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多了銀行貸款,一筆疑點重重的青島農商行“陳年舊賬”

2016年春節,從國外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江女士沒有想到,自己的銀行賬戶多了一筆銀行貸款,並身陷一起金融借貸合同糾紛案。

在她得知此事後的三年裡,多次向青島市即墨區法院、檢察院以及青島市農商行即墨分行、支行、網點反映問題,查找證據。而此時的貸款加利息已達60餘萬元。

20萬元貸款是否已到賬

一份2003年10月7日的《即墨市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以下稱《判決書》)顯示,即墨市環秀農村信用社(現青島市農商行即墨環秀支行)向即墨市永麗針織廠多次催款未果,因該廠已被吊銷營業執照,將法人代表江女士追加為被告,需江女士償付20餘萬元。

江女士表示,對這份民事判決書毫不知情,“我從來沒收到過法院傳票和判決書”。2004年江女士與丈夫王先生離婚,在此之前,兩人的住址從未變更。庭審案卷顯示,2003年5月和8月,即墨市人民法院發佈過兩份公告:依法向江女士送達起訴狀副本和開庭傳票。

莫名其妙多了银行贷款,一笔疑点重重的青岛农商行“陈年旧账”

即墨市人民法院發佈的公告

江女士告訴記者,她和前夫王先生的確開辦過一家名叫即墨市永麗針織廠的工廠,江女士是法人代表。1999年12月,王先生曾以“購置棉紗”為由,向即墨市環秀農村信用社申請20萬元貸款,借貸員要求王先生交齊工廠及個人印鑑材料,並告訴他需要主任簽字才能批放這筆款。幾天後,王先生被告知款項未批覆。

一筆信貸員口中沒有批下來的貸款,為何又出現在江女士的名下?

據《判決書》顯示,法院對原告提供的借款借據、借款合同、企業檔案材料予以採信。記者發現,借款借據和貸款合同上均蓋有江女士和王先生的私章以及永麗針織廠的公章,貸款合同上有兩處江女士的簽名。

莫名其妙多了银行贷款,一笔疑点重重的青岛农商行“陈年旧账”

借款借據和最高額抵押貸款合同

“不是我籤的,冒充我的名字籤的字。”面對這兩份原告證據,江女士曾於2017年4月委託律師向即墨區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9月,再審申請被駁回。據《民事裁定書》相關駁回理由內容,青島農商行即墨環秀支行提供涉案貸款的發放及轉賬記錄,證明永麗針織廠實際收到涉案貸款。

莫名其妙多了银行贷款,一笔疑点重重的青岛农商行“陈年旧账”

轉賬記錄

這張轉賬記錄經過多次打印,部分信息模糊。江女士表示,轉賬記錄上的工廠名稱與自家工廠有出入。“我們家永麗是美麗的麗,它上面是利益的利。”

2017年11月,江女士委託律師向即墨區人民檢察院提出監督申請,請求檢察院就判決提請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檢察院以江女士證據不足不予受理。

疑點重重的轉賬支票

江女士向記者提供了一張農村信用合作社轉賬支票,其中1999年12月27日,永麗針織廠向青島一諾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稱一諾服飾公司)轉賬20萬元。

天眼查顯示,一諾服飾公司於1998年成立,目前處於吊銷營業執照狀態。實際經營永麗針織廠的王先生稱,與一諾服飾公司從來不認識,沒有任何業務往來。

銀行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只能在開戶行購買支票,付款行和出票人賬戶統一為開戶行。永麗針織廠的開戶行為即墨市環秀農村信用社,而這張支票的付款行卻是即墨市農村信用社城南分社(現青島農商行環秀支行城南分理處)。

江女士稱,轉賬支票的出票人賬號還有一處修改痕跡。“我們家賬戶尾數是52,它上面的尾數是41,然後用筆劃掉41改成了52。”

莫名其妙多了银行贷款,一笔疑点重重的青岛农商行“陈年旧账”

轉賬支票正面和背面

據1996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規定,票據金額、日期、收款人名稱之外的其它記載事項,原記載人可以更改,需由原記載人簽章證明。但這張支票的修改處沒有簽章。針對修改痕跡,即墨分行的工作人員表示,那個年代財務不規範,“畫一筆改一改是可以的”。

轉賬支票具有唯一性,銀行會登記企業的購買信息,查明這張支票屬於哪家公司成為解決糾紛最為核心的關鍵所在。

原始紙質檔案到底在哪裡

2019年10月11日,記者和江女士往返於青島市農商行即墨分行、環秀支行和城南分理處,申請調取支票信息的紙質檔案。對此,三家銀行有不同說法。

即墨分行工作人員稱,檔案太多找不到,應該去江女士工廠的貸款行也就是環秀支行查詢。環秀支行工作人員在核對支票後表示,轉賬支票是在城南分理處購買的,應該去城南分理處。

為確認城南分理處能否調取檔案,記者和江女士再次找到即墨分行工作人員,得到的回答與之前矛盾。“查支票信息只能去開戶行,你的開戶行在城南分理處,環秀查詢不了。” 記者和江女士趕到城南分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協調調取檔案。“1999年我們還沒有信貸業務,你們的檔案是在環秀,但可以在這裡提交查詢申請”。12日,工作人員回覆因銀行系統升級,賬號已不齊全,無法查詢,但可以在環秀支行工作人員帶領下到即墨分行檔案室查詢。

10月14日,江女士前往即墨分行檔案室外等候查詢結果,得到的答覆是“1999年的賬戶數據已被銷燬”。江女士稱,城南分理處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這份檔案是永久性檔案,被無限期保存。“2017年還能向銀行提供到賬記錄的證據,現在就找不到了,怎麼可能呢?”

目前,江女士的兩個銀行賬戶已被凍結,並被划走30萬退休金。江女士已向即墨區人民檢察院提起民事監督申請,同時也已將相關情況反映給青島市銀保監局。輾轉於青島農商行分行和網點,仍未能查詢到的支票原始檔案,到底在哪裡?是否真的已被銷燬?新聞記者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