曾經被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的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將軍一生戰功無數,為新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可是很遺憾的是,羅炳輝將軍在1946年因為腦溢血而不幸早逝,那麼如果羅炳輝將軍能夠活到1955年,他能否被授大將軍銜了?

在解放軍當中評選大將軍銜一般都會有三個要求,第一個是資歷,第二個是軍功,第三個是各野戰區的代表。那麼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羅炳輝將軍會不會被評為“十大大將”。

首先中國解放軍是非常注重資歷的,資歷越老的在軍中的授銜自然也會越高。1927年入黨的羅炳輝將軍有著參加過長征和紅軍的經歷,曾經還擔任過紅九軍團軍團長。

相比之下十大大將中粟裕、陳賡、肖勁光在紅軍時的經歷職務都相對較低,所以羅炳輝將軍比這三位大將的資歷要稍微高那麼一些。但是相比於早在1906年就加入同盟會的張雲逸大將,他可能資歷就少了很多。

但羅炳輝將軍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資歷也完全夠入選十大大將。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看羅炳輝將軍的軍事才能和他在軍中作出的貢獻。

羅將軍於1915年便開始從軍,進入到滇軍當中。1927年他在聽了朱德總司令的演講之後深受觸動,於是毅然決然的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的紅軍時代,羅將軍創造了敵人公認的麻雀戰、跳梁站、西瓜迷魂陣、火車站等游擊戰術。

這些游擊戰,充分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而且羅將軍非常善用奇兵,經常打敵人個措手出奇制勝。而且在抗日戰爭中他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1941年在日偽軍的掃蕩之下,作為當時新四軍江北副總指揮和第五支隊總司令的羅炳輝,運用梅花樁戰術巧妙設伏。帶領著新四軍,以非常劣勢的裝備擊斃日偽軍500多人。如此以少勝多的打法他名揚中外。不僅如此,在此戰中他還繳獲了大量的軍備支持,擴充了新四軍的軍事力量。

解放戰爭中,同樣也有羅將軍立功的身影。在1946年的棗莊戰役中,當時時任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的他,率領著解放軍殲滅國民國民黨軍隊,將近有2.8萬多人。羅將軍戎馬一生戰功卓著,軍事才能卓越,有被評為十大大將的資格。

更何況在評選大將之時,也不單純是因為每個人的職務高低和戰功,就能夠將他評為大將。毛主席考慮到“雨露要均分”,所以在個大野戰軍當中都要有各自的代表。

羅炳輝將軍是第三野戰軍第二縱隊的司令員,在十大大將中三野的代表是大將之首粟裕和參加過同盟會的張雲逸。在解放戰爭中做出偉大貢獻的第三野戰軍,在十大大將中也只能分到兩席。


粟裕大將軍功卓著都有授帥的資格,所以他不可能不被頂替下去。如果羅炳輝將軍要入選十大大將的話,那麼他很可能是頂替張雲逸將軍的位置。而相比之下,張雲逸將軍對資格更老,而且參加過北伐,所以羅炳輝將軍基本不可能代替他入選十大大將。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如果羅炳輝將軍沒有死,那麼他可以繼續參加之後的解放戰爭和後面的抗美援朝戰爭。在解放戰爭中以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一定能夠建功立業,那麼入選“十大大將”就不成什麼問題了。


史之策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原型就是羅炳輝。羅炳輝是滇軍出身,後來隨滇軍將領朱培德在江西駐紮,在圍剿井岡山紅軍時被紅軍俘虜,當了紅軍,成為解放戰士。

羅炳輝參加紅軍後,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和他當時軍事經驗比較豐富有關係,也是因為當時紅軍各級指揮員在頻繁的戰爭中犧牲比較大,所以到紅一軍團成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軍團下屬的三個軍中,第十二軍的代理軍長了。

1933年,為了應對當時反圍剿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的局面,中央把地方部隊集中起來,升格為紅九軍團,羅炳輝任九軍團軍團長。當時紅一方面軍下屬四個軍團,一軍團,三軍團,五軍團和九軍團,但九軍團相對來說人數比較少,戰鬥力差一些。

長征出發前,紅一方面軍又把擴紅招來的新兵編為八軍團,另外,抽調大約七千人的紅軍部隊,組建了七軍團。七軍團的軍團長為尋淮洲,參謀長為粟裕,羅炳輝的資歷和當時的價格和尋淮洲差不多,比粟裕要搞一些。


長征中,一軍團和三軍團是紅一方面軍主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都是一三軍團的事,五軍團和九軍團就比較辛苦一些,主要擔任整個一方面軍的後衛部隊,戰鬥往往比較艱苦,損失是非常大的。

到遵義會議後,五軍團和九軍團因為傷亡過大,嚴重減員,所以被從軍團降格為軍,董振堂和羅炳輝仍任軍長。不過羅炳輝比董振堂命好的地方在於,後來董振堂被裹挾參加了西征,在河西走廊犧牲了,而羅炳輝並沒有被裹挾走。

抗戰開始後,羅炳輝又被中央從陝北調往新四軍,一直擔任陳老總的副手。在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重建軍部的時候,羅炳輝升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第一副軍長是德高望重的張雲逸,粟裕當時接手一支隊司令員,地位在羅炳輝之下。

抗戰結束後,羅帥的山東軍區被調往東北戰場,華東新四軍軍部調往山東,留下的新四軍餘部成立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粟裕,羅炳輝則隨陳毅調往山東,擔任山東軍區的副司令員,實際上是擔任陳老總軍事上的主要副手。


在羅炳輝病逝前,山東軍區獨立作戰的能力其實也是不錯的,在抗戰結束後第一年的反頑作戰中,山東軍區的戰績還可以,並不算很差,棗莊戰役殲敵數量也不少。但他很不幸在解放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就病逝了,這也是陳老總之後連電催促粟裕儘快率華中野戰軍北上,與山東部隊合併的原因之一。

從資歷來說,羅炳輝的資歷高於所有上將,在大將中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除了粟裕是例外情況之外,其他人中,羅炳輝的資歷與戰績與肖勁光,陳賡,黃克誠差不多,資歷雖不如張雲逸,但是戰績要更大。尤其是考慮到去世早,如果他能堅持到解放戰爭結束,當到兵團司令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不過大將這個級別中有很多因素影響,比如王樹聲,徐海東,在解放戰爭中基本上沒有太多貢獻,但是王樹聲有山頭的因素,徐海東又有特殊貢獻,所以也評了大將。許光達也是考慮了山頭因素才評上大將。譚政其實也算是特殊情況,雖然他是四野總部首長之一,但一直是政工幹部,劉亞樓就不服。


就資歷和貢獻而言,羅炳輝其實也在羅瑞卿之上。羅瑞卿並沒有擔任過紅軍軍以上級別的軍事主官,抗戰和解放戰爭中也沒有這樣的經歷,但羅瑞卿同樣也是個特殊情況,特別受信任,所以才評上了大將。

綜合來看,羅炳輝如果堅持到解放戰爭結束,戰績會更大,從大將中擠掉別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唯一的短板就是他在紅軍時期沒有明顯的山頭,既不是方面軍級別的代表性人物,也不屬於一軍團或者三軍團,所以代表性也差一些,而這是評銜時候特別重要的一個考量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