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1942年11月12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的海域,美國艦隊和日本艦隊爆發了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最終,日軍喪失了瓜島的制海權。

1942年11月30號,日本、美國之間爆發了倫加海戰。這次海戰,日軍雖勝利,但已經耗盡了日本海軍的最後一絲力氣。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在瓜島爭奪戰中,這是日本海軍最後一次海戰。

從此,日軍不再向瓜島派遣軍艦支援了,因為日本海軍的艦隊在逐漸減少。

此外,日軍的燃料越來越少。這個時刻,在日本國內,儲存只有100萬噸的油罐油了。頻繁而無效果的作戰,將會耗盡大日本帝國的能源儲備。

因而,日軍也徹底喪失了瓜島地區的制海權。

沒有外界的支援,瓜島的日軍徹底陷入了災難之中。

1943年11月份,在瓜島的日軍約28000名,絕大部分日軍士兵都患上了疾病:腹瀉、瘧疾、登革熱病、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這是瓜達爾卡納爾島帶給他們的禮物,無法改變。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還有一樣東西,是他們的同胞帶給他們的: 沒有了拉包爾的物資支援,在瓜島上頑強抵抗的日軍,只能面臨飢餓。

按照每個士兵一天吃0.6升的口糧來計算,日軍每天需要運送的糧食為2.52噸大米。

因為船隻缺乏,日軍便用驅逐艦運送這些糧食。

一艘驅逐艦可以運送170罐大米,每罐140千克。

但日軍沒有制海權,這些運輸的物資,在途中經常要遭受美軍的猛烈攻擊,因而真正能夠到達瓜島的物資,少之又少。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舉例而言,日軍計劃運輸10成,到達瓜島的可能只有6成,日軍順利卸貨的可能只有3成,最後到了日軍手中的糧食,可能就只有1成了。

如此一來,日軍士兵每天可能只吃到了0.22升的大米,甚至可能0.1升都不到——這樣少的糧食,把大米倒在碗裡,有多少顆,大致都能數出來。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軍的飢餓狀態越來越嚴重。

在日軍的最前線,有的日軍士兵一天只能吃到0.05升的大米,甚至有的士兵一週都沒吃飯。

美軍飛機炸斷了眼前的電話線,而負責這項工作的士兵卻有氣無力,根本拿不動手,去接上;

即使日軍士兵有米了,也只能吃生米,不敢生火做飯,因為燒火的煙子,會引來美軍的轟炸。

吃著生米,只會讓本就生病的日軍更加虛弱,腹瀉、痢疾變得更加嚴重;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而沒有大米的日軍,則開始在瓜島上尋找一些野味,比如野草什麼的。

整個日軍的軍營,瀰漫著不堪的味道:

在糧草補給處的日軍,他們各個面色蒼白,鬍子拉碴,刺刀插在腰上,有的面無表情地呆看著,有的像一個老大爺一樣蹣跚著步子,有的默默用刺刀,四處尋找野味……

在野戰醫院,用樹枝架起了一個個臨時帳篷,生病的日軍士兵,臉上一點血色也沒有。在醫院的旁邊,因為惡性痢疾的流行,廁所散發著惡臭……

面對這樣糟糕的狀況,日軍的信念依然堅定。

瓜島的海軍守衛隊長前門大佐,給參謀長宇垣纏寄了一個明信片。這張明信片上,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此次的艱難困苦尤為嚴重,禁酒、禁菸、斷食、絕食、減食、戒茶、戒鹽,我們都一一體會到了。所幸的是身心還健康,而且滿懷復仇之恨。

這最後一句話,正是日軍的堅定信念。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實際上,寫這段話的前門大佐,差點餓死了,最後靠吃瓜島上的樹根,才存活下來。

而遠在瓜島千里之外的參謀本部,此刻已經下定決心:無論如何,日軍要撤了,瓜島是守不住了。

這或許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最終,在1943年1月23號,瓜島上駐守的日軍,開始全面撤退。

2月7號,最後一批日軍士兵,坐上了驅逐艦。

在船上,許多日軍士兵呆呆看著越來越遠的瓜島,那岸邊停留的廢棄汽艇、小船,越來越模糊,島上飄著的硝煙也越來越淡……

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沒吃飯。餓得吃草,還能打美國

一種失敗者的悲傷情緒,湧上心頭,有士兵唱起了無名氏做的一首曲子,瓜島之歌:

啊 悠悠笛聲 你若有靈 

請替我傳達 瓜島的淪陷
吹響你留下的豎笛
我已熱血沸騰

萋萋椰林 寂寂機場
今日之戰夜色已晚
懷念我已逝的戰友
仰起頭南十字星若隱若現

日軍的飢餓,你怎麼看? (多選)
0人
0%
應該的,不同情
0人
0%
值得憐憫
0人
0%
其他看法,歡迎留言
<button>投票/<button>

本文發佈於歲七夸父,2019年10月20日

我是七哥,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一則精彩、有味道的歷史史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