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罗霄不死,那么他能当大将吗?

用户1620321357829冰


罗霄是电影巜从奴隶到将军》中的主人公,其实,罗霄是我军久经沙场的战将罗柄辉将军为原型塑造的。罗柄辉将军身经百战,战功卓越,在1946年病逝在山东前线。有人喜欢演义,常常会想,如果罗将军活到建国以后,一定该授大将军衔吧!


罗柄辉(1897一1946),出生在云南昭通彝良一个贫苦的彝族家庭。罗柄辉将军的军旅生涯非常早,1915年便参加了滇军,参加过护国,护法,北伐等战争,资格非常老。

罗柄辉将军于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在第五次反围剿时任红九军团军团长,和林彪,彭德怀等同一级别。

新四军时期,罗柄辉将军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指挥过枣庄战役,1946年病逝在临沂前线。凭这个履历,罗将军在建国以后,应该受什么样的军衔呢?这可从从同时期的新四军几个师长,在建国以后授的军衔比较一下。

1937军10月12日,经国共两党协商,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副军长兼政委。皖南事变后,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新四军下辖七个师,9.5万人。


一师师长粟裕兼政委。二师师长张云逸,三师师长黄克诚,四师师长彭雪枫,五师师长李先念,六师长谭振霖,七师长张鼎拯。新四军七个师,八个师长。粟裕是第一大将,张云逸,黄克诚和谭振霖也是大将。四师长彭雪枫牺牲,继任者张爱萍是上将。五师师长李先念转行任财政部长,以后任国家主席。七师长张鼎拯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柄辉将军是我国公布的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十大元帅,十大将全都位列其中。所以,罗柄辉将军如果活到建国以后,从政的话,能任某个部长,在军中能授大将军衔。


关东侠客


在经典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男主角罗霄,是一位传奇将军。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就是从滇军走出的红军新四军将领罗炳辉。不过分的说如果罗炳辉将军能活到解放后,妥妥的大将军衔。

罗炳辉生在云南彝良的汉族贫农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罗炳辉11岁就和土豪劣坤进行斗争,曾告状到县衙引起全县震动。罗炳辉为了改变现状,12天时间徒步数百公里去省城昆明参军,但没有成功,只好在昆明打工找机会。终于在1915年加入了唐继尧的滇军,5年后成了唐继尧的随军副官。后来因为不满唐继尧兄弟吃民血喝兵血、奢侈糜烂的生活,离开滇军。

罗炳辉1922年加入了朱培德的军队,1926年北伐战争中,罗炳辉作为营长参战,牛行车站战斗中,全营战到只剩80人,打开了北伐军进入南昌的门户。后来,罗炳辉收到朱老总演讲的影响,逐渐倾向革命。1929年,罗炳辉在江西吉安县任大队长,白色恐怖弥漫的年月,他毅然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赣西多个县的武装起义,被任命为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打下万安,转战湘赣,对我国红军的创建工作立下大功。

罗炳辉后来先后担任了红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长征期间,罗炳辉深入彝族聚居区,与彝族同胞交朋友,还吸收大量彝族同胞加入红军,最终带着红九军团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中,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老总并肩作战,打击日寇。皖南事变后,罗炳辉担任江北副指挥和第五支队司令员,以“梅花桩战术”设伏,以劣势装备取得了歼灭敌人500多人的战果。

解放战争初期,罗炳辉作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歼灭国民党军队2.8万人,为主力部队挺近东北创造了条件。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之际,罗炳辉因病去世。

罗炳辉在红军中是军团长,在新四军中是第二副军长,这样的硬杠杠,足够评上大将军衔了。

1989年,罗炳辉被评为中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2009年,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这是罗炳辉光辉的一生最贴切的总结。

罗炳辉的儿子罗新安,编写了《从奴隶到将军》的剧本,后来被改编为电影,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


历史知事


“罗霄”的原型是罗炳辉将军。您显然说的是他。

55评衔并非单单看战功,元帅、大将这两级更看重“山头”代表性和资历。就大将而言,张、萧二人资格比很多元帅都老,谭是井冈山代表,罗代表啥不用说了,两人还代表政工干部,黄、徐分别代表三军团和十五军团这两个大的小山头,许和王分别代表二、四方面军,相对而言真正靠战功挤上队伍的是粟裕和陈赓,但前者也可被强调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代表,后者,呃,太复杂了。

罗炳辉将军是起义加入中央红军的,起点不低但一直是“旁系”,长征出发时是中央红军五个军团中人数最少、血统最不“纯正”的九军团长,出发后一直充当偏师,半路上还被先后扔给红四、红二,更要命的是在川边还暧昧了一把,虽然转向来得快但终究是添了个不太有利的尾巴,而且这只剩千把人的小队伍从此就成了三个大山头共同的杂牌。等抗战改编,罗顶着个副参谋长的空头衔搞了阵子统战(另一位副参谋长左权同样背着个托派包袱,可见这个头衔可大可小),就被扔到新四军当了一支队副司令,后来是五支队司令——连新四军起家四个支队的司令都没排上,此后不论江北指挥部或二师、新四军,他都以张云逸副手和替补身份出现,而一度在他和张云逸之间还隔着个徐海东。最终他病逝时的职位是新四军第二副军长,仍然是在张之下。

论资历罗评大将略勉强(主要是起步晚、九军团山头太小,抗战期间头上压了一个、有时甚至两个大将),但还是够格的,但他吃亏因素太多,包括入党太晚(因此不能像萧、张那样凭老资格)、中途站错队(因此没法凭根红苗正或念旧情结入围)、山头太小且不够独立(因此难以像许、王、黄尤其前两位那样“干拔”)、战功多但不显著(没办法像粟、陈那样后来居上),恐怕想挤掉谁都难,现在这样反倒避免了很多尴尬。


陶短房


题目中所说的罗霄,是老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的主角,其原型就是曾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的罗炳辉将军。1946年6月21日,正在鲁南指挥作战的罗炳辉从峄县(今枣庄峄城一带)返回新四军军部驻地临沂,在兰陵突发脑溢血不幸辞世,年仅49岁。

华东烈士陵园内保存罗炳辉铜像的亭子

《从奴隶到将军》这部电影小时候曾经看过,对罗炳辉的历史有一定了解。1949年后,罗炳辉将军遗体被迁入临沂革命烈士陵园(今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安葬,我的父亲当时在烈士陵园建设委员会工作,曾参与过罗炳辉的安葬工作。据父亲回忆,罗炳辉身材魁梧高大,当时完全按照真人比例为将军铸造了铜像,罗炳辉夫人及其子女都非常满意。铜像至今犹存,栩栩如生,不久前我还去看过。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临沂)

罗炳辉资历很深,曾参加过护国、东征和北伐,1927年7月入党,10月领导了江西吉安起义;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第九军团总指挥;抗战期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师师长;抗战胜利后随陈毅北上临沂,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作者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留影

如果罗炳辉没有去世,解放战争期间他的职务应该是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或者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属于正兵团以上的方面军副职,当时担任过这两个职务的有粟裕和张云逸,建国后都是大将军衔。按照中央和军委文件精神,1955年授衔时兵团司令员授予上将军衔,大区司令员这个层次是元帅,按照罗炳辉的资历和职务(特别是领导江西吉安起义这段经历),他授大将军衔应该没有问题,最低也是排名靠前的上将。


民国年间那些事


罗霄原型罗炳辉,如果没有提前病逝,以他的资历和战绩,被授予大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出身云南彝良贫苦家庭的他,早在192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参加了长征和抗日战争,可惜在解放战争开始后不久便病逝了,虽然没能参加之后的解放战争,但在建国后仍然被认定为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在2009年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足见他的能力和影响力。

△罗霄原型罗炳辉

出身贫苦家庭,后参军作战

罗炳辉于1897年12月生于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父亲以做佃农与买卖为生,从小生活艰苦,长期受地主剥削,这也使得罗炳辉从小就养成了倔强的性格。12岁时因地主诬陷,罗炳辉孤身到县城告状,虽因地主用金钱贿赂官员没能成功,但却让大家意识到罗炳辉并不好惹,而罗炳辉也从此树立了打倒土豪恶霸的目标。

△罗炳辉(右二)

民国二年(1913年),罗炳辉见土豪恶霸谢介臣被军队整治的敢怒不敢言,于是便想要参军。之后步行至昆明参军,因无关系未能成功,于是只好在昆明以木匠、伙夫、马夫为生,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才加入唐继尧的部队,因吃苦耐劳和作战勇敢,很快就被提拔为了三等中士,到1920年时,便当上了唐继尧的随行军士。

1921年,在滇军顾品珍、叶荃的攻击下,唐继尧被迫下野,罗炳辉逐随唐继尧、唐继虞远赴香港,不过在见识了二唐糜烂的生活后,罗炳辉不愿再跟随二人,在请假而不能后,最终留下一封书信,悄悄离开了香港。

△唐继尧

1922年,罗炳辉投奔滇军,先后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之后由于陈炯明在广州叛变革命,北伐军回师讨伐,结果被陈炯明击败。罗炳辉奉总指挥朱培德之命外出考察,得知战况后疾行190余里将消息报告朱培德,避免了滇军的全军覆没。

1926年,北伐中路军进兵南昌,罗炳辉奉命率二营首攻牛行车站,一番血战下来,虽然成功夺下,为主力部队进入南昌打开了重要门户,但全营此时也就剩下了80多人。

加入中共后,多次参与重大行动

1927年3月,罗炳辉在南昌参加赣州总工会领导人赞坚的追悼会时,听到了中共党人朱德的讲话。罗炳辉大受启发,此后多次聆听朱德讲课。

△朱德

1929年4月,罗炳辉任江西吉安县警卫大队大队长,中共派滇籍党员赵醒吾对其进行教育争取。同年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按照指示,指挥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数县武装起义,之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后又与红军一起打下万安,歼灭了国民党唐云山部,之后转战湘赣,对赣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立下大功。

1930年长汀会议后,罗炳辉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的代理军长、军长,后被任命为红九军团军团长。

△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罗炳辉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突出重围,抢渡湘江,进入西南地区。次年渡过金沙江,从南昌进入梁山彝区,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后在彝族同胞的带领下,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与中央红军主力在将台堡、会宁城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离开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于1938年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次年5月,罗炳辉随叶挺北渡长江,同年7月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皖南事变后,面对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罗炳辉制定出了“梅花桩战术”对日军进行打击。

△罗炳辉

罗炳辉由于多年的艰苦战争,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之时,罗炳辉却因高血压而处于昏迷之中,直到第二天醒来后才得知这一喜讯。之后他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参加受降工作。

1946年4月,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6月9日,指挥发动枣庄战役,解放枣庄。6月21日,罗炳辉终因脑溢血去世,终年49岁。


对于罗炳辉,毛主席评价他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周恩来、江泽民也先后赞誉他是“人民功臣”。如果他没有因病去世,以他的能力必将在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再配以他的资历,建国后被授予大将,我认为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香茗史馆


《从奴隶到将军》中罗霄的原型人物是红军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

红军长征前后的几位军团长的成就如下: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开国元帅

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开国元帅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开国元帅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阵亡

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开国上将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阵亡

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失踪

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病逝

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被俘遇害

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开国大将

因此,罗炳辉如果不死,开国时的军衔应该在上将和大将之间,极有可能是上将。


洞庭一苇1188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塑造了一位传奇将军罗霄,他的原型就是著名军事家罗炳辉。作者认为如果罗炳辉将军健在,应该具备评为大将的资格和实力。

罗炳辉将军的人生经历就如同电影一般传奇,短暂而辉煌,他于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家庭贫苦,罗炳辉在18岁那年加入滇军当兵,先后参加了护国战争、东征和北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罗炳辉1929年7月入党,同年加入红军,先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幸于1946年6月21日病逝,终年49岁。

罗炳辉将军是新中国官方评定的36名当代军事家之一,其他35名军事家既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也包括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以及我党我军早期牺牲的高级将领,罗炳辉就属于最后一类。

1955年授衔时的十位开国大将分别是: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开国将帅授衔时综合考虑三大因素:资历、战功和代表性。正因为如此,后来很多人认为十大大将中有些人其实是不具备资格的,其中有些特殊因素的影响。

如果罗炳辉能活在建国以后,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

1,资历

资历主要体现在年龄、入党时间、职务等方面。十大大将中,只有张云逸1人比罗炳辉年龄大,而入党时间,罗炳辉比十大大将基本都晚,不过大多只有2、3年差距而已。

职务方面,长征开始前,罗炳辉任红九军团军团长,同时期其他几个军团的军团长分别是林彪、彭德怀、贺龙、萧克、董振堂、周昆等,除董振堂英年早逝,周昆出逃外,林彪、彭德怀、贺龙日后都是元帅,萧克则是上将。

罗炳辉牺牲前的职务是“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同时期的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是陈毅,第一副司令员是张云逸,同时期的粟裕职务则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职务基本相当。

2,战功

罗炳辉出身贫苦,却无师自通,作战英勇,精通军事指挥,红军“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每一个重大阶段无一缺席,可谓战功累累。

罗炳辉还擅长学习,他总结了新四军游击战经验,制定了“梅花桩战术”,开展伏击与运动游击相结合的特色游击战,深通游击战精髓,他还在武汉从事过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前身)。

3,代表性

评衔代表性,主要是指综合考虑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各大革命根据地、各条战线(军事政工)的将帅应尽可能保持合适比例,在这一方面,罗炳辉不占优势。

综合上述分析,作者认为:罗炳辉将军若是健在,他在资历、战功上相比开国大将中的部分大将具备优势,但在代表性上没有优势。罗炳辉具备开国大将的资格和实力,但能否评上大将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很难断定。

不过这个假设实际上没有意义,既然罗炳辉将军可以假设健在,那叶挺、左权、彭雪枫呢?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呢?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呢?如果这些人全部健在,恐怕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乃至开国上将名单都要发生巨大变化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罗霄的原型罗炳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军队高级将领。智勇兼备、战功卓著。红军时期是仅次于彭、林的主力军团军团长,职务在肖克、左权、陈赓、彭雪枫、粟裕诸人之上,只有肖劲光差可比肩。其率领的红九军团一直做为中央红军的主要偏师,承担开道探路、吸引敌军主力、掩护总部侧翼安全的重任。抗战时期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新四军副军长。若不积劳成疾身先死,大将军衔是铁板钉钉。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新中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就是明证(大将或类似大将标准起步,上将以下无)。



武丁仗剑决云霓


罗霄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的主角,而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主人公罗霄,他的原型就是曾经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将军。

罗炳辉将军一生战功无数,为新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可是很遗憾的是,罗炳辉将军在1946年因为脑溢血而不幸早逝,那么如果罗炳辉将军能够活到1955年,他能否被授大将军衔了?

在解放军当中评选大将军衔一般都会有三个要求,第一个是资历,第二个是军功,第三个是各野战区的代表。那么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罗炳辉将军会不会被评为“十大大将”。

首先中国解放军是非常注重资历的,资历越老的在军中的授衔自然也会越高。1927年入党的罗炳辉将军有着参加过长征和红军的经历,曾经还担任过红九军团军团长。

相比之下十大大将中粟裕、陈赓、肖劲光在红军时的经历职务都相对较低,所以罗炳辉将军比这三位大将的资历要稍微高那么一些。但是相比于早在1906年就加入同盟会的张云逸大将,他可能资历就少了很多。

但罗炳辉将军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资历也完全够入选十大大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罗炳辉将军的军事才能和他在军中作出的贡献。

罗将军于1915年便开始从军,进入到滇军当中。1927年他在听了朱德总司令的演讲之后深受触动,于是毅然决然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红军时代,罗将军创造了敌人公认的麻雀战、跳梁站、西瓜迷魂阵、火车站等游击战术。

这些游击战,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而且罗将军非常善用奇兵,经常打敌人个措手出奇制胜。而且在抗日战争中他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1941年在日伪军的扫荡之下,作为当时新四军江北副总指挥和第五支队总司令的罗炳辉,运用梅花桩战术巧妙设伏。带领着新四军,以非常劣势的装备击毙日伪军500多人。如此以少胜多的打法他名扬中外。不仅如此,在此战中他还缴获了大量的军备支持,扩充了新四军的军事力量。

解放战争中,同样也有罗将军立功的身影。在1946年的枣庄战役中,当时时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的他,率领着解放军歼灭国民国民党军队,将近有2.8万多人。罗将军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军事才能卓越,有被评为十大大将的资格。

更何况在评选大将之时,也不单纯是因为每个人的职务高低和战功,就能够将他评为大将。毛主席考虑到“雨露要均分”,所以在个大野战军当中都要有各自的代表。

罗炳辉将军是第三野战军第二纵队的司令员,在十大大将中三野的代表是大将之首粟裕和参加过同盟会的张云逸。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伟大贡献的第三野战军,在十大大将中也只能分到两席。


粟裕大将军功卓著都有授帅的资格,所以他不可能不被顶替下去。如果罗炳辉将军要入选十大大将的话,那么他很可能是顶替张云逸将军的位置。而相比之下,张云逸将军对资格更老,而且参加过北伐,所以罗炳辉将军基本不可能代替他入选十大大将。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如果罗炳辉将军没有死,那么他可以继续参加之后的解放战争和后面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解放战争中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定能够建功立业,那么入选“十大大将”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史之策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就是罗炳辉。罗炳辉是滇军出身,后来随滇军将领朱培德在江西驻扎,在围剿井冈山红军时被红军俘虏,当了红军,成为解放战士。

罗炳辉参加红军后,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和他当时军事经验比较丰富有关系,也是因为当时红军各级指挥员在频繁的战争中牺牲比较大,所以到红一军团成立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军团下属的三个军中,第十二军的代理军长了。

1933年,为了应对当时反围剿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局面,中央把地方部队集中起来,升格为红九军团,罗炳辉任九军团军团长。当时红一方面军下属四个军团,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和九军团,但九军团相对来说人数比较少,战斗力差一些。

长征出发前,红一方面军又把扩红招来的新兵编为八军团,另外,抽调大约七千人的红军部队,组建了七军团。七军团的军团长为寻淮洲,参谋长为粟裕,罗炳辉的资历和当时的价格和寻淮洲差不多,比粟裕要搞一些。


长征中,一军团和三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主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都是一三军团的事,五军团和九军团就比较辛苦一些,主要担任整个一方面军的后卫部队,战斗往往比较艰苦,损失是非常大的。

到遵义会议后,五军团和九军团因为伤亡过大,严重减员,所以被从军团降格为军,董振堂和罗炳辉仍任军长。不过罗炳辉比董振堂命好的地方在于,后来董振堂被裹挟参加了西征,在河西走廊牺牲了,而罗炳辉并没有被裹挟走。

抗战开始后,罗炳辉又被中央从陕北调往新四军,一直担任陈老总的副手。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时候,罗炳辉升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第一副军长是德高望重的张云逸,粟裕当时接手一支队司令员,地位在罗炳辉之下。

抗战结束后,罗帅的山东军区被调往东北战场,华东新四军军部调往山东,留下的新四军余部成立华中军区,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粟裕,罗炳辉则随陈毅调往山东,担任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实际上是担任陈老总军事上的主要副手。


在罗炳辉病逝前,山东军区独立作战的能力其实也是不错的,在抗战结束后第一年的反顽作战中,山东军区的战绩还可以,并不算很差,枣庄战役歼敌数量也不少。但他很不幸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病逝了,这也是陈老总之后连电催促粟裕尽快率华中野战军北上,与山东部队合并的原因之一。

从资历来说,罗炳辉的资历高于所有上将,在大将中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除了粟裕是例外情况之外,其他人中,罗炳辉的资历与战绩与肖劲光,陈赓,黄克诚差不多,资历虽不如张云逸,但是战绩要更大。尤其是考虑到去世早,如果他能坚持到解放战争结束,当到兵团司令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大将这个级别中有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王树声,徐海东,在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没有太多贡献,但是王树声有山头的因素,徐海东又有特殊贡献,所以也评了大将。许光达也是考虑了山头因素才评上大将。谭政其实也算是特殊情况,虽然他是四野总部首长之一,但一直是政工干部,刘亚楼就不服。


就资历和贡献而言,罗炳辉其实也在罗瑞卿之上。罗瑞卿并没有担任过红军军以上级别的军事主官,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也没有这样的经历,但罗瑞卿同样也是个特殊情况,特别受信任,所以才评上了大将。

综合来看,罗炳辉如果坚持到解放战争结束,战绩会更大,从大将中挤掉别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唯一的短板就是他在红军时期没有明显的山头,既不是方面军级别的代表性人物,也不属于一军团或者三军团,所以代表性也差一些,而这是评衔时候特别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